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地质历史,感悟沧海桑田——海洋学院2021级海洋科学专业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方向本科生顺利完成普通地质学实习-河海大学

[复制链接]
2023年4月24-28日,在我院张鹏辉、吴琼、张超和代富强等老师的带领下,海洋学院2021级海洋科学专业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方向本科生前往江苏无锡、浙江湖州、上海和江苏南京的多个实习区,圆满完成了普通地质学实习的学习任务。
# J# E* }; V* Z& c& @+ x普通地质学实习是海洋地质导学课程的课外延伸,帮助同学们亲密接触地质、理解地质并亲近地质,使其掌握基本的地球科学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而跳出表象来思考、理解和解释地质现象,培养地质思维方式和专业求索精神。
, x% e1 |6 K1 b6 V. B) O3 HDAY1:触摸古老岩石地层,探求地质历史变迁
% U0 N+ e& a7 X( ?) b4月24日早晨,同学们抵达实习第一站—无锡宜兴善卷洞实习区,漫步善卷洞这一著名的石灰岩溶洞,宛如进入一座地下宫殿,在老师们的指导下了解溶洞的形成,认识三叠系青龙组灰岩的样貌与特征,并进一步学习石笋定年方法。在善卷洞中,同学们加深了对喀斯特地貌的成因认识,并观察到石笋的奇美百态,对岩溶地质与水文地质有了深入的了解。
' |9 K1 @, E9 K7 ?# v
. w5 [; a: m! J+ v' s0 P5 N( x$ t; T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I& @- _" o7 d8 ^, w3 M  r  m
图1 老师为同学们讲解洞穴石笋地质事件的定年及意义, r% f0 p, s- h; T( ?0 t
    下午,同学们来到浙江湖州的长兴煤山金钉子国家地质公园实习区。长兴煤山“金钉子”是全球唯一的在同一剖面上拥有两个全球界线层型与点位的地层剖面,被誉为全球地层保存最为完整、研究最为精细、生物灭绝事件最为惨烈、保护措施最为完善的国际“金钉子”剖面。该地质剖面成功入选全球第一批IUGS世界地质遗产(100个)地名录,是目前我国境内唯一成功入选项目。金钉子博物馆的参观让大家领略了丰富的古生物化石传递的亿万年前生命气息:菊石、鹦鹉螺、腕足、牙形刺等十多个门类化石,还首次发现并以本地命名的煤山扁体鱼、煤山旋齿鲨、槐坎阳公鱼等20种,15大类400个化石。在金钉子层型剖面上,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分批进行了观察与记录,并学会了绘制岩性地层剖面,深刻理解金钉子剖面的由来、内涵及意义,认识地球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生物灭绝事件——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并进一步感受地球历史演绎的神奇。+ j( s& B6 v2 W6 I. n! i
. M- y) F3 W2 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k& B( V- S% w3 ^# U* n- _, H, H3 O图2 浙江长兴金钉子剖面7 S8 x2 V( a% ~7 j' s

9 |5 T* B+ D! C8 _8 s( d4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i% G0 T+ w. q7 U图3 浙江长兴金钉子剖面师生合影
+ p# ~& ^5 ^. x 
  O9 ?+ x! p% X: W7 n6 w7 wDAY2:踏访深海探索展馆,感受绮丽海洋世界& z6 P& x; C7 |# P1 o" I9 y
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同学们于第二日抵达上海深海探索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同学们通过馆内奇幻的影音、声光效果以及丰富的模型了解了深海的奥秘和海洋探索的尖端技术,并通过馆内各样新颖的互动装置,沉浸式地在趣味中熟悉一些深海工作的流程,对海洋科学研究、深海探索拥有了全新的了解和认识。
4 t1 @; E- v3 a/ w  S, N- ^

5 A( C5 M3 A- x0 _. O9 U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z* l& ~% Y$ ?2 {- G" c5 ~
4 同学们参观上海深海探索馆
1 @0 Y: R8 T$ ?1 l

4 x* ~, F! C7 Y( |& E, S; V" \. b4 M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a. g: W; ?$ W" T  m& {) I
图5 上海深海探索馆师生合影
: n' d# e" ~! D6 |+ Q   J* e9 {) E% P
DAY3:探查长江湿地明珠,体悟河口沉积奥秘. g: H2 E; s; y. H$ ?
4月26日,同学们抵达上海崇明岛的西沙国家湿地公园。初入湿地,弯曲绵延的木栈道延伸进郁郁葱葱的水杉,恍惚间仿佛进入迷雾森林。在这里,同学们观察并认识了潮控三角洲的样貌形态,掌握了潮坪沉积的一系列地质特征。在绝美自然风光的西沙湿地中行走,沿途阳光明媚鸟语花香,丛林高长水道萦纡,海面浩渺麦田无垠,云海苍茫水天一色。同学们沿途观察到了独特的淤泥质海岸的潮滩地貌、绚丽的河口湿地景观以及典型的潮沟现象,对仅以文字形式存在于课本上的知识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C4 \) T, u* k5 ~- g; v

