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 M' y9 ?$ O5 j. P9 y% X% d
我们都知道广袤无垠的海洋覆盖了地球71%的面积,它是大陆淡水径流的主要来源。广阔的水面,巨大的水体和永不停息的流动着的海流调节了全球的气温和降水。因而可以说,海洋保护了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当然也包括人类的繁衍。
5 X; L* @, d2 i/ p4 y# F 然而近二十年来海洋环境被严重污染,海洋资源被过度开发利用,导致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许多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衍受到损害,不少海域的海洋生物已濒临绝迹。 " ^9 S" M/ ^, P3 Q& ?1 E, S2 ?
下面Amanda学姐给大家展示几张触目惊心的图片 7 b( z( ^8 S5 W# T) d$ N
4 b+ H! J9 } o
/ A6 |7 \( _. V& P! { o
5 M- ]& Z1 Q' q' b# k
* o% D9 o" b e 请大家思考:如果海洋环境继续恶化,那么人类的未来将去往哪里? d2 N, V, F5 u
当然,海洋环境保护,不仅指海洋污染的防治,而且涉及海洋资源的保护,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工业布局、能源结构、产品结构等许多问题。 : m6 u/ |( ^8 O; Y7 @. k
接下来学姐给大家介绍海洋科学学科下4大专业及就业前景,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的海洋守护者加入保护海洋的大家庭,一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 g# ~/ B: X2 @% |) ]
物理海洋学 ; K- v$ ^9 p( q& T9 G j) @
/ z$ ]! h* r+ l, k
专业介绍
- @7 S+ s2 z f, X! i 物理海洋学专业是海洋科学的一个二级学科,主要是运用物理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海洋中的力场、热盐结构、以及因之而生的各种机械运动的时空变化,并研究海洋中的物质交换、动量交换、能量的交换和转换的学科,是海洋物理学中的一个分支。
: W! h# g+ Q$ \, l- g 物理海洋学所研究的对象,是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和生活的海洋中的物理环境。这种环境中的物理过程,与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的形成和变化、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生活、海洋中物质和热量的输送、海岸和海底的侵蚀和变化,以及海洋的交通运输和军事活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 O2 z2 O+ H; v) {$ i& [8 I5 Z 就业前景与方向
: j$ R+ Y$ T/ ?% q+ [; G1 w% v3 y 物理海洋学是一门牵涉面非常广、就业领域非常广泛的行业,需要多学科的人才。主要就业方向,高校院校、科研机构、国家海洋局及其所属业务单位、地方海洋局、交通部、海军有关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同时,物理海洋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领域还可涵盖其他许多行业,诸如大气科学领域、地质勘探领域、气象工作、有关学校的普通生物学教学,电子科技行业等。
% @- q; ]( L5 N& h 专业院校排名 5 K4 L0 w# S. Z6 ?
1、厦门大学
/ z: B" ?7 A) R' A7 {2 n7 [ 2、中国海洋大学
6 j# q' b3 T' \0 q# U1 S: `: u 3、同济大学
4 {7 f Z. }) P" g p) P- a 4、中山大学 : o6 J1 j6 c& T a+ O
5、浙江海洋大学 * d% m3 K0 }) x) ]5 w
海洋化学 . N* u# v0 z/ I n( C$ S
5 \* X# G M2 h4 [3 ~/ h l7 v
专业介绍 * |/ `, H" G6 A! f- |9 F
海洋化学是研究海洋各部分的化学组成、物质分布、化学性质和化学过程,以及海洋化学资源在开发利用中的化学问题的科学。 , z$ [. {4 @3 T4 m( m) Y
化学海洋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
8 K$ U& @0 N8 u% w6 T2 h. c0 Z. w 一是海水化学; 1 j9 K/ c$ I z% V. r5 R6 ^
二是海洋沉积物化学; " z# M, E2 |0 [( c0 o
三是活体海洋生物化学;
+ ` c7 v+ S" E) N6 L2 y 四是海洋界面物理化学及与界面物相互作用的化学。 6 D9 ?* q) k# G- x
因此,化学海洋学相对于海洋学的其他分支学科来说,所描述的内容和范围要更多、更广泛一些。具体来讲,化学海洋学主要是研究和测定海水的同位素、元素及分子能级,或者说,它是研究海洋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组成,包括这些物质的基本特性、来源、构造模式,还有在海洋地质、生物、物理、气象等领域中的特殊作用。 5 x. h4 {2 c, U- ?: H/ _7 f* I
就业前景与方向
