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申报!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海洋科技项目申请指南(2023年)

[复制链接]
& X1 U$ b& l, U; T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6 g' q: L. Y

& v) G6 k) T$ k1 O8 k海洋科技项目申请指南# ]% J* B5 f1 Q& v4 l) ?
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是经江苏省科技厅批准的全省首个海洋领域技术创新中心,定位为海洋科技应用研究机构,配合国家战略和海洋产业发展的需要,通过技术研发,发展关键性、创新性及前瞻性的技术,推广科研成果,在整个江苏省的海洋技术研发、海洋技术转移、海洋产业培育和升级过程中起到领航作用。4 H" m! K% L/ L! b3 g
为协同创新中心在海洋生物技术、海洋高端装备技术、海洋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研发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促进海洋领域人才、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提升连云港市海洋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打造现代海洋强市提供有力支撑,经研究决定,现启动2023年海洋科技项目申报工作,发布指南如下:
; a# B0 a( P6 A4 t一、支持重点! z7 U4 X, g9 N6 a$ o4 g/ |% w  I- R2 N
(一)海洋生物技术领域5 c# m+ _9 O) _* E0 G3 S% o# o+ e
1.南极磷虾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技术开发
3 A6 u2 J: a: h0 y8 q需求目标:6 f% [9 y! }" N; B
5 b" `7 k- X1 `0 P+ V3 J4 A6 E3 e
针对南极磷虾生物资源利用率低、产品附加值低等阻碍产业健康发展的问题,基于南极磷虾生物基因信息挖掘,突破南极磷虾蛋白和脂质加工关键酶的生物合成技术,集成南极磷虾磷脂型EPA/DHA浓缩和微胶囊化技术,构建南极磷虾脂质加工技术体系,形成高EPA/DHA含量磷虾油规模化制备和制剂化工艺,开发新型脂质产品;突破南极磷虾高效生物发酵技术,开发南极磷虾虾露、天然呈味肽制备工艺及产品,开发高附加值南极磷虾蛋白产品。
  \5 D' H6 |9 |. W( U需求目标:
3 R  h9 i% X% N# D. T: L
) `! p2 }* A1 G5 E+ [. {(1)开发南极磷虾生物资源的高效利用关键技术1-2项;( Q, Z; Y9 Q( F# B' Q- x' e
(2)开发新型南极磷虾普通食品原料1-2种,开发南极磷虾相关生物制品1-2种;其中包括:磷脂酶D制剂酶活≥50U/mg,可实现公斤级制备;高纯度EPA/DHA磷虾油,磷脂含量≥85%;
- k( o- d3 T. \" X(3)建立南极磷虾天然调味料的高效发酵工艺方法,发酵时间低于15天,发酵原液(非浓缩)游离氨基态氮含量≥1.0g/100mL;
2 A6 x8 R) x% A$ r! n/ l8 Y(4)申请/获得专利1-2项,相关行业/企业/地方标准1-2项。9 n. `" A/ e; |4 I
2.新型海洋生物抗菌修复材料的研发- |2 C! r9 y( M/ |, d
需求目标:
( l0 z& d# ?) A) g0 L) p1 C+ l( N
以海洋多糖的绿色无污染制备和高质化、高值化利用为重点,利用抗菌改性技术,研制天然环保、广谱抗菌、生物相容性好新型抗菌材料及高端功能敷料,定位糖尿病足、褥疮、压疮等慢性、难愈合、反复感染类等伤口适用症,建立高效、精准制备海洋多糖基抗菌原料和高值化开发技术体系,在海洋生物功能制品领域实现海洋多糖高值化开发的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推广,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9 E3 m* Y/ G" @) f% n考核指标:
+ @- F! \' m; X) d- y! j
