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Q7 B. @: H6 R# a+ J
地质学(0709)
$ Z# @# s1 `" X# c3 c 地质学是一门探讨地球如何演化的自然哲学,地质学的产生源于人类社会对石油、煤炭、金属、非金属等矿产资源的需求,由地质学所指导的地质矿产资源勘探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源泉。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 j, o) |2 e" d+ C! A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070901) - H! o( u; W9 n& r+ A7 P
学科简介 7 A. l) |! j7 m( @0 O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都是研究地球物质的学科。矿物学既研究自然界天然产出的矿物,也研究工艺矿物及人工矿物,同时又研究与这些矿物有关的矿物原料及矿物材料。岩石学研究自然界产出的各类岩石,而矿床学则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矿产资源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和成因的学科。
' \. P3 A# o N, V3 N 培养目标
$ O2 Q8 A8 H* L, n. }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古生物学、地层学及沉积学高级专门人才,要求本专业研究生达到: 1 S; U# ~( _! @1 B6 c
(1)拥护共产党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身心健康,品行端正,服从国家需要,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4 y' X4 P" a- e2 m- s' k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在良好的数理化、地质学与计算机应用基础上,较好地掌握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基本理论及实验测试技能和研究方法。熟悉本学科领域的有关理论、技术方法及其应用的新发展、新动向,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从事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 q* e( ^5 f5 L( ^, ?. T0 | 研究方向 " E1 Z) r2 y& ~+ B4 a* l
01矿物学 : j( e, B& x; b! `1 |
02沉积学
, q( K& `& [8 t 03火成岩岩石学
- s" W1 |* E' U9 {! L/ f 04变质岩岩石学
9 {, L0 Z A$ B0 } x \ 05矿床学
3 S9 R! t, _0 J3 H# N. ^ 06火山学
; F( Q ]( q' l 07行星岩石与地球化学 ! |: o5 {: q( W3 j
(注:各大院校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吉林大学为例。) ! [1 D( G7 ]: K+ w
就业前景
. g# @+ ?2 ?( s 该专业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工程建设部门和管理部门,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研究院(所)、机关学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毕业生可到国土资源、矿管、矿山、土地、石油、水利、水资源、交通、环保、城建、珠宝等行业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从事相关教学工作。
, o8 w4 O8 S0 c' e" Y' N 地球化学(070902) 1 K: u1 Z; V V" f) g0 n
学科简介
' i9 G6 Q A2 x: ?1 Z; ^) V- y 地球化学是理学学科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它是研究地球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它是地质学与化学、物理学相结合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地球化学和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已成为固体地球科学的三大支柱。它的研究范围也从地球扩展到月球和太阳系的其他天体。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矿产的寻找、评价和开发,农业发展和环境科学等有重要意义。 " z- t8 B/ H1 V2 I$ s
培养目标 , [' R2 ]3 }5 {& @+ O w
