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 C; @8 g5 X$ U4 W' Q, v6 I
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 ! B+ c9 g+ q+ Y; y
代表性调查船: 3 y9 J$ P- t0 B) P
退役:
2 _' m! b. { E8 T" h4 P- l [ “星火一号”、“星火二号”、“燎原一号”、“燎原二号”、“奋斗一号”、“奋斗二号”、“奋斗三号”、“奋斗六号”、“奋斗七号”、“海洋一号”、“海洋二号”、“海洋三号”等(原地矿部门、原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等) 2 g# m4 R0 a* u. p0 j# C
现役:
' m: d9 O c X$ r) |" b ●“奋斗四号”、“奋斗五号”、“海洋四号”、“海洋六号”、“探宝”号、“海洋地质八号”、“海洋地质十号”(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3 n9 {0 G; T* A l2 w
●“业治铮”号、“海洋地质九号” (青岛海洋地质调查局)
. @1 m8 p; E# U2 a 中国地质调查局目前下设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和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两个海洋科研和调查机构,以从事海洋地质研究和资源勘探为主,所建造调查船主要以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地震勘探和地质钻井调查为主,是我国海洋地质调查船的主要管理部门。
$ i; D4 G5 c5 o& q1 `# X' b6 u+ ~& g2 Y3 N0 E1 j4 D
星火一号、星火二号▲▲▲
* D& A! z0 \8 @% `; E% _# ? $ O$ @) @# m" f" x8 M3 ?6 h
1962年部队决定调拨两条排水量为250吨的801型渔船给物探大队使用,并由沪东造船厂改装。1963年底两条船基本改装完成,时任地矿部部长李四光亲自题名为星火一号和星火二号(配图为星火二号),喻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r2 U) _% D9 H& \& }
星火一号和星火二号总长29.6m,型宽6.7m,吃水2.7m,排水量250吨,航速9.5节,主机功率250马力。这两艘船主要采用炸药震源的双船作业,航行于近海航区,1978年1月退役。
! A+ d, H6 t: W7 ^) Z, @5 } 燎原一号、燎原二号▲▲▲ $ [& [8 J" q2 ^* w9 M
: M2 X% a4 I- d d 1965年又一对300吨级的802型渔船改装成物探船,命名为燎原一号、燎原二号(配图为燎原一号)。该船总长36.48m,型宽6.62米,型深3.62m,吃水3m,主机功率400马力,1980年5月退役。 ' `- T/ H [6 D8 {' n+ ?5 C2 G
奋斗一号、奋斗二号▲▲▲
8 t* p2 P+ k1 z) ?0 u( j; I ) W+ Q8 |+ x( l5 k
1967年9月沪东造船厂建造的596型海洋地质调查船奋斗一号、奋斗二号入列(配图为奋斗一号),该船总长56m,型宽9.2m,型深4.1m,吃水3m,满载排水量712吨,续航力3000海里,自持力20天,主机功率2X600马力,装备有可变螺距桨和一套可供地震爆炸作业的设施,成为后来在南黄海进行地震作业的主力船,两艘船于1986年和1987年退役。 + F S5 X" q5 p" P3 p
奋斗三号、奋斗四号、奋斗五号▲▲▲ , ` a1 s q* p/ f3 B
奋斗四号奋斗五号这三艘船属于同一型号的勘探船,“奋斗三号”由求新造船厂1975年建造,隶属于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奋斗四号”、“奋斗五号”分别于1978年和1979年由广州造船厂建造,隶属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 |4 |* |5 o1 x( }3 d. v 该船船长69米,船宽10米,吃水3.5米,满载排水量1183.4吨,双机,单机功率1100马力,可调螺距桨,最大航速16节,续航力6000海里,自持力30天。可进行海底地质取样、震动活塞取样、地震、重力、磁力、水深、中-浅水多波束等测量及浅钻作业。“奋斗三号”退役时间不详。“奋斗四号”和“奋斗五号”目前依然在南海服役。 " c' Z, R9 E% X: y8 n: c# a# Z) B
奋斗六号▲▲▲
, G5 `/ L) s# [3 i* N 奋斗六号船长51.8米,宽14.3米,满排1300吨,最大航速12节,主要调查仪器设备:美国DFS-N型数字地震仪、美国V-4970型海洋地质小磁力仪,美国测深仪,导航定位设备:美国MX-200型综合卫导。1978年美国引进,后因不明原因于80年代退役。
" f( l, i8 i1 b. d. |" x 奋斗七号▲▲▲ a. D$ L3 {, P
; J$ V5 o2 q c. W* \+ ]