" e+ S7 c# {: i4 ]"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V9 x+ E" X! \3 s9 L$ A6 同学们在上海崇明西沙国家湿地公园填写野外记录簿
; a5 i2 P; ]8 V, k# j- f  ~
8 D7 s- n! B0 F; D$ [" M% M) o, H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r/ M; q0 A* e. {' T9 w; k
7 上海崇明西沙国家湿地公园师生合影
# ]2 u+ y2 A1 r. u 
/ ?3 R: N4 B2 n, y! NDAY4:步入明代石材遗址,研习地层构造特征
# P& D7 `$ Q1 N; {4 B* z5 Z& P4月27日早上,已返回南京的同学们抵达阳山碑材实习区,这是600年前造就的天下第一碑材,这个宏伟的明代皇家采石场兼具地质与文化意义。踏上一段绿林遮蔽的台阶,雄伟壮观的大石碑遗迹便呈现于我们眼前。在这里,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并掌握使用罗盘来测量地层的产状,并在碑座处开展罗盘使用的实操。随后,同学们分组协作,通过肉眼观察和稀盐酸辅助鉴定等手段,了解了下二叠统栖霞组地层的主要岩性特征。最后,同学们还在老师们的带领下观察大石碑断层,识别断层存在的证据及特征,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阐述,从而深刻地理解断层构造。
* L3 `) T! m1 L& c6 R2 K& y

' `4 m, k" d. P4 x& Q; h+ `;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f7 R8 x+ A. {
8 老师讲授如何使用罗盘测量地层产状3 e3 }. v# K) i) T  G% M
: X  I/ f8 V3 r: C1 B* R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m' R4 Q) e, b: V5 c
9 阳山碑材实习师生合影
5 Y: O8 k. i. |8 q 
' M: u3 w% M% X* ^/ E$ R' L0 bDAY5:攀登金陵毓秀钟山,寻觅沧海桑田之美; k6 O6 Z; Q2 L0 I% P9 J$ V
野外实习最后一天,同学们抵达南京紫金山实习区。在“金陵毓秀”的紫金山上攀登,沿路苍翠欲滴的一片碧色以及清旷爽朗的新鲜空气带来了身心的舒畅。同学们沿紫金山的北坡来到位于山腰的第一个实习点位,观察学习了中三叠统黄马青组砂岩,通过肉眼和放大镜观察等手段认识其主要的岩性特征和矿物组成。而后同学们登顶紫金之巅,对山顶的中下侏罗统象山群砾岩的产状开展了罗盘测量,并进一步了解了象山群砾岩形成的沉积环境。: V+ x: C7 s5 s. a% d$ g% m0 o
4 j+ s; }2 L& n  r6 c) s9 d( f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B& W/ ?+ v0 B% ?8 C# v10 老师为同学们讲解象山群砾岩沉积特征2 j6 l  x5 H' q
' h$ L' |3 \0 n' l1 Y; s: e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6 V( z$ b: r' l图11 紫金之巅师生合影. D( C  J( L! x. p/ l
    野外实习期间,同学们还赴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该纪念馆包含18处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建筑,是抗战后期新四军六师十六旅及以后成立的新四军苏浙军区党、政、军指挥机关和后勤保障场所,被誉为“江南小延安”,有着重要的历史纪念意义。通过追溯红色记忆、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让同学们追寻革命先烈的红色足迹,重温峥嵘岁月的红色精神。+ H  a, q$ |& f. u. y

1 ^( i: O  a) @2 o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k9 f) Z1 t/ S) l; S* B
图12 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参观留念* P+ B' m  ]  S
通过此次实习,同学们阔步踏出校园迈向祖国的大好河山,在绮丽绚烂的色彩中发现美,在光怪陆离的形态中感受美。同学们将这一路的所见所想都归为一笔一捺,印刻在薄薄的野外记录簿中,得到千金的分量于心头。同学们积极调动头脑思维,激活并应用实操旧知识,学习并汲取吸收新知识,把文字、声音、光线、色彩以及海洋地质充满爱的团队精神收入行囊,为未来的野外考察积攒经验,踏上通往日后学习生活的新征程!
# r) F# \* X( \. |( N- k6 E
4 \  O( K6 M4 J, `+ V2 P8 r9 N: A3 G: @9 E

: {! R& Q9 k" ?8 q( ^
0 m, h- O/ l. f& [0 E6 i文字:陈问问
7 ^8 x6 i3 j( J0 |) I4 x 图片来源:陈问问、夏国欣、代富强、张帅) }1 N& l& i3 a! k8 O
 审核:孙高远、张鹏辉、吴琼、张超、代富强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葛宝淼
活跃在2025-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