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估产值超1亿元!福建连江下屿村4000亩三倍体牡蛎喜获丰收

[复制链接]
3 x" c% P# U  R6 K

6 u, Q* ^- ?7 s4 P& 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 S/ h+ \3 ^8 a2 [. ?
村民把三倍体牡蛎运往码头。(连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4 d7 a% M4 @3 @+ T
8 F. |/ b* O  Q5 l& h
春天,是耕种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近日,连江县坑园镇下屿村村民在罗源湾南部海域养殖的4000亩三倍体牡蛎喜获丰收,村民们每天赶着将牡蛎打捞上岸出售,然后再将小苗挂到海里吊养,一幅抢收抢种的繁忙画卷在海面铺开。+ s8 x1 J9 J% R, a/ R8 N3 P3 O
利用滑轮将吊养在海里的一串串三倍体牡蛎打捞上船,运到村庄码头边;再利用吊车吊装到大型货车上,准备销往市场……14日一早,村民郑德功就和几个帮手一起驾船来到距离村庄约3公里的三倍体牡蛎规模化养殖区,开始忙碌的一天。: s) B2 Z0 `' n. J
郑德功随便打开几个牡蛎,个个脂白如膏,筋肉可见。“一个就能达到半斤,而且收购价一斤能达到8元,是传统二倍体牡蛎的10多倍。”郑德功告诉记者,三倍体牡蛎不仅产量高,而且卖相、品质好,已经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6 v5 \% F5 `" H' g- s( s9 P
“近两三年来,村里主要引进三倍体牡蛎养殖,养殖规模今年达到4000多亩,产值预估会达到1亿多元。”连江下屿村干部郑仕伟告诉记者,通过三倍体牡蛎养殖,不仅带动全村100多户养殖户增产增收,还为300多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3 V; S% k* \) x7 K5 ]下屿村地处罗源湾南岸,位于可门港经济开发区内。前些年,村民们大都在罗源湾海域从事鲍鱼养殖,随着可门港的开发,鲍鱼养殖区逐渐退养,全村只剩下6000亩海带养殖区。由于海带养殖季节性强,下屿村又引进了三倍体牡蛎等新品种,提高养殖海域的利用率。
. f% W+ l7 a- q: r- I“三倍体牡蛎是采用细胞工程技术培育的体细胞内含三套染色体的优良牡蛎品种。由于三套染色体遗传杂合度高,且在减数分裂时出现紊乱导致性腺发育整体弱化。”据省级科技特派员王为刚介绍,因为“不谈恋爱专注生长”,所以三倍体牡蛎生长快、个头大、成活率高,可以比二倍体牡蛎增产30%以上。
5 {3 L4 ]" p4 @; }/ F/ Y据介绍,与传统二倍体牡蛎相比,三倍体牡蛎除了生长快、产量高以外,因糖原含量高,肉质也特别好,味道鲜美,满足了市场对大规格、高品质牡蛎的需求。. z) X- ~! q6 N
为进一步更新养殖品种,提高“海洋牧场”产值,去年下半年以来,连江已着手开展三倍体牡蛎的育苗工作,助力连江海洋渔业产业转型升级。
2 B; z# F8 e/ y, x3 {" [$ O“三倍体牡蛎育苗室、育苗池以及配套育苗设施已经陆续建设完成,很快将开展育苗工作。”王为刚告诉记者,连江县选址黄岐湾和定海湾海域开展万亩三倍体牡蛎养殖示范区项目建设,推行标准化养殖技术和管理技术,积极培育“牡蛎+健康”“牡蛎+旅游”“牡蛎+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9 k% D0 [9 R* ^* E5 q
“连江的牡蛎产业将迸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赋能连江贝类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王为刚表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连江海洋经济的蓬勃发展将再添新成员,通过渔业转型升级,带动更多渔民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 y( Z6 j0 V. R/ z/ @) Q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 W" K4 C- M6 [! |- m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靶诘主
活跃在2021-7-1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