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r& I2 s3 H
我的朋友赵南元教授在北京去世已经9日了,线上线下都有很多人追悼这位思想界的巨子。我整理过几十篇赵先生生前发表过的科普文章,很受启发。今天所要涉及的内容,就是关于“敬畏大自然”这一主题。
/ g8 A! X0 \$ a$ M# h% v) G 一些人文学者,特别喜欢把“敬畏大自然”挂在嘴上,而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科学的价值表示疑虑,对科学的作用持有不少负面的看法。他们主要属于保守主义者,不希望科学家群体在社会决策中居于更加重要的地位。因为在他们看来,科学技术总是积极地向大自然发起“挑战”,向“未知领域”进军,而大自然也好,“未知领域”也罢,都似乎是极其可怖的,最起码在他们眼中是“不可控”的,所以能保持原状最佳。 3 C. G: k% C2 x
我花费了一些时间,追踪调查了这些保守主义者的发言动态,我发现他们在具体观点上大致有几个共同的特征:第一,反对生物基因技术,第二,反对克隆实验,第三,反对核电,第四,其中的一部分人还反对疫苗,第五,普遍同情“民科”“民哲”,认为他们是未来世界科学领域获得突破性发展的希望。
. g( @# A; V/ |0 p) ^- C$ e
7 p0 S5 q: {- J
$ l- j' \- z* @2 K & A- v e* _+ Z- {8 t) v0 c3 w
$ m3 ?( x- b' e% p7 N( w8 t$ j % b6 `9 o5 I3 H* \
据我所知,赵南元教授这些年是对“敬畏大自然”这一的口号很反感的,他认为这个说法和“反对科学主义”一样,同样属于反科学口号。为此,赵南元不惜拿起笔做武器,与社会上的所谓人文学者做斗争。其中,还包括了他的同事。比如,吴国盛这些把“反对科学主义”“敬畏大自然”日日夜夜挂在嘴边的人,他们都是在清华大学工作的,平时与赵南元也会碰到面,但是赵南元教授丝毫不顾忌情面,写了很多的犀利的文章来抨击他们的错误观点。赵南元曾经对我说,他们这些人被安置在“传播科学”的岗位上,原本是为了宣传科学的,结果都是在“传播反科学”。
& q }2 A o/ H* Q) S 我在赵南元教授的朋友圈找到了他出席2005年10月中国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高层论坛的发言记录,很多年前赵南元就在公开场合说:我反对“敬畏大自然”这个口号,因为这是一个极其错误的说法,对人类社会发展不利。
/ X) w, q r, x2 l- ? 更早一点,在同年的1月份,赵南元曾经受邀做客新浪网,与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主任廖晓义进行了对话。这位廖女士的观点与今天反转基因的一批人可谓惊人的默契雷同,她说:“科学不是态度,科学是一种工具,还是一种迷信。”“科学是迷信,科技也是迷信。”果不其然,一开场她这位女士就大谈要“敬畏大自然”,还说建造水电站其实不是造福人类的,而是某些人为了从中牟利。 + s$ } l! z6 p# N; p1 o& K3 Q
9 M+ |# L7 e$ J0 Y t6 f+ x5 E0 w+ l
% \7 U4 s" _# K& x 4 N( e. ]! Z; F; \9 _ Y2 [" M
$ `; [# t p/ H, G# `" ^/ k 事情已经过了15年之久,我不知道这位廖女士对转基因技术是什么看法,但冲着她能说出“科学是迷信”“科技是迷信”这样的话来看,我对她不抱有太乐观的希望。
8 S4 ?0 g- O& S7 G S+ B 抛开是否支持转基因不论,这些年来我发现了一个特点,就是喜欢说“敬畏大自然”的一群人,他们往往有很多人还喜欢说“科学是迷信”。总之,一些厌恶、排斥科学的人,总是喜欢大谈“敬畏大自然”。当然,不是说所有说“敬畏大自然”的人全部是反科学人士,但是绝对占据了很大的一个人数比例。
z/ ^' y4 Q8 v0 B2 I6 o5 P
6 K7 S6 x8 r; R+ Y+ q+ G
& i: B0 J- b8 ~ A8 ?4 a t 6 W$ X+ s. v# P
