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下,站在山东烟台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所在的南长山街道黑石嘴村码头向西望,只见数百个彩色浮球连成一片,光影浮动、五色缤纷。在浮球下方,静静地躺着400块新型生态藻礁。2 b+ u0 }' z4 R% M* n4 A6 W I0 m
) n; W h+ m7 M. T% n' p% h
, } Z3 a1 y5 h0 n; d1 q8 \■ 人工藻礁投放
3 K9 g, k' K+ ?& f0 H: u/ P4 v) S+ `
长岛国家海洋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吴忠迅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这是中心针对黑石嘴村近海泥质海床不利于海藻和海草生长、大型传统鱼礁容易下沉的特点,专门研制的带底座、附着性好的藻礁种植海草后取得的成效,他们为此还申请了专利。
5 ?8 Q, O. H$ D2 o: J3 R! s. y7 D2 u' b' {( G
开展海草床、海藻场生态修复和示范,是长岛国家海洋公园管理中心推进海洋全域生态保育修复的一个缩影。
! }0 h) v) q8 h* S0 r) q* m3 f0 z* O
吴忠迅说,不久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教授李新正带领科研团队来到长岛港,与中心工作人员一起登上挡浪岛、高山岛、车由岛等岛屿,对长山列岛大型底栖生物资源和多样性进行调查。
% ?5 w' ]* n* v8 P; @: v& P+ X( k! ?% }: y6 S9 V0 a3 r
“全域生态保育修复是创建国家海洋公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要修复裸露的海床,需要人为栽种海藻和海草。种什么品种、如何提高成活率,必须有科学作为支撑。这项调查就是要摸清长岛潮间带底栖生物种类及分布区域现状,为国家海洋公园的创建提供科学依据。”吴忠迅说。
* b, ^1 J( O0 |3 a; p/ s: S) g( L! U- o# I' G
7 v4 C) f1 a; u0 g9 l海草,是地球上唯一可以在海水中完成开花、结种以及萌发的被子植物。一平方米海草床通过光合作用,一天便可产生10升氧气,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海草床可以容纳8万条鱼和1亿个小型无脊椎动物。然而,受船舶运输、码头建设以及陆源污染等人类活动及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全球三分之一的海草床已经消失。失去海草保护的海底,会彻底沙漠化。近年来,由于近海养殖等无序发展,长岛的海草床也受到一定程度侵害。1 _7 u3 v: m1 V5 j* Q5 T
' z1 N' V7 n) I. T" Y' X
记者了解到,针对长岛海域生态系统特点,长岛国家海洋公园管理中心坚持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结合,联合科研院所和高校加快生态修复技术的转化,积极开展海草床、海藻场生态修复和示范。2021年以来,先后在5处岛屿选取两万平方米海域进行试验,投放自主研发生态藻礁400块,投放许氏平鲉等鱼苗16万尾。中心与中国海洋大学联合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丛生鳗草等海草人工培育种植试验,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张沛东科研团队在长岛海域设立了挡浪岛、船厂和大坝3个修复区。前不久,科研团队从修复区采收上来的鳗草已经有一人高,保育率达90%,具备大面积推广的可能,探索出海洋生态修复新模式。
! Y+ g( Z4 G. L8 W/ V
0 B: n2 [% I0 T' n- h% L 统计数据显示,长岛国家海洋公园管理中心成立近4年来,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修复海洋生态投入已累计达20亿元,营造海底森林50万亩,藻类品种增加30多种,海水COD(化学需氧量)浓度降低51.3%,海水水质全部达到功能区标准,重新建起的海洋生态链成为长岛绿色产业发展的“第一引擎”。- s( x$ e$ S( U
7 A; s# P8 B% W
6 _9 h- Z# B) o) K9 t" q6 y
每天能从监控屏幕上看到“定居”的太平洋斑海豹不时地露出海面,是长岛国家海洋公园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周军的乐趣之一。周军说,对斑海豹进行科学保护和调查,是中心的重要职责之一。
1 Y' O4 c, u& P7 ]% |+ Y# G, p# F8 T
+ a' p0 J5 @) V f7 Y, p' z! F 为了能给斑海豹最好的保护,山东省在长岛海域划出一块斑海豹省级保护区,总面积达1731平方公里。长岛国家海洋公园管理中心专门聘请了40多名斑海豹看护员,配合斑海豹的调查和日常管护工作,对斑海豹的洄游通道增加生态藻礁和鱼苗投放,改善斑海豹的栖息环境。$ s* T( x" a" m4 U
+ X8 l+ [1 y! u3 g. a
据了解,为加强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中心与山东大学合作建立了长岛海域斑海豹个体识别库,为掌握种群数量、洄游路线和栖息地生境状况积累基础数据。2022年,中心完成西太平洋斑海豹资源调查及个体识别数据库更新,编制完成本年度长岛海域西太平洋斑海豹个体识别库及种群资源调查项目进展报告。2 E8 X8 B+ j& p
. [+ `* _0 K- s 中心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合作,连续3年开展长岛海域东亚江豚的专项调查,基本掌握种群分布情况。初步成果显示,长岛海域东亚江豚种群数量至少在2000头以上,高峰时达5000头以上,是目前已知黄渤海东亚江豚种群密度最大的海域。
! \: H. B' K" _& n: g6 ^; n* ?) f5 ~) L
中心还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合作开展长岛浅海湿地调查,掌握浅海湿地分布情况……
! J8 _( v9 p' D$ m! C, d; E4 _) M3 i- D) W/ C
“长岛国家海洋公园创建以及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以来,长岛实施全域系统保育修复,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这为我们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吴忠迅说。
% m+ X$ v6 u3 ~. G2 u1 ^2 r7 x. u. l4 N来源 | 法制日报3 D7 r4 X8 G1 e) J, E4 J2 ~
排版 | 数智海洋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3 [1 r+ W/ g% V: @8 W6 }, v
/ _0 g. _7 r* ?% r1 o, R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 Q) \& r% p" F' s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