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5 f; b: _' i: } 原标题:我的非凡十年⑥ | 听,来自深海的讯息 - R P% }7 A' m6 W. L# {, f) x- ~
0 B+ i5 s6 A% Z, C1 ?9 G
神秘而遥远的深海,蕴藏着能源富矿。刘昭和一众海洋物探人十年如一日耕耘海洋物探市场,见证了东方物探一步步走到国际海洋勘探舞台中央——
5 p% }0 m' B5 L5 a' E0 ^ 
' `. z4 a" j. Q) l6 Y 8月的太平洋上,蓝白相间的东方勘探二号节点船格外耀眼,偶尔可见几只海豚跃出海面结伴跟随。远处的海上平台由远及近——这是刘昭他们此次作业的目标海域。
+ I2 u2 `$ {6 }1 Y 海鸟从低空掠过,节点船来到平台附近的工区低速巡航。橙色的节点装置依次被投入海底,在海底拉开了一张“信息巨网”;震源船以地震波的形式向海底发出“叩问”,激起阵阵浪花,等待着来自深海的讯息。 / m N" B4 X2 \$ Q: T1 S
刘昭也说不清这是第几次出海了。今年35岁的他曾担任过多个大型海底节点(OBN)地震勘探项目的技术总监,见证了国内OBN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由浅向深的发展历程。 / `" D; k* |6 |# q+ J. G; B
 $ f n. a7 D; ?& ^) d! C
8年前,刘昭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毕业。他坚信海洋物探领域是一片技术创新的沃土,选择加入东方物探海洋物探处,誓要在深海挖寻能源宝矿。从此,他便一头“扎入”大洋。
) K/ b# y( G" @5 S$ q( i1 s 幸运的是,刚走出校园的刘昭就参与到东方物探第一个完全自主运作的OBN地震勘探项目——泰国OBN项目。彼时的OBN技术是物探行业的前沿技术,实现了从有线拖缆勘探到无线接收信号,可以摆脱海洋生产平台等障碍物的束缚,更加准确地还原海底地质结构,让油气分布无处遁形。 2 n9 P5 O1 C/ C& |
在国际油公司对OBN勘探需求萌芽之际,东方物探就敏锐地感知到OBN技术的前景。 东方物探加快从陆地走向海洋的步伐,全面推广应用OBN地震勘探项目。截至目前,使用该技术的勘探面积累计已超过4万平方公里。 ( L9 R5 }+ K' Q0 Y* |
“OBN技术现在是热点,未来也是。”作为技术总监,刘昭笃定地认为这个行业前景无限。
$ y8 ^4 W) y, C$ t: R1 M; h 在文莱壳牌OBN项目中,过往的渔船拖拽海底节点装置的情况时有发生。“找不到正确的节点位置,数据就可能废掉。”数据场处理员出身的刘昭,对数据的变化十分敏感。紧盯着参差不齐的地震数据初至,电台里同时传来各组的工作进展,新的数据也纷至沓来,刘昭坦言这是最“头疼”的时候。他把自己关在狭窄的舱室内,在冗杂的“数据海”中不断推演、试错,最终在节点方位角记录曲线中发现了突破点,并以此为基础寻找节点被拖拽后的位置, 解决了被拖拽节点无法定位的技术难题。
; x, k9 X0 T- M: y2 W& l* l2 I* S$ S 
/ t+ I- I; s7 ^0 W 同为技术监督的同事认为刘昭在工作中有“强迫症”,但也十分欣赏这位老搭档严谨负责的态度。“技术上他特别能钻,但凡出现数据上的问题他都会一遍遍模拟,直到找到问题根源。”刘昭的同事说。 ( w4 R+ u. f$ X% U$ o2 G P1 W
“现在我更像是一个‘守门员’,操心的地方多了,不能有疏忽。”最终的地震数据都将经由刘昭核对、把关后再传给甲方,这些数据关乎着能否找准油气的位置。“有时都躺床上了,又起来再核对一遍,这样才睡得着。”刘昭说。
1 s* G" s5 a7 R 刘昭打开手机里的地图APP,向记者展示了自己在全球范围内点亮的海洋区域。这是他一路走来遍历的OBN项目足迹,也是东方物探在全球海洋勘探市场长足发展的见证。 2019年以来,东方物探已经连续三年斩获国际OBN市场最大份额,目前占据国际OBN市场总份额近50%,走到了国际海洋勘探舞台中央。
% F2 R7 G6 C: r “OBN是我们的储备技术,通过在国内转化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海洋油气勘探能力。”刘昭说。坐稳国际市场后,东方物探又瞄准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 目前OBN技术已陆续在南海、东海等探区落地,为找油寻气增添“利器”。
& `( l$ V5 j: E* Q- y 一年中有大半时间都漂在海上,乡愁是刘昭心里绕不过的坎儿。 % [* Q0 {8 J0 I3 t H$ K

% m7 Q' E2 S% Y: G( B% ~8 Q" [ “海上待时间长了,难免会想陆地上的事。”在项目进入正轨、网络允许的条件下,他会抽时间跟家里通过视频或者语音通话。但大部分时间,他们只能用简短的文字传递着彼此的近况和思念。 6 q; M0 ]) `+ R
尽管如此,刘昭依旧享受着这项工作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每当项目最后一炮顺利完成,他都会迫不及待地把这个好消息发到工作群里。“我们的成果和经验都源于海上,用于海上。我们想要听到来自更深海域的讯息。”刘昭说。
! {$ ^5 z9 }' ~9 l) | 入夜,海浪拍击作响,仿佛与深埋海底的油气“轻语对话”。东方勘探二号船一声长鸣,拖着回收上来的节点装置,载着海洋物探人又驶向下一个工区……
' X( E+ s. F5 K& b 实习记者| 余果林 * ~& Q g' y+ n6 d5 M( e, N7 ~
记者 | 谭晔 4 ^2 `' l8 @4 ^! c. W" j; _# g
特约记者| 张纯 * k8 R, v( C( R
图片由东方物探提供 ! J* J0 _! B$ b
往期回顾
4 X8 F( A* j* M$ I 统筹/责编 | 王芳 + G1 T& \. Z& D. c
本文欢迎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请在文章前注明:本文首发于中国石油报,微信号:zgsybwx。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k! |$ L1 \5 A' g; @7 Z+ d% o4 P; S" R" e
责任编辑:
; W$ M' W* C, j% \: h! G( `
4 h, x) A) A" P4 h G" e% g* C( E) f1 J" l% A& y; x5 W
. u& [. q5 i+ V& A% j
. N& d* |5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