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之谜】让科学家共享深海“宝贝”

[复制链接]
" j- E4 E  e; K$ S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h" @! f/ w& l6 w大洋样品馆库房
) p3 v# p+ _% v9 w8 v

. U7 x; Y) l+ _) a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A0 h0 ^. s7 f: l; i5 N- |
工作人员清点接收样品
" J! ~) A1 D3 G7 [4 }# M/ Z. S  e# H4 R! @
打破样品垄断使用,避免样品重复采集、重复测试及样品管理平台重复建设;分类管理、设置保护期,加强样品保护和共享利用。10余年来,中国大洋样品馆探索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大洋样品管理制度体系,构建了样品管理模式,在深海样品安全保存、共享使用、成果反馈等方面积累了有益经验,取得了积极成效。
1 W/ k/ l/ d' O■  本报记者  高 悦
: q9 Z$ r' \6 U/ e$ r& u" K应需而生, t6 a8 {. }& O. R2 G3 i
1983年,我国开始了深海海底资源调查,此后调查范围逐渐拓展至全球三大洋,涉及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多金属硫化物、深海稀土及生物环境等。30多年来,我国已组织实施了50多个大洋航次调查,参与人数数以千计,几乎涵盖了海洋地球科学的所有学科门类。但在2001年之前,我国大洋调查获取的样品一直处于分散保存状态,没有专门的样品保存管理机构和统一的样品管理模式,难以保证样品安全保存所需的温、湿条件,也不能满足样品开放共享的现实需求。+ y& m, S" G6 ~: `7 ]% ^
1997年,原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获取了一根长达17米的沉积物岩芯样品,创造了我国重力活塞取样的最长纪录,但苦于没有合适地方保存,研究所只能自筹资金建立了小型样品库存放该岩芯样品。这也是当初不少海洋科研单位面临的共性问题,由于样品大多处于分散管理、粗放使用的状态,致使部分样品长久封存甚至散失,科学家难以适时得到样品开展研究。, W/ k9 V& G( O% F. B/ H" t, Q$ [2 i
为实现珍贵大洋样品的科学保存、实现样品共享使用和可持续利用,中国大洋协会经过多轮专家会议论证,于2001年确定以海洋一所作为依托单位建设中国大洋样品馆。
: I2 `0 v- a8 v3 i9 x. X- z* g2008年3月,样品馆建成了总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馆舍,并正式投入业务化运行。10多年间,样品馆技术能力建设不断推进,已接收保存了我国2001年以来近40个大洋调查航次所获取的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热液硫化物、岩石、沉积物、海水等样品,馆藏样品遍及全球三大洋。( k& b  n4 q6 F2 p7 W) h) X
特别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及重要配套制度《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样品管理暂行办法》的发布施行,建立了深海样品“统一汇交、集中管理、共享利用”制度,奠定了我国跨专项、跨部门获取深海样品集中管理、统一平台共享的政策基础,并赋予了中国大洋样品馆作为深海样品管理机构的相应职责。
) ^5 B* C7 [. l无缝对接
4 T5 @4 B" s* d深海样品是深海大洋科学信息的重要载体,客观记录了海洋环境下地球不同圈层相互作用、海底成矿过程、海洋环境变迁、全球气候变化等大量信息,是人类认识海洋,研究海洋科学问题的重要实物资料。) m/ z6 K# n5 m6 |% M1 {. {; r$ O
大洋样品馆副馆长、海洋一所研究员卜文瑞参与了样品馆的筹建工作。他清楚地记得,2001年样品馆首次整理大洋11航次样品库时的情景:“样品存放在甲板上的编织袋里,一个航次100多天下来,样品被风吹日晒,脱水风化非常严重,分类整理时有很多粉尘。”
8 W: h0 e  `7 F7 h2 w见此情景,样品馆工作人员非常焦急,他们深知样品是大洋调查的直接成果,凝聚了无数海洋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是国家宝贵的研究资源,必须尽快改善样品在船上的保存条件,实现样品在调查船和样品馆内保存管理的无缝对接。4 c- \6 l; u7 j1 b1 r0 Y7 d' y
为此,自2002年开始,大洋样品馆为大洋调查各航次配备了样品箱、样品瓶、塑料袋、油漆笔等样品现场保存标识器材,有效保证了航次现场样品的安全保存和规范管理。2010年以来,样品馆自主研发的“样品现场管理系统”在各大洋调查船部署使用,实现了航次现场样品管理信息记录的准确性、规范性,提升了现场样品管理工作效率,现已成为大洋领域在调查船端部署业务化应用的信息系统之一。9 V9 J/ P' O2 V3 X, @: ?6 L
如今,“大洋一号”“海洋六号”“向阳红01”“向阳红03”“向阳红07”“向阳红09”“向阳红10”等科考船在大洋航次结束后的样品都由样品馆统一集中管理,并为每块样品编制了30位的样品编码,只要“扫一扫”就可以查询该样品的“出生日期”、开采航次、分配使用及科学数据、使用人等信息,实现了样品管理的全流程信息化。
" U6 n6 e8 f& D5 [9 A( p$ j由于建设之初主要面向多金属结核一种资源,且来源单一,保存管理相对简单。近年来随着大洋调查航次的不断增多,需要保存的样品也越来越丰富。
2 ?  K( x: |5 \7 v# f“当时样品馆按照单船作业、面向一种资源,保障20年的规模规划设计。”卜文瑞说,“面对新形势,我们将努力提升深海样品保存管理技术能力,促进深海样品的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管理,推进样品与数据的一体化共享服务。”
* {4 x3 b6 L6 y- Y( A+ l科研共享) A+ F% |# x- {( R! N+ g6 q. _9 B
深海样品、资料的统一汇交与集中管理,奠定了深海样品、资料共享利用的基础。
1 p: a" a0 `& N; [- b6 V样品馆在实践中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样品管理政策制度,保证了样品的规范管理、科学保存、合理使用,实现了珍贵大洋样品面向全国的共享利用。# V, h2 m( b" y  C5 m: }/ \
“只要申请者符合相应条件,就有机会获得样品,进而打破了样品使用壁垒。”大洋样品馆馆长石学法说,“样品馆还通过保护期设置、汇交样品优先使用等制度,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汇交人的权益。”, y2 J1 x5 N0 K! K( V) z
大洋样品的开放共享避免了样品的垄断性占有和重复采集、重复测试。在提升样品使用效率的同时,也为样品科学数据深度融合、不同领域科学家对同一样品开展不同角度深入研究创造了条件。
6 Q; M0 I& L1 I% n6 \9 d8 X下一步,大洋样品馆将按照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管得更严,放得更开”的深海样品管理总体要求,深化完善样品使用追踪机制,不断加大样品的开放共享力度,全面提升样品管理与共享服务能力,为海洋事业发展和海洋强国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 e3 W; z. p* c& n) j# R) L
8 `7 ]9 t- Z! g4 n6 L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5 y: P! c/ g5 Y% J- a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滕3269
活跃在2021-8-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