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说到水下考古船,看过《泰坦尼克号》的朋友都不会陌生。绕过不明生物,拨开海藻,发现“海洋之星”耀眼的光芒,这些场景都深深的印在了广大观众的心中。今年一月份,我国首艘水下考古船在重庆长航东风船舶工业公司正式下水试航,并从此肩负起了中国海洋水下考古的重任。1 j# [* K! E, u! C# R6 h! c
有人说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其实是在海底。而我国至今仍然有大量文物沉睡在海底,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遭遇着疯狂的破坏性盗捞。因为和陆上考古相比,水下考古困难更大,阻力更多,而且即使是单把文物从海底捞上来这样一个举动,也会因为重量、盐分、水文环境的变化,而对文物有所破坏。所以,一直以来,水下考古,也都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d, e r; Y7 _8 X8 d d) Q8 h
今天,我国第一艘专业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即将从青岛首航,前往丹东港,开展水下考古任务,为期一个月。沉寂在海底的文物是否会重现光明呢?前往青岛前,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柴晓明接受了中国之声的专访。: A. V9 U* J. ~3 q8 P. T9 y
可能你不会想到,虽然我国水下考古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但至今全国专业的水下考古人员只有100零几位。他们中,第一批的“元老级”队员不少已经年过半百。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到底有多少水下文物”这个问题,连柴晓明自己也没办法给出具体数字:
$ n6 g6 O' h. L* C 柴晓明:以前投入相对比较少,特别是缺专业人员。所以说严格来讲,我们做调查做发掘,做的工作远远不够。我们在2009年到2010年在我们重要沿海做过一次调查,那次是发现有200处的水下遗存点,但是现在不同单位做这些数据没有汇总到一块,准确的数字现在还说不出来。0 ?! {; Y* J5 s, S+ H, M, }
历史上,因为海上贸易、海战以及风浪沉船,躺在我国碧波下的文物遗迹不胜枚举。以大连海域为例,光甲午、日俄两场大规模海战中,沉没的舰船就可能多达数千艘。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水下考古因为技术和人员的有限,如同“大海捞针”。有时考古队员赶到现场时,文物已经被捞走了。水下爆破、手工挖掘、潜水探摸,如此盗捞,是对水下文物最大的破坏:
* D1 r* B4 }# X. i1 |% N( z 记者:听说不少海域盗捞都很猖獗,是么?
* O5 k5 m: P4 n7 I% V; g& n! T6 m3 n 柴晓明:确实有一个阶段是相当严重的。到现在,据我所知也没有完全的杜绝。特别是在能见度比较好的西沙海域,很浅,几米深,就能看到。相当多的都被。有的就是渔民,也有盗捞者,各种情况。
. }$ U, K0 Q8 [$ i% o( f/ j 海上执法巡查日益常态化的同时,“主动出击”的水下考古也逐渐展开。可以想象,随便动一下,水文环境就会不同,更何况捞上来。在我国一些污染严重的水域,能见度更是只有一两米,考古作业很难进行。有专家曾经形容,同等规模的一项发掘,水上和陆上的考古投入比例是12比1。5 v, K2 B$ q. j3 R+ Y
记者:没有自己的考古船之前,咱们怎么办?( y8 U3 ~) y+ y( G
柴晓明:嗯。以前就是租用渔船。一个是很不安全,有些地方也去不了,渔船比较小嘛。比如我们去西沙就要租两条渔船。我也上去过,那个条件很差的。老鼠蟑螂的不说,非常地炎热。风险也很大,安全也不能保证。1 M% x, s' q. b( V/ t; j
所以需要自己的专业船。现在从水下打捞文物,会造成多大程度的破坏?
( n2 O! L. o6 r8 y- V& [ 柴晓明:现在做了大量研究,这些问题基本上是可以解决的。就是说,发掘出来这些文物,它的保存基本上能够达到和陆地的出土文物相同的水平。
' O# t# q' \9 q “中国考古01号”,全长56米,宽10.8米,型深4.8米,设计吃水2米6。这样的外形在海船里属于“小个头”。但这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专业水下考古船,使用全电力推进动力方式,排水量950吨,可抗八级风浪,“一口气”航行30天。据说多达数十种设备已经将整艘考古船“武装到了牙齿”:
, ?7 x# R9 q* G7 h s) I. _- g& Y 首航是去做什么呢,对于丹东港的这艘沉船媒体还是有不少猜测。
/ l/ v6 N" q0 w6 ^+ g( a1 ~& u( h 柴晓明:因为现在这条船是什么东西,我们没有绝对的把握。因为它在淤泥里面埋着。我们这次就是要把一些淤泥清除掉。要看到这条船以后,才能判断它到底是哪条船。/ i1 H8 u/ D2 ] r, ]: \1 {' J, a
记者:这次船上有20名考古队员。我特别好奇,水下考古人员是怎么培养的?为什么这样的人才不多呢?
+ ]0 }, `9 g$ |. }7 L I& | 柴晓明:其实我们培训这个水下考古队员,首先要求他具备考古的专业技能,从考古人员当中选。身体合格,再来培训。因为这个考古专业培训起来比潜水的技能要难得多。你上学4年,研究生3年,经过7年也是初步具备考古发掘和研究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