奋斗七号原名戴伯尼·E·帕蒂号,建于1966年,属美国地球资源服务公司,1979年我国引进。该船总长50.3m,型宽11.6m,型深3.65m,吃水3.3m,排水量950吨,最大航速10节,主机功率2X765马力。船上配有卫星导航系统、120道数字地震仪、组合气枪震源、96道~120道漂浮电缆、磁力仪。这艘船的引进使地震多次覆盖技术迅速得到采用,承担起东海的地震普查和详查任务。后经进一步补充设备,又具备三维地震勘探的能力。
7 @& X" ~ t. n/ @# ?! m 该船自引进后属于原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为中国各大海域的勘探做了大量工作。2011年12月27日,在上海宝杨码头举行退役仪式。 ; u6 D- o! H2 [4 {$ ^8 N5 C
海洋一号、海洋二号▲▲▲
. V; Q: @/ F& e7 i* ^0 ] # p9 j+ F* k3 K8 w5 U
“海洋一号”和“海洋二号”是由沪东造船厂建造的625型海洋地质调查船,1973年入列(配图为海洋二号)。其中“海洋一号”隶属于原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二号”隶属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7 C4 G- b. I+ U" \ z- e 该船总长104.25m,型宽13.74m,型深7.8m,满载排水量3033吨,最大航速20节,续航力6500海里,自持力40天,主机功率2X4500马力。625型调查船对开展黄海、东海和南海北部的区域综合地球物理调查发挥过重要作用。与之前的地质调查船相比它们的特点是吨位大、抗风浪能力强、航速快、自供能力天数多,适于远海作业。
& Y z/ x7 ^( Z4 ]3 f “海洋二号”为我国南海北部区域综合地球物理调查、台湾海峡油气资源调查等发挥过重要作用。海洋一、二号船在设计时未考虑全船空调,船上工作人员缺乏良好的生活和作业环境,海洋一号,二号均于1991年退役。 % c6 S: a) t* j
海洋三号、海洋四号▲▲▲ # e3 Y" ~/ M/ \4 \! K( f8 D
. G& W3 U' M8 C- E1 {& f! r- F 1980年由沪东造船厂建造625B型调查船“海洋三号”和“海洋四号”入列(配图为“海洋四号”),“海洋三号”属于原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四号”属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 g( n. G' u7 Z; W+ ]
该船总长104.27m,型宽13.74m,型深7.80m,满载排水量3324吨,续航力4500海里,自持力30天,航速21节。其中“海洋四号”先后执行数十次航次大洋科考任务,后在天然气水合物调查中承担了大量的综合调查任务。“海洋三号”于1991年退役,“海洋四号”目前仍在服役。
$ |6 K4 g' q! a: @9 t 海洋六号▲▲▲
# @7 Z$ e1 n" b! l, P# z9 F
$ m7 [2 D" o& N. ]' R7 q# V “海洋六号” 综合地质调查船,于2002年12月经国家批准立项建造,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负责组织实施,由708所设计,张炳炎院士为总设计师,武昌造船厂建造,2007年8月开工,2008年10月下水,2009年10月入列。 9 d! d3 c$ b9 h& e3 T4 y9 H
该船长106m,型宽17.4m,型深8.3米,吃水5.72m,排水量5278吨,最大船速15节,经济航速12节。该船是依据中国海域特点和海洋地质需要,由我国首次自行设计并建造的综合性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船,以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为主,兼顾其他海洋地质、海洋矿产资源调查工作。同时,该船也是首次集地震、地质调查等多项调查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船。
. p+ M& d; R1 \1 T3 ?. d 目前该船除了执行国内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外,从2011年开始连续8年执行大洋航次任务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深海地质调查航次,并于2016-2017年在南极进行了科学考察。
& w1 U4 j3 K) G( q7 y, [$ m 探宝号▲▲▲
: `+ J5 P0 m5 k6 D7 @* n3 { 5 O6 L' P3 F! g7 @7 |' b- F) {0 ~
1993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从美国西部地球物理公司购进1978年9月日本建造海洋地质调查船,改名为探宝号。
* L0 n0 i3 C5 r+ g' q3 c* M 该船长86.83m,宽14m,深7.45米,吃水4.87m,排水量3574吨,最大船速15节,经济航速12节,经过多次改造后成为具备承担高分辨率、常规、低频深水油气地震调查的多功能地震调查船。
% \3 G/ o; O( r! a6 g4 t6 j 业治铮号▲▲▲
