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 Y' G( R. H+ ]$ v6 d2 | 一、专业介绍 ; I0 ~5 ]7 M3 G
01名牌情怀
0 s) |" R2 P! w: A0 W 中国海洋大学(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中海大,原名青岛海洋大学,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学校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7 g; K4 K2 B& {2 q$ n# b
02学院概况
7 R8 {1 S4 K& h+ j1 {- B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46年何作霖院士创办的原国立山东大学地质矿物学系,1959年创办我国第一个海洋地质学专业,1971年创办我国第一个海洋重磁专业,是我国最早开展海洋地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 z$ w4 a/ S/ x0 |. i" r
学院现设有地质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3个本科专业,其中勘查技术与工程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学院拥有地质学博士学位授予权与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和、能源与环保领域的工程博士授予权,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同时在海洋科学一级学科设置有海洋地质学、海洋地球化学和海洋地球物理学3个二级学科硕士和博士授予权,拥有海洋科学博士后流动站(海洋地质学方向),其中海洋地质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海洋地质学和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为山东省重点学科。 1 b4 Y. T2 r& m) U. t# M. w
学院拥有完善的教学和科研平台(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地球科学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海洋地球科学实验教学(省级)示范中心)。学院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泰山学者3人,博士生导师22人、教授(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32人。学院先后培养了以中国科学院士张经、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阳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人才,为支撑国家在地球科学研究、海洋资源能源勘探开发以及海洋管理等领域的需求做出了贡献。
. E+ h3 A, x* k+ N" J" j7 d 03师资力量
4 ^+ Z6 c, K: y6 W2 O' a 在学院发展历史上,著名学者何作霖教授(院士)、周明振教授(院士)、丘捷教授、白季楣教授、郝颐寿教授、张保民教授、徐世浙教授(院士)等曾在此执教,他们为学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李庆忠院士、张国伟院士现担任学院名誉院长,并聘任刘光鼎、汪品先、马在田、陈述彭、戴金星、陈运泰、欧阳自远、金庆焕、顾心怿等院士为兼职教授,聘请外籍客座教授十余人。学院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泰山学者3人,博士生导师22人、教授(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32人。 ! ?% X! f, P- i7 F! Y+ x
二、招生专业目录 ( \9 W3 B' H( b1 Q+ x! m: ^
01历年的分数线情况
8 b; G: I) H' C4 I1 Q& Q" E 5 [1 i4 b8 g9 f/ y" h+ g, }; P3 G, _! u
02历年统招人数
' J. _, Q; f6 h % m/ F) H$ _; H% D. |$ Z% D. G5 e
近几年海大官网不公布报录比,以前年份的报录比参考价值不大。
, F- ]$ A8 V% T( z 三、考试科目 9 t0 J* \, A, K! U2 w
01初试科目
. C a# N" Y/ G9 o7 k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5 |: z$ O) u! F9 D, p) f ②201英语一 . x+ w; v7 d. S8 I; }& o7 Y: w
③664沉积岩石学
- [6 G9 _* m4 C: Q1 ^0 b- J$ V ④983地球科学概论 6 b: I" B, e) _1 k& U) Y: n
664沉积岩石学
! f( Q; R7 P8 y) w a 一、考试性质 ) K; D4 N; ?2 x4 J" T& ?/ U x# k
沉积岩石学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为中国海洋大学地质学专业(一级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基础课程。 V8 \3 J6 N& x4 l
二、考查目标
