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聚焦的黄河水文人,他们的故事你知道吗?

[复制链接]
1 R* m2 Z0 E1 {" z' Z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在黄河沿线5400多公里的岸边,有一群监测尖兵时刻守护着黄河,他们就是黄河一线的水文工作者。黄河一线有140多个水文站,有一个水文站条件最艰苦,位置最险峻。这个水文站就是被称为“悬崖上的水文站”的龙门水文站。

% k* g3 R7 B; ]; x2 f; s

* G( f* `1 K. L' v0 ^

龙门水文站建在悬崖上,这里是山西和陕西的交界,龙门水文站这边属于陕西韩城。背靠绝壁万仞的山崖,面向奔流不息的黄河,要想进入水文站,必须在河对岸的山西河津一侧乘坐唯一的交通工具——缆道“吊箱”空中抵达。这是龙门水文人的生命线。

2 k6 b- C6 r* x- K

& U: _7 e7 L6 I! t! E$ y) A

黄河水利委员会龙门水文站副站长

& ~0 C% K7 x2 B* R* n) A1 |

杨文博

1 D! B# K. n4 Z/ D5 H! J3 i

人员、物资都要靠吊箱来回运送,吊箱离水面20多米,平常没风水不涨的时候运行比较平稳。一旦达到六七级的风,吊箱就来回晃,有的时候人站在上面根本站不稳,必须要抓紧,特别是启动和停的时候,还有在河中间的时候,胆子小的都不敢进来。

$ T# |8 O" Y* }* A% `* c5 r

龙门水文站是黄河干流控制站和黄河中游洪水编号站。每天需向国家防总、黄河水利委员会和地方二十多家防汛部门提供水文信息。为了黄河安澜,一代又一代龙门水文人在这里守护黄河,“把脉”黄河。

- l/ U. N7 `, P0 q3 i2 N

+ H% v0 U( b! t. g8 E$ d5 }

龙门水文人几十年来一直坚守在龙门悬崖上,是因为这里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适合进行水文测量。从空中看,黄河在700多公里晋陕大峡谷中蜿蜒穿行,冲出壶口,奔腾而下冲向峡谷最南端的险关隘口——龙门。过龙门之后,瞬间变宽数公里,一泻千里,奔向中原。

' M: W5 n, p) g l+ N4 D

黄河水利委员会龙门水文站副站长

2 @, Y* y" ?5 q' j1 D7 ~( S# y! k

杨文博

3 z* Q1 U& a g1 m, B* ]( {

这个地方是峡谷的出口,起到断面控制作用。一个是两岸悬崖,再一个有400米的河道比较顺直,下游有弯道卡口。对于水文来说,选择这个地方建水文站比较合适一点。

( J0 f( \* W* M4 s: @; U4 C

5 ~& f+ J( ~. U1 u" b

这两年,随着科技进步,龙门水文站的水文测报越来越智能化。遥控自动采水样仪是最先进的测流量的声学多普勒流速仪,通过放在水面上的700公斤重的铅鱼,牵引声学多普勒流速仪,在河两岸200多米距离之间,跑一个来回,即可自动测出流量。

6 X- V2 E6 v) `: c' g- W% c, H

黄河水利委员会龙门水文站副站长

2 U1 ]* f5 h6 j. Q& \* \

杨文博

) I6 W5 s% Q$ f- F) w2 D

以前老的测验方法是流速仪,大概两个小时才能测出一份流量。现在用多普勒流速剖面仪以后,在水面上走一个来回,大概不到半个钟头就能出一份流量成果。

/ f5 R' F) G. f8 [6 w9 b& z

然而,刚刚过去的冬天,这些新装备的自动化监测仪被发现失去了用武之地,因为龙门水文站遇到了一个大考验,他们负责监测的400米长测验河段遭遇了二十年未有的全面冰封。他们不得不重新采用之前用过几十年的人工方法完成测报任务。

! L% S4 E' X& s% n

5 g9 i! ^5 k3 `

2月9日这天一大早,杨文博就带领刚参加工作一年多的年轻职工张超,乘坐工作吊箱去采水样。采河水测含沙量是龙门水文人的重要任务。因为冰封,一年前装配的自动采水样仪器不能使用,杨文博他们不得不使用最原始的人工采样器。张超以前很少用,杨文博正好锻炼张超的基本功。

