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5 F( m0 @% K' B" `) j图注:一名巴瑶人拿着一个木制的潜水眼镜。
; w% ?) z! J& z( b
) {" w& g3 N& O, [ 单纯训练的结果?% Y2 w3 q; a/ @- Y: C
* B. ]4 ~0 ^4 x! v 东南亚的巴瑶人潜水能力出众,在全世界范围内他们都算是技术高超的潜水员。2015年夏季,梅丽莎·拉多前往东南亚想亲眼看看巴瑶人的憋气能力。她还记得和Pai Bayubu一起潜水的场景:Pai Bayubu本来已经潜得相当深了,这时Pai Bayubu看到自己下方9到12米的地方有一个巨大的蛤,然后他就又往下潜了下去。他就待在水深处指着那只蛤!巴瑶人在水里仿佛普通人在陆上一样舒适自如。他们在海底如履平地。他们能完全控制自己的呼吸和身体。他们用鱼叉捕鱼,往往一击得手。
+ e( T( r/ _6 v, x q
' z+ A; l. W$ O: t 巴瑶人有时被人称为“海上的游牧民族”,他们在海上生活了一千多年,他们就生活在小船屋上,而船就飘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周边的海面上。按传统来说,他们也会上岸,只不过上岸是为了换取补给或者躲避暴风雨。他们能潜到70米甚至更深的地方来获取食物。他们没有紧身潜水衣,也没有脚蹼,他们只需木制的眼罩和自制的矛枪。有时,巴瑶人在自己很小的时候就把自己的鼓膜搞破裂了,但这样也有好处,那就是潜起水来更容易了! ' q; {- v, J: h% v2 i3 Y
8 N) P: a& J) S- E, ]
并不是所有的巴瑶人都潜水打鱼。有些巴瑶人根本就不去潜水。但只要是潜水,他们就会把这项技能练到极致。巴瑶人每天超过5小时都会待在水里,他们一天能捕捉到1.8至16斤的鱼和章鱼。普通人平均潜水时间只有半分钟,但巴瑶人憋气的时长远超过半分钟。BBC纪录片《人类星球》中,一个名叫Sulbin的巴瑶人在水下停留了近三分钟。“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呼吸上,我只有在自己完全放松的时候才会潜水。”Sulbin向BBC说道。有些读者可能感觉三分钟不算什么,因为憋气的吉尼斯纪录要比这个更厉害,但你们要意识到,吉尼斯纪录保持者是个人,而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一个群体,一个群体的憋气能力平均而言能达到这个水平可不简单。% K# t6 Z8 u. |/ Z
2 r; X% ~3 d! ~: S 巴瑶人的能力几乎肯定是由经验和训练塑造而成的。但是拉多已经找到证据表明巴瑶人在基因上已经适应了海洋生活。
* t3 |! ^4 A6 m2 j8 ?' ~" x& ^
# @5 c ] b! N( y3 N5 l `+ P 2015年夏天,拉多往印尼走了三趟,期间结识了印尼Jaya Bakti巴瑶村的一些人。拉多向当地人介绍自己是一名遗传学者,想和村民一起去潜水,并且还想了解一下村民的生活方式。在一次旅行中,拉多带了一台超声波设备,她要用设备对59位村民的身体进行扫描。扫描后拉多才发现巴瑶人的脾脏非常大,要比他们毗邻的Saluan群体的脾脏大50%,而后者几乎很少下海。
% c& @# d6 |! C u5 B) R " A& G9 N" b- @* b0 k
脾脏的角色就像是携带氧气的红细胞的仓库。当哺乳动物屏住呼吸时,脾脏就会收缩,红细胞就被排出,同时将氧含量提高10个百分点。因此,最优秀的自由潜水者往往拥有最大的脾脏,这一点和大海深处的海豹很像。而且脾脏是可以通过训练变大的:瑞典中部大学的Erika Schagatay发现,同登山锻炼前相比,在攀登珠穆朗玛峰之后,登山人员屏住呼吸时能够更大程度地排空脾脏。
1 d! T$ {0 \+ g2 b/ S
) T, S% m. f6 ^" e: V 遗传学解释
- s. J, e k0 k' |$ n& a , o# E) x% W0 N) Z
但是巴瑶人的大脾脏不只是训练的结果。拉多和她的团队(由丹麦哥本哈根大学Eske Willerslev和Rasmus Nielsen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即使是那些从不潜水的巴瑶村村民也有着比较大的脾脏。“当我们发现这一现象时我们就想到这很可能与遗传有关,”拉多说道。
8 f& S! N* T" h$ ? f; O3 x3 j % z$ q9 u: J' ^3 J G9 M- g
在分析了59名巴瑶村村民的血液样本后,拉多和她的团队将巴瑶人的DNA和34名Saluan人、60名中国汉族人的DNA进行了对比。研究团队就开始寻找相比其他人群巴瑶人体内更为常见的基因变体,因为基因变体是自然选择仍在起作用的一个标志。然后科学家找到了几个可能有关的基因。2 ~$ J' w& P e0 b7 E/ h! w