* n4 l( O J$ |5 s" r9 g" H+ } 沉积岩石学是岩石学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它研究沉积岩的形成作用、沉积岩的基本特征以及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等内容。硕士研究生入学的沉积岩石学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考生准确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研究方法,各部分内容融会贯通,并具有利用沉积岩石学理论解决地质科学问题的基本能力。
" s* h, b9 N4 E. c9 Z" e 三、考试形式 6 |* h2 {9 H+ v' Q/ `% {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 \& I% o9 K1 R) G6 ^ 试卷结构:
$ i) a" h; G e# @ 名词解释:15% " C8 b7 d! d5 x& G6 d0 c9 N
简答题:55%
0 l$ H. v& V# i% c2 U& v 论述题:30% ( D3 }/ \& z' D; s
四、考试内容 2 ?" {- S+ Q. s. G6 `& m% g
综合考查考生对沉积岩的形成作用、沉积岩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掌握程度以及各部分融会贯通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2 V3 Z- l: q6 ]: S! {
1. 掌握沉积岩的形成机理,包括沉积物来源、搬运和沉积作用、成岩作用 * m" m; y8 _8 v' Y- G$ o, n
2. 掌握沉积岩的颜色、成分、结构和构造特征
, C/ r C; c: q4 Y3 @! U q! l 3. 掌握沉积岩的分类和命名原则,各类沉积岩的基本特征、分类命名以及主要岩石类型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异同 ; S+ A/ }$ K7 R3 s% o
4. 掌握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基本概念、沉积相主要识别标志,常见沉积相特征及其相模式
8 s r0 S2 W+ i& y% ~; H 5. 掌握沉积岩石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 {! u$ P4 d' J; L+ R 6. 了解沉积岩石学在地质历史重建中的应用 ) C1 p. L5 A: h: u; q+ A
五、是否需使用计算器
! _; J% J! Z; E" |+ u6 h% W 否。
6 m0 H# T# W4 R6 c5 p' `8 L/ A 983地球科学概论 5 @- C* u# ]0 L2 x, _% e/ y8 }" W; O
一、考试性质
0 [ N# R% I; R, e+ O5 |* J7 h; y/ x 《地球科学概论》是地质学一级学科(包含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第四纪地质学5个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初试科目,由中国海洋大学自命题。 ! e: x; G2 ~$ `( \2 ~7 `
二、考查目标 3 G, B0 b: W6 k$ j1 w
主要用于检查考生是否具备了攻读硕士学位所必备的地球科学基础知识。要求考生能系统掌握有关地球起源与圈层结构、地球内部物理学、地球的物质组成、内外力地质作用及产物、生物的演化与地质年代、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矿产与能源和地质环境与人类活动等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能够判读地质图、绘制地层柱状图和地质剖面图。
. M, E8 V) v) B 三、考试形式 0 Q9 T4 [2 p" ~5 K( x' S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 |: G! e; D* x+ v2 j. f 试卷结构:
9 D: p( W9 c5 G7 |( |" u& V+ r 1、基本概念 20%; 0 W7 m* S, K- g
2、简答题 40%; . n- t% `6 P; F( x0 V4 c0 A" Q# ?
3、论述题和综合题 40%。 7 A' a' T3 l i
四、考试内容
. k; q/ ?5 n1 r6 B l2 S9 ?1 ^ 1.地球起源、圈层结构与地质作用
|' L+ W4 v# ?" \ 地球的起源,地球的内部和外部圈层结构、各个圈层的主要特征和相互作用、地质作用等内容。 # q% e) [. ~! G" U" F8 E
2.地球内部物理学 * j% B1 N( c! `4 j
地球的基本物理场和岩石的物理性质,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质量和密度等;地电场与地球电学性质;地磁场与地球磁性;地热;地球重力的基本内容。
9 ]1 J, ]2 p- q U$ ` 3.矿物学基础
$ l2 i. a [# ?" C% f, B$ r& Q4 R 矿物及晶体的概念;矿物的化学成分;矿物的形态特征;矿物的物理性质(光学性质、力学性质及其它性质等);主要矿物(矿物的分类与常见矿物)。 3 {) B9 X! _* v2 L8 e3 C: z8 P
4.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 [+ ~+ R. @9 v. y* i2 \- g* u6 i U' ~ 岩浆及其活动方式(岩浆的概念、基本性质、化学成分及基本类型);岩浆喷出作用(岩浆喷发产物、岩浆喷发的方式、世界火山的分布);岩浆侵入作用(侵入岩的产状、岩浆的同化作用与混染作用、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岩浆岩的一般特征(岩浆岩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 ( p, y4 ]4 J$ {5 a9 ~+ q$ h
