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渤海海峡生态通道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23年开放基金申请指南

[复制链接]
# H7 E+ C1 `" b' B( W4 p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m2 A" p: Z2 B5 v: Q
; K$ _8 H! W% N/ f. r/ S
自然资源部渤海海峡生态通道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渤海野外站”),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为依托单位,聚焦渤海生态系统功能与生态安全的重大科技问题,围绕渤海水循环与水交换、物质迁移、生物多样性与重要生态功能区维持等动态过程,在渤海海峡与渤海关键区域开展长期系统的现场观测和科学研究,为渤海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生态功能恢复、生态灾害防控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提供基础数据资料与科技支撑,同时作为我国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满足国家渤海战略的实施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
7 z8 x, G; O% K% }# q- M; ~渤海野外站始终坚持“观测、研究、示范、服务”的科学定位,秉承开放合作的理念,设置开放基金,现发布渤海野外站2023年度开放基金指南,欢迎申报。3 m: m9 d. x* s0 ~: S
一、开放基金优先资助领域及研究方向
; y' X% m: u! }, p优先资助领域包括:(1)渤海水循环与物质交换及其资源环境效应;(2)渤海生物多样性与重要生态功能区维持机制与保护技术。) D) c. `, o' r8 O; W, `$ {: i
2023年重点资助方向:
2 }8 F* O, L% B) H3 g1、渤海生态系统动力学过程与生态廊道模拟研究;
( ?; l5 Q) K2 ^0 k4 G/ |7 P6 U! p2、渤海海峡重要保护物种的种群动态与环境机制;+ O7 |) J* t4 c" D. \% x! r+ b
3、黄河口-莱州湾系统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技术;
) s1 A; o& P1 Y+ E3 j5 [4、渤海典型生境固碳过程、储碳机制与增汇技术;
, C) X' |5 E) N; s$ G+ h5、长岛定向研究专题:斑海豹个体识别技术、海藻场生态修复技术、海洋生态产品特异性研究等。# z# T9 i5 l2 R0 X8 q" p
二、开放基金的申请条件及要求
- D) R8 G2 T0 k1. 开放基金鼓励资助学术思想活跃、能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青年科学工作者(年龄一般不超45岁)。申请人一般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在读研究生不得作为申请人。中级及以下专业技术职称且未获得博士学位的课题申请人,须有两名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课题组成员不能作为推荐者。
# T0 g8 v3 D; ^( {2.研究课题具有创新性、开拓性及应用前景,研究内容与申请指南方向一致,同时鼓励发展前沿和交叉学科的研究内容。) r- ]0 k' m" w' t: B6 ?6 H% x
3.研究课题鼓励申请人与渤海野外站固定人员合作申请。2 X% K8 ^( G# q, t; s  h6 x9 Z/ Y
4.每位申请人只能申请一个课题,未完成本开放基金项目者不得提出新的项目申请。
$ U+ Q& A$ C3 Y三、开放基金申请程序
: [+ L0 z' {/ _0 o9 Y5 g1、申请人根据野外站开放基金课题主要资助的领域和研究方向,填写“自然资源部渤海海峡生态通道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放基金申请书”,经所在单位签署意见(须加盖公章,扫描页插入到申请书相应位置),电子版于截止日前发送至E-mail:bohaizhan@fio.org.cn(申请阶段不需要报送纸质版)。本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截止时间为2023年5月20日。
+ X+ A7 ]% V, M2 L0 f9 y3 U& i2、野外站组织有关专家对提交的申请书进行评审,同一方向的择优资助,由渤海野外站学术委员会确定资助项目和经费。批准立项的课题将于邮件或电话方式通知申请人,签订课题研究合同。
* i. M* L- [1 J! K1 H四、开放基金课题申请说明& z* u% K( A, ~2 R
1、开放基金课题的研究期限为2年。起止时间为2023年7月-2025年6月。拟资助研究课题不超过10项,单项经费预算不超5.0万元,欢迎申请单位提供匹配资金。$ Y) h1 w- u% _6 @/ l
2、申请人须根据附件开放课题申请书的内容,逐条认真填写。课题研究计划务必包含切实可行的原理、方法及技术路线,合理的经费概算。对需要利用渤海野外站条件和数据进行研究的,应列出较详细的计划。
  ]: C' R5 I4 S! T% w. q# r7 L3、课题经费使用及管理严格执行科技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的有关规定,开支范围一般包括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差旅费、会议费、出版文献信息知识产权事务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无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劳务费)。课题立项后,由野外站一次性拨付课题经费。7 s/ T4 a& K& Z4 Y% u3 H# S2 q
4、获资助的课题负责人在项目执行期间列入野外站流动人员管理,课题获批后应提交研究计划,课题执行中期或执行期第一年度末,课题负责人应提交课题中期执行情况报告。对执行情况较差的课题,本站有权中止资助。课题结题时,需发表1-2篇与申请内容有关的高水平学术论文,或联合申报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1-2项,并提交相关研究原始数据集1份和研究报告1份。3 w4 `: V+ U- J* K9 p
5、由本站资助的开放基金课题,其研究成果归本站及研究者所在单位共享;发表论文时,应将渤海野外站列为前二完成单位,成果署名为“自然资源部渤海海峡生态通道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Station of Bohai Strait Eco-Corridor, MNR),同时在文中标注项目批准号。- ?2 n$ T5 ^" X2 T* Y7 m
6、无特殊情况者,课题需在执行期结束后3个月内完成项目结题验收。对于无法通过项目结题验收的课题,野外站将向申请人工作单位发函通报,并有权收回已划拨经费。
  ^5 c* v7 |) U) ?  @五、开放基金申请联系人% h+ O- r5 {6 ^. x" H  [; U
联系人:宋老师
0 i' r" `6 P7 S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仙霞岭路6号,2660615 w  e# R8 I# X7 I( s
电话:0532-66717029 电子邮件:bohaizhan@fio.org.cn
: a$ p& L0 E* ^! e7 A  c附件:自然资源部渤海海峡生态通道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_开放基金申请书.doc1 r* H3 ]% p/ G
自然资源部渤海海峡生态通道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5 M5 h& u- O/ ]" `3 F, F, P
2023年4月18日: m1 e' o/ I# q% y
+ N! U7 s# p1 F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L2 V. x/ c* I( n8 e3 J  B5 n& N6 p8 T) S' q) m: \

3 ^/ h, l! C# X* f. e/ \6 O5 r& `$ {) y信息来源:自然资源部海洋一所。
6 b* {0 z' a7 w# A+ r1 E. j5 b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上下五千年
活跃在2024-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