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之谜】蛟龙号6月挑战7千米深海 母船今从青岛启程

[复制链接]
  中广网青岛5月28日消息(青岛台记者闫莉华)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6月,已经休养生息了将近一年的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将再次蛟龙入海,挑战7000米的深海极限。
# i* U* w2 M1 e0 G! f5 A5 i  今天上午,蛟龙号的试验母船“向阳红09”船将从青岛起航,赶赴无锡江阴搭载“蛟龙”。按计划,搭载“蛟龙”之后,“向阳红09”船6月3号将从江阴起航,6月10号左右抵达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南部海域试验区,6月底完成7000米级海试,预计7月中旬返回青岛。
0 }) i& A" v: u; {5 B4 V9 v  随着“向阳红09”船从青岛起航,也揭开了“蛟龙号”远征的序幕,挑战7000米深海,“蛟龙号”又将创造一项新的记录。而在这背后,有着一个颇为神秘的群体:潜航员,他们的任务就是驾驶“蛟龙号”前往深海从事试验作业。8 P% i/ h" f( T2 O) Q
  去年,我国自行研制的“蛟龙号”深潜器曾经成功完成了5000米的深海探底,今年它的目标直指7000米。作为潜航员,28岁的唐嘉陵和30岁的付文韬都先后参与过1000米、3000米及5000米的海试,这次他们也将亲自驾驶“蛟龙号”挑战新的深度。唐嘉陵说,深度加大,意味着海下压力倍增,这必然给“蛟龙号”带来巨大考验。' c) H7 j  n! B# D# X7 c- ]
  唐嘉陵:对潜水器来说,(7000米)的考验是环境更加苛刻。因为7000米算得上是海洋非常极端的环境,而且上面的很多设备,7000米基本上就是应用的最大深度。虽然这些设备都在压力桶进行了单独的打压实验,但是当它们全部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就考验潜水器总体,特别是科研人员的技术是否过硬。
9 X2 r% h, i9 p" _* ~$ {  与此同时,下潜深度的增加,也将延长潜航员在海底作业的时间,潜航员付文韬说,这就对他们的体能提出了更高要求。9 @2 g7 O  Q' |( n& K
  付文韬:深度加大了以后,下潜的时间无疑是增加了不少。比方下潜5000米,在上、下路上的时间就是5个小时,然后在水底一般工作3—4个小时,也就是8—9个小时。如果7000米的话,路上的时间在这个基础上再增加2个小时,所以可能就要十几个小时,从进舱到出舱,对体能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5 ?9 `% Y3 q. }8 ?; F  为备战7000米海试,两名潜航员前期都进行了系统地准备,包括体能训练以及心理辅导。
% p% Z% ~9 }0 s  P5 B  唐家陵:体能训练我们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比如每天早上7公里的拉练,然后下午也进行一些拓展训练。心理方面,上海交大心理辅导团队专门到现场给我们进行了心理测评,最后反馈的数据还是非常好的。
+ s  q- Q  t& a& {3 I8 o  准备过程中,科研团队还为“蛟龙号”配置了一些新式装备,例如安装了一台新“机械手”,还有新的生物取样器、存放篮等。唐嘉陵告诉记者,“机械手”是“蛟龙号”的一个主要作业工具,它就像潜航员自己手臂的延伸。
6 q, U# ]' h0 w" [! N* c# c  唐嘉陵:这套新机械手是第一套机械手的升级版,它的软件设计、控制电路和软件集成比以前更加高级,操作更加方便。而且今年也针对以前机械手作业比较慢进行了专门调整,特别是液压油粘度更低。7 @9 s' |* G$ u3 K2 e  W
  海底世界是神秘的,也是丰富多彩的。说起去年参与过的5000米海试,潜航员付文韬表示,海底生物的多样性让他印象深刻,而在即将进行的7000米海试中,他也希望能有不断的惊喜。8 Q* V/ U9 N: d$ P
  付文韬:我对深海的生物比较感兴趣,前年(下潜)3000米的时候,搜索了半个多小时才找到一条大海参,然后我想到5000米会不会深度更大、温度更低,那么生物更少了。但是没想到,到了5000米海底碰到了很多(生物),像深海的大红虾,还有深海的两种海参,紫色的和透明的,还有一些小的、不知名的生物,比我们预期的多很多。这次希望能碰到,也有收获。因为这次还特地准备了一些生物取样存放筐,可以把它盖起来,我们在陆上还特地练习了很多次,所以蛮期待的。8 @; ?& C( d. h% m4 t
  从1000米、3000米、5000米,再到如今挑战7000米,“蛟龙号”在一次又一次的创造着奇迹,在一次次奇迹的背后都离不开科技工作者辛勤的工作,那么这一次7000米的深度,“蛟龙号”在下潜技术上又有哪些变化?“蛟龙号”第一副总设计师崔维成表示,这次下潜,做了一些细微的调整。* O! p0 W) P6 |& M, M3 U* k8 K
  崔维成:蛟龙号在5000米海试过程中,主要发现灯光配置有的地方太亮,有的地方太暗,所以把灯光的位置重新再调一调。另外摄像机系统去年录像的时候数据传输方式质量不是很好,今年再把它改进一下。潜水器主要改进就是在今后应用方面再做一些技术上的完善。
  x) U2 B* a" s2 p: A# B  对于未来“蛟龙号”会不会继续挑战更深的深度,崔维成则表示,虽然“蛟龙号”的实际下潜深度可以更深,但出于安全考虑,目前并没有相关计划。
  V5 P1 ~1 @/ H8 {& E* b  崔维成:蛟龙号潜水器是按照几千米的深度来进行设计的,不可能再往更大的深度去应用。当然我们自己有安全系数,这个安全系数是1.5倍,所以从强度角度来说,载人舱到了1万多米也不会坏,但是使用规定不允许超过7000米,7000米的实验如果做完也就标志着这个项目结束,可以转入到交付用户进行正式应用的阶段。今后如果我们国家还要想搞更深海载人潜水器,潜水器设计的时候就要设计到11000米。
+ h  l9 t, M! w% C$ Q  7000米,在一片漆黑的深海,下潜的“蛟龙”又将面临哪些新挑战?对此,崔维成副总设计师表示,为了这次下潜,已经做了上百份预案。( G2 i+ n5 c( u' d# N5 O/ M/ B
  崔维成:对于海上实验,实际上很早就做了各种各样的应急预案。很多人担心,潜水器到了海底以后会不会有风险,实际上潜水器经过几年在海底的试验,主要就是被淤泥吸入上不来,或者被海底渔网缠绕住。为了避免这样,要去的海区我们事先勘察过的。第二,现在潜水器可抛载的东西有好几个,如果一旦遇到们抛掉东西就可以返航。第三,在操作驾驶上,驾驶员还会仔细看清楚地下的状况,把风险降到最低。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滕3269
活跃在2021-8-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