5.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9 i3 a% o, S( K2 }6 h
外动力地质作用一般特征;外力地质作用的主要类型与特征;沉积岩的基本特征(颜色、成分、结构、构造);沉积岩分类。
. V; F* a6 d! K$ _; y- @ 6.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 z S1 v. W! S1 r+ n
变质作用的一般特征(变质作用的概念、影响因素、主要类型、变质程度);变质岩的基本特征(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变质岩分类;三大类岩石之间的关系。
4 e5 z- C7 j5 y 7.地球运动和构造地质
$ _, H$ S" u, c! W9 C 构造作用的概念与基本方式(运动方向、类型及表现);岩石变形与地质构造(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构造运动的旋回性;地层接触关系;地震(地震的概念;地震波;地震强度;地震的类型;地震的空间分布);板块构造(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及板块运动的动力) 0 h! [9 X& d7 d% [" m
8.地质历史中的生物 " v; b* K' N1 X* M# _) D; g
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化石及其特征(化石形成和保存类型、化石的分类和命名);古无脊椎动物;古脊椎动物;古植物。
0 N6 B* j" I* N" P1 L+ _1 B 9.地球的地质演化
9 [; }, @! U5 t: n 地质年代(相对地质年代(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切割包裹律、同位素年代、地质年代表));中国古大陆形成和生物记录(中国前寒武纪生物记录、华北板块形成史、扬子板块形成史、中国南华纪和震旦纪古地理);地质历史时期的重大地质事件(岩石圈事件、生物圈事件、水圈和大气圈事件)。
5 m8 _2 X( I& M+ B 10.地球矿产资源 ' E& G( E, a) q. M$ ?& \
矿产资源的概念、类型及在地球上的分布;矿床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成矿作用分类;内生成矿作用及典型矿床、外生成矿作用及典型矿床、变质成矿作用及典型矿床等。 8 h8 V) P3 r$ r& Z. c; A, u
11.人与地球 & q7 o/ I, S; G$ W
人类社会与地球环境;人为地质作用;人地关系;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等。 . B" Z5 `* j. B( ~
五、是否需使用计算器 - f7 ~8 k t7 D" s7 u
否。
; l! X3 X1 X7 I( i" N 02复试科目
+ h! E Y1 X2 |, O F0401地质学综合
7 y3 O ?$ p; E P 一、考试性质
( i% q G* E( ~' G: F. n/ L 地质学综合是中国海洋大学为招收地质学(一级学科,包括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五个二级学科)、海洋地质学和资源环境领域(专业学位)地质资源勘探方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试课程,由学校自主命题。 6 U5 t( i9 P8 j k$ o/ d t6 i y
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 d0 b- U+ P/ J0 h7 _. A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 }! T7 I% M9 r 矿物学部分:10%
6 k4 y$ C& k8 r1 k/ [ 岩石学部分:50% 5 U' I; @9 { V3 n4 s- w) f2 {
构造地质学部分:30% - E" {, [4 y8 \
地史学部分:10% e! X- w( Q6 ~
考核学生掌握地质学专业核心课程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和地史学等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和分析地质问题的能力。 3 U3 I* r* t5 c1 G4 L# m5 [) U0 J
题型设计:1、基本概念(占20%左右)、基础理论(简答题和论述题,占60%左右)、基本技能(20%左右)。
7 n6 ~: q5 M( j5 J* L 三、考察目标和考试内容
& }; R ?( Q1 [* L# R: m5 _% W% { 第一部分 矿物学
) k( l4 Q# o) S- T _& d7 w" C 一、考察目标
' o9 n' C& W/ @6 _$ t 主要考察学生对矿物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考生准确掌握矿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主要研究方法。掌握主要研究矿物的化学成分、内部结构、外表形态、物理性质、成因产状、分类和鉴定及其相互关系,探讨矿物形成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的规律、变化历史及其实际用途的科学。同时矿物学主要是对自然界中种类繁多的矿物种进行分类、归纳、对比、分析,它要将结晶学中有关晶体对称的基本原理直接应用到某个具体矿物晶体的分析中。掌握矿物的晶体化学分类;矿物的主要结构类型;各大类和各类矿物的晶体化学与形态物性通性;掌握50余种矿物的鉴定特征并掌握鉴定未知矿物的技能。初步掌握矿物学的研究方法.