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球化学和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能在科研机构、学校从事地球化学研究或教学工作,在资源、能源、材料、环境、基础工程等方面从事生产、测试、技术管理等工作以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 H6 P: m! p [
研究方向
. l. t) M& [4 y* j 01化学地球动力学 : m& b; K2 [3 e. _" f+ ^
02岩石地球化学
, O6 X6 E2 v3 x; G% O. J 03资源环境地球化学 & D! r3 R! @8 r5 {5 R- f) U0 v+ [
04行星岩石与地球化学
! d/ n* @, }) |( m7 c( A (注:各大院校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吉林大学为例。)
! O" L. s$ s1 V+ f# Z 就业前景 $ Q! G S- v m! C+ E
科研机构、学校从事地球化学研究或教学工作;在资源、能源、材料、环境、基础工程等方面从事生产、测试、技术管理等工作;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 6 P4 {; x" z8 q5 }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070903)
) |5 f: k: R: ^$ N/ K% Y8 D3 D8 I 学科简介 . _7 C% R6 J& s( d. A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是地质学研究领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通过对保存于地层中的各类化石的形态、结构、生态、分类、演化及地史分布等特征的分析,结合多学科综合研究手段,查明地层成因、时空分布,进行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建立区域地层系统格架,恢复古地理、古环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的研究,对揭示地球的发展历史,认识地球生命的起源、演化以及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的变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8 o( [. w3 f$ U* w
培养目标
6 h' |& c3 k) t" j; L 本专业培养研究生具有良好的地质学基础,及一定的数理化及生物学基础,掌握古生物学、地层学、沉积学等基础理论及专门知识和技能,了解本学科发展动态和研究前沿。能在研究中应用计算机,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基本上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并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且经过严格的野外工作和室内综合研究的训练,成为能在古生物学及地层学领域和其相关领域,如石油、煤炭、区域地质测量、综合考察等方面从事科研、教学、生产及业务管理的专门人才。 ; I& H8 y G7 Z- S3 m( T
研究方向 - }, \! E1 X2 y7 l2 E
01定量古生物地层学 0 C" y4 y+ m( M, Q# C$ ]
02含煤地层古生物学 1 H' U! ]; c0 w
03古无脊椎动物学
" N$ ~/ c( X& y- o* f& i- C, x 04层序地层学
* A; r6 i( f1 b" T5 s (注:各大院校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 $ S- T8 u% R) F0 b' s
就业前景
) D9 G, t6 b: v8 C 本专业毕业生适宜从事古生物学及地层学方面的科研、教学和生产实际工作。可到中国科学院所属地质研究部门,地质矿产部所属地质研究部门,冶金、能源、建设、建材等所属地质研究部门以及有关生产、管理部门,各地质院校、其它学校地质系科从事教学、科研或生产等方面工作,也可从事有关专业的科技情报工作。 9 K3 j( h+ T: _) I" H0 X* H0 o
构造地质学(070904) : i6 R% M" i" t2 K! W. t
学科简介
* S0 Z3 D, ^4 p5 g( P6 z6 {8 @ 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固体地球及表层物质结构构造、形成演化过程及规律,并为维持充足的能源、固体矿产、减轻地震等地质灾害和优化环境提供构造地质学依据的学科。构造地质学是以固体地球特别是地壳和岩石圈物质结构构造演化为中心,以构造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同位素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基础,在宏、微观不同尺度上研究大陆地壳、岩石圈的组成,地质构造现象和地球系统的演变规律。
3 i6 T1 E0 B# m 培养目标
" \5 W- d' k. q$ f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思想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适应二十一世纪科学发展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构造地质学专业高层次科学人才。 # z* z/ s2 d0 J' v) y0 A, b0 J) n
