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网站公告 |
吾爱海洋论坛交流QQ群:835383472
立即注册
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帖子
海洋圈
海洋讨论圈
海洋大学
海洋就业
海洋仪器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排行榜
Ranklist
动态轨迹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动态足迹
资迅
资迅
海洋科普
海洋资讯
海洋技术
海洋数据
海洋专业
海洋成果
升学
升学
海洋专业
海洋院校
高校介绍
考研资料
上岸经验
资料共享
工作
工作
大学高校
海洋大学
会议信息
工作互助
海洋仪器
海洋科考
吹水
吹水
论坛建议
广告专场
工作分享
行业交流
工作交流
论坛规则
吾爱海洋
»
论坛
›
海洋大事件
›
海洋科普
›
【海洋之谜】蛟龙号6月挑战7千米深海 母船今从青岛启程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海洋之谜】蛟龙号6月挑战7千米深海 母船今从青岛启程
[复制链接]
滕3269
楼主
发表于
海洋科普
2022-11-28 16:3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 267
中广网青岛5月28日消息(青岛台记者闫莉华)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6月,已经休养生息了将近一年的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将再次蛟龙入海,挑战7000米的深海极限。
: V! _8 X7 h2 H4 ~6 y. x
今天上午,蛟龙号的试验母船“向阳红09”船将从青岛起航,赶赴无锡江阴搭载“蛟龙”。按计划,搭载“蛟龙”之后,“向阳红09”船6月3号将从江阴起航,6月10号左右抵达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南部海域试验区,6月底完成7000米级海试,预计7月中旬返回青岛。
6 g( G$ \/ }. {! p2 k
随着“向阳红09”船从青岛起航,也揭开了“蛟龙号”远征的序幕,挑战7000米深海,“蛟龙号”又将创造一项新的记录。而在这背后,有着一个颇为神秘的群体:潜航员,他们的任务就是驾驶“蛟龙号”前往深海从事试验作业。
' ^' N/ I/ X' l u- b8 [
去年,我国自行研制的“蛟龙号”深潜器曾经成功完成了5000米的深海探底,今年它的目标直指7000米。作为潜航员,28岁的唐嘉陵和30岁的付文韬都先后参与过1000米、3000米及5000米的海试,这次他们也将亲自驾驶“蛟龙号”挑战新的深度。唐嘉陵说,深度加大,意味着海下压力倍增,这必然给“蛟龙号”带来巨大考验。
: c$ a" b9 F- r# B1 A% e! o. Z
唐嘉陵:对潜水器来说,(7000米)的考验是环境更加苛刻。因为7000米算得上是海洋非常极端的环境,而且上面的很多设备,7000米基本上就是应用的最大深度。虽然这些设备都在压力桶进行了单独的打压实验,但是当它们全部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就考验潜水器总体,特别是科研人员的技术是否过硬。
% K" w8 t# @: P/ S4 ^( B8 O
与此同时,下潜深度的增加,也将延长潜航员在海底作业的时间,潜航员付文韬说,这就对他们的体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 l& E' U3 G) S5 [/ F2 a( R
付文韬:深度加大了以后,下潜的时间无疑是增加了不少。比方下潜5000米,在上、下路上的时间就是5个小时,然后在水底一般工作3—4个小时,也就是8—9个小时。如果7000米的话,路上的时间在这个基础上再增加2个小时,所以可能就要十几个小时,从进舱到出舱,对体能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 k9 R+ O4 P x/ ~: W i3 Q
为备战7000米海试,两名潜航员前期都进行了系统地准备,包括体能训练以及心理辅导。
' H: f" p0 p* o/ \) T: g6 L! Z
唐家陵:体能训练我们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比如每天早上7公里的拉练,然后下午也进行一些拓展训练。心理方面,上海交大心理辅导团队专门到现场给我们进行了心理测评,最后反馈的数据还是非常好的。
( [% u6 x+ v" \9 [+ d& m
准备过程中,科研团队还为“蛟龙号”配置了一些新式装备,例如安装了一台新“机械手”,还有新的生物取样器、存放篮等。唐嘉陵告诉记者,“机械手”是“蛟龙号”的一个主要作业工具,它就像潜航员自己手臂的延伸。
. v3 w L- W7 v# _
唐嘉陵:这套新机械手是第一套机械手的升级版,它的软件设计、控制电路和软件集成比以前更加高级,操作更加方便。而且今年也针对以前机械手作业比较慢进行了专门调整,特别是液压油粘度更低。