2 R; r1 v0 J! S" C( Y% j# Z6 E1 |(1)抑菌率: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抑菌率90%以上;- v- D6 \5 P1 M' ^; Q
(2)皮内反应试验:与对照组平均计分之差不大于1.0;不溶物:小于0.5%(质量比);% p. p6 y0 @/ a
(3)细胞毒性:不大于1级;
; B5 V1 L* u& w, y" H) K  T(4)致敏试验:无迟发型超敏反应;9 N, a5 {2 a1 v: a3 Y7 M1 h
(5)急性毒性试验:无毒性反应;
0 N' |% @& W( M9 C6 A4 \# w(6)植入局部反应:植入两周后,无明显组织学反应;" }" m3 M# e* R- T2 n, _
(7)关键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F' ]! T0 C- ^  b. m
验证要求:2 _" R  e8 e; T5 h  D; D" I: E1 c

2 I: |0 A9 [6 R  n8 e- }% B(1)具有完善的配方和成熟的工艺流程;
3 w% k& t4 [+ m" w; K5 d(2)自主创新技术申报专利3-5项;
3 U; `, G1 ]1 m& {(3)按照GMP建立标准建立不小于500平方净化车间。
# B0 L4 `+ I5 E8 w- C3.海产品高端预制菜与品质控制关键技术研发2 k$ U* I; o  ^# }+ x9 X. L
需求目标:% |8 Y! X" ^) ]9 o( ~0 i* w

! Z" }, N: J: F; ?面向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以及人民对绿色、健康、安全的高品质水产品精深加工预制菜产品新的消费需求,开发蛋白含量和营养价值高的高端海洋鱼糜制品、风味发酵鱼类制品、特色虾类制品等系列海产品预制菜产品及生产关键技术;开发用于凝胶强度、微观结构、热变性、持水性、蒸煮损失率等生物抗菌肽、抗氧化肽、抗冻肽等天然品质控制和改良剂制备及应用关键技术,实现对化学制剂的部分替代,提高产品绿色安全性;开发基于海洋多糖的天然抗菌凝胶制备及应用关键技术,用于预制菜产品保鲜,延长货架期;研发成果实现转化应用,为预制菜产业发展和市场拓展提供新路径。/ I) d0 B2 H+ N3 F4 q( |, y5 k
考核指标:
3 X6 P# A8 v2 y/ S; s8 W; h4 c* R! M/ D) X0 Y* c: {
(1)研发高蛋白和高营养价值的海洋鱼糜等糜类制品1种,得到产品制备工艺条件,产品蛋白含量≥15%,氨基酸种类齐全,突破高蛋白糜类制品凝胶强度、微观结构、特变性、持水性、蒸煮损失率等品质控制技术;/ v- v. E7 I) a; }
(2)研发风味发酵鱼类产品1个以上,得到产品发酵条件及生产工艺;, E( |8 u5 O4 B1 z) T0 E" Z
(3)研发虾球预制菜产品1种,突破虾类原料氟和嘌呤脱除等关键技术;
" D; ]; l/ x  V( L6 w  H(4)研发天然生物活性肽品质改良剂产品,得到抗菌肽、抗氧化肽、抗冻肽等生物活性肽酶解制备关键工艺条件,活性肽对预制菜产品品质影响及应用效果;: o, i4 a% Q- J, {
(5)开发基于海洋多糖的海产品保鲜凝胶材料1种;
, M$ H6 A! u) n) e0 o(6)制定产品标准1个以上,实现产品产业化1个以上。
  g& O/ e3 T9 |(二)海洋高端装备技术领域$ Y! L7 S* Y2 U+ L" Q
1.浸没式立体多层循环水养殖系统) n1 T6 d3 n  |0 y  t' V. P
需求目标:
7 y7 v, h- F; h4 p# V/ {+ \: R
7 m* T* @# T  D$ j0 Q* f" M基于底栖性鱼类养殖的痛点开展浸没式立体多层养殖系统设计、养殖模块精准运动控制系统设计、浸没式立体多层养殖设备集成、高效节能水流管理系统等方面的研究,突破立体多层养殖载体精确定位和实时控制、立体多层养殖环境的精准管理等关键技术,实现底栖鱼类自动化立体多层循环水养殖系统的研发及应用验证。
# @% n* Y# P' E9 m7 _# Y考核指标:. l( Y6 [! \3 B

) [1 ~6 p3 {$ `2 t( a, R4 ^(1)研发浸没式立体多层养殖中试样机1台,养殖面积≥40㎡,水体容量≥30m³;
