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是何考量?打造科考船、建设海洋学科群、筹建海洋大学 粤港澳高校为何都在向海求索?

[复制链接]
$ p5 g: s; H& J!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M* L! O, U8 A一个月前,“中山大学极地”号顺利完成渤海冰区试航任务。作为我国高校首艘、国内第三艘具备极地科考能力的破冰船,“中山大学极地”号“首秀”在壮美的北国海疆上划出一道道亮丽的弧线,成功验证了低温航行、破冰等各项功能,为我国海洋科考再添利器。# m" ?' t0 ?& ?8 U  g
近年来,粤港澳高校纷纷将目光投向海洋,大动作不断:中山大学打造两艘以学校命名的科考船、广东海洋大学建设“大海洋学科群”、深圳海洋大学筹建加速、香港7所大学携手打造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
! K/ @/ g9 o4 @" b, D2 {$ y0 u粤港澳高校抢滩布局海洋学科,背后是何考量?向海求索,这些高校有何底气与实力?* }1 }! s  [2 C0 r5 w' @, z( t
大湾区高校加速奔赴深蓝
, S. N0 E8 j0 M濒临南海,粤港澳高校与辽阔海洋结缘已久。
" h' K% v; ]5 c- x  X# `0 H1928年,中大师生借乘军舰远赴西沙群岛,靠一条小舢板到处漂流、开展研究。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科学家对西沙群岛进行科学考察。3 K. S: W; v( g$ a
进入21世纪,中大加快布局海洋学科:2002年设置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08年组建海洋学院;2015年以来用“大学科”思路推进海洋学科群建设,建设了海洋科学学院、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大气科学学院等多个整建制涉海学院,通过集群效应带来了海洋研究的跨越式发展。% f! J% m; A6 ~7 S$ r, }
在粤西海滨城市湛江,广东海洋大学建校已有80多年。这是广东省内目前唯一建成的以“海洋”命名的大学,被誉为华南地区海洋人才培养的摇篮。据统计,学校已培养各类高素质专门人才30多万名,在水产养殖、海洋气象、水产品深加工、耐盐碱作物、智慧海防等方面成果丰硕。
! |4 V5 g" o; K8 e1 {; Q: \向海图强,更多高校加速经略海洋的步伐——" f; v* P1 O: M* d
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开设海洋科学专业,以“海洋生物—海洋生态—物理海洋—海洋化学”为核心培养体系;南方科技大学成立海洋系,建系目标是成为国际知名的海洋科学和工程研究基地,为国家培养海洋科学与工程技术高端人才;汕头大学挂靠理学院成立海洋科学研究院,负责海洋与生命学科科研平台建设与研究生培养;深圳海洋大学正式获批建设,预计在2025年完成一期校园建设,并开始独立招生。2 m  ?) c# E, w8 j4 _
放眼大湾区,港澳高校同样向海求索——  h2 |5 X  S; ^: s# l
香港科技大学海洋科学系于2018年成立,研究领域涵盖物理海洋学、生物地球化学、海洋生态学及分子生物学;/ T3 X- I; D3 I& T+ a( `- `! i% Y
澳门大学于去年成立海洋科学及技术系,聚焦海洋带环境健康、防灾减灾及智慧海洋技术研究,并牵头成立中国与葡语国家海洋联盟,推动中国与葡语国家海洋科教合作。' P/ }- ^6 D8 {6 M" ]$ n$ x; m& y% s
竞相布局海洋学科,大湾区高校正在加速奔赴深蓝。
4 _* M  Y8 r7 O! @4 x进军海洋离不开海洋科学支撑
' D& c% z/ q+ n/ S, Q环顾全球,强势的海洋经济是一流湾区的“标配”。
# ?. N# O4 x- n5 Q$ l' M( D# y《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海洋经济着墨颇多,提出要坚持陆海统筹、科学开发,加强粤港澳合作,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共同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地。
+ E5 D7 n, R- H5 Z2 K1 @: {进军海洋的航程上,离不开强大的海洋科学支撑。关于加快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的重磅政策、举措接连出台,既为广东经略海洋指明了方向,也为高校发展海洋学科提供了无限机遇。
/ @9 n4 g9 K# k8 E% ~5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高校发展海洋学科,是国家战略需求导向。”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主任陈大可断言,海洋科学是战略科学,对于人类未来发展、国家安全、资源、环境、气候等都非常重要。  T9 h/ O& i" {) k' D8 w+ z
在陈大可看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关学科的支撑,这也是高校陆续投入海洋学科建设的重要原因。“广东作为海洋大省,拥有发展海洋学科、开展海洋研究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培养高水平海洋人才,是支撑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
) [0 f  o: T7 Z) l$ I海洋学科发展要坚持交叉融合7 q- z: a; g& ]: |" p( p! M3 Y$ g
在全国范围内,广西、福建、山东等省份也提出,要在“十四五”期间筹建“海洋大学”。海洋学科该如何建设?
; g5 x. |  A0 N( ]8 \( s2 i. y“海洋科学综合性非常强,多学科互相支撑、交叉发展,才能解决大问题、找到新发现。”陈大可认为,深入了解海洋、研究海洋,需要理科、工科、文科等多学科共同发力,所以综合性大学往往具有独特优势。$ a7 U9 \- `' f+ ?6 e+ K
借助综合性大学优势,中大优化、整合并建设了由多个涉海学科和学院组成的海洋学科群。在中大海洋科学学院院长王东晓看来,学科群的集群效应,大大提升了海洋学科整体实力。) A; c1 H/ z$ O9 u8 s
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之一,更是国家经略南海的重要支撑平台。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度融合,合作共建也成为不少高校的选择。7 {; ^) R) J9 x6 _$ W8 ?: }
香港城市大学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聚集了香港7所大学的优秀科研人员,立足基础研究,致力于解决对环境和公共健康构成重大威胁的海洋污染问题。
) n5 O3 M, J9 Q澳门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合作,成立海洋环境与工程联合实验室。“双方将利用各自领域的研究优势,促进在海洋环境与工程中的近海环境生态、城市自然灾害防治等领域科研的协同发展,强化科研人才的联合培养与交流合作。”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说。& V) h, i! O( M! [" K
重大涉海平台有力支撑海洋人才培养: V3 K3 T( k  x- h4 j7 R! X
研究海洋,首先要到海洋里去,大装备、大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大湾区高校先后建成多个重大涉海平台,有力支撑海洋研究、人才培养。) J7 h6 {( t2 c4 {6 j
以中大为例,学校先后打造了“中山大学”号、“中山大学极地”号、“珠海云”三艘综合智能科考船。科考重器相继“入列”,将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海洋。1 F- e8 k* [# \
学科要发展,要以人才为支撑。
' W6 r, ?; s, K6 l% I0 v2018年年底,由中大牵头建设与管理的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正式揭牌,正向着建成海洋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国际前沿研究中心目标迈进,目前已汇聚各类人才1300多人,积极打造海洋人才高地。
$ [( u/ N: c' `! C5 i6 g3 h1 Q同年获批建设的还有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该实验室主要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海洋大学和广东医科大学等单位共同建设,聚焦海洋装备、海洋能源、海洋生物三个领域,已集聚起一支包括多位院士在内的高水平科研团队。/ R* ?( L9 e' Y2 I' g3 [
造大船、建平台、兴学科、育人才……粤港澳高校向海图强,方兴未艾,大有可为。信息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 汪祥波 刘汉能 卞德龙7 f, ^5 V" j9 X' U& \4 {
, ]! \; |- y/ C; X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V# M# [  @: u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dmoqhholgb
活跃在2021-7-3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