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rgba(0, 0, 0, 0.9)] 2 Z6 P. { E; ^+ w9 [3 c5 S$ r& s
$ @0 _" L) ]* U u' U& x
( M# G9 J3 W# z* g" H1 a! v5 q5 {, s' O, Y8 {% g
近年来,青岛海洋系统不断强化海洋领域“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建立海洋重点项目库,滚动推进100个左右总投资2000亿元的海洋项目建设。今年总投资2021.88亿元的90个海洋领域重点项目中,新开工项目17个,续建项目59个,开工建设项目共76个,开工在建率84.44%;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79.6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119.4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42.72%。今年一季度,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增长5.9%。
4 @1 N j- `5 n
) {% h- N% C, y) ^' e( V: I1 s {. r6 `
8 D# L7 q5 x! X
) v+ W& J2 F+ a r b0 D/ E5月18日,青岛组织全市海洋重点项目观摩活动,检验项目发展成效,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实施。本次观摩涉及青岛4个区(市)、5个项目,包括海洋种业、海洋高端制造业、海洋高能级科研技术转化平台等内容,其项目建设具有对海洋产业发展的支撑性、引领性和示范性。市委常委、副市长耿涛参加。
; M- P1 ^! A! Y/ x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科技中心项目:
V) b7 D5 T, ^; Z" E3 E2 C1 D6 N
9 @, y0 `: S5 Y' A$ l5 L; g以平台建设促进海洋种业发展
6 ]7 `# l3 }" U' Q4 R) ^/ ?/ b( p# S; s
% a& t! F* Q% G% L
观摩首站,观摩团一行考察了位于市南区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科技中心项目。该项目是海大“十三五”“十四五”基本建设规划重点项目之一,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海洋水产、生物、医药等科研或教学大楼以及重大科研平台等内容,是海大改善鱼山校区办学条件,推动生命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冲击世界一流的重要保障。
1 u& a* B# X+ W @- S# a( y6 F. |% n# p; r. K4 b$ T( X9 H
( v o8 B4 L4 m, z0 I- W: d/ @
从长远来说,海大海洋生命科技中心的建设,将为青岛以及我国培养更多创新型高层次人才。而从当下来看,也将成为科技攻关、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该项目建成后,海大将重点布局海洋药物、海水养殖、遗传育种3个优势核心方向的基础研究力量,入驻管华诗、麦康森、包振民3个院士团队,筹建水产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开展科技攻关,服务支撑“蓝色药库”“蓝色粮仓”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现代水产养殖和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等海洋经济领域的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T# E8 }- z4 Z% ?
+ u% Y. ^% c N7 Z- w6 K
" ]# N# y% Q: x6 g e9 a7 M
当前,海大海洋生命科技中心项目园区内建筑已主体封顶,计划2023年底前竣工,2024年投入使用。可以预见,随着该海洋项目落地实施以及蓝研院的深入推进,带来的不仅是教学和科研环境的改善,更将有力带动青岛海洋种业、海洋生物医药业等产业发展。
( g" A0 i1 |8 w1 v5 K8 s: ?- |4 F" X; h
) ?8 m0 K6 r& |$ m# r; h
8 w l" M M1 ~2 Y5 s4 o
4 Q7 k' W6 d* L) r712所船用大型特种电机二期项目:
* w* f8 x! [0 e# D# {实现舰船推进技术跨越式发展
: D% f! M7 k% f( c6 `3 \( n4 @: W% z; |1 v
# i2 g4 { W8 I, ?2 t% {1 Y0 c
从市南区转到西海岸新区,观摩团一行来到青岛海西电气有限公司,观摩712所船用大型特种电机二期项目。
/ b! ]$ e y- w
0 X- U! [$ b. |2 G, U1 R$ n" i- ]% Z) F; D9 {% D* i
经过多年布局发展,海西电气研发的系列产品,例如深海推进器、船用推进电机都已成为代表性产品。其中,深水电机应用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打破了国外垄断;推进电机应用于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助力我国海水养殖迈向深远海。
( g; }5 Y$ P5 z- o/ a) b
4 `( T! C2 V' E ~2 V' V1 L1 _
& Q2 Z% L& @% T* [4 N9 e712所船用大型特种电机二期项目将推动海西电气再迈一个新台阶。该项目占地面积206亩,主要建设综合联调试验室和特种电机车间两部分。其中,综合联调试验室于2021年12月开工,现已主体封顶,计划2023年8月竣工;特种电机生产车间正在办理前期手续。项目建成后,综合联调试验室将具备40MW级综合电力系统试验能力,成为国内功率等级最大、配套设施最全、试验能力最强的综合电力系统试验室,充分满足更多场景对综合电力推进系统的需求,实现舰船推进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特种电机生产车间作为生产基地,其生产的40MW级大型特种电机将完全实现国产替代,进一步提升青岛以及我国船舶海工装备产品的竞争力。
4 \; A+ @0 Q2 y! C' V0 D3 ~& i( C& a
4 O/ @6 ^. Z7 m: m8 _9 m
: {+ \: h5 T3 s( D$ f; `# e