# M! h3 K. h/ c! r" k(2)利用该系统实现鲆鲽鱼类养殖密度≥30kg/㎡,养殖存活率≥95%;
# Q/ s9 P" e9 @( u* O(3)研制配套高效循环水处理系统1套;$ \3 S$ G& e2 Y7 T: a# D
(4)研发浸没式立体多层智能化养殖管理软件1套;
) c7 I3 h7 i7 L: l(5)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
/ i! p) A2 V2 S" z9 S" T: Y(6)编制浸没式立体多层循环水养殖设备操作规范1项。" O$ z9 ?- n6 O2 J% \
验证要求:
8 ?7 {2 b4 P9 F; Y7 ?4 a, g
4 u# E- U% T, E" I(1)中试样机、水处理系统、管理系统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或经专家现场验收;7 d2 r. {/ `' ^. x, F  c; ^% G
(2)申请发明专利取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号;
6 r+ H' D% S# p- m  V/ M(3)提交设备运行评估报告1 份。( |! b: N, Z8 s0 R
2.南极磷虾连续泵吸捕捞系统装备研发
' x! i* F2 D* W( _/ C需求目标:4 V; U2 i8 X2 a7 {9 |

+ w$ I' ~; v/ U( x" P+ a$ Y基于自主知识产权开展南极磷虾连续泵吸作业流程的设计和优化、高效低损伤吸虾泵及生态型泵吸拖网设计、吸虾软管产品研制及样品性能测试、系统关键连接件的研究及样品性能测试、拖网桁杆结构形式研究及强度分析等研究,突破连续泵吸系统收放时间过长,磷虾输送过程中的损伤、低效等关键技术,实现南极磷虾从海里高效、低损伤连续输送上船,为船上的加工系统提供充足的高品质原料。. n  R9 u) l2 N4 V9 R
考核指标:
. S5 [2 i6 `" A2 X1 `) U3 i% Y. W; |+ o
(1)撰写南极磷虾连续泵吸捕捞技术研究、分析报告1份;3 J& z( J: S& w8 e8 X
(2)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南极磷虾连续泵吸捕捞系统设计方案1套;0 r/ r; r3 a4 h1 W( n/ B
(3)申请发明专利2项,获得专利授权证书;$ Z6 N2 t# H1 R6 F9 ^
(4)研制泵吸拖网及吸虾泵原理样机1套,并形成相应的试验报告1份,获得第三方检测报告或专家评价;6 u( }2 [* a* b0 z( h
(5)试验损伤率低于10%,设计捕捞效率达8吨/小时,获得企业应用证明或专家评价。
3 e/ n- B  J- v! U3 r. S2 c3.基于MEMS技术的溶解氧敏感芯片与传感器系统的研发+ R0 F4 U! Q* z8 \: }
需求目标:4 O" }2 m3 S: c2 p

6 e+ _; V8 ~' l7 M. ^1 N6 r采用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及MEMS工艺技术开展电化学溶解氧敏感芯片的设计、封装结构设计、敏感芯片和传感器制作工艺优化、高精度溶解氧性能标定系统设计的研究,突破基于MEMS技术的溶解氧敏感芯片、传感器探头高集成度封装、传感器信号处理与校准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制适用于海洋环境的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的溶解氧传感器系统,实现对海洋环境中溶解氧的在线、原位监测。
; k. t  H+ J3 ?$ [  x考核指标:
7 Z9 C# E- [! E' e- Z2 i
& v) H/ A8 p" o9 M5 z(1)传感器性能指标:溶解氧量程0-10mg/L,精度±0.2 mg/L,分辨率0.01 mg/L,工作温度范围0℃-40℃;) o1 F& H, m! J
(2)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申请专利不少于1项;
5 w0 ^4 _+ m, C  ~" n! K(3)芯片设计、流片、封装测试等全链条自主可控;
" X+ b( T/ n" t' D2 }6 ](4)溶解氧传感器完整样机3台套,样机尺寸不大于:直径5cm,长度20cm。9 r0 b4 ]2 e( f5 d5 I
验证要求:
+ X/ n" D; i: {; {
