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A( i* u2 H. T# P/ a- h/ c* S! e 栏目:环球科学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9 ?" ~3 ~1 \1 E9 J0 Q1 B4 n5 u $ e# b" S8 Y* A- G; |5 U3 G+ g; r6 @
图片来源:Pixabay
! v3 f1 N1 i# W, q2 R0 z& ? 在过去的一年中,由于新冠疫情导致旅行等活动减少,全球碳排放量稍有降低。尽管如此,2020年的海洋温度依然创下一系列新高。一项由来自 13个研究机构的20位科学家共同开展的新研究报告,海洋表层直至2000米水深的海水温度达到了1955年以来的最高值。 1 ~$ x- }2 _* c. H# `# G! _
这篇报告于1月13日发表在《大气科学进展》(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期刊上。报告呼吁政策制定者和更多相关人士在努力减缓气候变化影响的同时,更多地将海洋变暖及其余系统性变化可能造成的长期损害纳入考虑。 ( o( k+ ]. V! F$ F/ E- _$ h# V9 ?2 b
该论文主要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成里京博士。成里京说:“由于全球变暖产生的过剩热量中超过90%被海洋吸收,因此海洋变暖是全球变暖的直接指标。我们监测到的海洋变暖的结果是全球变暖长期趋势的体现。同时,由于海洋对全球变暖的反应有一定的滞后,海洋变暖的趋势还将持续至少数十年,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适应气候变暖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后果。但目前我们还有时间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 s* T" S1 a- Q! l
+ z: [, _5 W5 Q
1 E+ D t$ z7 u- t# m2 b r2 o8 G 图片来源:Pixabay
! f! e D6 \' q; L& G 研究基于世界海洋数据库(World Ocean Database, WOD)进行,该数据库受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和美国国家环境信息中心(NCEI)的监管。大气所团队利用WOD数据库中由各种设备获得的观测数据,使用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发的数据偏差矫正和空间格点化方法,计算了海洋表层至2000m水深的海水温度和盐度。 ' m7 [0 ?. ^. B4 h
研究人员发现,相较于2019年,2020年全球0-2000m深度内的海洋吸收的热量增加了至少20泽塔焦耳(Zettajoule,1ZJ=1021J)。这相当于烧开13亿只装有1.5升水的水壶所需的能量。
' E: ~% p: l2 j2 N- D; B/ k6 ]& v2 t9 b+ N g/ S( i' t
8 S: I% A; [3 c# E8 l( ~ 图片来源:Pixabay
8 E' O$ Q" u' c- Y& ]4 N- s “为什么海洋不会被烧开?因为海洋非常之巨大。我们可以想象得到,海洋能够吸收和储存多么巨大的能量,以及如果这些能量被缓慢释放出来,将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成里京说。
' a, K9 H4 u) z1 K- { 报告中还提到了其他方面的影响,比如海洋盐度差异加剧(即咸变更咸,淡变更淡),以及由于上层海水比深层海水升温速度快而导致的层结加剧。这些变化都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 [* [. D) R, p “海洋通过吸收大量热量对全球温度上升起缓冲作用,然而由此产生的海洋自身变化,也会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威胁。变暖的海洋和大气等条件会加剧风暴条件下的强降雨,特别是当飓风发生时,因而这会增大发生洪水的几率。变暖的海洋也会使风暴变得更强,尤其是台风和飓风。此外,随着地球系统不断被加热,2020年发生的极端火灾事件在未来会变得更加普遍。”成里京说。 i% i( {* E0 ?( Q! X$ }
研究人员将继续对海洋温度变化以及气候变暖对海洋各项指标(如盐度和分层)产生的影响进行监测。 ! ]; R; L2 C+ ]% {8 K. W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诺在未来几十年实现‘碳中和’,或者说‘零碳排放’,我们应该格外关注海洋。”成里京说,“海洋已经吸收了非常多的热量,并将持续吸收地球系统中的过剩能量,直至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水平有明显降低。” 7 z7 g+ F8 h1 m1 t- p* ?8 p, H
翻译:谢一璇
% B9 x; m5 B1 _, P) j7 |9 B( A, s9 O 编辑:戚译引 * `& M5 ]1 `! k- B0 F1 c/ ]/ ` `
审校:成里京 引进来源: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f1 k( y. D- Y! F$ F A) N0 P- K2 h8 I: i/ O/ J
+ b8 {, d ?8 e* T$ e% i$ S
* z8 e3 }! Q0 A0 o$ w$ y
# ~% y" V# o' O/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