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候变化海洋蓝皮书(2022)》发布+ _! w" X$ q) h& w5 P: q
近日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基于海洋观测网及相关数据,编制完成《中国气候变化海洋蓝皮书(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公布了全球、中国 近海关键海洋要素的最新监测信息。
( a: l# D# I6 N9 k- ?: H5 V中国气候变化海洋蓝皮书(2022), u# Q" g+ L0 u
(请在订单备注处注明发票抬头和税号): ?' x% E8 o8 ~2 F' Y
官方旗舰店质量保证!出版社库房直发,
' f5 [8 J, u% A* j% Z提供正规电子发票!
; D# [- X6 V, B/ _$ W' g2 ?内容简介
) z4 R" i9 J+ z# e( Y3 h2 G为全面反映气候变暖背景下海洋关键指标变化的科学事实,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基于海洋观测网和其他相关数据编制完成本书。本书内容分为三章,分别从全球海洋状况、中国海洋状况和影响中国海洋状况的主要因素三个方面给出海洋气候变化的最新监测信息,可为国家和沿海各地方政府及决策部门科学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基础支撑,为社会公众提供科普宣传基础信息,并满足国内外科研和技术交流需要。- G$ f; M5 T+ C* Q# a# Y# C
本书可供海洋、气象、水产、环境、交通、水利和测绘等领域相关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 r0 ]: }* {- f* C# a, r# S* w) T/ [" e8 i$ t. t2 E
* V. f4 O8 w$ N% x- M O$ m. R0 r m- \) a
4 m' ?- P7 H! v
左右滑动查看全书目录
# { D' ]0 H! I. J! _/ S前 言
, b5 ^( N6 M+ D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影响,近百年来,全球正经历着以变暖为显著特征的变化。海温持续增高、海洋酸化加剧、海平面加速上升、极端海洋气候事件强度加大等,对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引起当今社会的高度关注。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相继发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和年度气候状况报告,全面评估气候变化的现状、潜在影响,以及适应和减缓的可能对策。. n9 W7 D4 _+ Y6 ` v
海洋吸收了约93% 因温室效应产生的额外能量和约23% 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是气候变化的重要调节器和稳定器。海洋在许多方面正经历着过去几个世纪甚至几千年来未有之变化。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受海陆不同因素影响,海洋气候变化极具区域特点。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区域,同时也是全球海洋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区,面临的风险更高。. w2 N. w; R! {1 L6 E$ u q' O( N1 |
2021 年,全球平均表面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1850~1900 年平均值)高1.11℃ ±0.13℃,过去7 年(2015~2021 年)是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7 年;全球海洋热含量达历史新高,全球57% 的海洋表面至少发生了一次海洋热浪事件;全球平均海平面达到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最高。近四十年,中国沿海海温和海平面上升速率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致灾风暴潮次数和年最大增水均呈增加趋势,海洋热浪事件发生次数增多、持续时间增长。2021 年,中国沿海海表温度达历史第三高,海平面达有观测记录以来最高;高海平面抬升风暴增水的基础水位,加重了致灾程度。& a& e, \8 J0 C: Z
面向新时期科学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需求,自然资源部高度重视,在海洋预警监测司的组织领导下,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基于多年积累的完整翔实的海洋观测网数据及其他相关数据,编制完成本书,给出全球和中国近海海洋气候变化的最新监测事实。期待此项工作能为科学把握海洋气候变化规律、减轻海洋灾害风险、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及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供科学支撑和决策参考。
5 [ o) a! V3 d6 ~% q6 i" \8 L扫码购书7 ^; f5 ]7 Z/ @8 u4 v% J
《中国气候变化海洋蓝皮书(2022)》
9 e+ u* c( H6 x8 t; w本文摘自科学出版社2023年3月出版《中国气候变化海洋蓝皮书(2022)》一书,内容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 R) E$ w% A. t" a9 |% p7 l+ S8 w* l' I! X
' G$ \5 q) l6 M, h; m
, O' c* A& Y6 I7 i0 R
信息来源:科学出版社。
/ X) b6 M6 B8 _; n.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