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资:简答/教学情境分析

[复制链接]
0 C6 t+ E: N* O% u4 M+ g

第一部分:教学法

# x5 ?6 B( H/ R

1. 语法-翻译法的优缺点

" g4 A2 Q2 I, T

(1)概念:借助母语,通过翻译学习外语。

5 X; x( Z' {& r

(2)评价:

* K* L5 W! Q8 L; X% {2 }' e3 n. v

1. 外语教学法史上最早的一个教学法体系。

9 |3 i- a. X( n# v i8 m3 L

2. 有助于规范语言的学习。

# A+ A! p1 ^. Q+ R" K

3. 过分依赖母语。

+ j& A: h/ G! I- Z" Y6 n

4. 注重语法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达。

, c; ~ e5 g" b. z7 ?8 {% {2 I1 ]

2. 直接法的优缺点

' O( `8 o8 k3 b: I' R# p3 f- ?9 F+ S: Q

优点:

5 ]3 V/ @7 a- w

1. 重视口语和语音教学。

/ K3 G( p4 i0 g9 L0 t9 D0 B; Z: \

2. 采用各种直观教具,教学方式接近实际生活。

4 M% G; x% f) L1 F4 v0 y

3. 注重实践练习,学生积极性和兴趣较高。

! u' b( g5 {, U0 v* U

缺点:

9 A5 `) ~; H2 H E0 x/ z3 o! H

1. 排斥母语,学生难以抽象和复杂的概念。

: d% t7 w" v0 Q' A; E) `# @* h

2. 忽略语法的作用,学生语法错误较多,无法灵活运用。

2 g- |+ z, e5 a0 w( H

3. 照搬儿童学习母语的办法,语言学习过于简单化。

# O C3 C1 C4 L3 _

4. 对教师的语言水平和教学方法要求较高。

% \ D/ F1 _9 U0 L* y+ _

3. 交际法的优缺点

9 `+ @, f7 r: L

优点: (简答/情境分析)

9 F- d& W7 F/ D5 T/ K

1. 重视学生的实际需要;

2 q0 c& {# W8 X P

2. 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恰

6 v5 Q8 ]; o" t: ?' t3 W7 c C

当地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

' T3 d! Q/ y! ]! ^

缺点: (简答/情境分析)

/ W8 H3 S8 R/ r; H$ ~

1. 功能、意念项目的界定仍不明确;

/ c+ E4 E6 u/ G' v

2. 以功能意念为线索组织教学大纲,很难保证语法项目编排

2 A9 u/ L& a, f+ f1 `7 N( f2 m

的体系性。

$ ` {8 ^4 k6 X( P$ |) J4 ^- J

4.情境教学法的优缺点

* v! B! s5 ^/ ~! q

优点:(简答/情境分析)

) I0 y$ O- q& ~

1. 直观性、趣味性、生动性。

% v7 \/ g' G1 }4 x j

2. 避免枯燥。

* Y8 b* X$ v, t: Y

3. 针对性强,时效性强。

: y8 O) [1 ~. ]* e

缺点:(简答/情境分析)

: N. x/ Q- `) T3 V

1. 学生被动接受语言材料的输入。

7 b3 b- y1 N. j# N+ |( H! G8 `5 {

2. 过于重视语言形式,轻视交际能力的培养。

* u$ t0 ^# b2 E& S$ L: u8 J

3. 过于重视目的语结构的训练。

+ d! ^8 N k. X: ?1 m. ], ^+ |

4. 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语言交际的实际需要。

" S; w+ R6 N2 \( w9 r

5. 全身反应法的优缺点

1 [ F; Q6 y2 {# }2 K5 d

优点:(简答/情境分析)

, W% y: \- O# z6 r# _ G

1.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气氛活泼。

2 r. ~; y1 n0 i {

2. 不强迫学生说话,降低学习过程中的压力。

# w; Z4 M6 \6 u9 e1 S/ L) y+ M' g

缺点:(简答/情境分析)

6 q- ^" ^ w2 G6 S) s

1. 不适用于抽象单词和句子的讲解,不能很好地应用在初中

) _# T/ a8 A# W3 ?; k4 A

和高中课堂教学。

% p: ?& a9 V8 k

2.课堂组织和管理存在困难。

- A" \0 I# S8 K

6. 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缺点

3 }- o. G1 R! C J% D

概念:(简答/情境分析)

