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L8 H! X% I! N5 |! e }( H
澎湃新闻记者 谢瑞强 + C V$ Y1 n v/ z7 Z4 H7 e
美国海军终于公布了“康涅狄格”号核潜艇上月在南海发生撞击事故的调查结果,宣称该潜艇撞上了一座“未知的海底山脉”。
5 v" c! D3 Z7 D A: E& @6 o 美国海军协会新闻网当地时间11月1日报道称,美海军第七舰队发言人称,“康涅狄格”号核潜艇撞击事件的调查已经结束,调查显示该潜艇在南海水域中撞击了一座未知海底山脉,导致事故。
' O6 K5 A; F$ W4 [. w/ ~# S 海军专家分析认为,不管调查结果如何,事故不会影响美国海军继续向南海派核潜艇,而且美军接下来加紧研究搜集南海海洋环境资料,充实其情报资料库,为潜艇在南海活动提供更多的海洋环境的信息,减少碰撞事故的发生。 , S1 B0 S$ H& R" J3 t5 O
“康涅狄格”号核潜艇是美国3艘“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中的其中一艘。 5 |9 X: a" E! s2 D: b' M
碰撞部位或在潜艇水线以下部分 5 a' \1 ~/ }$ A
10月2日,美国海军“康涅狄格”号核潜艇在南海潜航时撞到一不明物体,潜艇上人员受到擦伤,但并无严重伤情。这起事故迫使潜艇紧急上浮,并水面航行到关岛接受进一步检查。
* O8 R2 v1 d, M 此后近一个月,“康涅狄格”号核潜艇一直停泊在美军在关岛的军港,美海军也未公布进一步的消息,直到1日,美海军第七舰队才公布初步调查结果,美军初步公开的调查结果是撞上了“未知海底山脉”。 ; g* F- y6 ^3 v% U7 f5 Z. i6 v
美国媒体称,调查结果目前已移交给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司令卡尔·托马斯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对这一事件采取额外的追责行动。报道说,事故导致核潜艇前部的压载水舱损坏。美国海军此前一再表示,潜艇的核反应堆和推进系统没有受损。 $ F# d: w& d% z8 }
综合卫星照片以及美军公布的一些信息,“康涅狄格”号核潜艇的碰撞部位可能是潜艇水线以下部分的艇艏或艇底部分。 ) _. L6 p0 a7 \! j# c$ H
10月30日,美国海军部长卡洛斯·德尔·托罗到访关岛,拍摄的照片中出现了“康涅狄格”号核潜艇的身影。
9 j( f6 k7 W) ^% O8 S% d# |# ?+ A% @( k 美国The Drive网站刊文称,这张照片的拍摄地点是在关岛,时间为10月30日,当时美国海军部长卡洛斯·德尔·托罗在当地登上了美国海军“埃默里·S·兰德”号潜艇补给舰参观,在背景中能够看到一艘潜艇的围壳以及部分艇身。 ) x4 N+ M1 u+ P
美国海军部长卡洛斯·德尔·托罗到访关岛,拍摄的照片中出现了“康涅狄格”号核潜艇的身影(红圈部分是该潜艇的围壳部分)。
8 A& _' K* B. |$ | 报道称,这似乎是第一张在撞击事件后“康涅狄格”号潜艇出现在关岛的官方照片。虽然视野有限,但照片中能够清晰地看到碰撞未对潜艇的围壳造成破坏,但潜艇首部的状况尚存疑问,包括在水线以下的主动声呐阵列的圆罩。照片还显示,有一些线缆搭载潜艇围壳上,艇身表面还搭起了一些黑色的结构物体。
* N9 ]. Q" D- M% S! R 报道称,鉴于关岛在西太平洋的重要战略地位,托罗到访于此一点也不奇怪,作为美国海军部长,视察受伤的“康涅狄格”号核潜艇以及慰问艇员合乎情理,因为这艘潜艇是美国海军最为宝贵的资产之一。 & M) G( z2 B# e9 J) \4 ]3 `
“康涅狄格”号是美国3艘“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中的其中一艘,而该型潜艇是美国海军中最先进也是最昂贵的攻击型核潜艇。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称,尽管该潜艇服役了20多年,但其技术仍然也很先进,而且在其使用寿命期间对其系统进行了升级。美国海军称它“异常安静、快速、装备精良,并配备了先进的传感器”。 : d' q: K" t8 Y( ~0 S
那么,为何如此先进的核潜艇会撞上海底山脉呢?
