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他被誉为“中国鲁滨逊”,一人漂浮海上,靠吃鲨鱼海鸟生存133天

[复制链接]
. W1 U) C2 i% V- ~- R0 d' T

原标题:他被誉为“中国鲁滨逊”,一人漂浮海上,靠吃鲨鱼海鸟生存133天

6 W* ~6 L& L2 d& R* ]. {4 [9 E) b& G1 D& G0 ?& s! T7 \+ |

现在说起野外求生,很多人就会想到贝爷(贝尔·格里尔斯)、德爷(埃德·斯塔福德)等等一些外国探险家。但其实,早在77年前,中国有一位求生专家,孤身一人在海上漂流133天后获救,他也被誉为“中国的鲁滨逊”。

% i1 }$ }) D4 a$ f

& `6 H" i, z6 `" t8 Z/ W

他叫潘濂,1918年出生在海南,父亲是个武师,因为家庭贫寒,18岁那年,潘濂就跟着亲友去香港,在一艘货轮上当学徒。3年后,他跑到英国商船“贝洛蒙”号上当起了二等侍应生。

* v+ n6 N5 z! F2 [+ V. |, t+ _0 L

7 N, e# W# X2 N2 W

起初的航行还行还算顺利,但二战爆发后,“贝洛蒙”号就开始为军方运输物资,每次航行都充满了风险。

1 F+ J3 S/ X( K( Q

1942年11月23日,正行驶在大西洋上的“贝洛蒙”号,还是被德国潜艇发现了,两颗鱼雷接连射出,随着爆炸声,“贝洛蒙”号开始下沉。

& w: i; b+ u! ]2 ~) D

& v' g0 A! O: M$ V- H$ j& ^- c5 `3 X

不过,好在潘濂反应迅速,在第一次爆炸时,他就穿好了救生衣跳进了海里,等到第二颗鱼雷击中商船时,船身开始急速下沉,其产生的巨大的吸力让很多人都没能及时逃生。

$ _ @$ t9 e J5 Z- ^

为了不被吸进海底,潘濂抓住一块木板拼命游向远方。德国潜艇见船已经沉没,便驶离了现场,孤立无助的潘濂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既看到陆地,也看不到一个同船的船员。

+ q _. l/ F5 y0 b# j1 `( W! Z

+ v# t. H3 B. b

事后他才知道,整艘船只有他一人侥幸逃生。当然眼下他还得先考虑如何活下去。在海上随波漂流了两个小时后,奇迹出现了,远处竟然漂来一个完好的救生筏!潘濂立刻游了过去,爬上救生筏,更幸运的是,筏的两头分别置有一个金属箱,里面装着牛肉干、水、巧克力各种食物,虽然不是很多,但足以维持一段时间。除此之外,他还找到了一个手电筒以及几发照明弹,这让他重新燃起了对生的渴望。

3 @9 \$ V- C6 F7 I

2 u4 s2 L" c' k+ C" o0 Y% R8 }3 Y1 U

大家都知道,海水是不能直接饮用的。而人最不能缺的就是水,为了有水喝,潘濂就用筏上的帆布围成一圈,再用木棍将剩余的帆布支起,这样,既能遮日避雨,又能收集雨水,每当下雨时,他就把顶篷倾泻,让雨水流进自己的空瓶罐中,再倒进水箱(金属箱改造而成)。

/ b" b2 A. e7 p/ S

随着储备的食物越来越少,他又不得不想办法找吃的。海上不同于陆地,想捕条鱼可比摘个野果费劲的多。

+ X4 a4 S6 f% h* A' v) a& i( ?$ Z

$ `# |$ ]5 z5 p7 Q9 h) B0 D

为了能抓到鱼,潘濂把耗完电的手电筒卸下,用里面的弹簧做了一个鱼钩,又用木筏上的绳子搓成鱼线,鱼饵就是附在木筏上的一些贝类的软体,几番尝试后,也钓上了一些小鱼。接着,他又花好长的时间,硬生生的从木筏上拔下一颗钉子,用金属罐做成一把简易的刀,然后用小鱼当鱼饵,钉子当鱼钩,没过多久竟钓上一条大鱼。

# I. l! @* E9 p" Q, b: [

因为生吃实在难以下咽,所以潘濂把鱼切成片,放在顶篷晒成鱼干,如此一来,也勉强能填饱肚子。

" p* d# s; `& E% G# ~( c

/ X) E) z3 |2 X, `# H( c

但是,解决吃喝只是海上求生最基本的,他还要面对随时都会降临的暴风雨,每次暴风雨过后,他的淡水、鱼干都会毁之一旦,万幸的是,潘濂总能侥幸逃生。

0 t6 e- k: O) e

等到风雨过后,他只能抓停在木筏上休息的海鸟,生吃鸟肉喝鸟血,运气好的时候,他能用海鸟的肉钓到小鲨鱼,一条小鲨鱼能解决他好几天的温饱问题。

- [' k5 M( A V9 B P1 ]

% q+ k7 [: J7 M# p) t

就这样日复一日,潘濂想尽了办法让自己存活下去。因为没人说话,他开始给太阳、星星取名字,和他们聊天。因为长时间在海水中且缺乏维生素,他的四肢开始浮肿、溃烂……但他依然坚信自己能够活着回去。

( l# ^: p# a$ F) v; [

其实,在此期间也有商船经过,他发射信号弹求救,但对方不知为何并没有停下船;还有一次,一架美国飞机看到了他,向他投下了一个浮标做标记,但在一场暴雨洗礼后,浮标没了,他又一次失去了被救的机会。

/ c" \5 k. C# {8 u; ]

1 W, p9 o& s5 ?' v6 H

但他还是不愿放弃,终于他发现周围海水的颜色变浅了,这就意味着要靠岸了!果不其然,几天后,他看到了陆地,他奋力向岸边划去,几个巴西渔民也隐约看到海上有人,遂上前帮忙,就这样,潘濂获救了,这一天是1943年4月5日,距离“贝洛蒙”号被击沉已经过去了133天。

/ V% `6 U- L# j! O v7 \) L% k

+ D8 s A7 P' d9 ]- t

渔民见潘濂浑身浮肿,说话有气无力,连忙把他送去了医院,没过几周,潘濂就完全康复出院了,与此同时,他的事迹也传遍了整个世界。

1 c$ _8 j# @! L# a; u4 }

英国方面派专人将他接回,由英国国王亲自授予其大英帝国勋章,表彰他罕见的勇气以及惊人的意志力。

2 @; [( d: S% Z) N

' q$ y0 U6 n( U4 K6 c9 o; K

另外,英国皇家海军还根据他的事迹编写了海上求生指南发放全军。接着,他又在美方邀请下来到美国,除了接受授勋以外,他还应美国海军之邀,现场还原他海上的求生技能,而这也被编入美海军作战教材。

. F$ L9 B1 e% U0 P2 u1 X

/ `' p1 J- r/ l1 {. N

二战以后,因为曾获的声誉,美国政府特许他加入美籍,并享受特殊津贴。1991年,潘濂在纽约去世,终年72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2 r6 B" ~% @6 @5 d3 ?& `: s ; u3 ?2 `: F) O' ?2 R& U

责任编辑:

4 M" B, T+ H" c9 M/ m. C ' a+ y, f: c- e+ l& ]: }' [( } U0 f% c) Q5 y2 |5 c , p( i! |8 _7 I) h! Z1 t/ s+ f4 c, B9 K8 Z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原来可以笑
活跃在2025-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