( b( n4 X- Y# }7 W- w开展环境验证,项目成果需开展累计不少于3个月的自然海洋环境的验证实验,并提供实验测试报告。7 t( k/ U( x% c  f1 w( l2 c7 c
4.互花米草幼苗清除机器人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发& g& @5 _& e( x6 ~5 p% K, k
需求目标:1 r8 N$ L9 w% }5 E+ f0 w

8 s5 c* I, U5 [0 S, A) \! W借助人工智能识别技术、互花米草除根灭杀机构设计技术和滨海湿地自动路线规划及行驶避障技术,研制具备自动巡检、自动识别、精准灭杀能力的智能机器人系统,在不破坏本土植被和底栖生态的前提下,实现全自动的互花米草长期有效治理。
# _# Y8 D. v+ q" Q' b* e; l! y% ]考核指标:0 L9 Y% A) I7 @& W6 y4 Q0 N

: R, j3 x5 `9 U; C(1)机器人工作最大速度≥ 3KM/H,越障能力≥ 40CM,爬坡能力≥ 30度,具备自主规划路径能力,探测距离≥20m,探测范围≥180°,扫描速度≥20ms,除根深度 >5cm;
3 j" d3 T+ Z" b* ^5 @* c(2)机器人互花米草识别准确率≥70%,拔除成功率≥60%,具备回收植株功能。1 T' p: H( n! L' }8 O- O( r- `
验证要求:
8 N8 n- b  y9 q8 ]5 D$ W1 E# _8 O; K- K3 g$ @4 r8 [, @
开展在滩涂或河道等应用场景下的示范应用。
1 K3 y' A( h' l( d0 e1 _' s5.多源智能监测航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h  r- H$ n. m8 V+ S1 O5 B& O
需求目标:
( c( u5 ^+ q) _) i) s( A2 e7 `/ `
: |  b8 W/ r9 p: O/ P针对航道管理实践中对于“三无”船只的识别、追踪、监管、取证困难的问题,开展钢塑复合多功能航标结构设计、航标用纳米气凝胶改性防护涂层、多源海洋监测数据融合技术研究,突破高强度、轻量化抗沉航标结构设计技术,纳米气凝胶的孔结构调控与表面改性技术,时分复用海洋数据解析传输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制一套具备多源监测功能的高集成度智能航道航标,实现航标海域气象、水文、水质、船只等信息的实时监测。
" n! L: H3 B6 j7 w; R考核指标:
& }) P/ J; `& s0 O9 P" T2 y
3 w2 l1 M' C6 m: a: T3 ~4 s& ~(1)完成多源智能监测航标样机1套,并通过海试验证;
4 i2 B% N  G$ i! j9 ~9 S$ Z$ E(2)航标使用水深8-15m,最大风速60m/s,最大波高15m,最大流速3m/s,工作温度-40至+50℃,耐湿性(大气腐蚀等级C4~C5)配套涂层测试,720h不起泡、不生锈、不开裂、不剥落,耐人工气候老化性, 2000h不起泡、不生锈、不开裂、不剥落、不粉化,变色≤2级、失光≤2级,耐盐雾性(大气腐蚀等级C4~C5)配套涂层测试,2000h不起泡、不生锈、不开裂、不剥落;6 O0 n/ [1 m! R' v! K
(3)航标监测内容包括风速、风向、气温、气压、湿度、气温、能见度、波高、波周期、波向、水温、盐度、流速、流向、视频等数据,支持微波、4G/5G、AIS等实时传输方式;
9 O( g/ M2 M1 P8 Z4 d(4)各模块组件的生产制造全链条自主可控。  V1 H5 T( t  c( t) V
6.深远海网箱养殖鱼类病害预警与智能化管理系统集成与示范
5 ^' b9 L) D- x+ w! a需求目标:
& N2 |; ^" o+ O8 u3 H4 T* V, o& N9 |
针对深远海网箱养殖智能化程度不高、适应于深远海养殖环境的安全生产预警、管理与控制体系不完备等问题,研发实时鱼类健康诊断与评估、投饵控制、逃逸报警等网箱养殖智能化管理系统,为养殖鱼类主要体表疾病识别、游动行为异常监测与追踪、饵料定量化精准投喂决策、鱼类逃逸警报等提供辅助装备,提升我国深远海网箱养殖智能化管控水平,降低产业系统性风险。  x- R3 O6 w$ L, h: `) R7 [4 r
考核指标:
- w/ A; Q' F  o6 `$ B. o
0 ~+ S& p% n4 \- w" @* K# c# T(1)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鱼体病害预警与智能养殖管控系统集成的硬件设备1套。其中,实现至少3种常见鱼病的检测与预警,平均精度mAP≥70%;