& m$ I3 B' E b& q- a# F1 s2 v

采水样要求采流速最大的主流部位的水体才有代表性。来到河中间,杨文博他们找到一个水流破冰敞开的区域,这里水流最急。杨文博指挥张超放下麻绳,开始采样。

) Y, J7 [$ |: h$ l, C

k, v! a6 Y- k6 ]; y6 h) x

在黄河上空几十米进行人工采样作业,既是一个力气活,也是一个技术活。底下是湍急水流,峡谷中是强劲山风 ,加上麻绳自重较大,难以控制采样器的闭合,即使经验丰富的老职工也不能保证每次都会成功。张超尝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杨文博只好亲自示范,采样终于完成。

/ L, i! o9 p# G$ h0 r C

张超第一次跟随杨文博采水样,是他刚来龙门水文站工作不久。当时正值黄河秋汛,河水含沙量大、变化快,每天需要多次采样,及时监测上报,他们最忙时一天24小时在缆道上要来回穿梭几十趟,采样100多次,非常辛苦。

# S! A2 [ k' b7 ]" _) l

黄河水位是每天必报的基础水文信息。因为冰封,原先设置在水面上的雷达自记水位仪不能正常工作。在河近岸设置的传统水尺就成了观测水位的重要标志物。

7 Z" \7 E% X6 m

- H0 H8 h$ h& s! j

因为寒冷,杨文博他们每天都得去破冰防冻。进入2月,龙门段水位下降趋势明显,原先设置的水尺露出水面越来越多,可能会超出水尺的观测范围,杨文博决定到河对岸去设置新的水尺 。

5 y, _. K+ N# A5 o2 L" E( p

3 q6 B# I, N7 [* F. y( V: [

设置完新水尺,杨文博又将周围的碎冰清理掉,他担心随着气温降低,碎冰会再次结成大块的冰,影响水尺发挥作用。

" `* D1 G4 }7 ^. \/ _: b! B$ X8 k) G

数九寒冬,这里白天户外气温低至零下4℃,冰封下的黄河水更加寒冷刺骨。杨文博庆幸今天设置水尺没有砸到水底石块。

* s/ w: o% f' @

杨文博印象中最近冬天工作比较遭罪的一次,是在2020年底到2021年初的凌汛期,龙门遭遇严寒冰冻。他和同事薛纲不得不系着保护绳下到冰面上去凿冰测水位和流速。

, o. C8 t s. o

+ @2 Q# `! z! D6 C( h- ]6 U6 A

听到流速仪连接的蜂鸣器发出3个信号,杨文博他们通过计时计算,测定冰下河水流速是0.14米每秒。

& I: ^) \- F: L$ [1 {7 d7 `

流量也是龙门水文站每天必报的重要水文数据,它是指单位时间通过测试断面的水体体积。因为冰封,龙门水文站的流量监测已经10天没有实测了。

, f7 I$ V! |2 E" @2 {

大伙都心急如焚,站里请求上级紧急协调了一艘冲锋舟,杨文博决定到下游找一个临时断面进行测量。在下游2000米左右,杨文博他们找到了一个临时断面,这里河水解冻,水面开阔,他们驾驶冲锋舟拖拽声学多普勒流速仪,跑了一个来回,终于实测到了流量,杨文博松了口气。

+ ]: x- t; m) z( l

! F# T. {! \4 \# t5 r' J

追求更精确的数据是龙门水文人代代相传的精神。从现场测回来的水文数据,杨文博他们要立即进行合理性检查分析。

- W; O6 `' ]/ }3 [! u4 V. R, K' O

杨文博在黄河一线已经工作了17年,在龙门水文站坚守了5年。干水文,没有正常的节假日,经常几个月回不了家。他最牵挂的是两个孩子的学习成长。

5 ?3 w, D9 B3 H- u

" t0 ^- J$ h: L7 }; }; q u6 ~

夜色降临,夜幕下的龙门水文站显得更像一个孤岛。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忙碌了一天,各个岗位的职工像家人一样一起聚餐,放松心情。一年365天,尤其是桃、伏、秋、凌四个汛期相连,这里的水文观测一天也不能间断。对于他们来说,坚守是习惯,更是职责所在。

; ?, z9 m# n- B: d

原标题:《《焦点访谈》聚焦的黄河水文人,他们的故事你知道吗?》

: F. d. H: r4 `& Z0 @7 m( z " ^" R1 z% h. a$ [ ' |4 N+ R, h* T e1 E/ H9 M# I8 M4 j, N/ W7 E3 S * z# O5 V& q ^, S/ d# `' | * b6 T b8 U8 S. t2 h7 e 9 {* d5 \7 w0 g. n* X5 i ; }" Q6 @5 i2 m+ l 0 P X* b/ z7 D& F- y j5 J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象山港
活跃在2025-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