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研招“云复试”

[复制链接]
9 ?. n7 u) N* s4 |
% J$ S/ } B8 y, y2 a- p/ _

    4月4日,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参加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专家和工作人员的自驾车辆经过消杀后,在封闭区域停放。此时,青岛的高校正处于封闭管理状态,专家和工作人员需提供3天3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途中做到“两点一线”,做好个人防护,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中国海洋大学供图

- i: s: r1 t0 ~( {% Q, Z) i
# E7 v, ^$ f. F! F p

    在今年研考复试期间,长安大学设立28间考研线上复试专用室。专用室环境安静,有稳定网络,配备摄像头、支架等,24小时开放,学生随到随用。长安大学供图

' W$ R" d ^. ?5 N
% H/ m$ _7 Y. b( d4 s4 M1 p& E

    3月17日,东北师范大学净月校区大门,工作人员正在对转运画材物资进行交接消杀。3月15日,东北师大采取静态管理模式。恰逢研究生复试在即,美术专业的考研学生急需一批专业画材物资。美术学院克服困难,购置基础画材,并赠予学院在校学生。东北师范大学供图

4 Z* o' Q2 }( M" {8 K+ a

    新冠肺炎疫情对研考的影响始终没有停歇过。2020年,传统的线下复试模式受到挑战,探索了线上复试。2021年,初试前有考生“出不去”“进不来”,首次出现了“阳性”考生,最终还是平安度过。2022年,初试与新冠肺炎疫情狭路相逢,多地出现遭遇战、攻坚战,但还是实现了“应考尽考”。但是,没想到,临近复试,疫情又反扑……

4 q) y8 R* e7 G1 }( X/ m! y6 x, b' X" G

    “虽然从来没有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但我们立刻进入了‘战斗状态’。”

2 o0 E% ]$ a$ \& M9 w7 l2 F, m# n4 f

    3月11日下午14时,关于全国研招录取工作的视频会正在进行中,几乎是同一时间,东北师范大学几位参会老师的手机上突然弹出消息:“长春市将实行封闭式管理”。这让他们心里一下子“提溜”了起来。

/ h- c) }( _# a

    “我们立刻意识到,虽然全市封闭式管理,但是研招工作必须如期进行,我们要迅速拿出一套方案。”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研招办主任邢蓉说。

3 e; e* {; C, o7 {8 P: g1 j* i6 {- \

    就这样,疫情防控和复试录取工作的“双线战”正式打响。视频会后1小时,邢蓉和3位同事开始整理考生数据库、汇总复试录取工作材料,做好居家办公准备。会后两小时,研考国家线重磅发布,研招办第一时间对近2.7万条初试考生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初步掌握考生情况。会后5小时,研招办对学院(部)的复试工作做初步部署。会后20小时,校园封闭管理,但恰是考生咨询的高峰时段,他们第一时间在网站及微信公号发布复试工作常见问题问答……

( M) I. g; l; ^6 ~. l) Q- e- _

    对于上海、吉林、山东等地的高校来说,这次疫情“倒春寒”来的格外突然,也格外寒冷。忽然之间,校园封闭管理、复试如期进行、考生分散考试……在各地各校无数一线老师的坚守下,“让复试如期顺利进行”成为考生们圆梦的最后一环。

0 V! |: |1 Q. _, f: V5 ]% V5 X6 U8 b

    云端

5 K( v+ @' Q" v4 Z# ^4 r

    每年的三四月,考研复试一直是高校校园里最令人紧张,又充满希望的一件事。来自各地的学子攥着复试通知,提前走进了向往已久的高校。然而,这样的经历对于今年的一些研考生来说,却是无法体验的奢求。

7 Y9 F, f' ^- I

    这段时间,一些地区和高校实行“封闭”“准封闭”管理,线下复试无法组织,“云上”复试成为唯一的选择。

6 t+ m, K, _, R& q2 @4 F5 b' u

    “老师,我面试结束啦,网络很顺畅,我感觉表现得还不错。”“老师,我已考研上岸,感谢复试期间您对我提供的所有帮助,祝您工作顺利。”在上海理工大学结束考研复试同学,纷纷向老师汇报了考试进展并对学校的暖心做法表达了感谢。

6 s; P: W9 ^8 ]! V, D6 ]

    当上海全城面临抗疫“大考”之时,也正值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的关键时刻。3月底,上海理工大学3000余名考生“云端”参加复试。学校1200余名考官、300余位工作人员及志愿者通力合作,为“云复试”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 F V7 d8 u6 }2 x: T; M