9 V9 g# q& A2 }0 }

优点: (简答/教学情境分析)

* c# i. d/ g5 Y" [! Y

1.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W; B) f& f& h7 j3 Y

2. 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 D9 y2 F: ?8 w8 P& [2 v8 W

3.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1 f$ X% }) |" I1 m

4. 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 K! o3 j1 k$ k5 }4 P. c

5. 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4 N s8 p. b/ z" b( P) d

7. 知识教学与技能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b/ X' H' R9 f9 Q! u

知识教学活动

* A( N$ O3 b: `

① 语音教学

$ y6 f7 C2 ~/ i' V8 O3 Q+ l4 _

1. 教学原则:

' u2 E5 W4 C0 T9 v) w1 W) ^: f6 V

(1)准确性原则。

* R) w) z, R8 G% R6 O

(2)长期发展原则:贯穿教学始终

' c) R+ S6 j4 R

(3)综合性原则:音素、音标、单词、句子、含义等结合

: y- @' s- E _) K

(4)针对性原则:教学应有针对性

3 T" ^4 g! s* T' a8 H# J8 F

(5)趣味性原则。

; P1 J; i; j+ O" H. m

(6)交际性原则。

& w, Z# U" s6 `5 \6 C- d

(7)真实性原则:材料、语境真实

0 M- Y8 u( P. s' r) u

(8)多样性原则:教学材料和教学手段多样化。

* X4 M& O2 V2 _* j

2.教学方法:

! P4 o' K9 c6 k7 k. V

认知练习:使用最小对立体分析音差;找相同或不同;排序等。

' _5 J2 {4 u; R; P, E

产出练习:重复,填空,听力,图片,绕口令等。

; o% b* B8 U" \" L8 I0 q6 F u

借助手势、重音和语调等。

* A% T8 q; ^8 Q$ w( a) H# J

② 词汇教学

9 M5 `4 ~% M. Z: M( R. F

1. 教学原则:

& w0 ]* f( ?+ x; v

(1)系统性原则。展示词汇之间的联系(如同义反义、上下义)

; t. O" e" b1 r3 e. L8 m4 k$ N

(2)应用原则。创设语境,使用新词。

6 t) r! v4 e( k0 u, T

(3)结合原则。词汇的形、音、义结合。

& J1 A8 W3 U, F; q# [& t

(4)趣味性原则。

J* g2 C2 o* z# O2 S3 c

(5)多样性原则。教学材料和教学手段多样化。

9 q! }; o4 T& `; H# q s

2.教学方法:

) ~# A6 s2 s2 H% r/ ?" t

(1)词汇讲解方法:实物、动作、手势、相关单词解释、词根词缀等。

5 Z5 [9 @9 G3 G9 h% L4 Z

(2)词汇练习方法:词汇搭配、填空、造句、编故事等。

9 b! S' F, H. |8 f

(3)词汇记忆方法:联想记忆法(近义词反义词)、语境记忆法、思维导图等。

$ n: P- h! \/ v" @$ u- i

③ 语法教学

3 |2 Q6 W) D! F' \3 z- L

1. 教学原则:

0 h& \( g8 m) Z; {! c u

(1)系统性原则。

7 |5 K& m) P% L9 ~8 D; m+ K7 h3 W

(2)交际性原则。创设语境,使用新词。

+ }9 s% X( Y9 [# a: G# e

(3)整体性原则。归纳法和演绎法结合;听说读写与语法结合。

# D# l) Z3 L0 w# Q" o' Y8 o# F' b

(4)趣味性原则。

& z+ S4 ^# D+ n8 y5 O7 t

(5)多样性原则。教学材料和教学手段多样化。

# ?1 z# h% r* z# {$ v4 g. A( J

2. 教学方法:

: N: i, U+ K5 I( a

(1)演绎法(deductive):由一般规律到具体表现

5 B% F; G$ W6 Q* }9 w5 R* R2 N, t* w6 a

(2)归纳法(inductive):由具体表现到一般规律

8 z: s+ X6 b& q) ~

(3)启发式教学(heuristic teaching)

( y. m) u" a8 `, G* m& K

(4)任务型教学

- [# s4 t" ]* w: u

(5)情景式教学

# |3 N' q G% O+ u# u6 f

3.练习方法:

1 E. e, G8 o$ J' u; k7 e

(1)机械训练(如单选、填空、句型转换)

