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贯彻落实海洋强国战略纪实

[复制链接]
在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家彪的记忆中,2003年4月28日是个难忘的日子。那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海洋二所考察。. c! a) H- v! z
20年来,这份关怀一直激励着海洋二所的干部职工在建设海洋强国的道路上赓续前行、奋楫争先。; u8 H* U6 R* |0 ]
海洋二所牢记嘱托,在深入探索海洋碳汇机理、助力地方海洋经济发展、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方面不断探索实践,贡献智慧和力量。
; T; b7 l% @' b" H4 H  x浙江,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钱塘自古繁华。2002年12月,初到浙江的习近平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说:“新世纪新阶段浙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天地在哪里?在海上!”2003年4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位于杭州的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调研。
* k6 m% h  V& q( G. [20个年头过去,这份关怀一直激励着海洋二所的干部职工在建设海洋强省、海洋强国的道路上赓续前行、奋楫争先。" D4 X8 Y% i5 E# [/ Y2 b
2022年3月,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开启了“喜迎二十大·共筑海洋梦”的主题活动,党委书记、所长李家彪为全所党员上了一堂题为《勇攀海洋科技高峰感悟总书记“蓝色信念”》的党课,从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到建设海洋强国阐述了习近平的“蓝色信念”发展过程,通过解读“双碳”目标的海洋潜力、极地科学考察的发展,进一步阐释在支撑海洋强国建设中二所未来可以贡献的智慧和力量。
# K" T: l( ^5 d" H! H& E$ |

  S! G$ |/ D# v0 _5 D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P8 L4 R+ X1 K; g7 [+ G, t
海洋二所党委书记、所长李家彪讲党课
, R% p; _; I. B/ U) Z1 X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提“建设海洋强国”,为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确定了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多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海洋事业发展,高屋建瓴,把建设海洋强国融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之中。# n  `- d, X5 u8 m! w( i
“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O4 h; i& e7 h$ B7 m
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0 |3 D/ b! m" j" V  W基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碳增汇方案具有安全、稳定、高效和低成本的特点,是实现“碳中和”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海洋二所积极开展“海洋碳汇”的研究,对海洋碳循环生态环境、海洋碳通量碳储量遥感监测评估、海洋沉积储碳、海岛海岸带蓝碳资源、先进监测系统及设备研发等方面开展了攻关,构建了从滨海湿地到河口近岸再到深远海的碳循环研究框架,通过空天陆海一体的监测手段,探索海洋碳汇的机理。; ]' _, ?6 a, O$ P  {" v/ W
8 ^) w/ ~% w4 Y7 B8 O( v) _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c# U) a/ s, j1 v- g" G
开展淤泥质海滩底栖动物采样
7 r- C* ]! O( q在滨海湿地蓝碳增量监测的探索中,海洋二所在杭州湾盐沼区和乐清湾红树林-盐沼交错区设立了滨海湿地土壤碳固定监测站,完善了基于多学科交叉的滨海湿地碳库监测技术。针对浙江省红树林分布较少,但淤泥质海滩广泛分布的特点,海洋二所科技人员在浙江省温岭市开展了淤泥质海滩生态系统碳储量试点调查,牵头编制《蓝碳生态系统碳库规模调查与评估技术规程——淤泥质海滩》,推动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我国蓝碳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与评估技术体系。- }: @3 d6 I' O- t* y
围绕海洋水体碳汇计量,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海洋二所突破了近海海-气界面二氧化碳通量监测和评估技术,构建了中国海海-气二氧化碳通量遥感立体监测系统。同时,构建了海陆统筹、多界面碳通量遥感立体动态监测评估技术体系,实现了近海多界面碳通量的立体监测,首次构建了东海最完整的碳观测清单和中国大陆入海河流有机碳通量清单。在此基础上,海洋二所实现了从中国海到全球海洋的跨越,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遥感产品数据集,创新研发并发布了以海洋碳循环遥感为主题的海洋遥感在线分析平台“SatCO2”。到目前为止,海洋二所已经开展了7次 SatCO2系统国际培训,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该系统应用。! \6 s) W' W- C$ _' i% K
“更好认识南极、保护南极、利用南极”6 c% T3 k( x8 ?- S
2014年11月18日,习近平慰问中澳南极科考人员并考察中国“雪龙”号科考船时指出,“更好认识南极、保护南极、利用南极。”, d1 w' f1 r' F: k/ n7 h( i
极地、深海、网络、深空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新疆域。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与经济全球化,极地已经逐渐成为海上贸易的新通道、资源的新产地、大国发展的新前沿、全球治理的新焦点。  T. v4 y; B0 e7 E: b8 S+ L- b7 _
海洋二所是中国极地研究的主要启动者和积极参与者,历时30多年接续奋斗,科研工作者参加了所有南极考察航次,涉及地学、生物学、生态学等多学科。同时,他们积极发挥科技智库作用,牵头编写了中国极地领域的创新研究发展报告,立足全球治理新视角,提出新时期极地科技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发展方向。
. J0 N" O0 v& U: F) ?

