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的科技水平有多高?

[复制链接]
Y" E! J) ^2 s1 ^: G' ~: ^& B" b
( o0 \5 S. s$ K4 z* G* D' t9 q) I

看到了

% A `8 X! ~6 E V7 ?' N* H 9 T' ~6 D8 N2 X
老师的回答,非常赞同。刚好我们做的SELF格致论道讲坛,邀请了蛟龙号副总师,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海洋声学技术中心主任朱敏和大家交流蛟龙号的内容,与大家共享。

------更多信息戳视频--------

0 v4 a J0 l+ i0 F# ]3 n 9 w% G! E, N }/ G3 s
\& s* @' C) u- n9 p( G

海洋是充满无限可能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锰结核、钴结壳、可燃冰等资源,储量是是陆地的成百上千倍。蛟龙号克服重重环境和技术困难进行深海探索,除了为海洋资源开发探路,还承担着许多像海洋生命、地质演化等科学研究使命。我国科学家独立研制的“水下QQ”蛟龙号水声通信系统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然而在材料和一些关键技术上还依赖国外。

$ W- x0 Q5 y9 X# Y k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而我主要负责的就是它的声学系统。

v& P0 d; N, V* Y; a

关于“蛟龙号”的科技水平,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说,一个是下潜深度;一个是水声通信;一个是能源和控制。

0 W( \+ P6 v+ U' G5 o5 g0 O

一、打破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下潜世界纪录

5 H9 R' Y% r0 z i `1 L8 V1 @

2012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 p5 R! |9 ~* b* E/ P; G; s4 t

4 x2 J+ B; Q. @1 I: s

打破了现役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下潜的世界纪录——下潜到了7062米。这意味着中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8%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

?! M/ L! @3 A7 v5 r 9 S* k& p$ F0 H

不少知友对这个纪录有疑问,因为卡梅隆团队的深潜器下潜深度达到了万米。不过,实际上世界上目前载人下潜深度最大的是美国的Trieste号,1960年下潜到了10911米,但它功能上比较简单,就是个探险型的,下去然后干不了什么事就上来,不具备运动和作业能力。

$ [; Q" e* N4 [2 @" V# i
. e+ f+ a- V- I3 |& H

下潜深度第二的,就是卡梅隆团队的这个深潜器,是在2012年自己出钱造了这个潜水器,它的样子比较怪异,属于非常特异的一种,下到了10898米,这个本身是想下去拍电影的,所以整个深潜器上面灯光、摄像机比较多一些,但是当年下去之后,实际上就坏掉了,基本上就没干成什么事……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能够作业的深潜器

7 M9 t1 G7 I" n; Z! a) N7 J

真正下到海底下能够作业的潜水器,也就是国际上同类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是这五个。

; b. B$ Z" O& B+ G- r

美国的“阿尔文”号(原来写的是1946年的纪录,4500米。感谢

8 Y. s |: p' W1 \/ | 指正,经过升级,这个传奇的潜水器已经把深度刷新到了6000米)、法国的“鹦鹉螺”号(1985年,6000米)、俄罗斯的“和平”号(1987年,深度6000米)和日本的“深海6500”(1989年,深度6500米),还有我们的“蛟龙号”(2012年,深度7062米)。
! F+ @( e, a. Z/ H" w

二、被称作“水下QQ”的通信法宝

7 o' P' e" i6 }5 o

中国是继美、法、俄、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潜水技术的国家。在全球载人潜水器中,“蛟龙号”属于第一梯队。

4 f; l+ q4 o% D

和国外相比,除了蛟龙下潜深度是最深之外,蛟龙还有比较领先的技术:有非常先进的水声通信的功能,蛟龙号下到七千米深的这样远的距离,我们不可能从水面拉一根线下去跟下面去通信,而无线电被海水一挡实际上也都通不了了,那么这个时候就要完全靠水声通信,把要传的信息变成声音在水里面传,传到水面之后再把它变换回来变成信息,它可以把潜水器里面的很多的传感器的数据都传到水面去,水面和水下可以通过文字交流,通过语音交流还可以发照片,所以我们当时给它起了一个外号叫做“水下QQ”。

