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士臣 等-P3: 珊瑚氧同位素揭示1900年以来南海海平面上升了150 毫米

[复制链接]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珊瑚礁及其环境记录学科组科研人员联合国内相关单位专家,在珊瑚氧稳定同位素(δ18O)记录海平面变化研究上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古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态学》)上。OMG实验室研究员施祺团队的陶士臣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余克服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 j' r5 J. }$ t2 a2 ^+ A
  随着全球变暖,冰盖融水和海洋热膨胀加剧,其导致的海平面快速上升对岛礁以及沿海城市造成影响越来越大。未来海平面变化的趋势、幅度和速率备受国际学术界和全社会的关注。重建海平面的精细变化过程一直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造礁滨珊瑚因具有生长速率高、年生长层清晰、可开展高精度铀系(U-Th)测年,以及对周围海水环境变化响应敏感等优势,是海洋环境变化的绝佳天然记录者。造礁滨珊瑚在南海广泛发育,为重建海平面变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 g9 g' `7 y- Y* a% \7 \
  研究人员综合分析了南海滨珊瑚δ18O与器测的海平面、海温、盐度、降雨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南海海平面与珊瑚δ18O的统计关系,以及控制机理。利用珊瑚δ18O定量重建了公元1850年以来的南海海平面变化历史。研究结果显示,在1850–1900年时段,海平面的平均下降速率为0.73毫米/年;随着全球升温,在1900–2015年时段的上升速率为1.31毫米/年,1993年以来的上升速率为3.75毫米/年,南海海平面呈现加速上升趋势。研究认为,~1850–1950年的南海海平面变化可能是太阳活动和温室气体共同作用的结果,而1950年代以来,温室气体可能主导着海平面的快速上升。
3 o1 c5 M( }+ ]5 P  本研究首次将珊瑚δ18O用于定量重建年分辨率的海平面变化,为今后开展不同时期的海平面变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2 ?, a1 ?/ p2 t2 o" M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团队项目资助。 " S  V5 h) l  T* q. |3 J
  相关论文信息:www.52ocean.cn
5 L; C8 O. x5 k) ^& O, z" m
/ Y# v' y; g7 a8 P' v* 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g! g3 @/ X  C5 M8 {
图1. 研究区域

" I' O- ~2 w% \# j4 r$ q& N! i
% c  V" z( x; x9 a+ z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 ~, i- K* ]0 T( f# A: O* E
图2. 用于定量重建的西沙群岛滨珊瑚
2 N; O! A, q/ C! o$ u$ A% t$ J

3 p4 v) }  }! I& K8 i$ }.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I! {# V& I# M) [! ^: [8 Z4 [8 R
图3. 定量重建的1850年来南海海平面变化历史及其与相关记录的比较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txi06un6c5
活跃在2021-7-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