* B" B; P+ g8 H0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B& M% q/ M9 L) Z  y4 Z
海洋二所科研人员在北极回收海底地震仪( @# x! w* ?  M+ j2 D8 Z
2018年以来,海洋二所科学家深度参与极地的探索,多人次担任我国极地考察首席科学家。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大可担任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家彪担任中国第12次北极考察首席科学家,为极地事业注入新的力量。同时,以院士为建议人发起的南大洋“大圆环”计划、北极“茉莉花”国际科学计划显著提升了我国的极地影响力。2021年,作为中国第12次北极科学考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二所主导的北极“茉莉花”计划顺利实施,在国际上首次在北极加克洋中脊开展了大规模海底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打破了国际上北极高纬密集冰区无法开展海底地震仪探测的断言,观测到强烈岩浆活动、微地震和异常地壳结构,完成了全球洋中脊岩石圈结构的“最后一块拼图”。! d, i8 K* y* {$ p* B
“要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
6 n' N& t+ _7 s6 N/ A  M2 J5 |2019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致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的贺信中写道:“要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
7 p8 \; }2 w: Q* Y浙江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是浙江的优势。2020年,浙江全省实现海洋生产总值9200亿元,比2015年增长48.9%,“十三五”年均增长约8.3%。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14%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到5个百分点。
/ E( ]" b2 ^$ v8 k* Y位于浙江的海洋二所积极投身浙江沿海地区经济主战场,为跨海桥梁、海底管线、港口码头、清洁能源、矿产开发和海洋牧场等各类涉海工程提供综合调查及技术开发、咨询和服务,参与了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大陆连岛工程、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三门核电站等一大批重点项目,有力支撑了地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d( t6 e* ^0 L4 I
在助力浙江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海洋二所为“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和海岸带保护利用等生态修复专项的申报、总体方案编制、论证、项目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其中,为温州洞头“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创新提出“破堤通海、十里湿地、生态海堤、退养还海”等修复方案,使其入选中国生态修复18个典型案例之一;在目前实施的舟山嵊泗县“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中,针对嵊泗列岛、马鞍列岛海域的主要生态问题及社会需求,提出“生态护岸、生景相宜、标准化养殖”等针对性的修复方案,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供了海岛经验。3 I3 ?* E5 F9 O$ M4 [
在支撑浙江省海洋空间资源管理方面,海洋二所不断强化近岸海域、河口、岛群研究,开展了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浙江省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浙江省海岛海岸带综合保护和利用规划等综合性涉海规划,为地方经济社会长远发展贡献了科技力量。
+ h* z( H; K' S# L: o3 h1 ]0 `2021年,由海洋二所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的《浙江省海底路由“十四五”规划》发布,这是全国首个省级海底电缆管道路由规划。海洋二所对浙江省已建、拟建海底电缆管道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现场调查,结合浙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点、线、面”为核心的空间分区体系,对各行业用海需求和建设时序进行科学预测,合理确定了管线廊道范围,划定开发利用的引导管控边界,一点一滴为浙江省补齐海洋空间资源管控的“拼图”。
  ]1 q- b# C3 `# K'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 C% F3 y0 Z! O  m: C8 j2 M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
5 w; B4 ^* M4 ?2019年4月23日,习近平会见应邀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的外方代表团团长时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 s' ~- o3 F& I7 z. v/ g6 G
海洋二所深入参与全球海洋治理,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从2012年到2021年,海洋二所分别与尼日利亚、莫桑比克、塞舌尔、斯里兰卡、缅甸、马达加斯加合作开展了联合调查航次,为合作国家开展海洋科学研究和大陆架划界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以航次促合作、扩交流,进而发起了大陆架和国际海底区域制度科学与法律问题国际研讨会高端论坛、中非海洋科技论坛等,有效提升了我国在大陆架和国际海底区域制度、海洋酸化观测研究和海底硫化物勘查等研究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F+ N& u  {6 @% C* H# R! D6 d
; O- t0 K& c$ R  u. f9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 n. V2 s2 I" G0 h" Z% u: C+ e2021年4月,中国-马达加斯加联合航次
8 T) O3 P" U, b% s; A. L  ^' O201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船舶与海洋技术委员会海洋技术分委会(ISO/TC8/SC13)成立,成为 ISO海洋技术领域中最重要的分委会。海洋二所是该分委会的秘书处和国内技术对口单位。8年来,海洋二所围绕海洋观测、开发和保护三大主题,为世界各国搭建海洋技术领域国际标准制定与交流合作的平台,已推动我国10多项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增强了我国参与国际海洋治理的话语权。
0 p. a, [, g, v* P& \8 [. Y目前,海洋二所仍积极参与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计划和中国-东盟合作等机制下的海洋科技合作,继续参与“国家管辖范围外海域生物多样性养护与可持续利用”、国际海底矿产资源开发规章和公海保护区设立等联合国及其他多边框架下的国际谈判和规则制定进程。
' r5 X4 K5 l) c; A9 x乘势而上开启“十四五”,砥砺奋进喜迎党的二十大。习近平的“蓝色信念”深深植根于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心中。依海而兴盛,向海向未来,海洋二所将牢记嘱托,一如既往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助力海洋强国建设。1 @1 r% |* u: r) ?" w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W8 |3 R# w6 }* S+ ]1 R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靶诘主
活跃在2021-7-1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