0 O" E3 Y2 o% \5 [# ]! ?( \% i2 X% _ 研究团队发现了一个被称为PDE10A的基因,这个基因能做很多事,不仅在甲状腺中尤其活跃,还能控制荷尔蒙的释放。PDE10A的变体在巴瑶人体内很常见,还通常与较高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关,而甲状腺激素反过来又能使脾脏变得更大,严格讲,至少在啮齿类动物里是这样的。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巴瑶人的有着较大脾脏和非凡的憋气能力。"这项研究首次显示了人类脾脏的反应可能有遗传基础,"Schagatay说道。Schagatay没有参与这项研究。5 f& A9 y9 C1 r3 ?7 w* ]3 L- J
0 ^2 i/ X- _9 M v2 \ n PDE10A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拉多的团队还在其他的基因中发现了适应的现象,他们计划对此展开进一步研究。其中有个名为BDKRB2的基因是唯一一种与人类潜水有关的基因。这种基因会影响四肢血管的收缩,因此就能间接控制大脑、心脏和肺等核心器官的氧气量。; s- S- z3 o/ n- t8 I7 z3 R
8 E+ @/ x# |+ W. @2 g+ n 还有个名为FAM178B的基因,该基因能够影响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这也是控制呼吸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巴瑶人体内常见的FAM178B基因变体可能来自于丹尼索瓦人,后者是一群曾居住在亚洲的古代原始人。很明显,当现代人进入亚洲时,他们和丹尼索瓦人发生了性关系,并继承了丹尼索瓦人的一些DNA。现代中国西藏藏族人之所以能在高海拔地区生存,可能是因为遗传了丹尼索瓦人的某个基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适应作用。同样道理,都是应对少氧状况,巴瑶人潜水憋气的优势也可能得益于此。“但是我们还没有证实这一点,我们还需要做更多的分析。”拉多说道。
% S, c* J" O |# } 7 h* Y8 }7 i" F& W8 X$ D: |% u
医学意义巨大) T$ b8 U# n, v1 D1 }. M# h7 a6 {
+ u6 G6 Q; M/ w: H% l& M- S X
这些发现可能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一些疾病,包括中风和心脏病,都会使身体缺氧,因此,帮助巴瑶人在水下憋气自如的基因可能会激发科学家的灵感,这样就能更好地保护陆地上的病人。由于同样原因,Nielsen和他的同事也正在研究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中国西藏和埃塞俄比亚人的基因,他们还会研究其他一些生活在极端环境中的人。' q. [; @, g3 @# ]/ m% k* `
+ W/ w* G+ @: _; o8 d 吃水不忘挖井人,对于遗传学家来说,回馈他们所研究的群体也很重要。拉多对此可谓非常用心,她已经计划再次前往Jaya Bakti,她要把研究结果介绍给Bayubu和其他巴瑶人。“我们如果采集完样本就消失的无影无踪,那就不好了。我希望巴瑶人也能从中受益,我想在这一群体中传达更积极的信息。”拉多说道。7 U4 D( F1 f D: g/ t* U
* I3 b! x8 S0 F
拉多表示巴瑶人就像世界上许多游牧民族一样,他们也面临着周围群体的诽谤与污蔑。印尼某所大学的官员告诉拉多说巴瑶人不值得信任。还有人告诉拉多说要小心巴瑶人的春药。“巴瑶人的身上有太多的神秘主义,他们生活在现代社会的边缘,因此他们受到了外人的猜疑,但他们是我见过的最热情的人。村里的首领Kepala Desa Hasan带我去他家。还有一对巴瑶爸爸妈妈收我为干女儿。”拉多说道
) @: q2 h* s( }, E9 k! P$ @; E
0 ]: E7 W5 m, P: P+ l; e) @, s 巴瑶人传统的生活方式也在消失。政府的一些项目迫使许多像巴瑶人一样的海上人群都上走上陆地,巴瑶人浮在海上的船屋维护起来也就变得更难了。“他们过去会用轻质木材做船,但是这些树现在已经濒临灭绝了,这显然不是巴瑶人搞的。现在他们只能用更重的木头做船,这样一来就得安装马达,也就得用汽油,也就意味着得花钱,这个花费比较高。他们正在慢慢地与土地相连,但还有一些巴瑶人仍然在高跷上建造房屋以维持与海洋的联系。”拉多说道。1 F+ R$ b9 T. A, K! X
; ^5 }: n. ~9 ^ t* A5 v. E
8 w8 V1 A1 J9 d% A* B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