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邮政日来了,你知道中国最早的家书里有什么故事?

[复制链接]
* F% Q4 j7 ^. U% G0 k6 v

  “中国人的书信有多美?”这个话题这两日一直高居于微博热搜榜前列,一封封属性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念,给不少网友看得眼泪汪汪的,10月9日是世界第58个邮政日,是万国邮政联盟的世界性邮政纪念日,这两天也有不少网友晒出了自己家收藏的家书,和大家一起分享在那个车马很慢的年代,父母长辈们都是如何用一封封书信来传情达意。目前国内现存有的历史上最早的一封家书是来自公元前223年,这是一封没有回信的家书。

( x2 r, F0 n q5 A3 t0 U& I& U
 图源湖北省博物院
0 h; m# X" T. g

  1975年12月1日,在湖北云梦县城关西郊的4号秦人墓中出土了两件木牍家书,来自公元前223年的秦朝,被誉为中国史上的第一封家书,墓主人是生活在战国晚期的一名普通秦国人,名字是衷,这封家书由衷的兄弟黑夫和惊所写。

) Y0 f. }3 d& I( b/ t

  公元前223年,秦国所发动的歼灭六国的战争已接近尾声,秦国正集中精力与楚国对抗,当时秦国实行的是“三丁抽二”的征兵制度,也就是家中如果有三个壮丁,那么就抽走两个去当士兵。黑夫和惊就是被抽走的士兵,进入了秦王将军王翦的部队,他们所参加的战役正是秦国攻打楚国这场旷日持久、倾尽国力的战争。

8 x- h& \, f$ K

  第一件木牍家书用秦隶所写,正面五行反面六行,在信中,黑夫和惊向家里告知了自己的情况,也询问家中老母的情况,“黑夫、惊敢再拜问中,母毋恙也?黑夫、惊毋恙也”。两人给家中寄信主要是希望家人能抓紧送点钱,也让母亲织几件夏衣送过来。这封家书透露出了黑夫和惊兄弟二人在战场的情况,“前日黑夫与惊别,今复会矣。”说的是此前兄弟二人曾分开作战,在今年夏天才又见面,“夫等直佐淮阳,攻反城久,伤未可智也,愿母遗黑夫用勿少。”说的是接下来兄弟二人将会随部队攻打淮阳,士兵们也不知道要攻打多久,也不知道会不会有所伤亡,只希望母亲能多给寄一些钱来。

9 A3 I" V3 Y5 i( d

  第二件木牍家书开头同样是问候衷和母亲的身体。在这封信中,惊再度提到了自己在部队中非常缺钱和衣物布料的事,“愿母幸遣钱五六百,布谨善者毋下二丈五尺……用垣柏钱矣,室弗遗,即死矣。急急急。”说的是希望母亲送钱五六百来,挑选至少二丈五尺的布料,我们借用了垣柏的钱,现在都已经没有了,(再没有钱物)会出人命的,急急急。这封信中还能看到惊对于新媳妇的关心思念,也有对在战乱年代家人的叮咛,这份牵肠挂肚让二千年后的今人读来仍是不胜唏嘘。

/ V% E5 w+ f. e) i/ ]

  黑夫和惊的家书没有什么文采辞藻,或许是因为兄弟二人文化程度有限还有不少错别字,也有可能这封家书是由士兵队伍中的代笔人所写。从淮阳的战场一路颠沛送到了湖北云梦的家中,而在当时还没有官方的邮递机构,这封家书也很有可能是托人带回去的,可以想象在当年要送一封信有多么不容易。

* `$ i; ?7 k' X

  但遗憾的是,黑夫和惊大约并未曾收到回信,历史上秦国对战楚国的战役颇为持久,黑夫和惊战死沙场的可能性非常高,这封家书也就是兄弟二人给衷留下的最后的念想,也因此这封家书会被衷珍重地带进墓地,成为陪葬品,直到1975年,这段战乱年代的家书才重见天日,现在静静地躺在湖北省博物馆中,向人们讲述二千多年前的一段往事。

7 r' W' a, k) I$ f* A; e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4 O, l) Y0 S3 y% h

  校对 陶善工

+ j( D8 J; n# `2 ~0 A+ Q- @/ z0 P7 U4 i - Y# L( R6 K; W2 n! u8 @: d & G }* j" [) g/ D % p8 M4 Q2 ~7 k i: j& t8 _/ E) z7 Z1 ]" b6 l3 d # L. A, t. o2 q; a6 \) c$ a8 ~, K' F5 f2 u# C * `/ F; A& N( R2 \& k A3 C( ~2 ? , N1 W& M; D! l4 [1 @2 K# Y, K/ T+ x7 }& b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大狼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