: y; C& n( @$ x% d* I(2)形成鱼类异常轨迹实时追踪算法1套,追踪精度≥70%;建立2种以上主要网箱养殖鱼类的生长-摄食模型1套。
: \3 V0 g$ l# Z5 A7.基于功能一体化分子构筑的环境友好型缓蚀防腐关键技术研发3 m; z9 w3 p5 Q, A
需求目标:# h' v. v4 `* F* y$ F
& q# f/ o  k( C
针对严酷腐蚀环境下缓蚀防腐材料的功能集成性和协同化应用需求,开展兼具防锈、阻垢、杀菌功能的缓蚀分子一体化剪裁设计,引入环境友好型天然提取物多效官能团进行目标分子主架构搭建,形成低成本近净化宏量制备和短流程绿色高通量筛选技术,研制适用于强酸、高盐、菌群因素耦合服役条件的缓蚀新材料,突破单剂种、低添量、高效性、广谱化统筹的防腐关键技术,解决缓蚀功能缺失、协同性差、配伍复杂难题,实现基于功能一体化分子构筑的环保型缓蚀防腐新材料研发和技术应用。- e( w1 F4 o; R5 i* Z( m
考核指标:
* V3 _$ r& f/ s
) N' ~4 Y  ]' g  f(1)缓蚀分子具备防锈、阻垢、杀菌功能一体化特性,无毒环保,添加量低于500 mg/L,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制备技术;
& s/ u5 z  z( S4 @# `# z; g(2)温度40℃~80℃、3.5% NaCl、CO2和H2S饱和溶液中碳钢腐蚀小于0.05 mm/a;) T# O3 ^4 U8 |9 L6 c6 x6 r2 n7 {
(3)钙离子150 mg/L矿化度条件下静态阻垢率大于90%;2 x2 a- B: u+ G2 T2 V
(4)硫酸盐还原菌105 /mL条件下杀菌率达到99% 或小于25 /mL。
" r) g- X1 E% r& c验证要求:
6 j; ?4 D3 L, }# l) N7 B3 y4 _0 ?. [1 O/ c* a
在油气化工、海洋工程、电力能源等领域进行1—2项示范应用,性能通过第三方机构评价验证。" @4 R# n2 C$ S/ M6 f9 S$ x) Y1 U
(三)海洋电子信息技术领域& O. t+ }* @. W. ]
1.基于国产化温振传感器的港机设备健康诊断技术研究与应用
. q5 F% b# N% m( R2 x需求目标:+ f3 @- I' O6 R8 n2 ?; J7 _
, Z+ l( K) w& U" U' Q1 d
针对港机设备传统运维模式所面临的运维效率低、运维成本高、稳定性考虑不足等问题,突破高精度温振传感器在时变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技术,基于深度学习的故障诊断分析等关键技术,研制国产化高精度温振一体化传感器及故障诊断智能运维软件平台,实现对港机设备的高精度在线实时监测、智能诊断与运维。& i* Q( F# o" N/ X% T
考核指标:
9 G" s" w2 i* O9 ]
# a; B+ }  S- }  v6 `(1)研制国产化高精度温振一体化传感器1型,温度测量范围-40℃-120℃,温度精度等级A级;振动灵敏度10mV/g,灵敏度精度±5%,加速度50g峰值,大幅提升港机设备在线监测的精度与稳定性;
4 j. v: h" n1 z! l- Z/ n(2)研制港机设备故障诊断智能运维软件平台1套,实现在线运行故障的定量、定位以及剩余寿命预测,故障诊断准确率≥90%,故障发生率降低20%,计划外停机时间减少30%;; m; \8 n: X; b6 {! \, {/ c
(3)高精度温振一体化传感器和港机设备故障诊断智能运维软件平台实现自主可控。
, h  }% k2 S0 [8 T+ D- M2 Q4 o/ c验证要求:9 U0 A3 u; g( }8 |6 Q  N

0 y$ H8 {2 D0 }! s2 N在海港或内河港口完成验证与示范应用。
% R! V# q; T% O3 X; P7 |二、申报条件
5 |0 S% ?0 y4 p1 d- r1.申报项目符合本次海洋科技项目定位要求,属于指南支持的领域和方向,具有明确的研发内容和较强的前瞻性,能推动海洋相关领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发展空间的新产品。不受理涉密项目,申报材料中有涉密内容的需作脱密处理后再申报。* [+ _% d' R$ x7 ]  h4 i, _
