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画为何经几代学者才考证出画的是谁,可惜是后人摹本

[复制链接]
0 ]$ v& C q8 U9 ^/ g [" \

* }; P5 y( w p7 i" Z/ Y( }

  大家先来看上图有什么特别的发现吗?仔细看看。现在我要来给大家讲解一下这幅图了。这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他是南唐中主李璟的御用文人。画中描绘了几位南唐贵族围坐一起下棋的场景。这幅画最值得称道的是采用了画中画的画法,有点像套娃。屏风2号描绘的是一组生活场景图:在里面有一男主人瘫坐在屏风前的床榻上,前后还有四个侍女在服侍。屏风1号是在屏风2号里的三折屏风,三折屏风半包围着男主人和侍女,营造出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而屏风1号上描绘的是山水。

9 L6 H% `: }3 A$ X4 K& O

. c8 l% H6 b6 l( T T4 |1 ~$ i

  正因此图屏风中还画有屏风,因此人们称此图为“重屏”图。前面的四位身份高贵的男子分别是:南面挟册正坐者,即南唐李中主像;坐稍偏左向者,太北晋王景遂;坐对弈者是齐王景达、江王景逿,再加上一位侍者。原本画中是没有表明这几位具体身份的,现在我们能知道这几位的身份可不容易。这是经过几代学者的深入研究,才逐渐确认出本幅作品的画面主人公及其内容。此画详细描绘了五代南唐中主李璟的宫廷行乐生活。

$ ] r6 q) }* A2 C) @4 x

8 v8 T9 q0 G5 s H, R& u) f

  最早见于北宋王安石的《王文公集》,其在第五十卷中题诗《江邻几邀观三馆书画》,诗中指认出图中头戴高帽者为李璟;之后又到了南宋初年有位收藏者名叫王明清,他在《挥尘三录》中写了用家藏的李璟肖像画与此图进行考辨的过程,这可不像现代的照片一样,一对比就完事;后又到元代,出来了叫袁桷和陆友仁的,俩人分别在《清容居士集》和《研北杂志》中考证出会棋者是李璟兄弟四人,后面的屏风是以白居易《偶眠》诗意作画。最终最终到了清朝,吴荣光指明了图中人物的具体方位,就是他在《辛丑销夏记》中所录庄虎孙的跋语。作为一副写实画不仅将人物肖像描绘的淋淋尽致,还将如投壶、屏风、围棋、箱箧、榻几、茶具一一画出。周文矩以深厚的功底用“颤笔描”画人物的衣纹,体现出布纹的质感,并且还勾勒出不同动态下人物的形体变化,展示周文矩的线塑型功底深厚。设色方面多用矿物颜料,但未层层积染或浓涂重抹,而只是在勾线后清淡地施以颜色。在几案边的花纹上勾染了略显深重的石青、石绿;而李璟的衣袍虽也用朱砂晕染,却甚为简淡,只是侍童的衣带用较重的朱砂,以与浅淡的衣袍形成对比。其余三人的衣着竟一色不染。为后人研究五代时期各种生活器用的形制以及中国早期皇室的行乐雅集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形象资料。

. d% z! y! Q& Z5 e

4 S# D0 W, C; a9 P1 ]

  说到这里你可能认为这周文矩真厉害,可惜的是这并不是他真迹。而是接近于原作的宋人摹本精品。这是徐邦达先生鉴定后下的结论。徐邦达是很有名的书画家和书画鉴赏家。先后师从苏州老画师李涛(醉石)学习绘画,从赵时棢(叔孺)学习古书画鉴定知识。稍后,又入当时海上著名书法画家、鉴赏家吴湖帆先生之门,书画与鉴赏能力日进,年不及三十,即以擅鉴古书画闻名于江南。有“徐半尺”的名号。

' M7 R+ t: ^ x. V' ?7 N: e 8 B" q7 n6 L' C2 k5 o 1 ? [) A- D1 @ 7 \: [, i0 Z4 E $ b0 _+ {. K! M. O S9 g, ` H' l. M) I: ]7 i , K, m1 b0 d$ v( D2 s4 H ; a8 j; k' ]0 ^7 B1 z3 l * m3 D* x; p$ G6 d0 L7 k+ A( `- d! ` " \( E) Z* e* x1 w( G2 ^3 e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红色必胜
活跃在2025-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