# X8 l/ e% I. R& w4 n8 K7 A1 U6 Z9 ]
# A, m1 R8 E* z5 n: \8 y7 G( l- I

三、矿区资源 蛟龙为后代攒家当

0 O: ^. h8 ^ h- f: W' k' x: R

说到“蛟龙号”的科技水平,和国外同类潜水器相比,除了下潜深度最深和水声通信功能先进之外,还有两个比较领先的技术。一、在能源方面它比国外的要更强大,二、有比较先进的自动控制能力,它可以减少驾驶员操纵的难度。

4 z4 u2 ^- }0 ^, R

在2012年完成七千米海试之后, 蛟龙号承担起实验性应用任务,它去的海区有中国南海、马里亚纳海沟、东太,西太和西南印度洋。

f( _) c: ~0 W' V, f

为什么要去这些地方?以东太为例,这个地方位于夏威夷以南,2001年中国大洋协会在这个地方争取到了一块7.5万平方公里的一块锰结核矿区,2015年中国五矿集团又申请到了一块7.3万平方公里的矿区,这些矿区加起来有15万平方公里(超过4个台湾岛的面积),也就是说那么大一个区域底下的矿石都是归咱们中国的,这是海洋行业的人为咱们国家做的贡献。也就是说现在蛟龙号正在做的这个工作就是给咱们国家争取更多的矿区,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攒家当的一个工作。

: K* x2 x* F, |: t! |
% A/ N0 y& M; K) J. ]7 E4 v6 |! D

最后,说到“蛟龙号”在材料和部分技术上依赖国外的事。

& j; w) X* [0 p/ l) Q" W# z

当潜水器下潜到几千米那么大深度以后,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困难——压力。那么7000米的这个深度对应的压力是多少呢?7000吨。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咱们国家的96式坦克大概45吨重,相当于150辆96式坦克摞一块压在一平方米的面积上,你可以想象蛟龙身上承受着多大的压力!这在材料、设计、制造加工等等方面都有非常高的难度。

9 P; T7 t1 H' B. m/ j, g
( Y/ q% [0 j6 @ h2 Z' ]+ S' W! ^

虽然蛟龙号刷新了多项技术和深度记录,但是在材料等关键技术上还依赖国外。蛟龙号所用的浮力材料,当时国内的能力是制造不出来的,于是就要去国外买,在价格和质量上就会受别人欺负。

4 ^, K/ H( U+ f ]

不过,有两个好消息和大家分享。

- m) Y% L% h: B5 K/ P

一个是继下潜7062米刷新世界纪录后,目前我国正在研制4500米的潜水器,国产化率要达到85%以上,并于2017年进行下潜任务,而借助这个潜水器积累的技术,我们要用国产的技术走向11000米,挑战深渊,可以期待中国创造被验证的那一刻。

& g% p' ^7 T: U; F) E) K: K- k: Z

另一个是,2017年2月5日,中国深潜“三龙”——“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龙二号”无人有缆潜水器和“潜龙一号”无人无缆潜水器已经入驻青岛国家深海基地,标志着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雄心。同时,“蛟龙号”新母船正在建造中,计划2019年3月下水,未来“三龙”有望搭同条母船探秘深海。

6 M! v( B# _) \" R

-------------

" }9 Z$ U- Z+ ^+ a4 |

登陆“SELF格致论道”官方网站、关注微信公众号“SELF格致论道讲坛”获取更多信息。本期视频也将陆续在中国科普博览上推出,敬请关注。更多合作与SELF工作组self@cnic.cn联系。

2 F! w- m5 j E! o4 ~
7 ]1 X! h* C5 X" _ 5 E4 b, }# m# v m7 E! n $ Y' Z5 Z( ^- e e+ f! o! B % I3 d h; h- L) B2 f+ Z: N9 a. S: s* Q; u 4 y9 J# f: i3 r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城市一隅
活跃在2025-1-2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