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读科普杂志」全方位的去了解“潮汐”

[复制链接]
4 j2 n- e7 @* G9 d7 [! J) [

潮汐

% `- H9 b$ d# l: c- @) G5 D

海水总是在进行周期性运动,包括海浪的水平运动和海面的升降起伏。前者通常被称为潮流,而后者就是人们常说的潮汐。

/ `9 ~) ]; H* f# J

我国古人很早就对潮汐有了认识。他们发现,海水每天都会有规律地涨涨落落。为了进行区分,他们把白天的海水运动称为潮,把晚上的海水运动称为汐。东晋葛洪撰写的《抱朴子》中便有“潮者,据朝来也;汐者,言夕至也”的记载。后来,汉代思想家王充通过观察后提出,海水的起落与月相有一定的关系。在北宋时期,一位叫余靖的政治家也提出了相似的说法。到了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认为潮汐是由月球和太阳对海水的引力造成的。这时,人们对潮汐形成的原因才有了更加科学的认识。经过不断研究,人们发现潮汐形成的原因很复杂,与万有引力、离心力、引潮力(即月球和太阳对地球上海水的引力)、地球自转的惯性等很多因素都有关系。这些原理比较难,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再查阅些资料,深入探索其中的奥秘。

5 z" m1 R5 V7 T' j; A$ F* e" ~
9 B- J) a) }0 a( _) Y6 r

滨海陆地又称潮上带、流溅带。它位于高潮线以上,绝大多数时间不会接触海水。然而,要是遇到特殊情况,如特大风暴、海啸等,海水的水位会升高至高潮线以上,形成风暴潮(一种灾害性自然现象)。这时,滨海陆地就会被海水淹没。

5 i# Y v, S1 M& I

海滩位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一般由松散的泥沙或砾石堆积而成。海水在这里不断地来回往复,使海滩形成了一定的坡度,上面的部分坡度较大,下面的部分坡度较小。按照组成物质的颗粒大小来区分,海滩一般可以分为砾石滩、粗沙滩和细沙滩几种。

1 L' u/ U0 U2 y3 q1 D* \

水下岸坡是位于低潮线以下的浅水地带,它的深度与海浪的运动有关,一般在水深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这片区域的组成物质主要是泥质沉淀,靠近海滩的部分常夹杂着细小的沙石,很多海洋生物都生活在这里。

% y6 Q6 h2 a; z W8 q9 Z

这么说吧,如果海岸是个顽皮的“百变怪”,那么滨海陆地、海滩、水下岸坡就是它的头、身、脚。海岸的头会随着极端天气改变,脚会随着起伏的海浪改变而身体更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且不说海岸的具体位置和形态,光是从“身体结构”来看,它就足以被称为“百变怪”了!

. i$ D4 d1 H# s3 M: L, ~

文章摘选自《我们爱科学》(百变海岸)

! H; o7 A5 Z$ Y' F6 l F+ C' F1 c ) n6 I. {" G: O 4 y9 y0 t+ V7 o/ F$ O 4 S `* Y7 u" g - R- F9 g @$ k. D/ |8 e8 g2 r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遇上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