    “招考无小事”,考研更是关系到多少学子的学涯前程。严峻的疫情形势和繁复的防疫要求又平添了大量流程和环节,仅考官和考务人员的进校通勤和集中隔离就大费周折。

6 g' I4 T2 R' ]* p) ~' G

    校内集中面试时间正赶上上海以黄浦江为界进行分区封控,有老师为了不被封在浦东家里,连夜出门提前住到学校;有老师自己作为考务人员被封在小区,于是跟住校的学院办公室老师线上线下“打配合”;还有老师每天忙碌在现场,困了累了就直接在办公室打地铺……这些迅速集结的力量,默默地保障复试工作“全流程”畅通。

9 w$ n j/ a' J" H3 S% ^6 Z

    周围环境不安静、网络情况不稳定、同宿舍同时段多人应考……学校准封闭管理状态下,如何寻找到合适的复试场地,成为在校考研学子的燃眉之急。

0 |; y( A4 U5 A+ H2 U

    “考研复试,请勿打扰。”因此,学校将会议室、办公室、活动室等变身成“复试小屋”,配备上路由器、三脚架、电脑转换接头、接线板等设备,并挂上相应的提示牌,还有师生志愿者进行现场服务。这样的复试场所,不仅让校内学生享受到“贵宾待遇”,也得到了外校考官的赞赏。

$ J9 E! J5 b5 b

    这并不是个案。据了解,教育部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和高校切实落实属地责任,克服困难,全力为考生参加复试创造条件。西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长安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高校针对学生宿舍环境不安静、双摄像头布置不方便、网络不稳定等问题,紧急开放教研室、实验室、会议室等场所,部分党员干部让出办公室,加装“双机位”摄像头等设备,改造成独立、专业的“网上复试专用室”,供有需求的考生免费预约使用。

6 U% b* ^8 ]4 e- `8 A, }6 c" ^

    据教育部统计,今年399所高校为本校报考外单位研究生的学生参加复试提供了临时开放的独立专用房间,共计开放房间达两万间,共服务考生22.65万人次。

8 x. p2 `" M6 e1 M' e

    云端的复试究竟可以有多少种形式?4月1日,吉林大学的线上复试模拟演练正在有序进行中,突然传来一则意外消息。

" D9 A) ?% U0 c4 n i- R

    外国语学院的考生小奇(化名)在演练当天被拉到了吉林市方舱医院,不具备符合条件的复试网络和环境。经过多方协调,学校为该名考生制定了特别复试预案——“救护车上的复试”。

% Z! l9 A3 f/ l2 A5 y" g5 S0 R

    随后两天,学院与小奇多次模拟演练,帮助考生在特殊环境下熟悉复试流程。5日,复试正式开始,小奇身着防护服、戴口罩在救护车上顺利完成复试。考试结束后,小奇给学院老师发来了信息:“这些天来,谢谢各位老师和医务人员给予我的帮助。”

$ y/ G E. O1 n. Z; C7 z8 C. |

    如今,这位在救护车中复试的女孩的考研梦有了圆满的结局,她已被该学院拟录取。在吉林大学,像小奇这样的特殊复试还有很多,定点治疗医院、过渡病房、方舱医院、抗疫执勤车、防疫物品库房、志愿者社区、集中隔离点、校园封控寝室……学校3000余名复试教师和工作人员全力组织保障复试工作,确保近8000名复试考生应考尽考。

9 z, a, D& y2 K' S4 r# ~3 [

    坚守

" A. l& h/ ~3 C8 M* M. K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如期、顺利的复试,这背后离不开一群人的坚守。

1 d ]0 e9 F& M8 k6 y* y& X

    3月13日下午4点,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秘书王巍来到了学校,这一次踏入校门的意义很不一样,这一次,他不知道要在学校里住多久。

3 |# K# h4 R+ e# {& V

    作为校园实施封闭管理期间研究生院的住校人员,王巍除本职工作外还负责处理研究生院的基本事务。除往常复试的数据准备、系统调试等工作,作为研招办唯一驻校人员,他还奔波于准备封闭复试区域,逐个勘察教学区教室复试条件、协调搬运复试物资和防疫物资等工作。

0 ]$ }* o2 `" J/ z# W0 n

    人手有限任务繁重造成协调困难,但在校园里体会着师生同心、共同抗疫的温情,王巍感慨:“没有难过和难处理的事情,办法总比困难多”。

& ^6 h x: y2 p+ \. w7 o n$ S9 d. d6 ?

