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R7 [* [; x
沿海省份推动互花米草综合治理、共护海岸带生态系统 5 [; _9 i: k9 x" t# ~ ?
防控外来物种 保护海洋生态 : j r6 y+ v" n' v5 _& m
/ 核心阅读 /
8 T- X0 S. [$ y' R! I( v; {: s
4 i8 ?8 x: j y9 N, T# ~% g* z$ s互花米草是外来入侵物种,耐盐耐淹、繁殖力极强。它的迅速扩散会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我国启动了互花米草防治专项行动,力争到2025年全国互花米草得到有效治理,各省份清除率达到90%以上。
7 y: a! y$ \3 K. T
4 m1 m R% M/ S( G9 ~4 q! C% e
7 S. c0 E/ {9 I0 g. P近年来,沿海省份探索互花米草治理机制,加强除治、监测、管护一体化推进,互花米草存量大幅减少,快速蔓延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生物多样性逐步得到恢复。
! t+ T- I: }6 g9 N6 r. |3 c$ r
, |( o6 Y( F+ N3 t1 @0 q7 t- b! T: L2 O前不久,上海临港滨海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2标段完成互花米草治理。该项目旨在保护与修复堤外海滩、恢复潮间带生物多样性、打造绿色生态空间与亲海近海空间相融共生的滨海湿地生态廊道。2 _5 r# _4 z1 B& e+ ~# _* w: M
% U: o+ D! I8 G- m0 J- N0 A& x
! r" N# }( O6 \0 ]
互花米草为外来入侵物种,对临港滨海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施工团队将基本清理22.7万平方米互花米草,再种植芦苇、海三棱藨草等,并投放底栖生物,以丰富该地区生物多样性。
7 X, r$ W; f2 A% P6 c |2 j- k+ ?1 m, D3 _$ Y
; W N" X* w, U0 ~3 f
_9 J# \: d2 r5 S- P [$ m$ a2 A* F- \7 p' X
刈割清除互花米草,促进生态修复
: b6 ~. e I% [3 k$ T+ g0 {. d$ i
8 r% U7 s0 j4 f8 v2 i8 Y9 L$ V3 g7 @3 r7 i) a3 x7 O' q
由于有固滩、消浪作用,本世纪初,上海崇明曾在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引种互花米草。不出几年,互花米草就抢占了本土植物海三棱藨草、芦苇的生存空间。截至2011年,互花米草在崇明东滩分布面积已达21平方公里左右,并引发了一系列生态问题。
1 S" A$ {+ c- V0 g$ e
+ ?% [9 L5 w9 x( O
6 [. N5 _$ B7 ^' s) G地处长江口的崇明东滩是亚太地区迁徙鸟类重要的中途停歇点和越冬栖息地。海三棱藨草的球茎、种子是鹤类、小天鹅及其他植食性雁鸭类的主要食物来源。互花米草的蔓延,严重影响鱼类和底栖动物的生存。2 X, x& X, |/ a+ b4 |& i2 s
9 {* b# v1 i, \5 f" r3 {
" c: a/ V/ U/ w6 h2005年起,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牵头调集全市相关委办局和高校科研力量,摸索出工程学和生态学相结合的“蓄水刈割法”,形成大规模清除互花米草技术综合集成。2013年9月,崇明东滩生态修复项目开工。项目实施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包括互花米草生态控制、鸟类栖息地优化和科研监测基础设施三大建设内容,在保护区内围堤27公里,建44公里随塘河、4座涵闸和1座水闸,阻止互花米草继续扩散;在互花米草生长期,通过水位调控淹没其根系,阻断光合作用,同时刈割清除互花米草25367亩;促进东滩本土物种逐步恢复,人工种植海三棱藨草2000亩、海水稻427亩。- a! y0 ^+ V. ~
2 {: `/ n {3 O6 W" m& ]+ Z. H
( a. C& O+ s }. W( v“互花米草一割,第二年鸟就飞回来了。”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党支部书记、主任钮栋梁说。自2016年项目完工至今,东滩保护区互花米草控制率达95%以上,修复区内主要土著植物的生长面积达到1.4万亩,鱼类种类恢复至21种,大型底栖动物恢复至25种,生态修复区内外鸟类种群数量均明显增加。. E! \; T/ _7 j, p( U
0 v: q+ P& c2 u' v- e! B: F! h2 F _! J. t, C
探索技术精治理,完善机制保长效
7 h% _8 z/ k, Z% r
$ T( G6 N) D, C1 v7 j+ P8 E9 [& w, F4 i2 S
一大早,山东省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执法部海域保护科负责人刘光辉赶往广利港疏港路南侧的海滩上,查看互花米草治理情况。“这片海滩上,互花米草曾一度泛滥,翅碱蓬、芦苇等滨海原生植物的生存空间被严重侵占。”刘光辉回忆。% _, L: j+ I3 {4 T5 E
( ]' ~) h" {7 \/ G9 X
M2 Z3 y q; { B1 F踩着泥泞,刘光辉到达海滩深处。拿起铁锹,在海滩上的监测点位挖了下去,被挖出来的互花米草根茎已有些腐烂。“可别小瞧了它,这种植物的生命力极其顽强,现在气温和湿度还不是很适宜,天气暖和后它们可能还会发芽,必须盯紧,及时清理。”刘光辉说。& k7 }3 `" V9 w
5 |1 \0 j8 h5 ?$ H7 T( n
