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人遇难,损失近亿元,新中国海洋科考史上首次重大海难事故

[复制链接]
`! Z! U+ |4 y" \0 O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长达1.8万公里的海岸线,拥有黄海、渤海、东海、南海等四大海域,6000多个岛屿及优质港湾,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国民经济具有战略性意义。

! [; N( s$ a9 ?8 j0 l8 a* {

近年来,我国的海洋勘探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代伟人“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豪情壮志早已实现,“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能够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潜至7000米海底开展作业,2021年,“科学号”科考船甚至把实验室“搬”到了海底。

) A- u% y8 R4 x. @ T* p$ X

然而,在新中国海洋科考史上也有沉重的灾难和教训。1993年,我国远洋科考船“向阳红16号”在前往太平洋执行考察任务途中,于济州岛海域和一艘外国货轮相撞,造成船体沉没,3人遇难,损失近亿元,是我国海洋地质调查史上首次重大海难事故。

7 ]$ i- L; u+ k0 U: Y

: K; K+ e( J( B7 }

为什么会发生撞船事故?肇事方是哪个国家的船只?最终结果又如何呢?

0 h% r9 O: ?' b+ N! a4 M

一、“向阳红16号”:顶级配置,科考船之光

# l2 |1 Q9 v V4 Y# [6 y

中国的海洋科考事业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向阳红”系列船舶因此应运而生,它们隶属于国家海洋局,虽然型号、吨位、配置各有差异,但大部分都是海洋调查船,从事海洋水文、气象、海洋地质,生物等科学研究,为国防经济建设提供详实的海洋科学资料。

3 m0 X3 D5 `; z2 k( E

“向阳红16号”由上海沪东船厂建造,具备顶级配置的科学考察船,不仅外观很气派,各项性能指标也极其卓越:钢质结构,双层连续甲板,排水量4400吨级首次填补国内空白;最大航速19节,续航力可达1万海里,抗风力能够达到12级。不仅如此,船上还装载各种先进的气象、通讯及导航设备,以及涉及海洋各学科的先进实验室及仪器设备。

. T" a! ^! g1 A* g+ |

2 @4 M6 a$ l( L' D, ~" N6 p0 z H

自1981年诞生以来,“向阳红16号”已服役12年。她曾5次远赴太平洋,成功完成多金属结核(又称为锰结核,是一种原始矿石,内部富含镍、铜、钴、锰等几十种矿物元素)资源的考察,在近海执行的科考研究任务更是不计其数。

, ?3 j4 I% y7 G+ H' ]- ^3 d

从1983年至1993年的十年间,我国先后组织十余次大规模海洋多金属结核考察,获取了大量样品和珍贵数据,在太平洋圈出了30万平方公里的远景矿区。其中,“向阳红16号”功不可没。

1 u3 ^* c+ _$ ]

为了更好地完成科考任务,“向阳红16号”经过多次改装,对动力系统和电子系统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升级,船上增加了很多先进的调查仪器设备。

' }' B& f* ]' {% f

改造后的“向阳红16号”不仅是我国的顶尖科考船,放在国际上也毫不逊色。可以说,当时,能够乘坐这艘船执行考察任务,海洋科学家们都引以为荣。

0 }, I3 W9 T/ ]9 R ]

& o, m5 s/ z; {4 Y- J3 T

二、最后的远航

& Q8 v R- b5 Z9 A

1993年4月30日上海浦东高桥码头人头攒动,军乐齐鸣,热闹非凡。披满彩旗的“向阳红16号”即将再次远航,前往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海域执行多金属结核勘察任务,航程预计180天左右。

& I3 Z4 u* ^# { G# X

参与这次任务的科学家和各类工作人员有110人,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领导、同事和家属都来送行。简单的欢送仪式后,一声高亢的汽笛鸣响,船只缓缓驶出上海港。

+ n" D6 s" w8 t* s6 K/ U# m

对于“向阳红16号”来说,这次任务算得上常规路线;然而对于船上的工作人员,很多人彼此之间却并不熟悉。这是因为,当时的科考船考察团队并非固定配置。毕竟出远洋任务是有补贴的,而且发的是美金,沿途能欣赏夏威夷的热带风光,算得上是美差。