; y2 w/ {+ S0 l7 \* r' {: B( B 二、考试内容 2 e$ f$ P" b+ z1 E
矿物及晶体的基本概念、矿物的化学成分、矿物的形态、矿物的物理性质、矿物的成因标型;矿物的分类命名、主要矿物类型的化学组成特征、晶体结构及其鉴定特征。 6 N+ i- c$ X9 b; q7 \
第二部分 岩石学
1 a8 o8 U2 O* A3 [ 一、考察目标 ) k \( c6 `! n+ ~6 G p6 g: l# Z
考查学生的对三大岩类岩石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能力,要求掌握三大岩类的基本概念、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特征、岩石分类、各大岩类的基本特征和鉴定、岩石物理化学、岩石成因与演化等。 9 {3 M* t" S% g5 |; k/ q. I/ V8 r" c
二、考试内容
0 C' ]; x. L) L (一)岩浆岩石学
- O: u; v6 q- f" s1 B 岩浆与岩浆作用、岩浆岩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与矿物成分之间的关系、岩浆岩的结构构造、产状和相特征、岩浆岩的分类依据及分类方案、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结构构造、主要岩石类型及鉴定特征;掌握碱性岩、火山碎屑岩和脉岩类的基本特点和鉴定特征;掌握岩石物理化学相图及其对岩石成因和结构构造特征的解释;掌握岩浆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岩浆演化机理、不同构造背景的岩浆岩组合和岩浆岩的成因。 " z# u; T n3 E/ W4 d8 p
(二)沉积岩石学
/ h: s; X# ~, D% ` 掌握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和一般特征、沉积岩的结构构造、掌握沉积岩的分类和命名原则,各类沉积岩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异同;掌握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基本概念、沉积相主要识别标志,常见沉积相特征及其相模式;掌握沉积岩石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并具有初步利用沉积岩石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地质科学问题的基本能力。
/ A, Q e3 d4 y (三)变质岩石学
) \; u% q/ k: \9 i 掌握变质作用的基本概念、变质作用机制、变质作用因素、变质作用的PTt轨迹、变质作用分类、变质反应和变质带、变质双带、变质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命名、变质岩的矿物共生分析、变质相和变质相系;掌握区域变质岩、接触变质岩、动力变质岩和混合岩的基本特征、主要岩石类型及鉴定特征,理解变质作用与大地构造之间的关系。 3 n! }( Q0 i4 ^, E' H" N
第三部分 构造地质学 5 e$ R1 ]% _ Q3 ~
一、考察目标
% H* W( _2 s% f$ Y4 c 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原理和实际工作方法,学会运用构造地质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岩石变形的几何学、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并能结合实际地质问题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和方法。 8 N! _' Q/ h/ E% h9 ?
二、考试内容 & A! P( G$ J- Y' u! s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地质体的基本产状及沉积岩层构造,沉积岩的原生构造及顶、底面识别标志,地层接触关系,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之间的关系;构造研究中的力学基础、变形岩石应变分析基础,应力,应力状态,应力摩尔圆,应力场,变形与应变,岩石力学性质;劈理、线理和节理的特征与分类,与褶皱、断层构造的相互关系及其形成机制;褶皱要素、褶皱的几何学分析、平行褶皱与相似褶皱、同沉积褶皱与底辟构造、褶皱的形成机制、褶皱的组合型式、与褶皱伴生的劈理、擦痕等构造、褶皱层中的应力分布特征;断层的几何学要素,正断层、逆断层与平移断层的概念及其应力状态,断层效应,断层的识别标志,断层岩,断距,同沉积断层的概念与特点;伸展构造的主要表现型式、地堑与地垒、断陷盆地、裂谷变质核杂岩的概念、大陆伸展构造模式;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结构与组合型式、双重逆冲构造、反冲构造、逆冲推覆构造的分带、分层和分段性 、逆冲推覆构造的扩展方式、断层相关褶皱;走滑断层的基本特点及几何结构、走滑断裂带的应力状态、拉分盆地与花状构造的概念与特点;韧性剪切带的类型、糜棱岩的种类、韧性剪切带运动方向的确定;地质图读图并做图切剖面;熟练掌握赤平投影方法,熟练掌握岩层产状和断层产状的求解方法。 T; v5 S8 G+ N7 y0 t y1 f/ i* ~
第四部分 地史学
0 O( ^; w- V/ ~; H. e 一、考查目标 ; e$ e4 F1 C' }1 L* `; B