    每天6点起床,12点入睡,对他而言,休息便是中午去食堂打个饭、做个核酸检测,偶尔下午有时间,他会在校园里运动一下。王巍老师的爱人作为学院的团委书记,也在封校期间住校。“我闲下来对方又忙起来了”,两个人各自在不同岗位上忙碌着,能在同一时段空下来聊上几句近况都显得有些奢侈。

1 m8 S; I; T' t8 ^: v, f t0 j

    “从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是最值得的时刻,一时的分别是为了更好地相聚,我们终会重逢在樱花烂漫的海大园。”王巍说。

2 R5 ^: } Q/ R& g

    对于在疫情防控和考研复试双重压力下的老师来说,坚守工作岗位并不是说出来好听的“漂亮话”,在这背后,是一次次的无助,一次次的不安,一次次的坚持。这些工作,是琐琐碎碎,也是环环相扣。

6 d5 f7 P% h8 J! k# D8 S6 ]. x4 k0 b, W

    4月2日,清明假期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晚上10点过,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组织的考前考务会刚刚结束不久,高老师再次接到了研究生院招办老师的电话,询问学院复试准备的情况。

& S" L; U3 u0 B* u

    “我们这次都是万分的谨慎与慎重,尽管昨天已经演练了一遍,线上分别测试了考生和面试专家的网络环境、系统操作;但考前的考务会还是开到了晚上9点多,不断地修改并细化秘书及面试专家的操作手册,每位老师分工不同,各司其职,手册上详细记载了什么时间哪位考务老师该做什么,都精确到了分钟……”她回答着,但内心依旧有些许不安。

% R `% z4 m% F9 Y* m1 b

    面对疫情防控政策的反复,对于首次担任考务秘书的她来说,研究生招生复试的准备工作充满了压力和挑战。逐一敲定每项工作基本内容,反复演练再做细节调整,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在学院内进行充分的讨论后,再对每一项流程进行确认,这样的过程往往会重复很多轮,往往不知不觉中工作就到了深夜。

8 p3 M1 _" X% P' z9 z6 P8 D3 Z

    “事实上,从组织本次复试工作开始后,这几乎是每位考务老师每天的状态。由于上海的疫情防控,本次复试最大的变化是,由过去的学生线上、面试专家线下,变成了学生线上、面试专家线上、考务秘书线下,三线作战的局面,每一个操作环节有任何一个细节漏掉,都可能会给复试工作带来很大的障碍。”高老师说。

% \( M# z4 W1 ?! W' u+ S4 M

    4月3日,清明假期的第一天,也是复试的日子。早上8点整,商学院国际商务硕士专业7个面试组,共86名考生、35位面试专家、14位考务秘书同时在线开始复试,按照之前定稿的各项操作指南,每一组复试的进程都环环相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 N! L, ?8 l/ k2 B5 {

    “现在复试工作已经结束了,窗外已春暖花开,我内心里也满怀期待,期待这次在云端见到的同学们,能够在接下来的9月,在上财校园里迎接他们!”高老师说。

6 y$ B$ G% q! X. G3 V- D8 h- `

    攻坚

r% ?# H% H4 G+ [, g3 S

    庞大的工作量、繁琐的程序、无数的未知,让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复试成为高校教师业务能力的一场大考。

6 V1 \8 J0 A; ^% T c

    “长春全市封闭式管理,消息一出,大家都很焦虑,特别是各个学院(部),都在问我们到底该怎么办。整个研招办只有4个人,我们既要让他们从技术上熟悉线上复试的各个环节,又要让大家心里有底。那段时间,我们和所有学院(部)的研招领导、秘书每天都是工作热线,大家是全天候合作伙伴,一起奋战。”邢蓉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9 q$ r4 C9 A( I3 v9 a2 o

    复试工作人员及考官居家办公、分散在校园以外,部分考生静态管理、封闭在寝室以内,有的考生在集中隔离点或收治医院参加复试等种种新问题接踵而来。于是,东北师范大学历史上首次使用网络远程考官分散模式进行复试,首次由纪监委、研招办联合进行网上巡考,首次在宿舍楼内为复试考生设立专用复试考场。

