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 f7 h; c! w8 K0 S3 ?8 t 6 V7 R' |8 V3 G. R+ ]5 C) I
侯朝焕,1936年9月出生,四川自贡人,中共党员,信号处理和声学领域的领军科学家、战略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
, B3 y. P8 E. ]6 Z1958年侯朝焕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工作;1959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在海南建立的南海研究站工作;1979年调到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水声工程研究室主任、副所长等职;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3 J8 s( y! z$ }( N6 {% j8 b) I
立志科学报国 2 C* S+ @0 L% Y2 h$ @) D5 e4 v
/ m3 q+ a5 j8 n+ X0 p. E
侯朝焕1936 年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先后在自贡市蜀光中学和重庆清华中学接受了良好的初高中教育。' P0 `% I, c4 c- q. Y* v
从中学开始他就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力学、声学等自然现象所构成的神秘的物理世界让他着迷。加之他受到清华中学独立自主校风、学风的影响,为解开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奥秘,侯朝焕常常缠住老师询问,或是利用业余时间跑到西南图书馆查阅书籍,自己钻研寻找答案。 m& @ x2 o$ N
$ r" q9 c# L* j/ l. s; h- c5 n/ Q
8 W3 L( O6 l; p# o `. o
+ a& t; J6 ?: C* B7 B - Y* D# O" c. b( H+ p
风华正茂——青年时代的侯朝焕
4 q6 b6 _1 @3 j1 M9 g3 K1954年,侯朝焕以优异的成绩,如愿以偿考入了北大物理系,迈出了他梦想当科学家的第一步。
& o+ v* ^; E: x
5 x% k4 N8 _ b$ y坚守榆林二十载 , }! F( M( l6 Q
8 C0 O) w2 Y. a) U8 a- K1958年,根据我国第一个科技发展远景规划,中国科学院决定建立水声学研究队伍,尽快开展我国的水声学研究工作。经周恩来总理同意,决定从全国几所重点大学物理系抽调品学兼优的,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前分配,参加水声研究工作。当时人们把这一举措称为“拔青苗”。22 岁的侯朝焕有幸成为百名“青苗”中的一员来到中国科学院,参加由国际知名科学家汪德昭院士领导的水声学研究工作。* Z) y' X4 n8 M5 F* M
1959年,他作为小组成员之一,被派往海南岛,建立水声实验基地。这次是侯朝焕第一次面向大海,更是他第一次面对艰难困苦的历练。在海南,大家都住在茅草房里,生活条件异常艰苦,经常没有水喝,没有菜吃。然而,最难的就是出海,要在晕船的情况下,一边吐一边工作。+ R" t8 {5 f$ ]1 W
! e! E# P! K. c9 p( C! a# F
0 }) {0 D% P7 m% y. i$ @1959年,他参加了中苏联合南海考察,并承担了重要的课题研究。他发现苏联设备有缺陷,考察得到的实际数据跟真实条件有差距。为改进设备,侯朝焕决定要自己做设备。他在汪德昭的支持下,由人专门从北京采购器材,一个设备一个设备进行改进。
$ B+ @ V1 o% h: H2 H期间,他组织并参加了大量的海上水声物理实验和考察,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完成了“水声信号起伏统计特性测量和数据处理设备”,有力推动我国在水声信号场和噪声、混响场的研究。1965年该项目作为全国百项科技重大成果之一,获得了国家科委聂荣臻主任签发的发明证书。4 R0 q1 I* ]0 J$ u% o! l
# v+ L& [# ]9 g; `6 {" `
( e$ E. h( U- s& O( }! V/ F1965年,他不畏专家质疑,在国家重大水声工程项目中,大胆指出,我国当时生产制造水平,难以实现国外引进方案,并创新性地提出“相移多波束双平面基阵信号处理系统”,实现了水下探测系统设计思想的重大跨越,该成果最终获得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1987年国家发明三等奖。
" \# J" x: z1 Z4 U4 v7 K) S* F; j# W" K2 O
* r. ?4 q- r+ I8 F# m) W. U0 ~ 6 U0 \$ \1 o6 H( k0 _1 u! {7 `- N2 b
以国家需求为己任 + v0 x) w# Z2 q: x( S
20世纪70年代末,侯朝焕敏感意识到DSP芯片以及CPU的出现意味着一场技术变革的浪潮正在到来。当时侯朝焕有一个想法,实现全数字系统。1980年,他最早提出开展阵列信号处理的研究,并将水声工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构想付诸实践。
& S& q; M; Z8 c0 \: `8 Q
4 k/ [, U; h' Q" ~% C
1 d6 J: B4 L" e! \* H. E
, c3 p( @" g4 }4 [* M + S# d6 R5 z* e5 \
1982年,侯朝焕(左1)向周光召(右2)等领导汇报DSP技术应用和开发的进展情况
; F+ E9 D1 Y$ g5 v( w6 P他的大胆设想受到中科院领导重视,他牵头设计完成第一款具有自主分析和决策功能的智能型水声信号处理系统,实现决策处理智能化从无到有的历史跨越。开发出的高速阵列信号处理机也成功运用于该水声工程中,1995年获中科院特等奖。
' s& |6 ?3 \. e9 C* N5 Y& {3 z6 X4 c' O S
" o; L" K' u. p) t: s% ^- M9 Y& O( w, ?4 l5 Y: p4 o4 H
1 w/ M2 ]2 R/ T: L他最早提出开发高速信号处理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就此事上书给当时的科技部朱丽兰部长,朱部长组织专家们对他的建议进行了认证审议后,欣然采纳,将其纳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