) k# T, a& D: Q3 ^& S5 x/ W

- N6 k; j) W/ |* q2 d7 F

何况“向阳红16号”船上的条件也不错,船舱宽敞舒适,内部设施可媲美宾馆,伙食也很丰富。为了公平起见,船员要轮换着去。这次出海的船员中有一部分是宁波支队的人员,他们很多人是第一次执行远洋考察任务,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彼此热烈地寒喧聊天,没有人意识到接下来会有一场生死攸关的考验在等着他们。

Q3 a6 h2 b0 U( b* T) F% t) l

团队里有一个人却异常淡定,那就是船长金明奇。金明奇不到五十岁,却有二十多年的出海经验,从“向阳红16号”下水起就在船上工作,这条船就像是他的老同事、老战友。没有人比他更熟悉这条船,也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海上的风险。

9 o4 ~7 j# G% F$ @% I- Y

航行第二天早上,海上起了大雾,为稳妥起见,金明奇让船停靠在长江口,稍事休整。因为当天是“五一”劳动节,金船长安排了庆祝活动,还有文艺节目表演,目的是让大家相互熟悉了解,以利于接下来的工作配合。

7 A) [: U( n' m2 Y

1 n3 E# [" X" x @9 `8 b

大家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却不料金明奇随后又安排大家进行海上遇险逃生演习。频道切换得太快,有些人不理解,觉得以这艘船的配置,根本没有必要,还不如让大家多放松一会儿呢。殊不知,这场紧急演练很快就会派上用场,在关键时刻拯救很多人的性命。

* [% _% B! F$ X: W3 Q" ^8 U& L+ C

三、灾难降临

3 Q f& q" V7 _9 X% S# U

5月2号凌晨四点,“向阳红16号”经过一夜的航行,刚刚离开舟山群岛,一路向东,到达济州岛以南的东海海域。

+ m) d* o, a; p. |; I% [

由于冷暖气流频繁交汇,海面上又开始雾气茫茫,视野极差。值班员看着由南向北阵阵袭来的海雾,心想:等太阳出来,雾应该很快就会散去。船的航速并未降低。这位值班员来自宁波支队,对船上的情况并不熟悉。两个小时之前,他刚刚关闭了船上的避碰雷达系统。

9 B1 R- J! l/ c8 r2 j$ k

+ K7 h/ U4 p. H6 A$ F: `) [& {

由于途经海域的小渔船密布,这些小渔船为了防止被大船误撞,大多安装了雷达反射器;而“向阳红16号”上的避碰雷达对一英里海域内的反射回波都会发出“嘟嘟”警报声。值班员实在不堪其扰,就顺手关掉了。反正不是还有雷达系统嘛!而这,正为一场灾难埋下伏笔。

- q7 J1 @' [- e! {4 D* G, Z

眼下,雷达屏幕上出现一个庞然大物,看得出是一艘巨轮。值班员及时做了记录,但仅止于此,并未改变航向;再过半个小时,他应该再监测一次对方的船位,但是他真的有点困,或者是忘了。以至于船长金明奇和他交接班的时候,他压根就没想起来提醒一下。

6 v) G" p( v. N2 ~* C

凌晨五点钟,大雾仍然没有散去。然而危险却在悄悄逼近。一艘巨大的货轮从浓雾中突然出现,朝“向阳红16号”迎面驶来。由于两船相距太近,能见度又低,“向阳红16号”根本来不及闪躲,五分钟后,悲剧发生了:两艘船呈直角方向相撞!

$ I: F* `$ t" }! v' k

, d7 G- U) Z5 `0 `! I

准确地说,是“银角号”从侧面撞上了“向阳红16号”的右舷,作为一艘排水量3.8万吨的货轮,它的船鼻犹如利斧插入科考船的机舱,造成了致命的一击:刹时机舱进水,主机断电……

! ~ Q6 I, z) i. s" P

撞击发生的瞬间,船舱发生剧烈的晃动,所有物品都被甩落在地,钢板发生的断裂声惊心动魄,警报器铃声骤然响起,但只响了两声就戛然而止。与此同时,船身在加速倾斜,海水开始向船舱倒灌,在海水和重力的作用下,船开始下沉了!