研究方向
- w$ R; I' d. V8 e5 J6 n. H/ @) u 01大陆岩石圈形成与演化
/ y/ W3 [+ o! M& n 02造山带与盆地构造
P1 X% o" b2 T; h 03构造解析与构造模拟
" ^/ X: ?! _5 z5 b- n8 C 04成矿构造
4 I: c I3 }; c; }, [; p (注:各大院校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吉林大学为例。) ! `- O0 W2 \% ]3 t6 [: N
就业前景
' h7 w, A3 Q% R7 |; q6 ?3 k 毕业生适宜到国家地震局及省地震局所属研究所,分析预报中心(室)从事地震成因的综合分析,进行地震烈度鉴定和区划等工作;也可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球物理所从事地球动力学和第四纪地质新结构的研究工作;到能源部石油规划院从事沉积盆地中、新生代地层与新结构的研究工作;到建设部或环保局、冶金部、水利部等基建部门从事防震、抗震、地基稳定性等研究工作;也可到有关学校地质专业从事教学工作。 ; G2 S. v: F) ^# R
第四纪地质学(070905) 0 l6 Q# }9 m0 z" R; }
学科简介
) Z b6 V% _4 [; ?1 Z 第四纪地质学是一级学科地质学下设的二级学科。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大约近300万年以来地球表层地质和环境发展演变历史,预测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有关的气候、海面等自然环境的发展趋势,促进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最优化利用和管理布局的科学。 " A1 @/ a- C1 B! a8 S) y6 q- ~7 X
培养目标 ) n5 i7 D7 B3 @9 E7 G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专业硕士研究生达到: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身心健康,品行端正,服从国家分配,能献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勇于追求真理和献身科学的敬业精神。2.有良好的地质学、地貌学基础及一定的数理化知识,掌握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室内、野外工作方法。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能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学位论文的主要成果,应能在学术刊物上发表。
. \) e2 Y+ c0 I+ j 研究方向 , Y- @6 l1 b8 o3 L z+ _
01环境演变与全球变化
( G& u; i" N3 J @: ] 02地貌与第四纪地质 ; X8 p- c" S0 d9 P
03环境考古
6 Y& ]4 o) @% M4 A& {/ i 04古环境、古生态、古气候
/ J- b$ _2 W( N1 J4 _4 c (注:各大院校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南京大学为例。) - N2 o/ u. ?2 Q
就业前景
" E' u0 \! Q' _$ x/ A. K1 {$ x" T 地质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土资源、石油、冶金、建材、核能、材料、环境等领域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和技术管理工作,或在各类民用工程、交通工程、环境工程等勘察设计部门从事相应技术工作和在市政、环保、水利等部门管理工作,也可在各类企业及商贸公司从事技术及管理工作。 ' k' I6 J: r, f6 p* C
院校推荐
3 }2 S7 @# P9 |/ H T0 x 南京大学地质学为国家重点学科,近几年招生情况比较稳定,难度较高,适合基础较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报考。贵州大学地质学专业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学校处于研究生考试B区,分数较低,近几年多次出现调剂情况,是一所性价比较高的院校。
( m! u- r) V( j" ~6 |# L" X 南京大学
# q$ C9 B4 q- C" N& i9 {1 W6 s 6 ]6 a+ p1 J, i9 U$ {3 w4 W) w0 V C
1.参考书目
* A4 b' J# v8 Y" ?& M* M 639 普通地质学
i' l. Z p8 O7 _8 y6 M# | 《普通地质学》舒良树主编(第三版彩色版)地质出版社,2010年。
. i/ j5 g& s4 e# k# H4 U' B3 H3 F 823 矿物学(含结晶学) - Q9 z: e0 U+ B# P8 ^
《矿物学导论》赵明编,地质出版社;《结晶学导论》罗谷风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 U4 g F9 s/ x. P: h, h$ K
825 地球化学
