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发展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上,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文化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变迁不断发展和深化。在我国与周边国家海洋争端形势日趋复杂、国际海洋竞争加剧的新形势下,我们应进一步加强海洋文化建设,将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e$ L8 I, S/ O) l一、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方向
% P8 V# c; P7 W8 g- q$ g- B& P, b% t/ S6 C# Z
文化建设包含内容广泛,涉及领域广,我们应围绕国家海洋发展战略重大需求,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国家海洋文化建设方案,对于涉及领土海洋权益、全民海洋意识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等方面的项目给予重点支持,解决好海洋文化研究碎片化、分散化,海洋知识教育普及程度不高等问题。
2 E( ~- |' e4 T( m7 X* c二、加强理论研究,夯实支撑基础 0 U4 }% m4 Q3 h' C
没有文化理论的支撑,海洋文化建设就难以深入。当前,海洋文化理论研究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在理论体系建设、学术体系建设和话语体系建设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使海洋文化研究能够产生广泛的政策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推进中华海洋文明探源、中国历代海洋治理思想、中西海洋文化交流与比较、世界海洋文明交流等领域的研究,整合研究力量,开展专项研究。
6 l, F8 j: ]3 b3 [* P三、创新传播方式,讲好海洋故事 7 j# k2 t; K$ }/ z& a ?
文化要形成影响力,关键在于广泛的传播和理念的认可。海洋文化建设的理念要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所熟悉、了解、认可和接受需要在传播方式上进行创新。应积极拓宽传播渠道,借助于新媒体、互联网、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和推进各类教育基地建设等方式,引导公众关注和讨论海洋文化。在发展好涉海高等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海洋教育。推进对外交流,提升中国海洋文化在世界文化活动中的知名度,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海洋文化的内涵。 4 c: n" |" e7 K7 O9 p1 S2 t$ } ?
四、推动产业发展,促进成果转换 # A1 f9 m: W; X, g8 h* j" u
中国沿海地区具有大量的海洋文化资源,很多文化资源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特别是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本着科学开发、规范使用资源的原则,适度发展文旅产业,开发文化产品,有利于扩大海洋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加强海洋文化资源与科技、文创产业的融合,通过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品牌,形成示范效应。在沿海地区创办一批高水准的海洋文化遗产文创聚集区,推动海洋文化遗产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促进学术研究成果转换,做到研产结合,优先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影视作品、文艺作品,加强对海洋文化遗产的宣介。 & U+ S* l1 A/ t2 @; |
五、健全法规制度,规范资源开发
8 q( u, i. B. d1 L) h5 ]7 ^9 |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涉及文化、教育、建设规划、旅游、宗教、文物等多个工作层面。在开发过程中,需要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开发政策,才能达到文化资源开发的目标。应制定相关法规制度,为海洋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使海洋文化资源的开发更加规范有序。 4 Q+ u% C: Q; K1 y' J4 I
6 P1 ?+ \! @. R# h$ s+ L
, ]1 Z( X; |8 r" \) p
* Z6 X* b+ ^ Q- g/ X3 r8 q文章来源:节选自《海洋文化建设的时代内涵与路径选择》,原刊于《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2年第17期
7 D# V& x \$ |2 P# G+ V作者:侯毅,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