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和实施以来,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近一年来,美国智库专家学者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了持续深入的研究。 7 p$ |6 B5 L" ?
一、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意图 0 L7 ~4 o) Z% \3 R/ J7 ?5 v& \
美国智库专家多从经济和战略层面考量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意图,分析更为深入具体。 / s6 R6 K7 ?% @: o7 D8 t, ^
(一)绝大多数智库专家都认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首要意图是经济因素,而解决中国过剩产能,为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是这一倡议提出的最直接因素
/ Q# C( ^1 J- ^* D4 X9 ~8 c- j布鲁金斯学会的卡迪拉·佩西亚戈达(Kadira Pethiyagoda)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就是中国用以出口其过剩产能的一个经济项目。对外关系委员会的易明(ElizabethC. Economy)认为,通过“一带一路”可以消解中国的过剩产能,从而拓展出口市场,进而可以刺激中国经济发展。卡托研究所的克里斯提娜·古卢齐安(Christine R.Guluzian)也持同样观点,认为,“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抵消产能过剩, 可以为新的消费驱动型增长模式开拓国外新兴市场, 从而有利于中国国内经济的发展。
! t% K/ U5 V" v. n# c& C(二)绝大多数智库专家认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除了经济意图外,还有多方面的战略意图
M% H. D4 \1 n0 ?% D. T1.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是为了与美国等国家或地区达成战略均衡。卡迪拉·佩西亚戈达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仅是纯粹经济性的,它还服务于北京的外交政策目标: 与美国在亚洲达成战略均势,重塑其安全环境,确保其崛起。易明认为,希望通过促进双边贸易关系来抵御美国、日本,欧洲对欧亚大陆的影响力,提升中国的全球地位;“一带一路” 倡议不仅可以催化欧亚大陆的发展, 而且也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明确的国际发展方向。 ' P6 L, ~& O& { o7 V+ o! u1 u( {7 Z
2.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而能源安全和维护中国国内稳定和民族团结是其题中应有之意。 克里斯提娜·古卢齐安认为,“实施‘一带一路’计划将为中国提供更多的能源安全”。“新丝绸之路的主要动力是发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平息分裂主义倾向和宗教激进化。 ”罗兰认为:“多年来, 能源安全一直是中国战略规划者关注的核心问题。 实施‘一带一路’计划将促进中国能源供应多样化计划的实现。 ”“作为‘一带一路’ 计划基本特征的陆上管道可能无法完全弥补海上供给的中断。 但是,一旦与美国及其盟国发生冲突, 陆上管道至少可以满足中国的一部分基本需求以缓解其战略弱点。 ”“北京认为,通过向邻国提供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一带一路’ 将有助于减少可能蔓延到新疆的恐怖主义或叛乱的可能性。 ”
4 }& p+ I" Z1 _/ @3.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是为了加强“邻里外交 ”。 卡 内 基 国 际 和 平 基 金 会 的 韩 磊(Paul Haenle)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扩展中国与中亚国家间区域合作的宏伟构想;该计划承诺增强地区联系、深化经贸关系、扩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之间的纽带。
8 }$ f& ?4 d. K8 z2 Z/ O二、积极评价“一带一路”倡议的同时也提出质疑
0 }$ V- K# x7 k6 B. j近一年来,智库专家既对“一带一路”倡议给予了积极评价,同时也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可能遇到的挑战、问题等展开评析。
$ D" i( N/ _7 n8 e v8 m7 i(一)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评价 # x. ]" j/ d, |" p1 _( x+ {# e- N