; r9 T5 M3 W2 n/ [* b$ X1 l
3 n8 o/ [1 C& x+ G; M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目前拥有“业治铮”号近海地质调查船。该船是一艘钢质单甲板、长艏楼、方尾、双机、双桨、双舵、柴油机驱动,螺旋桨推进的海洋工程地质调查船,山东乳山造船厂2005年完工交船。 9 l1 L0 l" a; F" R
工作海域为中国近海,渤海、黄海、东海。总长57.0m,设计水线长54.0m,型宽8.8m,型深3.7 m,设计吃水2.6m,满载排水量705吨,主机功率1103KWx2,设计航速为16.0节,经济航速11节,续航力2000海里,自持力25天,船员20人,科考人员16人。本船配备有多波束海底探测仪、水深测量仪、海洋重力仪、磁力仪及多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考察仪器和设备,可以进行多波束、重力、磁力、单道地震、浅地层剖面、侧扫声纳、地质取样等多种调查,可以承担国家近海、沿海海洋地质调查任务。
, p5 d5 S, _7 @+ K' g 海洋地质八号▲▲▲ 2 g8 ~2 r/ y+ ~5 K: ?+ ~
3 I4 T; Y4 f D1 c8 T- { “海洋地质八号”船于2014年9月开始设计,2016年3月15日动工建造,2017年2月28日下水,2017年10月完成综合试航。该船总长88米,型宽20.4米,型深8米,总吨位6918吨,最大航速15节,经济航速12节,自持力60天,续航力为16000海里,采用电力推进系统、双导管可调螺距桨和全船双壳体设计,适用于全球海域,冰区加强B级。 9 P5 c- A6 q" x7 D5 L
此外,该船配置了国际先进的高分辨短道距三维地震测量系统,可实现六缆(可拓展为八缆)高精度短道距地震电缆三维(四维)地震作业能力。同时,配置有国际先进的综合导航定位、控制、后处理系统、多道地震数据采集系统、数字气枪震源与控制系统、船载式地震数据处理解释系统、海洋重力仪、海洋磁力测量系统、单波束水深测量系统、数字罗经系统和综合信息化系统等装备,使该船整体调查与勘探能力,可以满足全海域水合物调查、区域地质调查和重点海域资源调查等任务的需要,将大幅提高国内公益性海洋资源调查三维、四维地震采集能力。
8 h7 j+ F* O% n" w4 p/ H8 W4 | 海洋地质九号▲▲▲
* b0 q) ]* B- G j$ d 1 T4 h, ~- f; L: P5 n6 |
“海洋地质九号”于2017年9月下水,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1研究所设计,由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负责建造,隶属于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 D& r- w6 W# @7 l2 Q ]* s$ U# }
该船总长87.07米,型宽17米,型深7.8米,总吨位4350吨,最大航速15.3节,经济航速12.5节,自持力60天,续航力为10000海里。“海洋地质九号”是一艘国际先进以短道距地震电缆二维(三维)多道地震为主,集地球物理测量、水文环境测量和中深海钻探技术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物探(地质)调查船。
5 t: |0 l3 w! g& u+ e0 P3 Y 该船配备有多套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设备,并加装了完备的辅助支撑设备,可开展多参量海流测量、地质取样、浅部地质钻探、高精度水深和海底地形地貌测量、高精度浅部地层结构探测、高精度中深层地层结构探测、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测量等多种海洋地质调查工作,调查方法齐全,使用范围广泛。 ! c/ ]% H' o& ?; M
海洋地质十号 ; Q: b; _0 m& |( T$ r/ ]
▲▲▲
1 \& ^3 W3 W6 ~& P
/ o) h x/ L4 A9 T( D1 n x “海洋地质十号”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高精度多功能综合地质调查船,2017年6月下水。船长75.8米,型宽15.4米,型深7.6米,吃水5.3米,排水量3490.7吨,航行能力为8000海里,可在无限航区作业。船上配备了我国首套自主研制的举升式海洋钻探系统。 ; q2 V4 V$ |% x2 }& N9 o0 x
它的成功建造填补了全国小吨位大深度海洋地质钻探船的空白,丰富了中国海洋地质调查技术体系,提升了中国重点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探能力,助力中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进程,同时为中国自主设计建造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大洋钻探船)积累了宝贵经验。
' p8 w( A- x* R0 A$ E5 p . p% l3 v) {1 B# D
( s: L- {4 p4 m6 z