8 }( k' s+ R) M& j

    在此基础上,邢蓉和同事们系统梳理了20个复试录取工作关键环节,详细剖析各环节风险隐患,制定16个制度文件及工作台账。截至4月12日,全校22个学院(部)共复试考生3758名,参与复试工作的教职工950余名,设置线上考场621个,耗时近1500个小时,平稳顺利完成网络远程复试。邢蓉的丈夫在长春市某医院工作,受疫情影响,这所医院成为“黄码医院”,封闭在医院工作的丈夫也面临着被感染的风险。这一个多月,两人只能在工作间隙互相报个平安。

! h# M. a, ] f) q. M# @3 l+ y5 G

    “我们会调侃说,我们两人是‘医’路有你,‘研’途有我。我想,人总是要面对和经历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这个岗位上,就应当承担下来。”邢蓉说。

' |9 H) _0 x9 O4 G9 o' C

    和东北师范大学不同,地处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的复试形式采用“专家集中+考生网络远程”。考生不进入学校,均各自在目前就读学校或居住地通过网络远程方式参加复试,复试专家和工作人员则到指定封闭区参加复试工作。

) U0 t$ G7 B# {- x- r

    3月16日夜里,青岛市发布通知,部分地区所有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院研招办主任牛德强封闭在了学校的鱼山校区。

* U" i4 A% M1 E1 ?" t* u8 N+ o& G

    于是,牛德强每天白天参加学校的疫情防控教学工作组的各项工作,晚上时间则起草各项复试工作的准备方案等材料。第三周起,他和同事开始组织复试工作,连续奋战的9天里,每天早上5点多钟就起床,早餐匆忙应付一点或者不吃早餐,驾车15公里左右赶到学校,晚上基本上都在8点钟以后,才准备回家,“吃和住的状态就像在紧张的战斗一线”。

( o4 |) q8 V- o: Z( S; z

    “有同事问我,为什么不等一等,拖一拖。我回答说,往大里说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往小里说,事关考生的切身利益,等不起,更拖不起啊!”牛德强说。

9 b ^6 T5 n* k, U3 Y

    就这样,牛德强和同事组织全校25个招生单位的1100余名教师,3600余人次,连续奋战9天,圆满完成了4400余名考生的复试工作任务。

! p/ \4 \9 y) g$ ?5 \

    4月5日晚9点多,当最后一个学院复试工作全部结束后,牛德强收拾好所有的材料和设备,把封存材料和设备的教室贴好封条。在与研招办的两个同事从教学楼里走出来时,这个中年男人的眼泪一下子涌了上来。

; J* q/ N% S- w c7 k% |" P+ c

    “感谢我们研招办这个坚强的战斗集体,也感谢我的同事们,大家都是平凡岗位上的英雄,把每一项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牛德强感慨地说。

; b% Q1 p/ S4 a) u1 E1 G* T; }

    4月4日,当“老师们辛苦了”的声音最后一次此起彼伏地从电脑中传来,同济大学2022年全日制硕士生复试工作落下帷幕。复试工作自3月22日正式启动,已有32个学院开展了千余场次的研究生网络远程模拟测试和复试。

9 B8 L# T& b A, R& G

    在校园实施动态封控管理的特殊情况下,为了方便学院设置线下主会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积极配合学校安排,主动将内部会议室腾出,并迅速组建了工作专班,安排专人对接,从防疫、软硬件环境、后勤保障等多个方面为研究生复试工作保驾护航。

5 _+ A9 h& }* r5 W0 K- ]6 i

    在同济大学土木学院,复试方案确立时,距离复试开始时间已不足一周。在此期间,孩子都停课在家、核酸检测成为每日日常、封楼通知此起彼伏……这使得办公室人员调度、时间安排的难度大增。

r) F! ], H' \+ |0 K

    收取考生复试资料,导入最新复试题库,租借近百间线上会议室,确定专家组及技术秘书名单,制定详细完备的复试流程及应急预案,对专家端、学生端、技术秘书端的多个在线会议系统进行一对一、多对多的反复测试……于是,学院的教务老师们夜以继日地坚守奋战,最终收获了屏幕中的掌声与感谢。

4 r/ }2 u( d7 C

    希望

3 x& h$ D; a1 ]) O1 W

    虽然过程艰难,但考研复试伴随的是“上岸”的喜悦与希望。

' q; k2 I% ~6 Z. o A/ j

    3月11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全体师生的正常校园生活被迫按下了“暂停键”,因学校出现感染者,全校6556名学生被安全转运至吉林市等7个地市各定点医院、方舱和酒店封闭隔离。