2 B" ] Z* B/ z+ Y

人们从睡梦中惊醒,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开始以为发生了触礁事故,很快便意识到:是撞船了。

4 T0 M8 s% v# y' y% l

四、紧急时刻,唯有自救

- E* W; e: U; u/ D( V" |

眼看船下沉的速度越来越快,已经无力回天,金明奇船长果断地下达命令:弃船逃生!大家迅速往海里投放救生艇,这时才发现原本备用的4只救生艇已经被撞坏了两个,剩下的两个根本载不下这么多人。怎么办?金明奇船长立即带头用英语向肇事船发出求救信号。

, }' L( ^) P' F4 L7 n/ \: T1 k3 N+ w

谁知对方非但没有施救的意思,反而加速往后退。正是由于它的后撤,科考船被撞击的地方形成一个直径数米的大洞,海水加快倒灌,船下沉的速度更快了。

! c5 q3 C8 z8 f# h4 |5 x0 Q4 a* G

l9 O" S: H7 [

既然别人指望不上,只有自救了。头一天的紧急演练发挥了作用,人们并没有过分慌乱。在金船长的指挥下,大家自觉排成队,科学家和年龄大的人先撤,金船长和工作人员断后。所有人都没带随身物品,因为此刻只有生命才是无价的。

2 `4 ?' R% ~1 m4 ~$ ~* W% v

千钧一发之际,有的科学家打算返回船舱去取实验室文件和设备,却被金船长制止了。事已至此,他不想让哪怕一个人失去活命的机会。

# w) q+ b& `% W6 q+ k7 s5 C5 _; ~

船被撞20分钟后,金船长带领106人登上了两只救生艇,他是最后离开的,由于救生艇容量有限,他和另外三人在两只橡皮救生筏里。

( _( y% f- B8 S/ o$ k5 V/ F

惊魂甫定间,有人突然叫起来:少了3个人!金船长赶紧让大家报数,一个不幸的事实是:右舷舱被撞击处,222房间的3个人下落不明。他们中,一名科研人员,一名医生,还有一位是大洋协会的官员。那位年轻的科研人员据说刚新婚不久。

1 P& k$ H+ C3 M9 `) V

, G: W, o( z; F

大家顾不上悲痛,仅仅十几分钟后,曾经满载荣光与骄傲的“向阳红16号”船尾向上,船头朝下,急速向海底坠落……从被撞到沉落海底,整个过程仅仅32分钟。目睹这一悲情场景,很多人再也忍不住,痛哭失声。一向沉着镇静的金船长也泪湿眼眶:老朋友,永别了!

' H) F$ o6 x5 {4 Z

大部分人是获救了,但是接下来怎么办?茫茫大海,没有食物和水,根本就撑不了多久。更何况,金船长他们乘坐的那两只橡皮筏没有动力,人一旦体力不支,会非常危险,随时可能被海浪淹没。

$ m0 c9 \# T* _6 X7 N+ H& X

这时停在不远处的货轮似乎良心发现,它又折返回来,向人们伸出援手。一个长着大胡子船长模样的外国人喊话,欢迎大家上船暂时避难。

; t* }6 ?3 w# b; m# q! R' m

随行翻译确认,这是一艘塞浦路斯籍货轮,名叫“银角”号,满载的是液化石油气。大胡子船长说,刚开始之所以没理会他们的呼救,是因为担心撞船之后引起连环爆炸,所以才加速后退,要找个安全的位置停下来。

& t$ H7 I- g* t0 ^/ Z4 V8 L; h/ `

: C1 I6 V U; c$ p; |* L

因我方有人员受伤,金船长请求“银角”号把大家送到中国的港口,以便救治伤员,接受供给。作为肇事方,这是他们应尽的人道主义责任和义务。谁知大胡子船长耸耸肩,一摊手,干脆地拒绝了,说很抱歉,因为船要赶行程,延期交货会被罚款,只能把中国朋友放到下一个港口,剩下的事情只能他们自己想办法。

5 M8 P) ?, f0 f& W) [

金船长只得紧急联系国家海洋局,要求速来救援。很快,上海救捞局派出的远洋救助船“德意轮”同“银角号”取得联系,并获悉船只定位信息:北纬30°24′01″、东经120°47′09″海域,尽管反复沟通,但“银角号”不愿意更改航线停靠中国港口,“德意轮”只能全力追赶,两个小时后,已经接近“银角号”。但对方仍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德意轮”只得匀速跟进,保持适当距离。

