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d1 v& v( w9 z E
5 {" y: M; o c, ?* D
预防台风、飓风、风暴潮以及海啸等灾害侵袭,离不开海洋灾害预报预警;渔业捕捞、远洋运输、海上石油开采等生产活动顺利开展,离不开对海温、海流、海浪等海洋环境要素的及时、准确预报……这些都需要依托自然资源部正在建设的“国家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
Q8 R! o; U) E$ I0 {8 C/ v, o- ^ 据了解,国家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核心构成是国家基本海洋观测网和地方基本海洋观测网。其中,国家基本海洋观测网包括国家海洋站网、海洋雷达站网、浮潜标网、海底观测网、表层漂流浮标网、剖面漂流浮标网、志愿船队、国家海洋调查船队、卫星海洋观(监)测系统、海洋机动观(监)测系统及服务和保障系统。近日,国家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迎来了海洋一号C星和海洋二号B星两名“星”成员。 + \1 Y) X4 l9 }" \
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海洋重大工程”的“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就是要集合海洋空间、环境、生态、资源等各类数据,整合先进的海洋观测技术及手段,实现高密度、多要素、全天候、全自动的全球海洋立体观测。 % N3 A _6 U! v8 g) L
国际海洋观测已进入立体观测时代) N* m4 E4 g: {1 u4 v9 |) x! r
作为支撑海洋事业发展的基础,海洋观测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 ) ~$ l \, M- G8 V o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世界气象组织、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93年发起并组织实施了全球海洋观测系统(GOOS)计划,现已发展为13个区域性观测系统,针对不同要素包括全球海平面观测、全球海洋漂流浮标观测、全球Argo浮标观测、国际海洋碳观测等多个专题观测计划。
5 b# x) p E6 N. G0 V8 ` 据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副研究员王祎介绍,在GOOS等全球性计划引领下,目前国际海洋观测已进入多平台、多传感器集成的立体观测时代,呈现出业务化观测系统与科学观测试验计划相结合、区域与全球相结合、“天-空-岸-海”多手段相结合、国际合作数据贡献与共享相结合的特征。全球海洋观测系统正在逐步建成,全球海洋观测能力稳步增强。
& F" g# y8 Q; j5 h + a: {3 s& L' B% I+ V1 W3 ]& ^! |: B
我国海洋立体观测体系更趋完善
7 [* U$ S* D4 N" m* @: j 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全国海洋观测网规划(2014年~2020年)》《海洋气象发展规划(2016年~2025年)》等多项海洋规划和条例,对加大海洋观测基础设施投入、提高观测仪器设备先进性、建设海洋观测体系、规范海洋观测管理、积极参与国际观测计划等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 }, c& x# ~2 r4 ]" Z; q
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将“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列为重大工程,要求统筹规划国家海洋观(监)测网布局,推进国家海洋环境实时在线监控系统和海外观(监)测站点建设,逐步形成全球海洋立体观(监)测系统,加强对海洋生态、洋流、海洋气象等方面的观测研究。
# l, W1 Q Z2 _+ G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海洋观测已初步具备全球海洋立体观测雏形。目前已拥有包括海洋站(点)、雷达、海洋观测平台、浮标、移动应急观测、志愿船、标准海洋断面调查和卫星等多手段的海洋观测能力,近岸近海观测已初步覆盖管辖海域,极地和大洋热点海域观测有效开展,卫星遥感观测手段趋于成熟,海洋观测数据传输效率大幅提高,海洋立体观测体系更趋完善。
6 J) P; w1 w- v; R# {* I/ y. a& k: B3 D 将建成中国全球海洋立体观(监)测系统
: B. r ~; X; J 自然资源部高度重视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建设,以期通过实施这项重大工程,有效提升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海洋立体观测能力。
; e2 C5 s a( ~ o. [) q5 G6 g 作为国家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技术总体单位,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十三五”开始,我国有效整合国家海洋观(监)测能力,建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当、体系完整的中国全球海洋立体观(监)测系统,形成覆盖我国管辖海域和大洋重点海域的业务化观(监)测能力,满足海洋经济发展、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生态预警、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海上航行安全保障等多方面对海洋观(监)测的需求。 ' H0 X5 \+ Q# }7 t9 K
王祎说:“我国将深度参与国际观测计划,重点建设覆盖太平洋台风活跃区、厄尔尼诺变异等重点关注区的长期观(监)测系统,提升对大洋环流、台风生成和传播、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珊瑚礁退化、海洋酸化等重要海洋、气候和环境变化过程的实时监测和预测能力。”此外,我国将与参加“中国-小岛屿国家海洋部长圆桌会议”并达成协议的小岛屿国家共同建设和维护岛礁生态联测系统;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同建设和维护海洋观(监)测系统,提升“海丝”沿线国家的海洋灾害预报观测能力,助力实现合作共赢。
1 }# o/ j; B) ]8 t, L 来源:中国海洋报 % V0 i9 P: l0 X- x
记者:朱彧
! p. ~) z' Y- L! k 编辑:郑雅楠 , c; E& G% m0 h" h
# n. J' b& w: o" J) P1 \
- P6 P1 @* I: P8 X7 s! x
$ `) b0 Z/ p# D8 Y0 S
0 B" K9 A9 X- e
7 z6 ^& S2 } d6 p!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