- N3 C, n3 E4 Q4 v

(2)有意义练习(如造句、对话)

3 G) W0 u F: N# K* }- l

(3)图片

: ]' d+ M8 z9 f( S% |

(4)角色扮演

. J3 I' x6 e5 r4 k7 X

(5)讨论

* P9 m( ]; G( d+ d% r

④ 语篇教学

( ` s. m8 X* B2 u% T

1.概念:语篇由一个以上的句子或段落组成,各句子或段落

* P+ k1 y( h: ~( u: N

之间在形式上是衔接的,语义上是连贯的。包括口头语篇和

; e& Y6 j# ^* H5 |( `$ E

书面语篇。

7 [7 }/ y8 w R a* P) _

2.教学方法:

% l6 g( J7 l; N( J$ l

(1)整体教学法。

; u N" X2 Y* U: S7 N2 Z; @

(2)线索教学法。

$ J- P& I2 `' X# W- s# C0 Y

(3)背景知识介绍法。

/ X# c( k5 h7 b+ r o

(4)段落提问教学法。

Q6 K* b' M e% x8 l- F' ^9 x

(5)讨论教学法。

/ p: s, |* q6 x+ }% e+ K' m

技能教学活动

* s2 g7 t9 t/ e! \4 \" N

①听力教学:

9 `3 n. e: R# _- M) Z% L) K

1.教学方法:

6 h, I- g& z* U, A; h5 Q

听主旨大意(main idea);听细节(details); 练习题(exercises);讨论(discussion);角色扮演(role-play)等。

4 G3 V/ o& C* ? I; h: i7 |5 y

2.听力教学的策略

R& D6 n, {+ l) R/ r

(1)培养学生的语感。

: O. ?8 E& l/ f

①引导学生听录音进行模仿练习,对比、总结发音的差别和变化。

- x8 C& ~2 i& ]1 |% B

②注重听力材料的真实性。选取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录音,选取多种口音的材料,引导学生适应真实语境。

Y& C9 e N+ x- Q( ]

(2)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听力习惯。

9 X- s+ g: r, i! o5 n) J

① 创造轻松愉悦的听力氛围;

! u$ d% T& U0 I. j

② 多用英语组织教学、提问、讨论;

4 Y: W# @& Q- S+ P' ?

③ 引导学生在听力过程中把握、记录关键词,猜测文章大意和作者态度。

/ d) f$ e4 [! P! x/ f7 B5 V# c8 n

②口语教学:

" W4 b" }: A/ U5 N

1.教学方法

+ ~) x4 n( K: K- B2 V. X

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模仿读音 (imitating/repeating);讨论;角色扮演;配音(dubbing)等。

( w* P& I! Y3 g$ m b5 t

2.口语教学的原则

5 ^, h/ a$ n/ ~& w O' v$ L

(1)平衡流畅性与准确性。

3 U5 s* I) I Q

流畅性(fluency)强调语言表达的完整、流利。

2 \) w; Q4 A ]6 ^$ M$ w; l

准确性(accuracy)强调语言表达形式、内容的精确。

8 Y! d; C+ d, s& c& o, e; k

在口语教学中,应首先强调流畅性,兼顾准确性,平衡二者关系。

4 n7 |9 W, C- [

(2)兼顾语言意义与语言形式。

: X. p2 n( O# ]# \' `

口语活动应以语言意义为中心展开,确保内容的真实性,以及语言的正确性。

. S1 z& p* r0 |

(3)注重得体性与连贯性。

9 [& l2 O$ L0 l

① 得体性指的是在不同的情境中说出得体的语言。教师需要创设跨文化交际的情境。

/ ~4 Y9 Z: t/ Q$ H

② 连贯性指的是口语表达的连贯顺畅。教师应讲解交际策略,如转述、近似表达、借助手势、造句等。

6 W3 l5 H" P l! C, G' [7 u; A* S

3. 口语教学的策略

( ~: J* O+ }( m, A

(1)听与说相结合

1 H; {4 L6 K6 C. Z" ?

(2)借助肢体语言

a" q; Y v1 B6 h& I

(3)迂回策略。如释义(paraphrase)、使用近义词反义词(synonym/antonym)等

# R4 c. D% |' L* l0 S

(4)丰富的练习活动。如两人对话(pair work)、小组讨论(group work)、配音(dubbing)、角色扮演 (role play)等

$ F5 U$ e$ H* U

③阅读教学:

