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D( M) F. F, Q, V/ I5 _ N
6 z1 l" j% y8 u0 U6 i4 x; }# J5 Z, s% O8 ^7 C- Y
0 ~& x! a) g/ D据浙江大学海洋学院网站6月10日消息:
+ {( p& u2 D* o+ p3 V4 h4 o; J近日,舟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明超等市人大领导多次赴浙大潮流能试验电站进行现场调研,进一步推进试验电站的绿色发展。东海实验室主任、海洋绿色资源研究领域首席科学家郑津洋院士、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席陈子辰等也于近日赴浙大潮流能试验电站进行现场考察并指导工作。此消息证实,郑津洋院士已出任东海实验室主任、海洋绿色资源研究领域首席科学家。% {7 q5 x0 }' x+ m! r6 g
1 Y% D9 m# t0 M" L3 G
5 a5 I6 h8 Q. g7 v浙江省科技厅厅长高鹰忠、舟山市委书记何中伟为东海实验室揭牌 摄影沈磊2022年5月初,东海实验室被正式纳入浙江省第三批省实验室5月17日,东海实验室总部园区工程奠基仪式在位于舟山的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海天大道南侧举行,随后备受瞩目的东海实验室揭牌成立。东海实验室由舟山市人民政府主办,联合浙江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共同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东海实验室总部园区位于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海天大道段南侧(效果图)立足舟山、面向全省、联动长三角,深耕东海、走向深海、面向太平洋,东海实验室将立足舟山产业发展需求,聚焦陆海联动相关的海洋环境感知、海洋动力系统、海洋绿色资源三大领域,开展前沿科学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全力建设平台型、开放型、枢纽型一体化的高能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东海实验室作为新型研发机构,不定级别、不定编制,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实验室主任负责制,探索建立“政府主导、需求引导、整合汇聚、做强补缺、开放共享、重点突破”的运行机制。
$ _; g7 j0 W$ y东海实验室是独立法人实体承担实验室建设运行的主体责任;浙江大学和海洋二所发挥实验室建设核心依托力量作用,两家单位的科研人员通过全职双聘、柔性援建等形式参与实验室建设;省内外其他涉海力量根据自身优势创新领域并结合其所在地的产业特色与需求,共同参与实验室建设。# ]$ k4 e' X" j n3 J: b" @1 {) X. @
3 o7 x- w( h$ V8 Z) }! W, H% z据舟山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东海实验室将组建10支以上、不少于150人的科研团队,通过学科交叉,在AI海洋技术、分布式海洋观测、绿氢与多能互补综合利用、新概念水下机器人、海洋生态与蓝碳等领域启动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项目群;立足产业亟需启动一批共性技术攻关项目;瞄准国家亟需,启动若干技术攻关项目。目前,东海实验室过渡科研办公用房改造工程已启动建设,计划年底完工。该负责人介绍,东海实验室总部园区总投资约15亿元,总用地面积约160亩,建设分二期实施,建设周期5年。一期占地面积50亩,计划于今年11月完成工程招投标工作,年内开工建设,2024年11月工程完工,2025年上半年交付使用。据了解,东海实验室力争在2025年全职引进300人,汇聚1000人左右的海洋高层次人才队伍,形成若干重大原创性成果,争取向“千人大院”进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海实验室主任 郑津洋$ P+ L# M% J& W# u7 w+ u) j0 o
1 m# @# ~- d0 D" L
E* b9 l C }1 p& P% K东海实验室成立后,要立足舟山,面向全国,联动长三角,从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开始,慢慢深入到关键技术、检验检测、行业标准,最后到产品全链条的开展布局的相关研究。
" H# ?7 w$ @' v+ a; B! {. y1 K/ P3 U7 b% k
+ b7 E+ O! B+ }& V; w3 {* F
$ x n# A( [8 S5 w2 f9 s! r B; A9 D0 L. G7 f
郑津洋院士,1964年11月出生,浙江省嵊州市人,198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8月参加工作,浙江大学化学工程学系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博士。现为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3 w: I9 {, v( Q
1983年9月至1987年7月浙江大学化学工程学系本科学习,1987年8月至1992年8月浙江大学化学工程学系化工过程机械博士研究生。1992年8月开始在浙江大学化工机械研究所工作任教,1997年晋升为浙江大学教授,1999年8月至2000年8月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访问学者。2000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计划”第一层次,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9年被聘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2012年评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6年选为浙江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8年被评为浙江省特级专家。2006年至2016年任浙江大学化工机械研究所所长,2016年至2021年任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
1 K) y6 w$ s/ P( m8 e7 A2 ?2 A长期致力于高压、深冷等极端承压设备研究,在储氢高压容器、深冷压力容器、柔性高压复合管等方面,从理论、技术、标准、检测到产品研发和工程应用取得系列创新成果,所研制的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工等领域,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为我国高压储运设备跻身世界前列做出了突出贡献。牵头创建国际氢能协会规范标准专委会、“高压过程装备与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三)和二等奖2项(排名第一);出版中英文著作9部,主编的国家级规划教材已出5版,主讲的专业核心课程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v6 u5 j. H8 S5 N/ C
2 K4 z8 m) W5 y2 M+ R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n$ ^# z* `# Q9 D) e
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GNA0w_w6XuydqZ-mkOGf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