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化学资源》教学设计6 o/ e: U& C% N4 z" c R% P' P
1、地位和作用. K+ R( W+ |/ x; Q; }, v
本单元是要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海洋中丰富资源以及其利用,而本节课首先引领学生认识海洋海水和海底深处的各种资源,让学生会从资源的角度认识海洋,并能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角度学习相关的化学知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体现“科学合理开发资源”的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v! y$ z! H6 L3 P$ d7 K/ h( z
2、教学目标7 G! o: p: Z& l H# N
知识与技能+ ]; p& d% y2 l. F" p( p# S
①知道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那些资源,认识海洋资源的开发对人类进步的重要作用。
* |( W1 o2 x; G6 ~②了解海水及海底所蕴藏的主要物质。( M0 @5 Z3 Q; y: I3 r1 N2 |* q
③了解海水淡化的方法一一蒸馅法、结晶法、膜法。: a0 E i0 `& ?% u1 T' {& {" I
过程与方法: L k6 Q1 X, s9 u5 T7 [ H
通过对海水淡化的实验研究,知道蒸馅法是海水淡化最常用的方法。
4 {# `) u! H6 E6 a$ U$ X6 |3 p1 p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T, Z$ f( ^4 J5 Y0 L3 D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在合理开发海洋资源的同事,更应该关注对海洋的保护,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分析问题,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1 k% w) u9 e6 A/ G
3、重点:
; C1 [; q; b2 |了解海洋资源及其开发和利用的方法及价值;利用海水支取镁,海水
, m U+ i8 z2 ~+ k+ t+ [- y第1页的淡化方法——蒸馅法。+ ^; i) H, {+ j U( A
4、难点:9 r* A- C% M/ A# O6 d: }1 B5 E
海水制镁的流程及原理。教学过程:2 j& k5 \4 r5 G# m
; N# _! i+ K5 X! p% Z/ O( r4 |第2页9 O! E) ]$ y) Q5 X5 l2 a: j$ f: }
第3页
# K/ ]+ i6 _& B9 G% Z6 O学情分析:# j$ X7 v6 O. n, A# ?+ R. g( n
作为沿海地区的孩子,他们对大海很熟悉,但大部分学生的印象中海洋是壮观和美丽,知道从海洋中可以获得海洋生物,得到食盐等。对于其它海洋资源还是比较陌生的。所以本节课从学生的印象储备出发,通过美丽的海洋景色引入,激发出学生对大海的热情,从而为后面对海水制备、海水淡化及矿产资源这些陌生知识的学习打下情感基础。海水制镁作为本节的重难点,学生比较陌生。所以在分组讨论之前进行了友情提示,加之已有的酸碱盐知识,在这里还是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教师最后引导完善。效果分析:+ |: P |+ a. t0 h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了解海洋所给我们提供的各种丰富的资) K' `4 o8 o. a) V
第4页源。通过海水提镁的流程,学生了解物质的分离提纯可以有多种方法,即除杂质或者是提取原物质,在分析问题和方法形成方面有一定的提高。通过海水淡化实验探究以及海洋保护的学习,学生除提高了实验的设计及操作能力外,还大大的提高了关注对社会及环境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使学生学会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分析问题,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S; \& V+ C1 P5 b$ i
教材分析:2 i/ h/ b' A4 {2 \
一、教材分析
' L1 b; l5 ]6 [. f* P$ @5 M1、地位和作用' n" `: s6 B+ n# D1 |5 a" }
本单元是要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海洋中丰富资源以及其利用,而本节课首先引领学生认识海洋海水和海底深处的各种资源,让学生会从资源的角度认识海洋,并能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角度学习相关的化学知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体现“科学合理开发资源”的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1 J( ?6 E6 }/ E9 i
3、教学目标
: r6 J. h. I( k7 R1 H$ k知识与技能
! F4 H) A: ?* {0 ^0 O. X' ]①知道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那些资源,认识海洋资源的开发对人类进步的重要作用。
/ j A7 A& r6 T5 ]. Y②了解海水及海底所蕴藏的主要物质。' S r- I0 c! q- g* {
③了解海水淡化的方法一一蒸馅法、结晶法、膜法。
% c- A( ]* z8 I; H" _. v过程与方法: T6 Y' [# q) B$ S* z1 Z/ E* Z
通过对海水淡化的实验研究,知道蒸馅法是海水淡化最常用的方法。: q7 p$ P2 |& p; E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g+ c' |9 i+ b/ r" H7 L' S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