; q1 _, v8 @9 E4 Z* l

1.教学方法

. Z* p4 `5 V' r

泛读(fast reading, skimming, scanning);精 读(careful reading);练习题;写作;讨论等。

5 S+ G7 o" C. v( Z6 x

④写作教学:

/ ?5 R( m1 a) x0 A L2 f

1.教学方法

* [/ B7 s, y) y6 U. ]

头脑风暴;句子仿写;练习题;讨论等。

, |% ?& R2 [' c8 [! x6 c" [

2.写作教学的过程

2 H7 _) O2 c7 J7 U8 y: {

(1)明确写作要求,激发写作动机

+ ~9 Z, }( Z% S! N1 I$ Z! O% j

(2)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思维导图(Mapping)

7 L& K u9 y; M! ]- t( d

(3)列提纲(Outlining)

b3 {0 ]- _' A

(4)写初稿(Drafting)

: P' j4 F8 i4 @- z/ l' A. E6 n

(5)修改。包括自改(Self-editing)和互相修改(Peer-editing)

; V: j4 [; K6 e. {& T& t

(6)订正(Revising)及评价(Evaluating)

3 ^: M/ K3 U7 `. A9 w/ ?. B. r2 L- T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

( A! x( i$ v' Y& i

1.导入的目的/作用、具体活动、注意事项:

- z# x, I5 K& w) ?- z/ `3 b! V1 l0 k) W

(1)目的:激发学习兴趣;创设课堂氛围;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内容

3 q4 a& N" Q; ?8 n* x- b

(2)具体活动:听歌、唱歌、绕口令、复习、讨论、图片/视频等。

7 G# M/ [6 x5 {& b. P1 q

(3)注意事项:导入要有针对性、趣味性、启发性,时间不能太长。

5 I% l1 D+ K8 N

2.3P和PWP模式的过程

2 H/ S' _ h6 U8 o6 o) C% U

3p:1.Warming-up/Lead-in

; j7 i" {, W4 @5 H' B8 G) ^

2. Presentation (呈现)

4 R2 w4 M7 q/ g g: c+ a c1 ?

1) Step1:

5 U, L5 G4 k' {

2) Step2: ……

/ I$ U) ?1 j! e: q: D9 {0 R1 l3 ^

3. Practice (练习) .

9 n$ n! `3 i% a! l

4. Production (产出)

+ O6 x* w* C0 q3 U1 @) K( n% P2 C

5. Summary and Homework

( M0 @$ [+ |* l; i+ O4 i. L# `

Pwp:

' h* h _0 G4 N i

1.Warming-up/Lead-in

4 F, ` }7 p2 d2 E# V

2.Pre- (X前)

K$ Y6 }# l( `) F/ f

3.While- (X中)

2 r j. m1 G( O7 |, R1 I. {; R

1) Step 1:

: ^# Q! K" M0 a! z' n; j

2)Step 2: ……

- g5 o* _' a& u* h8 Z' r2 C# }( |

4.Post- (X后)

8 A3 t! m0 Y' }& I9 h

5. Summary and Homework

6 a( p1 ] k% S5 \! }- e+ }) E, I* l

3. 巩固练习的目的/作用、具体活动、注意事项。

( l$ A) z& H1 i0 r' P

(1)目的: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科核心素养;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 O+ F- S: C9 j6 l: t, j

(2)具体活动:完成练习、讨论、角色扮演、配音、游戏、小组活动等。

* Y$ X1 l4 x# M" O5 `

(3)注意事项:巩固练习应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循序渐进;活动数量适宜;练习难度适中;注意调动学生主动性,保证所有学生参与;时间分配合理等。

+ U- K8 U0 K/ x' L

4.作业的目的/作用、形式、具体活动、注意事项。

& J% U3 i$ ?& E% x7 R* ~. ~

(1)作用:巩固所学知识的途径;训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

4 V l% t5 v$ m3 H% { x

(2)形式:开放性作业、针对性作业;口头作业、书面作业

: ]0 F. M# m4 g* m

(3)活动:完成习题,听录音,编写对话或作文,调查,查阅资料,手工制作,课后活动等。

: ?3 V1 Q8 X% t( l- f' \

(4)注意事项:作业应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目的要明确;作业难度、时间分配要适中;注重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训练。