P2 c' D! u9 c0 H- T; x& B) F

    3月24日,学校疫情热线接到了一个来自吉林市高新北区方舱隔离学生的电话:“老师,我28日要参加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复试,学校要求26日调试设备,方舱(医院)里面别的条件都挺好,就是网络不太好,怕影响复试,希望能有更稳定的环境进行面试,请老师帮助。”

2 U, j/ W& ~2 D9 Z/ ?

    面对这一紧急问题,接听热线教师当即表示请学生放心,学校一定会为学生考研复试保驾护航。同时第一时间将学生反馈情况向学校主管领导汇报。经过摸排,目前学校有4个学生考研复试临近,需要28日参加线上复试,因所在两个方舱医院存在网络不稳定、无法提供单人独立应试场所等方面问题。

7 @ S; U, ?! h. x

    在这之后,吉林市政府指派市教育局、市卫健委、急救中心、方舱医院协调4辆救护车为复试学生建立临时单独线上复试考场,配齐防疫物资,保障网络环境满足远程视频复试要求。同学们在“临时考场”顺利完成了设备调试工作,并如期参加线上复试。

- _* k4 y6 A# U* T# T4 c# S# K" P/ w

    “隔离病毒,隔离不住爱。”考试结束后,这4个学生纷纷向工作人员道谢。

) g1 S9 G. [% p, a. X

    在方舱里的考试需要克服很多困难,而在方舱里收到录取的通知,则让隔离生活增添了一道阳光。

8 v7 p; e0 t- p9 G$ d

    “恭喜你,考入武汉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129名医护人员援建的长春市会展中心5号方舱医院,传来了让所有人开心的好消息。来自吉林大学的同学小孙,在方舱医院大家的全力保障下,完成了一场“特殊”的考研复试。

2 w& m# Z5 U' T. ^2 C* d( s

    3月18日凌晨3点半,小孙抵达方舱医院。当时,他还在准备研究生复试。得知这一消息后,方舱医院的医护团队和研究生导师纷纷提供帮助。

[* b3 \" {5 e4 j: f

    准备复试的这段时间,面对24小时亮灯和吵闹的环境,小孙的身体精神都有些崩溃,好在他很快平稳了心情,按照计划尽全力准备,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他换到了相对安静的位置。

9 q, @: v! I: J, w

    接到了武汉大学研究生复试的通知后,5号方舱的医护人员单独为小孙腾出了一间处置室作为复试场地,保证相对安静。医务人员还重新搭建了一条专用网线,并辗转为他协调设备,确保复试过程中网络稳定。

0 Q) U2 D' E) t+ L6 @2 T: j1 j. E

    由于复试需要双机位,小孙的父亲借来了三脚架和耳机,方舱医院的医护人员帮他顺利带入。

6 J# I) b' r4 B7 ^( `

    复试准备工作的小插曲不断。因为三脚架有一些损坏无法稳定直立,方舱内的患者也合力帮助,用一次性筷子和医用胶带稳定三脚架。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的研究生教学秘书刘丹老师得知小孙在方舱医院隔离就医,也安慰他不要着急,学院会全力支持做好他的面试工作,并多次和他测试网络效果。

, ^2 w+ q* x3 {( A$ c" Z

    “我在方舱医院,所以拿不到身份证。”在复试现场,小孙无法验证身份信息,复试老师纷纷鼓励他不要紧张,放松心情,学院和老师的安慰让他安心了不少。复试第二天传来了好消息,小孙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出舱”居家观察。

- o: V2 [9 L G

    4月5日,小孙收到了武汉大学拟录取的通知。从吉林大学到武汉大学,一场跨越省市的圆梦接力,让不少媒体纷纷关注报道。

! t$ F! ^0 H# }+ ~* S4 S& V

    放眼全国,那么多一个人的考场,背后是那么多默默付出的人们。如今,各高校的研招复试工作基本结束。在千万老师的守护下,一封封捷报带着学子的梦想,穿透疫情,飞向各地。

* J, e! i- U8 w- k! Y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t' h3 X% I; D' ?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_: X' F5 j# J7 H5 T0 D3 t7 c0 p% ]8 G2 r ! ~" L3 F+ S* g T 4 ^/ {' d/ P& k4 I$ p% c $ J1 n/ v, x1 V& f7 l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莱发包装
活跃在2024-11-3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