2 Q. R) K! Y, o. [
# S& G4 F7 i$ t0 x7 U; q3 G 而在与廖晓义的这场对话中,赵南元就直截了当地说:“我想表述一下,对于大自然的敬畏,没有任何意义的,一个有害的口号。” 2 _) A0 R. H) q: _& ^( ^ D' _
当时,社会上对于要不要发展水电站很有质疑,一些极端环保主义者,以及一些人文学者,他们提出必须要让大自然保持住“原汁原味”,说“不做任何开发的河流,才是最好的河流”。这些思想其实早就有了,早在2003年,光明网发表的一篇署名“草容”的《非典教我们敬畏大自然》就在到处疯传,该文章通过种种的造谣手法,对科学技术和工业化提出了抨击。比如,作者造谣说,牛顿和爱因斯坦等科学大牛的晚年都因为大自然的构造太精巧,他们感到实在无法理解,所以“集体走入有神论的泥潭”。如果不敬畏大自然,大自然就会“报复人类”。 % x/ S. [7 c6 J0 G4 l( y$ `
3 y, y+ y6 C5 p. s ; o- Y5 P/ b* K% {0 v
; E. p2 x9 z% q9 D& x1 {7 C! M
6 O' m+ t8 Y" d
) f! m" u. P; L( G9 N/ E
但这些都是作者捏造的谎话而已。事实上,出生时期相当于中国明朝的牛顿,他一生都是有神论者。牛顿在当时为他的太阳系模型设想了“上帝的第一推动”,但认为上帝完成推动后就立即退到“啥都不管”的地方去了,他的“晚年”根本不存在“走入有神论的泥潭”的问题。而爱因斯坦则终其一生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他的“上帝”是“深奥莫测但并无恶意”的大自然,没有“报复”人类的动机。所谓爱因斯坦晚年“走入有神论的泥潭”更是无耻的谣言。2012年,爱因斯坦的一封晚年写给犹太哲学家葛金(Eric Gutkind)的亲笔信在网上拍出了300万零100美元的高价。这封信写于1954年,由爱因斯坦逝世前完成。在这封亲笔信中,爱因斯坦称自己并不信仰圣经或基督教教义中的上帝。 ! H& R2 p3 A% U+ e& B }2 E- Q! l5 Z
0 ~. j J' F: Q+ ?* Y 0 |2 q5 J# m7 T* D
1 s# e4 e5 X2 I" G% D
: G5 n2 l& S3 c# w & s* H4 W! w5 H) v
对于这些保守思想,而赵南元则在会议上针锋相对的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人类要繁衍和发展,就离不开对大自然的开发。可以在科学的决策下,有条不紊的改造大自然,实现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不是一味的守旧。
4 Q, ~. T' _1 o9 Q- C5 B) h# z 我在这里,也要插上几句话。我认为,我们应该尊重大自然,保护好生态环境,要服从自然规律,科学化决策,要合理性规划、避免蛮干。但是,尊重大自然,不等于“敬畏大自然”。敬畏是对大自然的人格化,神秘主义化,我是不同意这样做的。 @ }* g8 a$ g7 Q/ |" V
很多口口声声说要“敬畏大自然”的人,其实他们不懂什么是真正的自然。由于人文学者知识储备的匮乏,他们心目中的大自然,不过是肉眼可见的地表上可以住人的一部分空间。这些人别说了解宇宙是什么样的,自然规律是如何运作的,绝大多数人对海洋都几乎一无所知。此外,这些人还有很多的基础概念没有弄懂。
# B7 M7 U- S: w. |3 V& v 比如,他们经常言之凿凿地说,“人定胜天”是错误的。
^) y' n. a6 _1 f 但是科学工作者从来就不提这句话。这只是“正确的废话”,科学家不屑于废话。在科学工作者的思维中,人不可能“战胜”老天爷,但人类可以发挥聪明才智,利用科学技术和工业能力尽可能的“改造大自然”,将大自然的资源良好的利用起来。
, h2 n* W. o q; ^: T7 K# ] 这些人还会跟着说,既然“人定胜天”是错误的,就证明了科学有“局限性”,所以科学是无能的。