3 m; q. r/ `; O* K' h中海油流花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项目:
4 ?: B% t" U- ~% j, O$ p. I展现我国海工装备硬实力" E4 J; B& V' l% V
+ M' b+ E8 j( a }' v
4 {/ c4 `4 {0 E青岛位于北纬35°—37°的船舶制造黄金地带,全年有300天以上作业时间,拥有国家三大造船基地之一的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在船舶海工装备产业方面具有发展优势。基地内,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海洋油气装备制造工厂之一,其制造产品正向着“大型、高端、深水、国际化”迈进。( _8 U) s: `% N+ U# ?0 g9 o
, r: i. Y% D+ p# l7 S8 o- g4 A0 A& ?8 L5 X; z
中海油流花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项目就是代表之一。该FPSO工作水深约324米,设计寿命30年,可连续在海上运行15年不回坞,能自如应对深海复杂环境,是世界首个抗台风圆筒形FPSO,也是我国自主设计的亚洲首艘、世界第七艘圆筒形FPSO。
6 z, ~( W/ M# g1 Y! k( Z3 L0 d& M# {" E- y* {
8 @7 a" x4 ?# S! Q底盘为巨大的圆形,主甲板最大直径达94米,是常规船型FPSO的1.5倍;其上模块层层叠叠,最高将达到36.5米……在海油工程青岛公司,观摩团一行实地考察了企业正在建设的圆筒型FPSO。据工作人员介绍,该FPSO于2022年3月开工建设,计划2024年4月完工,建成后将服役于我国首个深水油田南海流花油田。
. _: r% H6 ? Q0 E3 I! o0 ]4 k9 `( x% _# @% z9 A* d
8 ~6 I' R/ O* V: _; l. _3 Z2 d7 W" X) t `
2 f. v/ U9 W0 R
海洋科学与技术国际创新转化中心项目:+ }3 H" o8 R+ C) K" I1 K6 X
打造海洋监测装备发展标杆
_" X# I- u& r; }0 {* \# ~
( O; H+ S6 M. g$ ^1 }6 g& B W% @7 U& P3 w' n/ e8 t% ]
在胶州市,观摩团一行观摩了依托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研究所优势资源建成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海洋科学与技术国际创新转化中心项目。目前,中心已建成“中—白海洋新型光电”“中—乌海洋声学”“中—德新材料”“中—俄海洋与极地环境监测”等4个国际技术创新中心。“借助生态发力,已有54项专利技术和26项专有技术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的方式在青岛转化落地,实现了海洋声学释放器、水声通讯机、系列海洋生态传感器、温盐深传感器、大气气溶胶激光雷达等10余种海洋仪器设备的国产化,将我国海洋仪器国产化率由原来的22%提高到30%,进一步强化了青岛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海仪所所长郑轶说。% ~& \: N; J9 ^5 N
( g' c w9 `! k
# H5 j7 B, U. y2 b$ u: s7 M) i. g# o' B' s% W7 }& }
海洋科学与技术国际创新转化中心项目。 % J4 g5 f# {% K
9 V9 {! l# @; R; d( m& _: C$ u) }: V; J' i; g ?$ x
据介绍,该项目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二期工程已交付运行,项目三期正在加快建设中,主要建设技术创新平台,配套建设图书室、科技成果展示厅、多功能厅等,服务于海洋科学、智能装备等领域科技研发、创新创业和国内外科技交流合作。
: s& \ {+ [6 C# A2 J. v4 b/ M( c8 w# [' c, F, p4 l
' V2 `! l/ ?( Y# U6 z0 P
* `, Y4 L4 Y9 d& F1 G% m( S B$ r3 u- a) R, G @# J+ H
海大生物产业园(城阳区):( O. y! K! n' q E2 D
支撑青岛开发海洋生物资源+ t3 C. q" ]1 ?0 C5 u# B! l
) |5 T2 K; Z) j' Z; ]
: { N! ]# W2 i1 {项目观摩的最后一站,观摩团一行来到位于城阳区的海大生物产业园。该产业园占地面积176.9亩,主要建设海洋生物制品数字化GMP生产车间、研发中心、中试产业化基地,主要生产海洋生物刺激素、动物免疫增强剂和大健康相关产品。其中,SEA-D30、APAA是利用绿藻浒苔、褐藻海带等海洋资源开发的海洋生物刺激素产品,均属全球首创,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可作为特肥增效剂、饲料食品添加剂等产品应用,市场前景广阔。. Y5 o% i& _/ F2 U c
0 B4 g3 ], `6 m9 J- [, m1 X
' v. F9 G% g: G4 y* s3 \ I“海大生物产业园(城阳区)项目定位于国际一流的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化示范基地,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计划2023年6月竣工验收;二期计划2023年下半年开工建设,2025年投产运行。”海大生物董事长单俊伟说。 Y( v. r2 V' t9 t) M1 j- s
0 r" X2 C* G( b) ?- b+ ~; k4 w2 k2 x
0 H% i0 C. l( M3 W# U海大生物的项目推进、产业升级,是青岛深化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青岛今年推进的90个海洋重点项目中,以海大生物产业园(城阳区)为代表,包括南极磷虾全产业链高值化利用项目、海氏海诺大健康产业基地项目、清原海洋生物基因编辑研发及应用项目等一批海洋生物医药项目正有序推进,支撑青岛更好利用、开发海洋生物资源,打造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新高地。: E- @8 N& e4 N8 M
9 }* ]; Y' B" y: E5 k" I
该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 i, O: g2 q( M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