2.优先支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申报项目以及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团队牵头申报的项目,鼓励产学研联合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研发。申报单位具有较好的前期研发基础,创新水平居国内前列,项目负责人及团队具有较高的创新实践能力。项目申报单位近年内须有有效授权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
  I+ _7 N4 m4 k0 ]# J9 E3.项目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可预见的产业化应用前景。项目研究要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按照《关于改进科技评价破除“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苏科监发〔2020〕135号)要求,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项目完成时,一般须形成发明专利申请或授权,以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标准化研究成果,产品级须完成样品、样机或系统。对于在关键创新指标上形成原创性、高水平代表性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项目,其量化考核指标不作硬性要求。( E' ]( y! @+ N) P% {! j" H; o$ d
4.申报单位为企业的,需为连云港市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不做地域要求,申报项目需有连云港市企业实质性参与研发项目,本地高校科研院所可直接申报;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强的科技投入能力并正常运营。多个单位联合申报的,应签订联合攻关协议,并明确协议签署时间等相关内容。+ N8 D3 V1 o& w/ `1 ?+ s7 P
5.对不符合节能减排导向的项目、无实质创新研究内容项目和一般性技术应用与推广项目均不予受理。研究涉及人体研究、实验动物、人工智能的项目,应严格遵守科技伦理、实验动物、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等有关规定的要求。涉及安全生产等特种行业的,必须拥有相关行业准入资格或许可。
6 S# p; q* ^. j三、申报要求9 ?- R- \" X2 x0 {
1.全面实施科研诚信承诺制。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科研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苏办﹝2019﹞39号)、《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全省作风和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苏科监发〔2019〕336号)和《关于进一步压实省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任务承担单位的科研作风学风和科研诚信建设主体责任的通知》(苏科监发﹝2020﹞319号)有关要求,项目负责人、项目申报单位均须在项目申报时签署科研诚信承诺书,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严禁剽窃他人科研成果、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伪造材料骗取申报资格等失信行为。因科研失信记录和社会信用严重失信记录正在接受处罚的单位和个人,不得申报本年度项目。在项目申报和立项过程中相关责任主体有弄虚作假、冒名顶替、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失信行为的,一经查实,将记入信用档案,并按《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信用管理办法》做出相应处理。' ?7 Y; D% j! H; ~9 L! _