$ @) A( H& ?8 P- i! L' i. I

第三部分:教学实施

9 o3 a8 r0 V- _1 v- d4 k1 T

1.教师课堂角色

# B2 m/ W: \/ A& M$ S

① 指导者(Instructor):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 生评价自己。

$ g2 {: N" r" J) y! Y

② 控制者(Controller):控制课堂进度、活动方向、 课堂纪律。

7 u5 U9 n3 l+ O: P6 E

③ 评价者(Assessor):纠正错误,给予反馈。

. W) ]. t3 W! Y4 ~

④ 组织者(Organizer):交代任务,发出指令

5 x5 A- Y0 T' Y4 Z1 O/ T9 E0 \) i

⑤ 促进者(Facilitator/Prompter):创造学习环境,激

) ~% \$ `8 R( N7 n

发学习动机,提供有效信息等。

8 M+ g8 U( [/ q+ m3 W M* x* Z

⑥ 参与者(Participant):普通人员,参与活动

6 \8 p" y& V" N$ N

⑦ 研究者(Researcher):研究教学,撰写论文

: d# j" v, n) A; `8 i' O5 C

2.课堂提问的作用

; Q/ p; A7 N# B0 r: C' o- `

① 增进师生交流

: [3 t+ H* B* l' w& ?/ ^( t

② 集中学生注意

% p/ I/ x% G0 ]1 n& B/ f

③ 引起学生兴趣

. O8 b& u8 U9 m8 P2 D3 S0 P

④ 促进思维发展

& W$ }% O5 s8 |3 [9 t1 @$ {

⑤ 锻炼表达能力

' ^6 l5 R" W; B; @% U& [( g! Y/ k, |

⑥ 检验学习效果

. H% @: z% k* ?9 s

3. 教师反馈的方式、作用。

" t( v0 Y! M" U" J! f; e& I1 _$ h

(1)方式:口头反馈、书面反馈;直接反馈、间接反馈;正

3 M" X; f3 m3 j( @; J4 F, \ @

面反馈、负面反馈。

6 I/ W2 ?) s, m! r

(2)反馈的作用:纠正错误;激发学生的兴趣;维持课堂交

% ~: O# B6 b, j0 b& D

流;强调关键信息。

* Y# y& w7 V5 c' D$ R4 ~; A# R$ b/ U

4.课堂提问的注意事项

* {# y( r$ e1 r+ z2 w

① 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围绕目标)

: n. @1 `1 u' o" Q5 e/ ?% h3 W

② 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引导学生)

5 I8 [' {8 k1 Y, D- S5 t* |

③ 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灵活多样)

* v; m/ e. ?) W% R5 L! @6 z

④ 课堂提问要有广泛性(面向全体)

/ `( e: ]4 Z9 t B f: g# W

⑤ 课堂提问要有积极性(鼓励引导)

5 t7 q' `3 h( \- k. f

5.提问方式

+ z, e, e0 ]6 E2 t) c1 m

① 展示性问题(display question):答案唯一,教师知道答案,通常用来检测学生对知识、文章内容的理解。也叫封闭性问题(close question)。 ② 参考性问题(referential question):没有固定答案,需要总结、归纳或分析。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叫开放性问题(open question)。

, y& u: J+ R" i0 F+ H, H- S% x

6.课堂反馈作用:

& Y% P- E6 h3 g ?! a" |* J

① 纠正学生的错误。

/ }2 t$ Y3 `, a

② 激发学生的兴趣。

; ?8 Q0 e0 ~* j

③ 维持课堂交流,使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 z% n$ ~5 T9 B9 o+ ~% f9 N# [. V }8 P

④ 强调关键信息。

) P2 q" @8 G, ] p5 G

第四部分:教学评价

2 {9 `8 d, N7 N% e7 `

1.诊断性评价的作用、方法 、注意事项:

# p# v9 [, P* k: w

作用:

3 N* ~8 k+ `" r: I# l4 r3 h

① 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

' c& I3 m& C, ~& f& z1 y

② 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安置。

% Z! M, x4 I0 X t$ v

③ 诊断个别学生在发展上的特殊障碍,以作为采取

- s. L5 ~4 V) }; X$ ?