地史学考试的目的在于考查考生掌握地史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水平,分析和判断地史学基本问题的能力。考生能准确把握地史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正确理解地史学涉及的基本概念以及地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准确分析和处理地史学的实际资料、熟练运用地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地质历史发展的实际问题、了解地史学及相关学科最新动态和重要进展。
2 U" C& U* h! ^$ O& a 二、考试内容 * G& A3 e$ Y1 V7 v9 c! p
地史学的研究内容,地史学发展历史中的重大争议事件及其意义、地层形成和沉积环境、相分析及其主要方法、主要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地层形成的沉积作用与地层学基本原理,古地理分析;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基本概念(包括地层、地层单位、地层系统),地层及其属性特征、地层划分对比的原则和方法,地层单位及其类型,岩石地层单位的特征和系统,年代地层单位的特征和系统,生物地层及其单位,层型,年代地层和地质年代,各类地层单位之间的关系;历史构造分析的基本概念(包括板块构造、大地构造分区、构造旋回和构造阶段,地槽地台学说),历史大地构造分析及其方法,板块构造的基本内容(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古板块边界及其标志,中国主要的古板块,威尔逊旋回,主要构造阶段。前寒武纪地史(前寒武纪的划分,前寒武纪的生物纪录,太古宙的岩石类型,华北板块前寒武纪地史的主要阶段和特征,华北板块陆核的形成,华北板块中、新元古代地层序列和地史的特征,扬子板块前寒武纪地史的特征,南华纪和震旦纪地史及其特征);早古生代地史(早古生代的划分,早古生代的生物界(重要门类、生物界发展的重大事件、生物相合生物分区),中国早古生代古地理特征,华南地区早古生代古地理格局和沉积历史,华南地区早古生代地史的主要特征,华北板块早古生代地史的过程和特点,华南地区和华北地区寒武纪地层序列,早古生代的构造运动,早古生代的矿产)晚古生代地史(晚古生代的划分,晚古生代的生物界(重大变革、重要门类、重要事件),中国晚古生代古地理及其特征,华南地区晚古生代地史的过程和特征,华北地区晚古生代地史过程和特征,华南泥盆纪和华北石炭纪地层序列,晚古生代的构造运动,晚古生代的矿产;中生代地史(中生代的划分,中生代的生物界及其重要演化事件,中国三叠纪古地理特征,中国侏罗纪-白垩纪古地理特征,中国华南、华北地区三叠纪地史的特征,中国侏罗纪-白垩纪地史的特征,中生代的构造运动,中生代气候和矿产;新生代地史(新生代的划分,新生代的生物界,中国古近-新近纪古地理,中国东部古近纪和新近纪沉积类型,中国第四纪古地理,中国第四纪沉积物类型及其分布,第四纪气候及其特征)。
. ~% \5 Z9 T# Y# ]+ Z: E: p) T; C" I3 l 四、是否需使用计算器 2 n; x# a4 S8 W/ [7 h, D
否。 ) E# c7 V: \) k
03成绩的计算与使用
5 ^9 T! F/ s4 \: [" c. \ (一)成绩的计算 , h; ~* b) W4 n+ R
1.复试成绩 1 X) Q$ P! @5 e( q" @6 \
复试成绩=笔试成绩×50%+面试成绩×40%+外国语听力与口语测试成绩×10%。复试各项成绩均采取满分百分制。 0 ^$ F! V1 q; s
2.录取总成绩 1 J, I/ l- M% ~$ {0 i! ?
录取总成绩=(初试成绩÷5)×50%+复试成绩×50%。
* f6 H- p6 X# `+ l& x (二)成绩的使用 , t7 g2 z9 R9 r
1.按照二级学科(领域)划定复试分数线,各二级学科(领域)按录取总成绩的高低依次录取。 4 y5 N+ m. M& Q( h$ V
2.复试成绩不及格(小于60分)者,不予录取。
! n2 ~: G0 `0 ^- k. O! o 四、直系学长学姐备考经验
$ h. q0 p* c' [ 专业课的复习,建议大家考前12至6个月有空的时候可以翻看一下课本,考前5至3个月可以自己构建一个知识框架,最早考前3个月开始背专业课,最迟考前2个月开始背。因为要背的内容太多了,背太早会忘记,背太晚会来不及,毕竟还有政治要背。 * g% k M1 q# [- J
如果是从考前3个月开始背的话,建议早上花4个小时背诵,第二天一早花大概1—2小时复习,争取一个月过完一遍。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根本记不住多少,但是知识框架你应该是记牢了的,可能还记住了其中30%—40%的内容。第一个月主要是知识框架的熟悉和知识的初步积累,注重量——就是你看了多少。从第二个月开始,同样地早上背4小时,但晚上也要背4小时(不是用来复习),有空的时候就拿大纲回顾一下(用来复习)。争取第二个月可以过两遍,(算上上个月的)第三遍的时候你应该不仅记牢了框架,同时记住了其中大概80%—90%的内容。这一个月注重质——就是你记住了多少。最后一个月,如果之前你都有认真复习的话,在这个月合理安排就行。最后这一个月,你应该拿起大纲就能立马回忆起相关的内容,不要求和讲义一摸一样但是可以用自己的话复述,这样的话你就可以自信地走上考场啦!
3 u7 G8 ~# Q6 I6 W3 A$ Y* A/ d" F 背书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是多背几遍就好啦。
7 W, _4 \6 }+ Q, p; h" P; M: S/ \
4 p5 {9 G1 Y; N7 t
* _: B0 c8 {* @2 J" n( ]) T
+ v& f) Y6 A! Q/ W" u" K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