# b( X0 C; H( [! k( ]4 p1 K
海底世界是神秘的,也是丰富多彩的。说起去年参与过的5000米海试,潜航员付文韬表示,海底生物的多样性让他印象深刻,而在即将进行的7000米海试中,他也希望能有不断的惊喜。
7 R( A8 u# i$ D! [7 j6 x# K
付文韬:我对深海的生物比较感兴趣,前年(下潜)3000米的时候,搜索了半个多小时才找到一条大海参,然后我想到5000米会不会深度更大、温度更低,那么生物更少了。但是没想到,到了5000米海底碰到了很多(生物),像深海的大红虾,还有深海的两种海参,紫色的和透明的,还有一些小的、不知名的生物,比我们预期的多很多。这次希望能碰到,也有收获。因为这次还特地准备了一些生物取样存放筐,可以把它盖起来,我们在陆上还特地练习了很多次,所以蛮期待的。
; }! V H' {' F2 s a* V$ R8 \
从1000米、3000米、5000米,再到如今挑战7000米,“蛟龙号”在一次又一次的创造着奇迹,在一次次奇迹的背后都离不开科技工作者辛勤的工作,那么这一次7000米的深度,“蛟龙号”在下潜技术上又有哪些变化?“蛟龙号”第一副总设计师崔维成表示,这次下潜,做了一些细微的调整。
% h6 ?1 w! [3 l3 e! q3 v
崔维成:蛟龙号在5000米海试过程中,主要发现灯光配置有的地方太亮,有的地方太暗,所以把灯光的位置重新再调一调。另外摄像机系统去年录像的时候数据传输方式质量不是很好,今年再把它改进一下。潜水器主要改进就是在今后应用方面再做一些技术上的完善。
- M) U, V L+ _ y& j
对于未来“蛟龙号”会不会继续挑战更深的深度,崔维成则表示,虽然“蛟龙号”的实际下潜深度可以更深,但出于安全考虑,目前并没有相关计划。
! ]9 E; @* v. ^ j3 G t4 e
崔维成:蛟龙号潜水器是按照几千米的深度来进行设计的,不可能再往更大的深度去应用。当然我们自己有安全系数,这个安全系数是1.5倍,所以从强度角度来说,载人舱到了1万多米也不会坏,但是使用规定不允许超过7000米,7000米的实验如果做完也就标志着这个项目结束,可以转入到交付用户进行正式应用的阶段。今后如果我们国家还要想搞更深海载人潜水器,潜水器设计的时候就要设计到11000米。
3 q# C: J* B: `2 j
7000米,在一片漆黑的深海,下潜的“蛟龙”又将面临哪些新挑战?对此,崔维成副总设计师表示,为了这次下潜,已经做了上百份预案。
( b" G. Y: I1 u$ n) ~5 f1 p
崔维成:对于海上实验,实际上很早就做了各种各样的应急预案。很多人担心,潜水器到了海底以后会不会有风险,实际上潜水器经过几年在海底的试验,主要就是被淤泥吸入上不来,或者被海底渔网缠绕住。为了避免这样,要去的海区我们事先勘察过的。第二,现在潜水器可抛载的东西有好几个,如果一旦遇到们抛掉东西就可以返航。第三,在操作驾驶上,驾驶员还会仔细看清楚地下的状况,把风险降到最低。
海洋
挑战
千米
深海
母船
回复
分享
举报
上一篇:
【海洋之谜】每日卫星照:俄罗斯海岸线出现大量浮冰
下一篇:
【海洋之谜】墨西哥湾发现19世纪遇难船
相关帖子
2024-8-1
2023年山东省海洋预报减灾业务培训会在潍坊召开小s晒出和二女儿的合照,说女儿像林志玲 林志玲的回应很牛 - 海洋观察站建设计划
2024-8-1
学者视点▏陈鹰:海洋观测方法之研究 - 海底采样仪器
2024-8-2
海洋技术▏海洋地震拖缆系统及其应用技术发展 - 海洋地质分析仪
2024-8-2
宁波海洋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公告! - 海洋资源开发道德
2024-8-2
揭秘海洋科考“巨无霸”:“向阳红03”船有这些人无我有的“绝技”! - 走行式声学多普勒流速仪
2024-8-2
台风来了深海作业如何应对?我国海洋能源开发挺进深蓝领养狸花猫三年了,送养人还记挂着小猫,网友:喵早都不记得她了 - 海底地质勘测船设计
2024-8-2
去太空“看海” 中国“升级版”海洋水色观测卫星有何新?每一角落都充满浪漫温馨,唯美宅邸让人沉醉不已! - 海洋观测卫星技术
2024-8-2
依托厦门大学、自然资源部海洋三所等单位,厦门市建立起海洋综合管理科技支撑体系!向科学要答案,不断丰富人海和谐的“厦门实践”! - 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经验
2024-8-2
海洋一号D卫星海上同步观测试验完成 - 海洋观测卫星技术
2024-9-11
空天海洋同监测 气候研究添保障 - 海洋地震研究机构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选择快捷回复
楼主发贴辛苦了,谢谢楼主分享!
楼主太厉害了!楼主,I*老*虎*U!
这个帖子不回对不起自己!
这东西我收了!谢谢楼主!
我看不错噢 谢谢楼主!
既然你诚信诚意的推荐了,那我就勉为其难的看看吧!
其实我一直觉得楼主的品味不错!呵呵!
感谢楼主的无私分享!
楼主,大恩不言谢了!
楼主,我太崇拜你了!
社区不能没有像楼主这样的人才啊!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滕3269
活跃在2021-8-1
您看了很久哦,登陆下吧!
下次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点此找回!
登陆
新用户注册
用其它账号登录:
关闭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