1.“一带一路” 倡议是发展的倡议,互利的倡议。 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曾担任印度驻华大使的印 度 外 交 官 希 夫 尚 卡 尔·梅 农(Shivshankar Menon)对“一带一路”倡议与马歇尔计划,以及日本在 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初资本、制造和技术的出口活动进行了比较, 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关于发展的倡议, 而不是如马歇尔计划那样关于重建的倡议。更重要的区别是马歇尔计划的地理范围有限, 它是在美国与苏联在战后欧洲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竞争的特殊政治背景下构想和执行的。”“与日本 20 世纪 80 代、90 年代初不同的是,中国是一个很大的政治角色,其安全无需依赖于美国,其有可能成为美国在全球所有方面的对手,而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对手。80 年代的日本只是提供经济利益的角色;今天的中国可以为其‘一带一路’伙伴提供全方位的福利,包括政治和安全方面。 ”
# O- `3 l7 F- v# t8 |% B) f2.“一带一路” 倡议是雄心勃勃的地理经济理念。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乔纳森·希尔曼(Jonathan Hillman)盛赞“一带一路”是如今全球事务长廊中的杰作, 是近年来最为雄心勃勃的地理经济理念,希望把“一带一路”倡议变成“一带一路”战略。希尔曼还指出,把“一带一路”作为一个“倡议”减弱了威胁性,增加了开放性、包容性,不过这样一来也会缺乏战略所具有的一致性和实质性。希尔曼认为,“一带一路”若要继续发展,一定要从“倡议”变成“战略”。战略不仅有利于中国,也将惠及更广泛的国际社会。 作为战略的能够成为区域一体化的更好手段, 最终为全球经济做出更多贡献。“一带一路”现在正处于规划阶段,推动其成为“战略”并不算晚。 $ d" l6 n( }( y7 k
(二)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可能遇到的挑战、问题等 , ^/ z+ F( ^: Z" p; v- \
1.经济方面的主要问题。 其一,有学者分析认为该倡议可能取得的经济收益被夸大了。 企业研究所的塞 西 莉 亚·乔 伊·佩 雷 斯 (CeciliaJoy Perez)和史剑道(Derek Scissors)等从三个方面分析认为,该倡议带来的收益可能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首先,“中国企业主要扮演的是一带一路承包商的角色。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临时性限制了中国从‘一带一路’中取得地缘政治利益”。其次,“‘一带一路’施工重点是能源和交通运输。 一旦中国承包商离开,如果东道国不能对这些项目进行大量维护,相关设施及其利益就会恶化。 这将限制东道国得到相应的收益”。再次,“‘一带一路’给中国带来的资金负担正在变得越来越重。 ”其二,有学者从风险角度评估了“一带一路”倡议中亚欧之间铁路运输建设项目。战略与国际中心的乔纳森·希尔曼(Jonathan E.Hillman)以霍尔果斯无水港为例,分析认为:“与海运相比,新的陆上航线的成功还远远没有得到保证。 ”在可预见的将来,每一个问题对于新的亚欧陆路线路的可行性都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其三,有学者担心“一带一路”倡议会影响中国自身的金融稳定。对外关系委员会的布莱德·赛策尔(Brad W. Setser)认为,中国为 供给资金会危及自身的金融稳定。 4 u$ L; i- M5 U. S* L4 o0 N
2.政治方面的主要问题。有学者重点分析了相关国家的安全稳定问题。 希夫尚卡尔·梅农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中规划的基础设施是在那些安全脆弱和政治不稳定的地区和国家建设的。 因此,大规模投资的风险是巨大的。 ”有学者则是强调了相关国家内部的腐败问题,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挑战。布鲁金斯学会的卡迪拉·佩西亚戈达指出,相关国家的腐败是“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的挑战之一。乔纳森·希尔曼通过分析帕德玛大桥项目认为,腐败行为是导致这一项目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7 J/ z1 s3 d$ M; s
三、密切关注相关国家、地区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反应 1 _! U; R% R! e) q' ^+ a
近一年来, 美国智库专家密切关注相关国家和地区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及反应。 0 p* D8 f8 s9 k' I7 ?