补救措施的依据。

) m. `3 l c8 }

方法:

0 g1 y, P, m) i: _

① 借助已有材料,如学生之前的成绩单(report card) 。

8 r1 v: Y3 r4 y6 r* d n2 e3 r$ M

② 调查与测验(quiz & questionnaire)。如摸底测验、智

0 j" X9 j" I2 w! B( L6 R

力测验、问卷调查等。

' P3 G; S, Y3 }. z

③ 观察与访谈(observation & interview)。如做实验、

* z: `% P: p: d( N+ q

讨论问题等。

" u5 _' N2 R' `% B- t" p2 {

注意事项:

! |! M4 T5 K% N' N

① 评价要明确具体可操作。

& S. L1 v; n! p. o; Q0 }

② 评价时间分配要合理。

% b; r. @* n- j) J% M

③ 评价不能流于形式。

+ `' j# \6 v `6 `5 c8 [* [6 y

2.形成性评价的作用、方法、注意事项

4 e! V: O# l6 ~5 j) ]

作用:

$ l% F& r3 B) g& S2 f2 [7 G8 ?

① 检验阶段性学习的效果,确定学生对前一阶段知识的掌握程度。

5 |; r+ @+ Y+ Q+ \

② 调整学习活动。

{1 G2 A- w6 ?$ Z

③ 强化学生的学习。

' G$ ^; ?1 Y, ]+ u8 a) }

④ 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检验自己的教学设计与效果,并及时调整和改进。

+ Y, x |/ F k8 I7 G

方法:

- [- \# w) E$ q; F, p V% s" z$ |9 V

① 量 化 评 价 法 。 包 括 调 查 表 和 评 价 量 表

* U# N0 @1 q4 {+ O

(questionnaire)。

! ~- }6 G8 C3 V' s- V" g$ K2 `

② 质性评价法。包括优秀作品、概念图(conceptmap)、录音录像、成长记录袋(portfolios)、教师观察 、读书笔记(reading notes)等。

+ b8 v v7 l3 d4 z; o

注意事项:

% X3 z$ \0 v$ |+ {

① 课堂内外结合。

4 d4 X& N! x. F, e

②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 ~! x$ i2 C# _

③ 评价客观、全面。

7 i1 m) ?% \, f7 A

④ 贯穿于教学始终。

* N, R2 N# p( b- d

3.终结性评价的作用、方法、注意事项:

5 z* W6 t# F& k8 }

作用:

0 n1 [7 s1 Z8 d6 L

①为选拔、评优提供参考依据。

$ O! B$ {& B( f, t" i3 R" }

②为教师确定后续教学起点提供依据。

8 z: G- F0 h0 W' l) `

③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反馈并起到推动作用。

; x: H; P! \' O' t1 t) u4 R) I9 T

方法:

0 \! t* A5 D& S& W% T

1. 口试(oral test)。如朗读、图片讨论、描述、角色 扮演、情境交际、小组讨论等。

) a4 c4 r1 E! X0 h( L! W/ E

2. 笔试(written test)。包括听力、阅读理解、书面表达和语言知识考查等。

! M& P) Z# ^+ S! H

注意事项:

* `6 m% ^# s9 t( f$ U4 R

①评价要全面,形式多样;

, v& ]5 j6 E* R$ ]

②不应过分强调分数高低;

$ \ L2 U3 Q7 w* K2 I

③要注重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 z. L3 o8 M1 l/ k1 T: B! Y, D

第五部分:教学目标

+ B" P$ ?$ n) `" l0 E1 V5 ~

1.设计三维目标的原则

) d, s. v+ B; ^ u1 o* Z- W

1. 以学生为中心

s& y8 v7 m x6 a

2. 符合教学规律和课标

S6 ? T9 e& b# s

3. 全面、具体、可操作

- e6 y; ^/ n& n- A) Q' }

4. 阶段性和可测性

+ X. [' b" [" Q/ Y

2.板书的作用:

! c0 I2 P$ T( O4 C+ @ A4 P' i0 I

(1)吸引学生注意力。

; C' I$ l- _) e- z' P8 |! B

(2)加强学生记忆。

% J# v. C: ~8 U7 B+ ?/ T7 O& T

(3)帮助教师示范。

& W- m* w+ u- O4 V8 ?% C5 r/ i 1 L8 p/ ?0 }7 M 0 o+ m; B' k$ i4 | . K2 S: K$ m9 p& V. K 7 m$ Z/ |1 R. ?2 t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家国依稀残梦里
活跃在前天 12:2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