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 e) U( t7 P * P& O1 |; \' i" f
8 X2 m) W! }( V' S7 k# z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21年,我国科技事业密集发力、加速跨越,仰望苍穹,俯瞰大地,下潜深海……一大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 J/ H. G! z4 K0 b* H
“人造太阳”再创超高温等离子体运行世界纪录 : i* _# I. R- d" o3 N* q
2021年5月28日,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承建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人造太阳,实现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和1.6亿摄氏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创造新的世界纪录,为未来核聚变发电奠定了工程基础。
1 d% `/ Y" `) l2 L* K) i& F 4 g. \5 t: U: v7 [8 b
3 _5 h3 f0 i# H8 N2 c. R 2021年12月,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再度开机运行,开启新一轮实验,将让“人造太阳”向着更“热”更“持久”发起冲击。
' }# J' v1 \5 E$ R* T9 j5 G3 f 全球首个陆上商用小堆正在建设 5 `: z( D/ ^! l) t
“玲龙一号”全球首个陆上商用小堆目前正在建设,作为我国自主研发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功能模块化小型压水堆,“玲龙一号”的开工,标志着我国在模块化小型堆技术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2 S+ U0 x3 F+ C % Y- f( m8 b3 O* x: D
; [+ k( w. X8 I- N# t( \8 ] 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定义,发电功率在30万千瓦以下的反应堆为小型堆,“玲龙一号”发电功率为12.5万千瓦,预计2026年建成发电,年发电量可达10亿千瓦时,能满足52.6万户家庭的生活用电需求。 / S4 h8 A# b1 m' X# x
量子计算“双子星”实现量子优越性里程碑
# h0 J7 `1 M9 w$ @% f! U
" x% D1 M0 j6 u: H
x, X' h9 D, R2 ~- X% ^ 2021年,潘建伟院士团队成功构建113个光子的“九章二号”,处理特定问题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亿亿亿倍;构建的66比特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二号”,求解“量子随机线路取样”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1000万倍。
& R; g4 s: D; i7 o 两项成果均于2021年10月25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标志着我国成为目前唯一在两种物理体系都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
& C7 a2 m# G I8 _! K5 Z9 ~% y 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淀粉全人工合成
# O" C8 |7 v5 z' { 4 s9 B2 C3 _+ x) [: k
/ x9 ]# N* E& h
经过多年研究攻关,中科院天津工生所和大连化物所利用高效催化、合成生物学原理和生物计算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淀粉全人工合成,突破了自然光合作用的局限。这一合成生物学领域重大原创突破,有望对粮食生产产生革命性影响,对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R* n; Q4 g d& U6 Y/ B* q) k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取得系列成果
' @" w; n+ Q8 |$ Q, U8 U' O0 J+ A " w6 \/ }- c. Q
4 F1 D9 d) ]9 D* Y; J 2021年7月,全国13家科研机构及单位获得嫦娥五号首批月球科研样品。通过对月球样品开展自主研究,我国科学家取得系列研究成果,证明月球直到20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比以往月球样品限定的岩浆活动时间延长了约8亿年,对月球热演化研究提出了新挑战,为未来月球探测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 E) }+ X/ R% v& S2 p 中国天眼FAST全球开放 发现脉冲星超500颗 3 B. k* i* l! R2 X9 ]
6 X- N0 p( A4 c) x7 w
6 Q; e* V* c4 V. C0 Q" p
2021年,“中国天眼”FAST建立了符合国际标准的全球开放平台,15个国家、24个科研机构的31项国际申请,有27项通过专家评审。
2 b; m7 L1 Q$ m% m; K5 j- M8 X) @ 利用“中国天眼”FAST,科研团队在银道面脉冲星巡天中取得重要进展,发现新脉冲星超过500颗,包括一批最暗弱的脉冲星、毫秒脉冲星和脉冲双星等。 4 `2 f$ f+ h8 d d' N
“海斗一号”开启全海深无人潜水器万米科考应用新征程 " l9 Y4 X1 g* b
9 X7 W$ b8 | g, |% ]# g
, |) W$ N. ?* H) a- I6 f 2021年10月,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主持研制的“海斗一号”全海深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科考航次完成12次下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挑战者深渊”西部凹陷区全覆盖高精度声学巡航探测,创造最大下潜深度10908米、海底连续巡航8小时等多项无缆模式世界纪录,填补了世界无人潜水器万米科考空白,标志着我国无人潜水器技术与装备进入了全海深探测与作业应用的新阶段。
4 z) P, G4 D# p3 t3 w 来源:央视新闻
2 Q/ }$ }3 j' R! x; M2 [* T3 x
8 i, |' [5 v; \# V ' w. K. h0 ~: x" l) h- Z
+ R0 h! I+ ~7 v3 v! ]: u
' R; e" D [1 G$ X
$ ~4 R- b3 T' m# t2 q
/ c8 |. q! ]6 V" Z)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