. v3 G& A E V) n ? 主要到相关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海洋高科技、海洋资源开发以及海洋工程等工作,一些知名企业,比如中海油、国家海洋局所属管理和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相关科研院所等。
$ j# n c. O* x$ M: @ 院校排名 : Y( M) C5 b$ ?. ~" ^; h8 z+ a
1、中国海洋大学 + g8 s& W8 h. G D9 i0 m
2、厦门大学
1 @2 Z5 L3 d, F4 o8 Q 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 D% R6 R3 L 4、同济大学 & Z& f. k {9 k0 O4 x8 a5 R
5、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3 W& r1 a- k7 n' f8 j2 W
海洋地质学
; b4 u3 h; [3 q, V% @1 N
) P/ R; H) o L0 _2 }& ?" a 专业介绍
m, E4 r4 k7 Y. A 海洋地质学是地质学分支学科,是研究地壳被海水淹没部分的物质组成、地质构造和演化规律的学科。研究内容涉及海岸与海底的地形、海洋沉积物、洋底岩石、海底构造、大洋地质历史和海底矿产资源。它是地质学的一部分,又与海洋学有密切联系,是地质学与海洋学的边缘科学。
! l0 J i" b8 e 海洋覆盖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它是全球地质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沉积作用的天然实验室。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人类未来的重要资源基地。海洋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海洋地质调查还是海港建设、海底工程和海底资源开发的基础。因此,海洋地质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0 p& ~# U' B0 R- Q5 l$ F
海洋地质学主要研究内容: 海洋地形、海洋沉积、海洋构造和海洋矿产。
! a5 S- I. \# t* d. C1 L 就业前景与方向
0 c5 |/ ~6 ]& `/ |. L 可以进入海洋领域、信息技术领域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工作,从事海洋高科技、海洋资源开发及海洋工程方面的工作。也可在近岸、港口、河道工程、海洋工程的设计和计算工作,海洋预报,渔场资源研究,海洋生态研究,水动力研究,海洋规划管理,渔政管理,水声通信,海洋遥感等工作。 / `; | l/ S* w8 N. w8 g
院校排名
9 H$ g, R; Q: a; ~' M 1、中国海洋大学
$ i3 ^, y/ O$ `1 d0 f 2、同济大学
* y* R3 k2 u% b! }( b 3、厦门大学 7 }. X5 {( ~- y$ U) g* @
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6 Q/ f( d; \7 Z L+ i0 r
5、中山大学
6 } d$ z5 b( u, x& Y( J- h T 海洋生物学
+ w+ g& z: v: s& y1 \/ J& R
9 H; e/ |/ X4 D1 p( c 专业介绍
7 ^9 ^; s' A5 l& V 海洋生物学是隶属于海洋科学一级学科,是海洋科学的一个主要学科,主要研究海洋里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生物的分类和分布、发育和生长、生理、生化和遗传,特别是海洋生态。
1 S0 d( ?4 {& ~ 目前,各大院校与海洋生物学专业相关的研究方向都略有不同的侧重点,以厦门大学为例,该专业研究方向为:
" R( s' }4 c5 F0 X+ } (01)海洋浮游动物学 ; `! L7 T" W& K
(02)海洋鱼类学 ; Q2 ^% R) F2 i3 r$ j% C
(03)海洋动物生理学
y( @) i6 K6 s( O9 c (04)海洋生态学
( v' A1 y( e- h* E (05)海洋底栖无脊椎动物学
- |' q* l1 W8 d1 g3 q- ^ (06)海洋动物生化遗传学
4 s* A+ l& B' ^) [# L% G9 ]# o) _ (07)海洋微生物学
8 n# ?) }# j8 s+ Z' Y) _, c: L. ` 就业前景与方向
# U; {) z$ E. V 就业方向可以是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环境保护、卫生防疫、水产增养殖、渔业管理、海洋管理以及技术开发、生产贸易等单位及政府有关部门。能力较强的毕业生可以胜任海洋技术、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调查、水文调查分析、水声通信、海洋遥感、海岸工程等部门的工作,并可在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
/ {/ w0 O2 @9 u) I) e 院校排名 2 g5 x3 w3 G- h, ~. R% M
1、厦门大学 ! r& | B. x# P( Z0 }3 D
2、中国海洋大学 % e$ F' a5 g6 C% G1 t6 W( V
3、中山大学
$ U& ^3 G+ W% `5 p 4、汕头大学 2 |" @! H& V/ N- G" T0 q
5、广东海洋大学 ; {) p% ^) V' `9 @% q3 u
* R7 _! n) m1 s2 O! u( r# _+ s' w% S, Q0 t4 q4 v
. V; \6 ?: w) V% }
" H3 h/ l' H5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