# A/ V D. |( ?& A9 ~7 Q2 n 单位:教育部系统
& x4 U H9 R1 H7 D9 M7 [3 z 代表性调查船: 4 [. t% e1 w( Z' {. V/ L7 Q8 ]7 C
●“东方红2”号、“海大”号(中国海洋大学) 9 }) _$ q. P2 \" I( b d
●“嘉庚”号(厦门大学)
, ]! N5 d- p! ~3 j2 r3 Z “东方红2”号▲▲▲
4 m! ^8 N c/ ~2 U/ X2 z # K9 g7 F2 [; P
“东方红2”号海洋综合调查船隶属于中国海洋大学,船长96.0米,型宽15.0 米,型深8.0 米,吃水5.37 米,总吨位3235吨,1995 年12 月由中华造船厂建造。
3 G! W, E" c7 [- b 全船共有15个实验室,可提供海洋物理、海洋大气、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和海洋地球物理等海洋学科的综合调查和部分专项调查,并可同时进行分析研究工作。 + E# g3 A, d+ r+ t
海大号
2 B+ z4 {& s: I" A3 b/ V0 ~' H ▲▲▲
$ P! X4 v1 D8 H5 ^ $ [' ^6 Y, a# B
“海大号”海洋科学调查船总长68米,型宽15.6米。“海大号”科考船为全焊接钢质特殊用途船舶,排水量2650吨,续航力5000海里,自持力30天,最大航速13节,定员49人。
" o3 b" M0 n9 g) T& X0 e. i; I “海大号”主要作业内容包括二缆三维物探调查作业、4000米海洋电法调查深拖作业、专业沉积环境物探走航调查、专业地质调查与水文生物调查、专业ROV调查、海底设施检测与深海现场监测和150米以内浅海域300米岩芯专业钻探。
0 x# a4 f# Y9 ~# V7 B “嘉庚”号▲▲▲
`2 @9 _ P% i, ~3 d, M# o3 H- m
1 o# s$ `% N; E- K “嘉庚”号的功能定位为支持交叉学科研究的现代无限航区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该船总长77.7米,型宽16.24米,满载吃水5.3米,总吨位约3611吨,经济航速11节,最大航速14节,续航力约10000海里,自持力50天。
8 A! g8 O/ q& X9 n! g: ` “嘉庚”号能够承担多学科海上综合考察任务,在所有无冰洋区开展海洋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工程作业;属全电力推进船,在进行海洋观测时动力定位精度高,设备收放、操控能力突出;配备高性能声学设备,可开展水文、化学、生物、地质地球物理、大气和相关交叉学科的实时、同步观测和现场科学实验研究,支持远程信息高速传输。 + q! [. ^0 l" J, U* t
除上述介绍的调查船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单位的调查船活跃在碧波之上,这些调查船大都加入了国家海洋调查队,成为国家队的一员,让我们最后一起了解一下。 3 @& p8 G( e" O' h; ]
发现号▲▲▲
. F, `4 H. v2 I6 m: b2 s
$ K; b) F6 g& t9 g “发现号”是一艘为加强海洋油气勘探而引进改装的地球物理调查船。“发现号”改装升级和试航结束后,在墨西哥湾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作业性试航。其间共完成了包括双缆宽拓技术在内的三维地震工作量近700公里,工作质量良好,完成试航后发现号1990年1月8日顺利抵达上海港。“发现号”入列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以后,常年从事商业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基本不承担海洋地质调查工作。
, i, R) R8 D5 v1 n6 i 1989年,“发现号”物探船进入墨西哥湾作业,是中国最早进入国际市场的船舶之一;2006年和2014年,该船分别在北极和南极成功实施6600千米和3000千米二维地震作业,成为目前国际上第一艘足迹遍及地球两极的物探船;2011年初,该船在墨西哥湾地震作业中又创造了拖缆15000米的世界纪录。该船目前加入了中国国家调查船队。 1 M, M6 K$ e: e# e; t* D
发现二号▲▲▲ 1 P7 K& ~. q7 [! Y; w, v
' |) w) C5 L7 R' g' F* z% n" { “发现二号”海洋地质调查船隶属于上海海洋石油局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总长70.1m,型宽17.98m,吃水4.55m,排水量3432吨,航速10节,续航力10000海里,科考定员20人,能够进行二维和三维地震勘探作业,1993年建成。目前加入了中国国家调查船队,与“发现号”一样,较少承担海洋地质调查任务。 1 q q% P% v9 ?1 `- n$ O" W; m
勘407号▲▲▲ 5 N3 _/ r4 r L/ S. M5 C; z8 t
. _0 T( @/ R& b! t7 m: Y4 ]! R 勘407号近海工程地质调查船1981年建成,总长56m,型宽11.6m,吃水4.2m,排水量1500吨,航速10节,续航力4800海里,科考定员17人。 1 K' u$ } v. k* i
