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网箱养殖是新时期转变渔业增长方式的重要措施,因此,深水网箱养殖的合理选址对于网箱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深水网箱养殖的选址需对拟投放网箱海区的各种基本条件提前进行调查与评估。本研究主要考虑会影响到深水网箱养殖选址的三个方面因素,分别是自然因素(Natural)、社会因素(Social)、限制性因素(Limited)。从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环境条件,以及所需严格遵守的各项限制性条件逐一进行分析讨论。
+ ~; F8 _& a' P7 P01
( W6 @8 r. Y, w! ^6 q
( a/ j# o* Y6 r) W# m) o8 o! d/ D" c1 W" \, A' W4 q
自然因素N. D6 G& Z8 y+ v: X! [* V7 ?+ m
( V! s5 B) i3 Y
; @6 x9 x: F/ R9 @: S8 Q7 ?( f- u- d1 `( `
自然因素的选择主要考虑到影响深水网箱养殖的安全性,养殖鱼类的适应性,从适合养殖鱼类生长到网箱使用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着手。自然因素的选择包含水质N1、水深N2、底质N3、水温N4、流速N5、台风N6、波浪N7这七个方面。后续表述均用字母表示(下同)。* R6 [4 M- e4 l9 c- s/ o
) ?6 @0 J0 [& G2 C T0 G. u! j水质N1
' `7 X# S$ b( O- E7 a在深水网箱养殖的选址中,首先要满足鱼类养殖的水质标准,根据研究海域的水质检测报告或进行实测得的相关水质数据,来对拟养海区的水质做出科学研究,对拟养海区的水质条件进行调查与评估。以评估该海区水质条件是否符合国家所规定的水产养殖水质标准。根据海水水质标准来要求养殖区主要的水质参数包括溶解氧、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等。这些要素是否在鱼类适宜生长的数值范围内是判断该海域能否进行网箱养殖作业的决定性因素。# _% Z# T5 k) g- F p7 I$ U) k2 A5 e
0 G2 C& S; c4 L4 r3 p' c水深N23 Y# y! g- E/ S
在深水网箱养殖选址研究中,海区水深也是影响网箱养殖的自然因素之一。我国目前所使用到的网箱网衣的深度最低要求为5m,在深水网箱养殖中,拟养海区水深至少为15m,最低潮位时网箱底部与海底的距离要大于5m[58]。在恶劣的海况环境下,网箱不会因网衣触碰到海底造成损坏而带来经济损失。水深较大也有利于网箱内剩余饵料和养殖鱼类排泄物能够顺利排出箱外,减少网箱及周围海域的富营养化,保证了养殖生物的良好生长。% s- F) [6 w* \! C
) b& {& |% E& m底质N3
+ x" W9 e: x t( G. X. f选择底质作为影响因素主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从锚固的安全性,应重点考虑选择在底质为沙质的海区。锚一般的构造材料有铁、水泥等,这些质地的锚通常可成功用于淤泥、沙泥或沙质等软质海底条件的海区,以作为网箱的锚固系统。但在以砂砾、软岩、硬岩等硬质海底条件的海区,铁锚与粧锚由于难以应用而导致在一些硬质海底条件的海域,因为缺乏合适的锚固系统,难于投放网箱来进行养殖活动,这就造成了某些海域资源的闲置与浪费。二是考虑底质环境是否健康。在深水网箱养殖过程中,残余饵料、养殖鱼类排泄物会残留于水体中,逐渐在海底形成沉积物。拟养海区沉积物中的硫化物、有机碳等指标指数应在正常范围内[16]。因此,深水网箱养殖选址时,应对拟选海区海底底质加以考虑。* n; \# [- r* R' z! A# G& F Y- o
) l d3 k( T @1 x9 F' g m
水温N43 k; C3 r" C9 J2 R& C
在深水网箱养殖过程中水温会影响鱼类正常的生命活动,温度突变会导致鱼类体内血液流动突变,组织成分也发生改变、呼吸和心率异常,导致养殖鱼类减少或停止进食、生长速度减慢,更严重的会造成鱼类大量死亡。水温这一自然因素会直接影响网箱养殖鱼类的生长速度,海水温度过低时鱼类将不能安全越冬,因此,在养殖网箱投放时应考虑拟养海区的水温条件。
; F {$ ~5 R9 Q% Z6 y* {) F7 K3 I ~( ?: l, E8 |' {( B
流速N50 W8 m+ U( d3 p+ X; X) l. d( P, J