: Z9 Z7 H. B# C! Y3 Y. m& ? “核潜艇水下航行除了靠避碰声呐,非常依赖导航系统及海图,但为了不被对手发现,很多时候不会开启容易暴露自己的采取主动方式工作的避碰声呐,”海军专家李杰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但由于地壳运动,海底地形是会不断变化的,如果刚好在航线前方出现海图上未标注的海底山脉,就会出现撞击事故。” 3 Q2 Y9 G8 e+ I6 K9 |, \! u; ]
美国海军潜艇曾多次出现水下航行时撞上海底山脉的事故。
8 ]' p6 E2 `: j' v 2005年1月,美国海军“旧金山”号攻击型核潜艇在关岛附近海域水下高速航行时,撞上了一座海图上未标注的海底山脉,导致90多名艇员受伤,机械师重伤身亡。“旧金山”号属于“洛杉矶”级核潜艇,该艇在2017年退役。 % M7 A) d1 u0 F3 Y+ P8 \
2005年1月,美国海军“旧金山”号核潜艇撞上了一座海图上未标注的海底山脉,艇艏严重损坏。
0 b+ T+ s9 I7 J1 R' V 美军或为加紧搜集研究南海海洋环境 - u; f& R7 W8 B0 @3 e2 Y
此次“康涅狄格”号撞击事故对于美国海军最直接影响是短时间内少了一艘可部署的攻击型核潜艇。但专家认为,事故不影响美继续向南海派核潜艇,而且派出的数量和频次不会降低,甚至可能向南海加强潜艇力量部署,以确保其对南海、对亚太地区的所谓战略威慑。 7 ^1 C7 a8 d4 w5 M# x
根据美国海军公布的资料,截至今年3月,美国海军拥有68艘核潜艇,其太平洋舰队拥有41核潜艇,其中包括8艘战略核潜艇、2艘巡航导弹核潜艇和31艘攻击型核潜艇,占美国核潜艇总数的近60%。 ) p5 F3 g, ]0 q- y
“将近60%的核潜艇部署太平洋,也体现了美国海军对太平洋地区的重视,”军事专家韩东介绍说,“考虑到核潜艇维修、维护和修整,核潜艇不可能全部在执行任务,即使按照60%在航率计算,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方向也能保持近18艘攻击型核潜艇在执行任务。”
, V1 [3 r5 ~0 m- p; }* | “所以,‘康涅狄格’号核潜艇撞击对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方向的水下军事存在的影响很小,美军依然能在太平洋方向保持不可小觑的水下力量。”韩东指出。 + i& M. n3 W8 o
今年6月,据美国《星条旗报》报道,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突然下达紧急命令,要求太平洋舰队1/3的核潜艇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战备后离开港口,前往指定地点。
- Q4 z8 L5 y& d 美国海军当时表示,太平洋舰队出动1/3的核潜艇部队投入“敏捷匕首-2021” 演习,以展现美军潜艇的战备状态、敏捷性和杀伤力,以威慑中俄等潜在对手。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表示,该演习是临时通知各部队,磨练潜艇迅速出击、全球部署的应变能力。 7 G, V, e" R5 J& U
据称,总部设在夏威夷的美国太平洋舰队潜艇司令部表示,参与演习的潜艇分别来自夏威夷珍珠港基地、华盛顿州布雷默顿基地和加州的圣地亚哥基地,出动的潜艇包括“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等。报道提到,美国现有约36艘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核潜艇在太平洋海域活动。
8 L) x9 i' z) k# I; d 除了继续派遣核潜艇在南海活动,此次潜艇撞击事故后,美可能将进一步加强海洋测量船等位南海的活动,调查南海海洋环境要素,更新海图库,减少包括核潜艇在南海活动的意外事故。
5 k2 [5 @3 ?$ _5 m, I “无暇”号海洋测量船,该船也是南海的常客。 4 \ i# @( ]+ t8 W S
根据相关资料介绍,海洋环境要素包括海洋气象要素、海洋水文要素、海洋地理要素以及海洋水声要素等,是影响武器装备和海上军事活动的重要因素,对作战行动、军事演习、武器试验、抢险救灾的影响显著。
1 m" u1 N( A( @; L. W- F6 [2 k “美军一直很重视全球海洋环境要素资料的搜集及研究,近年来,随着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非常重视对太平洋尤其是西太地区海洋环境要素资料搜集及研究,派出大量海洋测量船、潜艇等搜集相关资料。” 2 L+ ~7 E d1 s. q
美国海军依据任务类型的不同,将其海洋测量船划分为海洋地理调查船(T-AGS)、海洋科学研究船(AGOR)以及水声监视船(T-AGOS)。其中,海洋地理调查船主要用于海洋地质、地貌以及水道测量;海洋科学研究船主要从事海洋气象水文数据搜集,浮标潜器的试验与布放;水声监视船主要专用于水声测量与探测。
; w2 `- n. F1 N4 j: f( s- q8 K 根据“南海战略态势感知”平台10月27日公布的信息,美海军“玛丽·西尔斯”号海洋测量船在东沙群岛附近进行了一次快速测绘作业,该船是南海的常客,频繁前往南海搜集相关信息。 8 r4 r U$ K+ s. x2 ]
美国频繁派遣舰机抵近侦察和军事测量也曾引发中美多次“交锋”。
% ]! I7 i+ c7 m- B1 W0 S; k/ f5 Z 2009年3月,“无暇”号事件曾成为当时的热点话题。中方指责美国船只“非法”侵入其专属经济区,搜集军事情报。
5 x- x Z8 p/ u7 q 2016年12月,中国海军一艘救生船在南海有关海域发现一具不明装置。经核查,该装置为美方无人潜航器。 1 q7 |: ^, I4 q0 i& T0 i8 p
中国国防部当时回应称,中方决定通过适当方式移交美方,并指出,长期以来,美军频繁派出舰机在中国当面海域进行抵近侦察和军事测量。中方对此坚决反对,要求美方停止此类活动。中方将继续对美方有关活动保持警惕,并采取必要措施加以应对。
! G8 ?0 ?+ `4 F) E! z 责任编辑:李怡清 ! ?0 u9 _ U* S- x4 Y5 R1 t
校对:丁晓 5 s& D4 w e8 \
( n( I. a7 V. R+ Z; W+ A9 }" g- t: |$ {( H& C
. ^6 s# ~, L3 t- S9 {/ a/ r
) ]& T, ~) ? ^/ r-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