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被低估的气象观测系统,你了解多少?

[复制链接]
, e; S `5 k9 Y# G* e D/ [

全球变暖、气候异常,在这种情况下,气象观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3 T8 s/ I9 s/ j! K* u7 b) M2 G

2021年2月,北极极地涡旋破裂,美国遭遇创世纪低温,2021年6月,北美上空出现“热穹”,美国人又不得不在高温中煎熬,2021年7月,副热带高压北抬,河南迎来创世纪洪水,受寒潮影响,热带巴西出现七月飞雪,现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又突发洪水。

/ P! }# W; H3 y: m: t" k( r
+ M N: w$ e! w

好消息是,我国气象部门综合气象观测能力不断增强,已经建立形成海陆空一体化的综合立体气象观测体系,气象部门现有地面气象观测站7万多个,全国乡镇覆盖率达到99.6%,216部雷达组成的新一代天气雷达网,成功发射的17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7颗在轨运行,为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700多个用户提供服务。

3 u. d O0 L+ ]- j

已经建立了生态、环境、农业、海洋、交通、旅游等专业气象监测网,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综合气象观测网。

; F/ d, z" h, I( \

我国气象部门综合气象观测能力不断增强,已经建立形成天地空一体化的综合立体气象观测体系,卫星、雷达等监测能力位居世界前列。气象部门现有地面气象观测站7万多个,全国乡镇覆盖率达到99.6%,数据传输时效从1小时提升到1分钟。216部雷达组成的新一代天气雷达网,成功发射了17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7颗在轨运行,为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500多个用户提供服务。建立了生态、环境、农业、海洋、交通、旅游等专业气象监测网,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综合气象观测网。

8 r/ M5 T, w- ]8 N
( Y4 E9 b/ N; G# s6 f) M o1 I( v; M

精密的卫星观测是提高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和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时效的关键。我国利用风云系列卫星开展了台风、暴雨、强对流、大雾、沙尘、霾等灾害性、高影响天气以及洪涝水体、森林草原火灾、地表高温和干旱等地表环境的监测,已在2020年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2019年台风“利奇马”、2018年大兴安岭森林扑火人工增雨等灾害监测评估和抢险救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台风监测中,风云卫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自风云二号卫星投入运行以来至2020年8月底,西太平洋生成的566个台风、登陆我国的165个台风监测无一漏网。风云四号卫星投入运行后,我国对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识别时效从15分钟提高到5分钟,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误差从95公里减小到71公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 l. e! e, ^% @9 e L1 i3 k
6 j, h) Z( b7 k% _. @

例如7月的河南暴雨灾害,河南省气象局7月13日就已经关注到,14日便开展了省地联合会商,起草重要天气报告,15日报送省委省政府。

2 ?" X% {1 g% N

据苏爱芳介绍,河南气象局第一份预警是7月16日9点50分发布的暴雨橙色预警信号;7月18日下午17点10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7月20日早晨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这次过程中,河南省市县气象部门共发布预警信息1184条,目前河南省各级气象部门施行24小时战时工作机制,针对这次暴雨过程全力做好暴雨保障,特别是针对郑州市20日特大暴雨过程施行的是一级应急响应。

# m! h+ @3 ~" J% K$ q

即便预警之下,极端暴雨、极端高温仍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难题,这种极端天气科学机制形成非常复杂,再落实到数值预报中,仍缺少有效手段进一步解决,但预警让各部门严阵以待,大大提升了救灾速度。记者从中国气象局方面获悉,7月20日1时30分左右,中国气象局西安国家级应急储备库全部应急物资完成装车。7月21日9时,北京和南京调往河南的16件国家级雷达备件已经发出。至此,国省联动,迅速响应,五十套气象应急探测备件第一时间发往河南,紧急驰援河南气象部门应对强降雨。几年前,由于技术方面的不足,对台风的预报存在不准确性,导致我国每年因台风过境带来的经济损失达到295万左右。

( u7 D! O Q" f1 j F

为此,我国在2018年就启动了高科技精准观测台风的“海燕计划”。

* Y! }9 i0 u. W& }
" h h2 D1 \2 y- w

今年,中国气象局联合多个部门举行了中国首次大型无人机台风综合探测任务试验,并取得圆满成功!而这次试验使用的无人机就是神秘的“翼龙-10”无人机。8月2日下午,“翼龙-10”搭载着观测设备,从海南博鳌机场起飞,成功升至1万米高空后,并投下30枚探空仪。成功完成了对2020年第3号台风“森拉克”外围云系的“扫描”,并将观测数据实时传送回地面指挥系统。

: x2 u7 {2 w+ }
3 B! W% d: s) G; z' p4 G2 Y, ?. h: G

此次的观测不仅采用了“翼龙-10”无人机,还运用了风云气象卫星、无人船等多种探测手段。最终对“森拉克”台风形成了立体的观测,为其台风中心位置的确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风云气象卫星工程副总设计师唐世浩说:“相信不久的将来,在我退休之前,我认为应该是可以看到的,不管是卫星还是应用,我国应该都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L9 v/ m4 m; ^5 O$ D) ~" G

更多无人机相关资讯,微信搜索“麦游学”关注官方公众号吧。

% X* L, `) V8 p 9 y" a( E" u1 i- h$ y$ F7 U9 b " U% p8 @ o9 X- T% j' g. G( j, k' S4 U" m4 a, l# ^$ T$ a 1 k% X' A# Y. e: ^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尖叫的土豆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