水动力也是影响深水网箱养殖的自然因素之一。水动力的体现形式主要是流速,流速在鱼类生长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适宜的水流能给鱼类带来新鲜的氧气,保障鱼类正常呼吸,同时还能带走了养殖过程中的剩余饵料和鱼类部分排泄物。但流速过大时,鱼类将大部分能量用于抗流,对生长不利,且强水流会冲击网箱,损害网箱结构,造成鱼类擦伤。因此,深水网箱的投放海域需要依据所选养殖品种适宜生长的流速来筛选出满足要求的海域,这样可以一定程度减少养殖所带来的自身污染、提高养殖种类的品质。% E$ D' q$ {9 k _. Y1 }
9 B$ d5 a+ s8 z. w* K1 H( ?: Y
台风N6
; a' c5 r" W3 e2 O! x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我国受台风影响较多,因台风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不可估量。据统计,2000-2019年,共150个台风在我国登陆,年均7.5个。12级以上强度台风中有97%在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台湾沿岸登陆。登浙台风有60%可达到12级以上强度。台风风速最低都在17m/s以上,甚至在60m/s以上,台风对浙江渔业造成的打击主要体现在内涝严重、影响养殖和破坏台风过境地的基础设施[59]。台风导致网箱结构破坏,造成鱼类逃逸,伤亡。因此,在深水网箱养殖选址中要重点考虑台风的影响。
+ ?* N8 ^# S2 b/ b, C
8 M2 h1 r8 w# z' N3 R! T波浪N7* k, i5 u: E- ]4 a0 d! }* w
波浪是一种海水运动形式,波浪的显著特征是具有周期性和随机性,海洋中波浪的周期和波长分布范围很大[60]。网箱周围波浪场(波高、水质点速度)的分布特性对深水网箱养殖也有很大影响,对网箱造成变形,养殖鱼类受到冲击和网箱内壁摩擦导致鱼体受伤甚至死亡,都会对养殖产业带来极大影响。因此,波浪也是不可或缺的自然因素之一。
* \( q& } V) b5 t02
: l; v1 t3 ?' A/ X! y' A6 y4 M! H( P: ?9 U
, s2 [ o$ W+ Y- Z1 ^8 f6 A, X
社会因素S
+ p9 Z7 t2 }1 X& _1 ]4 M* U& X2 e
5 X7 Y; N- m/ u9 h1 z$ d+ O& y% |; D# S6 K- N( n+ W
社会因素的选择主要从养殖生产过程出发。考虑养殖过程的科学性,生产管理的方便性,成本设施的合理性。从整个养殖生产过程考虑,基础设施、经济收益、生产成本着手。选择了养殖管理S1、基础设施S2、养殖品种S3、饵料供应S4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4 U* E& i$ A0 i1 q0 H. H+ wS1
Y6 f. O' j4 e. B a养殖管理
2 |2 p2 W- ?5 Z' H& U+ X饲养管理是否得当是深水网箱养殖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管理工作对产量有极大的影响[61],重要的养殖管理包括养殖人员每天对养殖水环境进行监测;对网箱安全进行检查;及时对网衣进行清洁;定期检查鱼体生长情况;对饵料投放量进行科学调整;同时对所养鱼类常见疾病诊断治疗,防止疾病蔓延。& x) c0 q; w! X* N5 V
S23 e$ b! d$ ?/ G( ]- A; |6 E, L
基础设施 / h$ s! U, `; j; r, j& q* y9 H: U
在投放网箱的海区需考虑,该海区附近是否具备便捷交通、设施是否完备、满足从养殖初期到成功出售水产品整个过程所需的硬件设施条件。近年来,我国有10多种大型网箱开始在深远海投放使用,2020年3月,国内首座深远海智能化网箱“长鲸一号”从烟台来福士船厂拖航至大钦岛附近水域(38°18′N,120°44′E)并进行精准就位安装作业。“长鲸一号”网箱能够实现同一网箱内饲养不同种鱼类,同一品种但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鱼类同时同步养殖,得力于该网箱用到的是太阳能这一清洁能源,同时设有自动投饵、水下检测、死鱼回收、网衣清洗、网衣提升等高科技设备,在实现养殖产业智能化同时实现养殖无污染化。
F7 p! K7 O4 @S3
0 ]1 d9 l! R& L% _养殖品种 2 K1 K; g7 ?2 x/ N6 E' K* U
网箱选址时,确定所养品种也是一个需要考量的影响因素,考虑养殖品种的经济性,主要在选择是本土物种或外来引进物种方面。不同品种的鱼类生长特性不同,所需求的生长环境也不同[62],对养殖海域的水温、盐度、pH值和溶解氧等都有特定要求,应依据养殖品种而确定适宜海域空间。
6 d4 V9 j1 H7 A; i7 f! ^; k9 \2 eS4
$ v- C4 I, q* b饵料供应