2.项目申报单位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有法人主体责任。严禁虚报项目、虚假出资、虚构事实及包装项目等弄虚作假行为;如因虚假陈述、知识产权的权属问题或与其他第三方的约定导致的法律纠纷,申报单位承担全部法律责任,并接受创新中心暂停或终止项目申报、立项或实施等处理决定,已拨资金按要求渠道退回;同一项目(包括研究内容相同或者相近的项目)不得重复申报,凡属重复申报的,取消立项资格。
/ {6 Q% T% h2 I8 B, w: P, Y  ~3.项目经费预算及使用须符合专项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按照《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苏科技规〔2018〕360号)、《关于严格执行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相关规定的通知》(苏科计函〔2017〕479号)、《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信用管理办法》(苏科技规〔2019〕329号)等文件要求执行。
. s3 B6 S3 ^, a7 Z7 q0 G4 d: a) x4.项目管理遵照创新中心制度执行。获得立项的项目在项目执行期间列入创新中心项目管理,主要项目负责人列入创新中心双聘人员管理,需严格按照签订合同执行相关内容。
* i5 k- r# z& i6 I$ a四、申报说明
$ C7 X4 W* E- Z1.项目名称科学规范,能够体现攻关的技术创新点或解决的关键核心问题,一般以“XXX研发”作为后缀,项目名称尽量控制在15-25个字。申报材料是后续形式审查、项目评审的依据,电子版申请书须与纸质项目申报材料一致。项目申报材料经科研管理部确认提交后,一律不予退回重报。一经提交,视为同意创新中心委托专家进行评审、答辩及现场考察等。7 r& p2 K9 K0 H" \1 z
2.项目申报须填写并提交纸质《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海洋科技项目申报书》及相关附件材料,统一A4纸正反面打印、1份原件、7份复印件,并提交相应电子版申报书(word版及pdf盖章后扫描版)请发送至jslwcx@126.com,电子文档命名格式为“申报项目名称+申报单位+申报人”)。申报材料请用快递寄至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地址:连云港市连云区中华西路48号,邮编:222042,联系人:张雪燕,联系电话:13061352571。仅通过传真、电子邮件等其他形式递交的课题申报书将不作为受理项目申报的依据。
+ w# O' |" z+ [3.结合创新中心年度计划资金预算,根据项目申报及评审情况确定立项项目,批准立项的课题将通过邮件或电话方式通知申请人,签订立项合同,未立项项目不再另行通知。支持经费一般不超过200万元,实施周期一般为1-2年。! G8 \2 ?# U3 E% b' s
4.自本申请指南发布之日起受理申请,申报截止日期为2023年5月12日,逾期不予受理。
2 M- |8 C! I/ T, u; G五、联系方式" |! X0 T+ L' R) N
联系人:张雪燕
$ J7 A4 }4 `" }$ M; h电话:13061352571) f8 I8 x* H) [; w6 I2 A, }2 t
邮箱:jslwcx@126.com
8 k$ ]* \+ }9 I3 W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中华西路48号
; Z1 P% A) [/ ~. Z: w- A% I" k

1 p# b  c: ^0 \$ M  C5 q0 P/ 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t) \" D2 n- r! V5 Z

5 F: \) `1 E8 X8 L9 T( r# k( a& s* m+ Y# J1 t2 n
信息来源: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 `6 d+ k8 h  t# ?2 C+ s" I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上下五千年
活跃在2024-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