$ O) [& d! M8 J$ v. z2 `+ q+ e 《地球化学》陈骏、王鹤年主编,科学出版社。 % ?1 \3 c& s; |8 y
826 古生物地史学
- S* \; K2 O c& Z) `: B 1.《古生物学》(绪论部分),张永辂等编,地质出版社;
" d2 t, r- ]. d ?% ] 2.《古生物学》童金南、殷鸿福主 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 H% W/ q! G; c1 M 3.《历史地质学》夏淑芳主编,地质出版社;
. k3 i% U6 Q. R4 ]+ q, b/ P+ T 4.《古生物地史学概论》杜远生、童金南主编,中国地质出版社。 ; {$ n! k, M7 `
827 构造地质学 - ?- W- U3 S: U5 R) R2 L- w7 J, B6 ]
《构造地质学》俞鸿年等编,地质出版社。 # G. w1 U- T# ^
2.复试及录取办法 6 | \5 A/ A( ?# f' j
a.复试内容
$ J" b% u' D9 x3 q6 u 复试分专业课程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
: p4 J& w% k% k. P5 A; [1 k b.复试成绩计算
: o- j. ]# { E8 K; C2 \ 专业课程笔试的考查内容包括所报考二级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所在一级学科的综合知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考试形式是闭卷。 ! [ I Y, C; J- v1 n% u3 b
面试包括综合口试、外语听说测试以及理论基础、科研技能测试等,全面考核考生对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利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面试满分为150分,其中英语听说为50分。 $ c# Z k: H6 \' R* G" o
(1)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 v3 e5 O% i, d
综合面试成绩(满分150分)=外语听说(50分)+综合知识(100分);
6 N! O: U) Y! d9 d r' z" v (2)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矿物学方向)和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岩石学方向)、地球化学070902 + g5 \* A) e% y/ U1 c0 Y9 j4 @
综合面试成绩(满分150分)=外语听说(50分)+综合知识(70分)+实验技能(30分); ; e# W( U" b/ I9 Y5 @( }
(3)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矿床学方向)
/ v4 g) _/ Q0 e W3 T: t 综合面试成绩(满分150分)=外语听说(50分)+综合知识(50分)+实验技能(50分); " T. f/ a3 k0 Z- l* _% S
(4)构造地质学
5 Y' K9 Q5 H3 i# i4 c5 s+ Q 综合面试成绩(满分150分)=外语听说(50分)+综合知识(80分)+实验技能(20分)。
l' ~' ]7 x% ^& w9 b q 笔试或面试成绩不合格者(成绩低于90分者)不具备录取资格。 8 F' {" a- v; ~4 \1 I9 u
c.录取
; g6 d, `8 _/ [7 s 复试结束后,总成绩为各专业考生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相加,根据相加的总成绩对考生作重新排序,按各专业招生计划,根据总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思想政治素质与品德考核不合格以及复试不合格者(总分低于180分,笔试成绩低于90分,面试成绩低于90分者)一律不得录取。 : x/ S7 c3 U5 C
贵州大学
5 o8 r- y% I/ [: x : x" ~6 P4 w8 X$ s7 w$ F
1.参考书目 2 @" ~7 \ i. L( T5 N# u
627地质学综合
+ x) D2 y* w) [& W 1.结晶学矿物学 $ {0 S; X( V; d1 m! J. k
第一章 晶体与晶体的基本性质
4 E+ q5 x9 M3 U" k& |! D; J& M, ? 第二章 晶体生长模型与面角守恒定律 & E2 g; x7 [) q9 G
第四章 晶体的外部对称
% Z3 n6 T, \, ] X 第五章 晶体定向与晶面符号
& p2 @. d( h. R- S$ A! A& r 第六章 单形与聚形
! ?! `4 q( R8 W2 Z. V' h 第七章 晶体的规则连生 1 ^' Y; [5 ?0 U/ c F
第八章 晶体结构
# ?; C! d" R; D% L% t3 j: L 第九章 晶体化学 " Z y9 M& }% ~$ p) t( w
第十章 矿物学与矿物学的发展趋势
; W' L" c( F& I( ~/ t* K5 S 第十一章 矿物的形态
( p% Q0 O3 q9 @. c 第十二章 矿物的物理性质 7 N9 I; z1 d" F) G/ j1 L
第十三章 矿物的化学成份
& O, a" `, \3 E5 [( Q+ C 第十四章 矿物的命名和分类
6 p; L6 R" C' e2 o1 c2 E 第十五章 自然元素矿物大类