& n8 y0 j& L8 k; b( o9 k

5月3号中午,在上级反复交涉下,“银角号”船长终于同意第二天在济州岛西南海域交回“向阳红16号”全部人员。

4 O8 \1 o+ E8 Z. a' V

' {* Z. v; n" H! p5 |. _

前后经历超过48个小时,遇险人员终于获救了。但人们却高兴不起来:经“德意轮”全力搜救,都没找到失踪的3位伙伴,最终确认遇难;而随同“向阳红16号”沉落海底的那些高精尖设备,损失估计上亿。原定的考察任务无功折返,严重影响了我国向国际海底管理局的承诺。

+ F% M( m% A4 J; Y+ g- f& k

五、失败的诉讼与沉痛教训

, U9 P ]( Y1 `

此次灾难事件后,我国向塞浦路斯船方公司提起诉讼,要求对方赔偿损失。

( Z) P3 Y5 {6 A8 Z) d8 }( f

我方认为:“银角号”违反了雾区航行的规则,两船相遇时,未及时向右舷转向,采取避让措施,高速撞击后又急速后退,致使我方船只急速下沉,造成巨大损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c! p) g) g$ V: J% g6 R+ F/ B7 D$ u

塞方则辩称:按照国际惯例,小船应避让大船,“银角号”吨位比中方科考船大的多,不改变航向无可指摘;至于撞击后急速后退,是因为船上载有一级危险品,为了避免产生爆炸而不得不采取的理性行为。

9 i: E1 k" F$ n! B. ?5 l

p6 r2 A8 D7 t# v; b- M

而科考船实际上也未更改航向并减速,客观上存在理亏的地方;值班员关闭避碰雷达,未及时观测可能的危险,自身是有一定责任的。

8 F6 z/ S8 a0 t4 V, g

国际海事法庭对于双方在相遇时,为何未采用船上通讯设施及时联络感到震惊,但双方均未给出合理的解释。

! P9 D5 r; o0 z G7 x* J' g

可能是我方没有强有力的证据,也可能是我国当时国力不够强大,国际地位不高,这场诉讼旷日持久,结果却令人失望,赔偿一分钱也没拿到。

4 o' V8 o2 g6 D( A4 H% U

最令人叹息的是:为了节省科研经费,“向阳红16号”整船及所有设备均未购买保险,船沉海底,一切付诸东流。船上不仅有自主研发的设备,还有很多一流的进口设备,比如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海底多频扫描系统,及花费三千万元外汇购置的深海专用照相机。真是损失惨重啊!

% @ c9 f& F0 i8 _& U4 ^4 K

6 W# a9 V9 z2 K9 g5 O1 a

因为此次海难,东海分局的领导,也是此次考察任务的总指挥,张志挺因此被撤职。他曾经是首次赴南极科学考察的“向阳红10号”英雄船长,本来再过几年就要退下来了,却没有善始善终,令人惋惜。

- v0 [- L! H6 M0 D5 n ]3 |# `. j

痛定思痛,“向阳红16号”有太多沉重的教训值得吸取:比如般员轮换制,未经磨合的团队本身就存在隐患;还有值班员操作不规范,随手关闭触碰雷达,值班记录不连续,对可能引发的危险没有足够警惕等等。

( Q. c/ m# R ~7 H1 ^" r5 i" m

灾难是难得的反面教材,提醒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可麻痹大意。以史为鉴,才能更好地进步。

1 G, c7 z% V$ [( C

“向阳红16号”虽然沉没了,但我国的大洋科考事业却并未停步。

0 C% \ X; L8 `2 r& ?/ }* @0 V

& f! X3 {# ]/ n' E

2020年,“向阳红06号”科考船克服新冠疫情的不利影响,圆满完成关于“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的调查任务,并创造了在太平洋连续航行96天的新纪录。

# K# r2 V, S; L0 ], ~* l' | T+ {

也许,“向阳红16号”只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存在,这艘船一直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

( g+ ?" F; Y2 Y4 t, p0 b9 d7 M . Z. z4 R3 F; w " ^* Q( Q2 J* L9 i4 `* J3 M 2 h& P: H, L4 A; R K3 o + V- r# d" ?5 s: G% U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广州老梁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