该船本来是三用工作船,1983年11月,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决定将其改装成海洋工程地质调查船。1984年4~6月上海东海船厂完成改装,成为一条近海工程地质、浅层地球物理调查船,配有浅钻、物探仪器等,可进行海底钻探取样、振动活塞取样、土工简易测试、测深、浅地层剖面调查、电火花调查、旁测声纳扫描等。 4 o9 c, O* P* a0 B
2017年7月4日,正在我国钓鱼岛海域进行科学考察的勘407号海洋调查船遭到日本方面阻挠。在这一问题上,中国外交部多次明确表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方不会接受日方以“钓鱼岛是日本领土”为前提进行的任何交涉。强国之路漫漫,海洋科考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 U X9 u# K; o' C' m/ g
兴业号▲▲▲ 1 u% @& X- B5 G$ ~" V1 j D
|1 g2 S' C+ A4 B 兴业号近海地质调查船2001年3月建成,隶属于上海海洋石油局,总长43.5m,型宽7.6m,吃水2.8m,排水量455吨,航速10节,续航力3500海里,科考定员10人,配备有多波束测深仪系统,用于重磁,多波束,取样等调查,可兼浅层物探调查,目前已加入国家海洋调查船队。
# u! y# t) l% v7 _ 张謇号▲▲▲ % g* M# W! J+ e
: Z r; t5 j0 u" I" b' |" [
“张謇”号是中国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技中心联合多家民营企业研制的中国万米级载人深渊器“彩虹鱼”号科考母船。由浙江天时造船有限公司2015年3月开工,2016年3月24日下水,该船总长97.55米、型宽17.80米,型深8.40米,排水量4800吨,续航能力15000海里,船上定员60人。 + K. x# c6 x' H* _
“张謇”号是中国国内第一艘专为深渊海沟科考设计的船舶,也是第一艘完全由民营企业出资建造的科考船。以“张謇”命名中国万米级载人深渊器科考母船,是为了弘扬张謇先生“母实业、父教育”的实干兴邦理念,并期许早日将中国建设成世界海洋强国。
" e1 H' H J4 T9 ~! W3 U/ m “张謇”号满足11000米载人深潜器母船支持、水下工程作业支持,以及深远海物理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质、海洋化学、海洋生物等多学科海洋调查的需要,该船还具备深海救援打捞、海洋工程设备安装、检测与维修、水下考古和电影拍摄、深海探险与观光等多种功能。 ( G3 J0 Q7 ^2 q) C& \
' H# d$ {# i" L' k ]; S0 v
5 m) {0 I# [& w3 d; a: v# @ I1 x4 w+ i4 L- o
参考资料: + {) u$ ^3 F* x" u' S6 p* U
1.张延清.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海洋地质调查[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3(11):31-34. 6 l3 L- O2 n/ R
2.李朗. 中国海洋调查船队建设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2014. & s; ~9 L1 y7 ^( f
3.孙振娟. 全球海洋地质调查史[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 * ^+ W' P0 e2 ?" X# j; v
4.国家海洋调查船队网站. http://www.cmrv.org
7 z( M: K" H! o# n: L: h b0 R, L 5.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http://www.cgs.gov.cn/ 3 {& F T J' O
6.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考察团队网站 http://www.coms.ac.cn/casfleet/ 8 U" ]: |: ]$ X% B t Z% X
7.中国海洋大学网站http://www.ouc.edu.cn/
$ x+ }0 ^! l7 b* V0 E 8.厦门大学网站 https://mel.xmu.edu.cn/facility.asp?id=3 ( _* A5 L8 ^ p. _
相关文章 0 D& g; T3 O/ D; R( G
5 ~0 N* C- a+ {7 A8 k/ u7 N0 h, P: T1 ?6 Y2 o, B" ]
中国的海洋地质调查船 上篇 4 ~) G8 o1 K4 s$ p" }! u7 X
美编:徐海潮
4 N, @$ k5 x5 x! y 校对:张 崧
& a& k1 m7 g0 B! C+ G" Z8 o1 t" h: S& E" M! i( m
3 Y+ m+ c' s! n' J1 D6 y) `6 O1 M' h q7 F9 S+ e
# z3 H! N1 f4 c" l
3 G% e2 E2 f6 l0 d'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