- R& Z2 L* Q% R. I* |* ]
2020年,山东正式启动全省互花米草治理工作,印发实施《山东省互花米草防治实施方案》,要求3年内基本遏制扩散态势,全面提升综合防治能力,为全省治理互花米草提供了方向。
" K5 J O4 o% B5 d( }- B% O5 ^' l1 O! {# j" u$ D V' C; C9 S: B
$ E* P+ G" O1 z东营市地处黄河三角洲地区,是山东互花米草防治的重要区域,为此,市一级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治理专班,沿海5个县区、市属开发区均成立本级治理专班,统筹解决全市互花米草防治问题,刘光辉便是东营经济开发区治理专班中的一员。
8 ^" Q! T6 V+ M0 h7 N
1 S- ^+ v) t; V* G$ o7 w& q& ^ _: w4 C
专班牵头,具体怎么干?山东发挥科技优势,组织生物、生态环境等领域专家,编印《山东省互花米草治理技术手册》。“东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精准治理,针对不同生境的互花米草,因地制宜采取刈割、刈割+翻耕、刈割+围淹等治理措施,科学确定刈割留茬高度、翻耕深度和围淹水深等技术指标,组织专业队伍分区分段同步治理。”东营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局长荆向辉介绍,2020年至2022年,全市共治理10547.4公顷互花米草。经过几年治理,山东省互花米草存量大幅减少,快速蔓延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治理区域生态功能逐渐恢复。
; S/ ~+ R% s7 d, Z( W1 ~- Q. v; B- q
} U( P3 {1 f4 \
但是,互花米草治理是一场持久战,局部区域复生较为明显,为此,山东鼓励各地探索建立长效防治机制。“市里多措并举,用好科技力量,建立健全互花米草监测网络,实施治理全过程跟踪评估,同时,将互花米草防治成效纳入各县区、市属功能区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以‘清单化’推进日常治理,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清理。”刘光辉说。( z2 N/ r# P: Q
加强后续管护,逐步恢复生物多样性
, C6 K- {( ^, Y& v9 m2 n! H+ |0 U, E; a" G6 e5 U4 i. R
7 N' B3 {( K. X9 C9 o& N初夏时节的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东吾洋,海水澄净,滩涂上成片的红树林茁壮生长。“如今生态好了,得抓紧多投些鱼苗,扩大养殖。”渔民陈发胜说。( k; X+ g" y% R( `+ \; k2 ^- p% }6 G
, f; H0 O5 ]4 ?* W
! z: E4 a: q: B+ a, q就在半年多前,这片滩涂上还生长着近1.5万亩互花米草。“疯狂生长的互花米草不仅导致航道堵塞、生态环境破坏,还严重挤占了我们渔民的生产生活空间。”陈发胜说。% C+ ]9 {/ {2 {) }# |4 z8 o4 R
$ J$ l8 J9 z/ D1 B: E: _0 _) Y7 {: c
互花米草耐盐耐淹、繁殖力极强。福建是受互花米草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东吾洋是福建最大的互花米草连片分布区。
1 ]$ A3 u/ S ]8 Z; ^- x9 i6 r5 w8 h8 n8 a
, O4 ^+ k$ F- w8 @" z
2022年9月,福建全面打响互花米草除治攻坚战,按照“一年明显见效、二年基本除治、三年完成修复、长期加强管护”的总体目标,将互花米草除治纳入省政府年度重点工作。
4 g B# G% i0 R0 U) h+ C5 C' n
7 e5 Q1 Q/ M9 J' i5 Q) r4 L' I" j: j7 z0 V
省市县资金的接连下达、自上而下的空前重视,让当地渔民看到转机。统一行动方案、购置专业设备、提升治理技术……政府、科研院校、群众等各方面力量齐参与。截至今年1月14日,福建全面完成13.66万亩互花米草除治任务,比原计划提前8个月,除治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7 m* I( O- r2 H# m0 {* i) u5 x6 w. u( q! E5 }# p A5 b3 h
2 h+ E* [1 X' _% \! O" _6 X6 _首轮清除过后,如何加强后续管护?东吾洋东岸,巡护人员隔三差五就会来到这里——巡护、监测、预警。霞浦县林业局工作人员陈孝煜介绍,宁德市为此专门建立了一套互花米草网格化管护办法,建立了专业管护、长效管护、日常巡护等“智慧+人工”相结合的监测预警机制,并以林长制为抓手开展分区分类定期巡查。
" W$ d5 P+ v; F6 J+ ^: g% C4 B5 H9 v& _; }4 n
9 v7 I5 \* R3 i& Q% r坚持除、用、管一体化除治模式,福建鼓励各地对互花米草除治区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利用。霞浦县盐田乡鹅湾村,原先受互花米草侵蚀,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滩涂摄影打卡点。: G/ X/ x% z4 k r& n) O. H4 N
/ Q0 g; d/ ~! {, [0 o+ ^" ]/ b4 M9 F9 x" \7 Q, A
来源:人民日报(记者 田 泓 李 蕊 王崟欣). r; k4 |6 O: D7 G6 O4 o
该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