世界上60%人口和2/3大中城市都集中分布在海岸带60千米范围内,人类现代文明的蓬勃生长,与海岸带息息相关。
8 ?$ O# J q4 B2 S# u7 v2 I2 n& I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岸带中心,扎根海岸带研究60年,潮起潮落间,用实际行动见证着中国经济腾飞与城市天际线不断延伸。0 w; u4 h; @) c* f; ^
1965年,海洋一所河口港湾研究室成立,这是中国最早的专门从事海岸带综合研究中心之一。自成立起,就以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建设为目标。+ T& Q3 y& c0 v8 `3 d' n
伴随着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中心陆续开展了0701海岸带调查、沿海港口近岸工程调查与建设、全国首次海域勘界工作、国家和地方海洋空间区划规划及政策研究等一系列工作,全方位支撑海岸带区域的科技发展需求。
) W4 |1 F1 d5 v& ]& t$ ?0 W2021年,自然资源部海岸带科学与综合管理重点实验室顺利获批建设,这是自然资源部成立后首批新筹建的重点实验室,是我国海岸带科学研究的重要创新平台。
* Z2 ~9 H' p" q$ U& L6 J+ S近60载浩海求索,海岸带中心培养了一批学术领军人才,组建四个研究团队,拥有众多中青年骨干人才,产出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 F4 F& t" B. ?; W9 Q1 g i1 R( ~2 ~0 v3 `1、为实现对我国海岸带本底数据的系统掌握,中心牵头组织实施了多次国家海岸带调查重大专项。. ?% E1 @+ W7 m4 f. e' y) l+ Q' E" F
作为重要技术支撑单位参加了第一次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这是中国首次进行的大规模海岸带综合普查,牵头编纂的《中国海湾志》,是我国海洋领域引用率最高、实用性最好的自然科学志书。1 P8 B1 A! L9 N; |% C
作为908专项的主要技术支撑单位,编撰出版了多部调查技术规程、专著与《中国海岛志》等大型自然科学志书,全面构建起我国海岸带调查标准体系以及海-地-空-天一体化调查技术体系。
: t7 N8 w2 F- A' ]: K完成了全国滨海湿地类型调查,首次形成一套基于统一标准的全国滨海湿地数量基础数据,为国家履行联合国湿地公约提供了基准数据。; ?# b$ M. K" T- w& ]4 N4 a; C( k
2、系统构建了海岛海岸带资源环境定量化和空间化技术方法,刻画了不同尺度下海岛海岸带关键要素的时空格局,精准描绘人类活动与海岸带的复杂关系,为海岸带综合管理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1 ~& F% p; l/ n0 e/ N& e% N
牵头起草并获批我国首个综合性海洋碳汇行业标准《海洋碳汇核算方法》,为我国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用于评估海洋碳汇能力的实施方案。
/ `, P7 N+ h9 J6 ~) }5 h3、牵头编制国家级海洋和海岸带规划区划,在体系设计和地方试点中发挥了牵头引领和技术主导作用。积极参与《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全国海岛保护规划》等国家级规划编制,开展了全国、区域、省、市、县、片区多层级规划海洋实践探索,其中山东分别是全国首批省级和市级海岸带规划试点,《崖州湾海洋空间详细规划》是基于国土空间规划改革新框架的首个海洋空间详细规划试点。
! D* z7 s3 U" |7 ?中心还积极推进海岸带空间规划国际合作,主导编制的泰国兰岛海洋空间规划,是国际上首个使用我国技术方法并在当地获批实施的案例。共同策划发起的项目,正式注册为联合国“海洋十年”项目。
2 U6 @ ]% e; U! | a与此同时,中心还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海域海岛管理、海岛海岸带保护修复工作、科技创新评价、海洋生态价值评估和蓝色经济发展等方面开拓进取,提出海洋空间年度利用计划制度框架和海岸带立法建议,编制海域海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方案和技术指南,获得我所首个社科基金重大专项支持,全面支撑国家自然资源管理。0 x9 D. S& v7 M" m! @
目前,海岸带中心已形成独具特色和优势的海岸带理论和应用知识体系。累计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数百篇、出台行业标准及调查技术规程几十部、出版学术专著近百部,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多项。* ~) ]: x: Q, B3 Z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以重点实验室为支点,海岸带中心正着力打造聚焦国家自然资源管理和海洋强国建设科学需求、以科技支撑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交叉创新平台,努力建成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海岸带科学体系。7 _ X z7 _: O9 z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兼容并蓄汇众智;万里海岸,无限奥妙,陆海空间绘蓝图!2 L& [. w4 y) Q
* V0 b& m _5 H; E% s0 z
4 h3 l0 i+ @. V. ]8 b. F( x
, O0 @3 S2 T) o @* o
信息来源: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官微;文字整理自视频。
9 U) M$ H7 v; S+ ^7 y! |( p3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