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预报科教融合系列活动——厄尔尼诺机理与预测研究生论坛顺利召开-河海大学

[复制链接]
3月14日下午,海洋预报科教融合系列活动——厄尔尼诺机理与预测研究生论坛在河海大学科学会堂101顺利召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郑飞研究员、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姜华研究员、冯立成研究员、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蒋宁副研究员受邀参加本次论坛,河海大学海洋学院院长宋翔洲、副院长冯涛、海洋学院研究生、本科生与专任教师参加了论坛。
& T2 o7 L) {4 `) d* j论坛分为专家讲座与研究生汇报点评两个环节。郑飞研究员介绍了连续拉尼娜事件的发生机理,对二次变冷事件的预测信号来源和东南风的超前信号对改进预测的意义进行了讨论。姜华研究员介绍了目前我国厄尔尼诺业务预测的关注重点、预测方法、支撑研究以及存在的难题等四个方面,并对科学研究如何支持业务需求给出了具体建议。冯立成研究员介绍了连续厄尔尼诺事件的发展特点以及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并且对传统ENSO预测方法所面临的挑战展开了讨论。蒋宁副研究员从全球变暖对ENSO多样性变化的影响机理出发,分析全球变暖对太平洋平均态的影响机理,提出了ENSO年代际系统性变化特征、预报障碍和可能改进途径。
2 }  u8 j9 z2 l* }+ S' y: _

. F7 E. f2 b# t- c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 {3 G) P$ |( C% B
论坛第二阶段,海洋学院五位研究生分别展示了自己对于ENSO不同类型的研究汇报,专家们针对同学们的问题提出切实的建议和方法讨论。韩迪汇报了盐度异常对IOD不对称性的影响研究其动力机制;饶伟勋从目标观测的角度寻找ENSO理论的物理依据来发展一种能够满足“跨区域”、“跨变量”长期固定站点的目标观测方法。牛玉玉讲述了六月东亚高空西风急救主要模态的年代际转变的特征与机理;钱俊凯汇报了如何从深度学习和因果分析构建了黑潮预测系统,并且进行东海黑潮流量的预测;陈林通过ENSO强度、衰退速度、北大西洋热带与副极地海温,采用物理-统计方法构建夏季降水季节预测模型,取得了很好的预测效果。四位专家对研究生的汇报给予了表扬和点评,并且对未来如何深入进行研究给出了详细的建议。 
3 p+ ^9 g( b1 f/ E. c3 Z

  h# r0 x9 F* D2 X2 g$ 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T2 b3 H- k. i( S% C! v2 w% N1 A此次论坛为厄尔尼诺机理和预测研究领域研究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引发了师生们热烈深入的讨论,激发了学生们的科研热情,海洋学院也将继续搭建学术前沿讨论论坛,大力推动海洋科学研究进展和理论创新,为海洋预测机理与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 ?3 d8 o! h4 O& K) {
3 f0 L' q9 U& _  B  w* s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葛宝淼
活跃在2025-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