( E Z! g/ X$ R7 k0 o/ Z
5 a- @1 c c+ C) `, a% k) g, ` $ K. T, b2 s Z7 w, k* b) ^ T* R' x
* a1 @' \6 P5 f( R / z6 G! i8 n- N- }6 n- C
1994年,侯朝焕主持完成了863计划“信号处理系统集成实验室建设”项目,并同时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从算法到版图级自主设计的全用户定制的FFT(快速傅里叶变换)、DBF (数字波束形成),以及 RLS(递推最小二乘滤波)等三个超级芯片的设计,并一次投片成功。每个芯片中采用16个运算核,按阵列结构并行处理,与当时国际主流芯片相比,它们的运算速度提高很多。发展多核芯片的创新思想,至少领先国际15年。1 E1 L9 G+ o7 \0 B+ l
1 K7 m% O% N2 z: S9 Y6 J
* _& ^) ?) {' W. G0 W
; `& A y* A; f' F & n k! H0 F+ }7 N% ?$ j* S6 M
数字滤波和波束形成器
4 E3 m/ R- z0 ?; u) e" B" S1996年至2006年,侯朝焕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主任,他以前瞻的战略眼光在信息技术领域布局,主导实施了多项影响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措施,并培养大批杰出青年人才。, v; Q! U$ p1 B7 h+ Q4 d( d
$ g0 S: C* X- E" q- L1 s1 b; r. _' s3 a9 y
7 x, F- F& \9 }. w% s. G6 V Y他提出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应该将高速通信和应用结合起来,同时进一步突破软硬件集成,就是现在“互联网+”的概念。其间,侯朝焕为推动项目实施,奔走游说。最终在2000年建成“新一代国家高速信息示范网NSFCNET”,并与国外科研机构实现同步联网,成功举行了多次国际网络会议。
$ j( B/ i( k/ `- ^: W) \ e: ]4 W
, J: N7 C5 i1 e" V' B/ J) U. Q+ a ^此后,侯朝焕又作为发起人与数十名院士联名向中央领导建议:将基金委互联网示范网扩大示范应用到全国。该建议很快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国家第二代高速示范网于2004年投入使用,从而使我国的互联网发展逐步迈入国际水平。: f/ V9 h& }" \0 k1 d
进入21世纪,侯朝焕担任国家重大专项任务“轻型智能水下航行器”研制的总设计师,耄耋之年的他亲临湖、海试验前线,从不缺席。他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向国家交付了一项性能领先、质量可靠的拳头产品。该项目获得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他领导的团队在2013年获得了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Z- H) z: b- n" i6 P
) y4 F: F. H! c0 x3 W
$ x/ E( T" {6 V: M M
; N. _. `- p: C$ ~- |: r
8 v, t1 C, J' A
感恩母校毓桃李 % P+ T# `1 D* H1 V( ^
7 P, I0 A9 @2 T0 X3 m- T
2018年4月29日,重庆清华中学举行建校80周年活动,同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声学所研究员的侯朝焕与张仁和相约一同回归校园。7 L' U6 M4 J H, g9 Q2 O
: k3 v* [& E+ W F
; m, H. _ T/ f$ y. N% Z8 G
中科院院士侯朝焕(左)和张仁和(右)
, D( {" T. |5 `" W$ ?5 U6 q. u侯朝焕与张仁和是重庆清华中学高十四级(1951年入学)的同班同学,1954年高中毕业后共同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在此后的工作中,两人皆成为声学家,为国家声学和信号处理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回忆说:“在高中时,每天会保证一个小时的体育运动,去到离校园不远的花溪河游泳。游泳的习惯我们保持至今。”: {6 U" D ^& W0 w4 [1 r$ L
侯朝焕常勉励年轻人:“要做创新,跟在别人后面肯定没有前途,所以在很多国家的、国际的科技发展生长点上、在突破点上、关键点上,只要看准了苗头,发展自己的专长,在弯道上超过别人去。”
0 ~( ]! j: {6 f& N( X; z6 J0 J; \0 f9 N侯朝焕院士坚持“选准方向、独树一帜、锲而不舍、定有成效”的治学原则,从理论物理到水声工程,再到信号处理,随后又跨入芯片设计和系统集成,他跨越并融合不同领域的科学技术,每一次挑战,侯朝焕或解决国家急需,或抢占科技前沿,勇立潮头,敢于创新。
% j6 t$ v. t3 s % Z, a- ^% L+ r6 x9 R+ N1 Z: d8 m, e
3 O' [, g/ d! j. L" g8 m- ^
信息来源:
4 {: ~. J% e, }9 @6 x( v$ p1.《终生以国家需求为己任——记侯朝焕院士的科学追求》0 T3 L; b+ L. q
2.徐德平《心底无私天地宽——访中国科学院声学所侯朝焕院士》) {: w1 b+ F5 y6 a
3.于彦军 《锐意进取 开拓创新——记中国科学院院士、信号处理和声学家侯朝焕》- r# l8 K0 }# V
4.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官网 侯朝焕简介7 @' Z0 L$ O. j, D( w/ b
5.中国新闻网《重庆清华中学80周年校庆 中科院院士回校“忆往昔”》& \1 |6 [- R9 L3 y+ Z' a: L; |) t+ }
6.中国工程院院士馆 侯朝焕1 q& Z" k9 u( @2 E
整 编:雯 媚 校 对:李维杉 审 核:采 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