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烟台莱山区的渔人码头乘船出发,一路东行,不出一刻钟就可抵达“耕海1号”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作为全国首制装备休闲型海洋牧场综合体,该平台由山东海洋集团投资建造,一期工程于2020年7月10日正式投入运营。从高处俯瞰,全国首座大型智能化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耕海1号”,犹如一朵“海上花”绽放在碧波之上。“耕海1号”是全国首座综合性、示范性、集成性的智能化大型现代生态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总投资6600余万元,海域面积209.026公顷。
- \' M# s b- u3 e# f/ t2 a5 Y- l! S) g# ^ _7 s
n( Q8 ^$ C, k+ p- T$ J- n
“一期平台由3个大小相同的直径40米圆形子网箱旋转组合而成,构成直径80米的‘海上花’概念,每朵‘花瓣’养殖体积约1万立方米,总养殖体积3万立方米,每年可养殖优质海水鱼类20万尾,年产约15万公斤,年可接待游客五万人次以上。”山东海洋集团山东耕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副部长贾莹告诉记者,一期平台采用海洋工程领域的钢质坐底式结构,配备大量先进技术和设备,真正实现了智能化、生态化、产业多元化。( ~2 m9 S7 X$ T
; Q6 O# q. T+ ^
) L- `1 Y# J8 m( Z
可抵御14级台风!打卡“耕海1号”上“最稳”的“黑科技”$ E/ K! R" Q3 x `) ]9 A3 V
“耕海1号”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的总占地面积超过5000平米。这么庞大的平台为什么可以如此稳固地矗立于海面上的呢?
& Y; G9 ?/ \, A" m9 Q 在“耕海一号”平台上,记者看到有3个外形一样的橙色圆柱。这3个圆柱看似不起眼,却是“耕海一号”的“定海神针”!
& s- @. r# \& t2 P# v) z3 w+ D/ y. L. A8 G
“橙色的物体实际上是液压桩系统,将三组液压装置插入到指定的入泥深度,单柱风暴支持载荷可以达到520吨,整个平台最高可以抵抗14级风力。这三组液压装置相当于‘耕海1号’的三根定海神针,让‘耕海1号’可以稳固地矗立于海面,保证海上作业能够平稳安全地进行。”山东耕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海洋牧场部经理张壮志告诉闪电新闻记者。
" O# E$ `% e8 E2 C, _& p" B1 s6 X
6 I: M2 N; Z# h' x. w 自动投饵、自动监测水质环境——为海洋养殖插上“科学”“智能”的翅膀# L" {. N% d) Y& _5 a
在“耕海一号”海洋牧场的三个网箱上,全部配备了自动投饵设备,养殖者可设定投喂时间、投喂数量。设备还可以根据风向、海水流动等情况,调整投饵位置及数量,从而达到科学投喂、精准投喂的效果。 `6 Z7 s; b( l, E0 l
平台上的环境监测系统,可实时测定海水温度、盐度、溶解氧等参数,助力养殖者科学养殖,降低养殖风险,提升渔业养殖效率,实现海洋渔业转型升级。& A+ w' @' V/ L8 I. M% a8 \7 o2 o
打卡“黑科技”安全系统,守护游客海上平安0 k5 t/ X, w+ E8 J$ S( ]5 d2 b
走在“耕海一号”甲板上,四周被海水包围。据了解,“耕海一号”每年可承接游客5万人左右。如此多游客在“耕海一号”上的安全如何保障?
/ @/ r; O& s' T# k “我们的红外摄像可以实时观测平台和海面状况,当有人员落水时,红外摄像可以第一时间传输到监控室,安全员可以通过监控第一时间进行施救。”张壮志告诉记者。0 A' _' b$ E Z& b( ?' J% O
据了解,平台上的水下环境监测系统、水下巡检系统以及无人机巡检装置全部依托于5G技术的应用。通过5G通信技术,推进海洋牧场海陆通信,能够实现水上1080P视频传输。平台在水下布放大量传感器,可以实现对水质环境亚毫秒级的水下视频及水质监测数据收集传输,满足5G+海洋牧场应用扩展能力。
, y; e8 w j, F+ C: t7 a 装备南极长城站同款净水设备,实现污水零排放
) l8 K! }! o J; }9 a1 G 在“耕海1号”海洋牧场上,除了智能化养殖设备,还有生态环保“黑科技”。* L7 ~! v+ \$ c$ `5 N# B, r
“我们配备了南极长城站同款的污水处理设备,像我们平常做饭产生的污水,都可以进行处理,保证我们的生活污水能够零排放,实现真正的环保。”张壮志在污水处理设备旁告诉记者。3 U% {( n; Y q3 ~8 U! e
“耕海一号”平台的海水淡化系统利用了先进的反渗透膜工艺进行海水淡化,每天可产淡水20立方,能够满足平台三天的使用量。! |+ {4 I9 q7 i
' B8 i2 l8 w4 j) d2 C" r/ s3 r 此外,在“耕海一号”上,还有风力发电设备和太阳能发电设备,在日照充足、风力稳定时基本满足日常用电需求。同时,平台上还设置了1组蓄电池作为低压电源,用于日常照明、监测等设备供电,最大限度实现节能环保。% U3 l; i) x0 U7 Z
9 n( q6 e3 Z Z2 w" J9 [; I 解锁“海上看烟台”另类视角: E) L' T$ `3 \1 m$ Q) B) [
“耕海1号”海洋牧场采用一、三产业深度融合的运营模式,在国内首次将渔业养殖、智慧渔业、休闲渔业、科技研发、科普教育等功能集成统一平台,开创“蓝色粮仓+蓝色文旅”海洋牧场发展新模式。$ ^3 R" C- b, [; P O
( Y4 w2 ?$ H2 ^& ~+ Y" i9 a 打造“海上看烟台”的地标式休闲海洋文旅项目,以休闲渔业与海洋旅游联袂融合,丰富了“蓝色粮仓+蓝色文旅”的休闲体验新业态。5 y7 j& Z6 |" b" k
( e4 j& @( k' y0 Z7 d v- ]- q
三朵“花瓣”设置了60个垂钓位,“花心”设有近600平方米的多功能厅,游客可以在平台畅游体验“渔夫垂钓”休闲乐趣,品尝“海洋主题”餐饮美食,欣赏“海上电影院”科普影片,领略“耕海牧渔”海洋文化。- w7 s) B5 ^( X- A6 D D, C
% `! q( _3 n: P$ g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海洋牧场建设是促进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目前,包括“耕海一号”海洋牧场在内,烟台共有国家级海洋牧场18处,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6处,数量均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6 }) X/ ~- z) ^/ Y7 F5 i; O 2022年6月,烟台市印发《烟台市海洋牧场“百箱计划”项目三年行动方案》。根据《方案》,到2024年,烟台将投产深远海大型智能养殖设施50个,鱼类、海珍品产量突破5万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争创全国深远海智能养殖示范区。省级以上海洋牧场总数达到50处,其中,国家级海洋牧场20处、数量保持全国地级市第一,打造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海洋牧场示范之城。
7 w' q2 _( G& {6 }7 S* E
: d; i Q0 w& C1 i' l( f& c! b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S7 S8 M1 U( C( k$ P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