0 ^/ | w4 i+ {) j2 D在深水网箱养殖过程中,饵料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养殖过程往往选择颗粒饵料或鲜活饵料。不同饵料的成本不同,供应量也不同。不同饵料对于养殖鱼类的生长影响以及残余饵料对环境影响都不同。投喂的次数和时间会随气温变化而改变,气温升高会提高鱼类的进食需求;阴雨天和气温转凉的时候,进食需求会下降。养殖过程中,要随时观察鱼类的摄食情况,结合当天的各种环境因素决定每天的饵料供应量。在夏天,饵料容易变质,保证饵料新鲜极为重要,不宜饵料过量投放,以免过多饵料残余在水里引起变质、沉底,影响鱼类的健康以及污染水质。定时定量投喂,以及在饲料中加入益生菌、维生素等,预防疾病以及满足鱼类的营养需求[63]。
}4 f5 W1 e! B# T038 J/ \* _5 Q5 `* p2 U' o
* y0 Q5 F# J. i5 b& t" J; Y
1 M1 Y$ k1 U3 ~! U: t/ [$ f& B限制性因素L; x) I; E, t' {8 T+ b& z/ m2 l# D. q
5 r1 @/ m9 Y& b; w: w; ~& V7 d9 Q
8 \. D9 V/ R' |- r限制性因素的选择主要考虑到深水网箱养殖的前提必须遵循海洋管理的各项法律规定,不破坏海域环境及其它产业的发展的进行可持续网箱养殖作业。从以下管理政策L1、海洋功能区划L2、海洋承载能力L3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2 G4 p! {/ U; J% G4 o) I5 i+ V* ^
L1& l. g4 e3 X2 T: N. K: H
管理政策
J+ }& H! N9 o6 A& [+ T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2-2001)标准下,我国因地制宜的制定出一些重要管理政策,对水产养殖许可证制度改进;对养殖区域深化规划;在环境法、水产养殖技术、渔业管理机能等相关机构的介入下建立一套水产养殖环境管理系统;使水产养殖集成化、规范化、标准化和产业经济化。自2019年起,为落实《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修订深水抗风浪网箱补贴标准有关内容的通知》(农办渔〔2019〕31号),沿海各地方相继发布了《扶持海工装备深远海养殖平台政策措施》政策,每个养殖平台给予金额不等的财政补助。因此,在国家对深远海养殖产业大力支持下,管理政策也是影响网箱养殖选址的因素之一。
2 U/ x+ H4 Z6 p/ G. T) Z s4 `L2& d! P3 Q; {3 Y, `- D4 s
海洋功能区划 * p7 u) |( R, d% w% T, o
海洋功能区划是依据当地海洋的自然,社会等条件,对海洋进行功能分布,不同的海洋功能区内有特定主导功能。例如:港口利用区,农渔业区,自然保护区,保留区等。根据功能区划要求,水产养殖必须在农渔业区范围内进行[65]。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是根据浙江沿海海域的自然条件、环境状况、地理区位等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这两种需求,按照国家指定的相关海洋功能区的标准和《全国海洋功能区划》来将浙江海域进行划分[66]。) D O% v; C" K3 f6 N6 ^. q9 R
虽然,水产养殖需在规定的农渔业区进行,但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在新的空间规划未能生效前,旧的海洋功能区划仍然有效。因此,本研究仍将海洋功能区划作为限制性影响因素。但在选址研究中采用两种方案来进行分析:一种是海洋功能区划不作为需要确定权重的影响因素,视为必要因素,只在海洋功能区划规定范围内进行适宜区选址;另一种是将功能区不作为必要因素,在所研究海域范围内进行适宜区选址。 + T7 ?* v. z" ~5 J
L3( n, y T) b1 J1 j6 b2 o! c
海洋环境承载力
; i6 Q9 ]" _, E# _; h6 K9 \# j海洋环境承载力是在一定区域内,在一定的经济水平条件下,天然海水资源能够承载的人口数,能支持的最大经济活动。包括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海岸带承载力,海水养殖承载力这三个方面[67]。考虑海洋环境承载力有助于特定环境下水产养殖产量的上限(水产养殖的限制性和社会的可接受性)。$ j: i Q0 W9 ~+ K2 U& g9 t1 }
本文节选自《基于GIS的深水网箱选址研究》;作者:李喆睿4 j4 J+ N8 Y6 R8 M# w5 m
% L1 L7 R- N( j. P/ W, J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f5 } `+ a' f0 {) e3 X9 E7 o. e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