, q+ s2 y4 ?. j 第十七章 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大类
$ c* \+ o, Q2 q, V! ^# m8 Z 第十八章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大类
( y% D' y. O. s# C7 J 第十九章 含氧盐矿物大类(一)硅酸盐矿物
1 S) v- M* K) x3 Z5 m 第二十章 含氧盐矿物大类(二)
/ n) L0 S7 R+ u3 X: S 第二十一章 卤化物矿物大类 1 {: F5 e7 d: m* @/ R& j
第二十三章 矿物的形成、演化与共生组合
& m) Y. Z' y1 K! A 2.岩石学
% s! y$ m$ k' F/ n7 { 第一章 岩石及其地质分布 # n( `2 M* y/ K! k( K6 `& @
第二章 岩浆与岩浆作用 ! t& c8 |& n y4 d* U ]
第三章 火成岩的结构和构造 ) i( h" p8 ?' O% m5 ^& y; X5 B8 J
第四章 火成岩的成分及分类 0 z% P! a5 O+ ]$ e. ]
第五章 超镁铁岩和镁铁质侵入岩
7 U& L; w4 ~4 c5 W% A 第六章 玄武岩类及相关岩石 7 i, Y: f! e. J1 @. i0 T% m
第七章 花岗质岩及相关岩类 - A# u$ p* `6 k& \/ O# `
第八章 中酸性熔岩与火山碎屑岩
$ E7 R- r! N. m5 ^ 第九章 金伯利岩、煌斑岩、碳酸岩及其他硅不饱和的岩石 0 x% W* w- ~ T" n7 A6 W
第十章 岩浆的演化 : p. Q$ i9 D* f$ K1 a
第十一章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和一般特征
4 X) J2 P! w0 J- M/ | 第十二章 风化和风化带中矿物的稳定性 $ R( n% s* g0 @3 q0 p
第十三章 沉积作用和沉积物 % R6 Y1 U( L2 K% ~! j. R
第十四章 成岩作用 4 x; C+ b; z6 v- _1 e8 n, g
第十五章 他生沉积岩类
% L- j: j( q2 p L 第十六章 自生沉积岩类 % k* q. g, p3 Z+ r( G* V ~$ x
第十七章 变质作用的基本概念
! o$ ?0 H8 C6 a3 V; i; T4 c 第十八章 变质反应和变质带 7 [5 b, h. D/ e7 D- d z
第十九章 变质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命名
" l% v) A: e! R" m; Z2 F. N% a 第二十章 共生分析、变质相和变质相系
9 @! k3 W4 V! C2 } 第二十一章 动力变质岩和接触-热变质岩
% Y9 F# }! g2 ` 第二十二章 区域变质岩 % U/ s' ]2 u7 x; B9 c
第二十三章 岩石构造组合 + y7 p! e. E4 d+ m- O( S8 r
3.矿床学
2 O8 G& [* M5 W) u& V# R0 I 第一章 绪论
5 I& y- r$ t- i1 O1 a2 k 第二章 矿床的基本概念 ) _# ]& b( C. ^3 Q( h c
第三章 成矿作用总论 5 g8 v4 O9 ~9 ]3 V
第四章 岩浆矿床 2 x, f5 W8 G1 L$ \+ }& X
第五章 伟晶岩矿床
! A" `+ r; o% X7 D) \& @' H8 g 第六章 接触交代(矽卡岩)矿床 " ]+ e3 X5 c& `/ X3 l
第七章 热液矿床 + ?; P" D$ O$ L% v6 V
第八章 火山成因矿床 7 D8 u9 m* J w) [; K0 D8 _
第九章 风化矿床及矿床的表生变化
1 r# b: R n P9 j" I 第十章 沉积矿床
# h/ n( i) k7 p 第十一章生物化学能源矿床 0 J- M* V r' {( I& ?! O
第十二章 变质矿床 / J; \$ k1 K' H+ W
4.地球化学
; u8 [- |" s! D$ L- O (1)了解地球的化学组成及其研究方法;
l# d* o1 P+ {" d0 B (2)掌握元素的哥尔德斯密特分类;类质同像;元素赋存状态、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
+ y5 u- ~5 Q2 K5 z& G$ N6 f; p (3)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 f( D- h/ M) w1 m4 \ (4)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 m+ i5 b+ m: x! ?+ v/ T
(5)放射性同位素地球化学
% c) |+ F) w9 H$ z5 q (6)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 [& |9 S, P6 n) k8 m* O
5.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9 y% e/ Z0 ~( M' `' x( W. g7 ?1 u+ S (1)古生物学基本原理和概念 1 N& a- Y* |' g% |3 T& u
(2)生物演化 ) E4 k# R1 V M* l. X( n2 x+ P# F
(3)生物与环境
" F% l+ K1 e" G$ e9 ~6 n! H4 e (4)古生物学的应用 " @4 M/ M5 u; u. c: A! M E
(5)古无脊椎动物 3 g& B" D+ Q0 ?