# \' I. _2 m; J# n! e 潜台词就是他们才是正确的,他们比科学家还牛逼。
* t" ~! j9 z: F# X M9 h& ^6 e; ] 我看了这里,就想到了一个比喻,大腹便便的小崔和刘翔在铁岭的操场上赛跑,小崔冷笑着对刘翔说,“光速可以超越”的说法是错误的,这个就证明了你刘翔速度也有局限性,你再快也不可能跑过光速,所以你刘翔其实跑得很慢,很无能。与光速比较起来,刘翔确实跑得不快,但再不快,他的速度也比小崔快上十倍八倍。小崔把刘翔与光速比较,继而得出刘翔很慢的结论,这个结论自然是错误的。 " ^$ I# K! N* N) Y+ e9 ^! }! Z
! @0 J0 @$ _4 L9 u, w+ n
* E9 J# U1 f+ S
; _* [, t3 T8 _5 _' h) A3 R
) @7 d: ?$ @% y4 J0 j/ @3 u3 _3 y - Z/ M) f: L) n* O4 m( b/ g; |$ {( h
再比如,有些人总喜欢说,“一旦出现了人工干预,就是违背了自然规律”。 / U& y) r# q9 a, p
但这句话很有问题,不符合事实和逻辑。实际上,自然规律是永远不可能被“违背”的,人类主要是认识到大自然内部运行的种种规则、规律,顺势而为之,积极地利用这些自然规则、规律为生产生活服务。比如,人类知道势能,知道水流的压力能发电,就可以建造水电站来发电。 5 ]2 v% u9 \: P! I: G
此外,很多人总是把“改造大自然”与“违背自然规律”划为等号。
$ s, p" q2 \2 ^8 Y i+ r 这是他们对基础概念很模糊,自身逻辑能力差劲的体现。要知道,“改造大自然”与“违背自然规律”根本不是一回事。
% D9 Y1 V; A( q. b% ~+ Q& s: K1 `8 ~ 人类利用自身的才智,去对自然界进行人工的改造、改进,其本质目的是为了造福人类自身。而正确、客观、科学地判断某一项改造行为是否合理,第一是看其改造行为对自然生态和人的健康有没有负面作用,第二是看工程师能不能精确的控制方向。只要把握好这两个方面,则这种改造行为是造福了人类的,是有益、合理的。
) X) n6 }. U( T L8 y 要注意,科学思维里面还有“量化”和“取舍”。“量化”就是定量,比如我们现在建造一个大坝,就要先科学论证,看建造多大的规模才能尽可能不损害生态环境。“取舍”就是判断利益和弊端,做一个综合的考量。
, w1 Q. y9 m1 t" _7 z0 c 9 k& V* ]/ l1 z, j) `
0 }: w; e: D4 F5 r. h; | * i! w- X5 s6 T1 H3 U
3 z1 W3 I$ |8 Q, v1 D6 i
: o: Z; ~- s4 h 比如,建造三峡水电大坝肯定会淹没一部分低洼的土地,但是却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一个地区的用电荒,对国家战略意义极其重大。对于一些文物遗产,比如张飞庙,可以通过整体搬迁的方法来解决。而被淹没的土地的原住民,他们被安置在新的城镇中,政府提供给他们更好的就业机会,结果证明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准与搬迁前比较,在不断的攀升。所以,从综合上进行考量,建造三峡水电大坝的利益比弊端要大得多。同样,建造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络,也是这个道理。国家当然知道建设高铁投资大,在未来很长时间内肯定不盈利,但是高铁可以彻底改变一个地区的竞争力,现在投入十个亿,在未来就可以给这座城市换回来一百个亿、一千个亿。很多城市明明知道飞机场亏损,也要财政补贴来维系它的运营,也是这个道理。
h$ a H5 N0 V! o. | 也就是说,到底要不要“改造大自然”,我们在决策时就可以考虑这些判断标准,即采取“量化”和“取舍”的方式。
n& s8 X; r. }$ m 作者:怀疑探索者 6 j' W3 z$ R8 ]( k) |* Z' v8 V
* d# t F0 U4 `" T* Y% H2 {( |
0 u$ _, ?( ^9 y
7 |) e' n/ v% J" B
. _5 U1 C+ ?% J$ X9 w/ j# I7 `
1 l0 @' e0 Q6 s6 Y4 C6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