(6)古脊椎动物
, W; t( V; { d7 o! t. c (7)古植物 0 e3 }1 S4 F- h$ G M
6.构造地质学
" Y/ x% e- k3 [7 c (1)褶皱部分
% H+ Z$ E+ u# d8 X7 x (2)断层部分
/ d# o+ d% t1 b$ j! E (3)节理部分
# a6 i3 Y0 t* l U; O Q (4)地质图识图 $ f, I ]+ x/ d# N$ t# E- ~; F3 ]
825普通地质学 $ {( p; b+ |0 }; j2 l
第一章 绪论
9 c; T. ?7 W/ H- s( p) r 第二章 矿物
+ I% G' j8 @# X+ u 第三章 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6 v1 t: r) \: i2 @" ` ~ 第四章 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 |& K. I$ D7 ~* Z) e9 c
第五章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8 Z, M5 a3 ]0 w4 K" h) A
第六章 地质年代
+ r+ G7 p9 J, [6 n 第七章 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 y3 l2 f' d8 T
第八章 构造作用与地质构造 ) Q& \2 |" W3 q& I% r F3 @( A! T- d
第九章 板块构造
( W8 q4 A8 r9 b5 S; ^: W- Q& } 第十章 风化作用
! U, B, }. S7 L) h2 S: o 第十一章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 `6 E) }8 Z# g 第十二章 冰川及其地质作用 ! b! G. R" W% ^! F# ]
第十三章 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 : Z7 ~/ N# n! a3 O
第十四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2 F* [2 p) l% x% a9 {
第十五章 湖沼及其地质作用
1 w8 K: J+ c, u1 g 第十六章 荒漠特征与风的地质作用
- I, v0 o) _5 y7 a) ~ 第十七章 块体运动 9 }" u- q' {) Z, b: i5 X5 J
第二十章 人类社会与地质环境 $ [, E7 T' i( R/ i+ R
2.复试及录取办法 7 R2 m( |; T+ F6 M: _0 g, Z% L3 j
a.复试内容 4 M0 m0 u$ E1 _
复试包括专业课笔试和面试。
8 `" F* m, _7 p" \ b.复试成绩计算 - Q, s1 Z" j( j1 n. a: r9 I
专业课笔试每门课程考试卷面满分100分,及格分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面试内容包括英语听说测试及综合面试两部分。
+ I) p+ ?; S& \ (1)英语听说测试
$ }! h1 V% D7 A, z& u# t 用英文自我介绍、会话及专业文献阅读与翻译等,分值满分为100分。 ' G- t, A7 { v6 F' Y
(2)综合面试 : G5 b8 T* }* a( C
综合面试满分为100分。每位考生的综合面试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0分钟。
# k9 w/ D( M9 y; m" a$ O" h 复试成绩按百分制计算,考生复试成绩低于60分(不含60分)视为复试成绩不合格。 % V3 Q4 B* C d, o
复试成绩为专业课笔试成绩与面试之和,专业课笔试占30%、面试内容中的英语听说测试占30% 、面试内容中的综合面试占40%。
: O, M+ C4 v) R0 r0 t c.录取
& E: t4 F% |# G3 |7 P! C. u7 g 总成绩=初试成绩×50%+复试成绩×50%,备注: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均按百分制计算,
' n5 a& D+ {8 H( ^ 按照复试考生总成绩从高到低依次录取。
/ \" G0 r# z2 H0 W 更多专业择校推荐,将为大家不断更新~~ 9 W+ A9 e1 O$ \" x0 k
4 A% g9 s! ^3 c) ?+ w2 N. t c
; a/ d: I; t% |1 v. \4 j
$ M3 ?1 E& H3 ?* j/ R x1 _6 z; j) w$ j2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