(一)认可“一带一路”倡议得到相关国家和地区欢迎和参与 5 [* C: y* f/ G9 f/ r0 a2 p* Q
战略与国际中心的张克斯分析了亚洲、非洲、南美洲和中东部分地区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反应,认为:“亚洲基础设施需求巨大,因而反应最强烈。 ”“许多亚洲较小的经济体一直渴望‘一带一路’合作,特别是吸引基建投资,以进一步发展,并沿着新兴贸易路线成长为枢纽。由于类似原因,非洲, 南美洲和中东部分地区也有热切的参与愿望。 ”
. a' @. F. A/ q2 f# t+ s/ P5 h(二)分析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采取消极态度的原因
3 Q, d+ L- ?" b5 c, I& c2017 年 5 月“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前夕,印度有关部门发表声明强调:“对于那些忽略了印度对于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核心关切的项目,印度不会接受”。 多数专家认为印度采取这一态度的原因是出于其领土主权方面因素考虑的。 对此,有智库专家专门分析了其中原因,认为:“印度选择在‘一带一路’高峰会议召开前夕,借‘克什米尔’问题高调宣布缺席会议, 一方面是由于长期的政策惯性难以快速松动; 另一方面也是借高调缺席会议昭示立场,获取一定的政策主动性。印度的这一作法有策略性的考虑,因此不能简单解读为印度反对‘一带一路’”。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拉贾·莫汉(C.RajaMohan)、 企业研究所的杜海姆(Sadanand Dhume)也持类似观点。
7 @1 b% Y$ K/ j: o" p( s8 j5 W; t(三)探讨欧洲国家反应的变化和原因 : J- r# _% v0 l6 R
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研究中欧关系的前访问学者赖雪仪(Lai Suetyi)指出,欧盟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兴趣日益增长,“一带一路”倡议的两条主要路线———贯穿中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贯穿南亚、东南亚的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均以欧洲为最终目的地,因此欧盟国家最近似乎对“一带一路”越来越感兴趣。 ”“习近平首次宣布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时,欧洲的第一反应可谓平淡,倡议几乎没有受到欧洲媒体的关注。 直到 2015 年 3月,欧洲终于开始表现出切实兴趣,此后欧洲在此项目上的参与度不断增长。 ”“许多欧洲国家了解‘一带一路’的具体细节后,纷纷放下最初的谨慎或保守态度。 ”“对于欧洲而言,‘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网络最终将连接欧洲和中国, 这意味着欧洲可以获得来自外界的更多贸易、投资和合作机会。当然,赖雪仪也表示,“地理位置也造成了理解上的差异。 希腊、葡萄牙等南欧的欧盟成员国对‘一带一路’ 等倡议下的中国投资最为开放。 另一方面,西欧国家则尤为谨慎”。“欧洲种种担忧背后的一个原因是害怕来自中国工程建设企业和高铁企业的竞争,害怕欧洲发达经济体的就业市场可能因此受到冲击”。 1 R5 v% A% P1 u5 r0 e
四、建议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采取参与的态度 * t7 g& S5 H# P
作为以影响政府决策为研究目标的智库而言,针对“一带一路”倡议分析美国的态度和相应的对策,则是其研究的核心之一。
' F( a2 @* J$ B2 X5 j' }; C(一) 智库学者的主流观点强调美国应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 & Y5 T3 V3 d# k5 e
威廉·T.威尔逊提出:“北京想要‘走出去’的愿望不应被视为对美国利益的威胁,但更多的是管理的挑战。 中国的规模和贸易地位迅速重塑经济和地缘政治的亚洲。 为了维持美国的经济影响力,华盛顿也必须深深地融入世界。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包道格(Douglas Paal)、 陈懋修(Matt Ferchen)提出:“在现有国际秩序的许多重要方面,中国实际上更接近于一个规则制定者, 而非接受者。 ”“美国必须设法在亚投行这类多边机构和‘一带一路’这样的开放式计划中与中国积极合作。在更大范围内,美国应当力求发挥领导作用,以帮助为东亚地区提供一个升级版“布雷顿森林体系”,为大国和小国提供机会。 ”韩磊认为:“美国对这一倡议的态度不应该是敌对的”;“美国也需要制定相关战略,有建设性地参与到‘一带一路’倡议中。美国政府应避免重蹈其应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覆辙。 ”克里斯提娜·古卢齐安提出:“美国应该接近新的丝绸之路倡议,作为与新丝绸之路参与国,美国应该谨慎而又建设性地与中国培育互利的贸易和建立潜在的关系。 ”
, L0 f0 b' v9 A4 [(二)多数智库专家正面评估了“一带一路”倡议对美国利益的影响 / h0 |4 f5 a% p0 d8 w1 a- f
张克斯指出:“美国的基础设施公司,包括相关的服务提供商, 有机会利用这个充满活力的市场,并与之成长。 与美国官员一道,他们可以提供设定标准和保障措施的经验, 帮助亚洲以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的方式进行联系。在战略上,美国有兴趣确保没有一个实体统治欧亚大陆, 世界上大多数人民和经济实力居住的地区, 上个世纪两度无限制的竞争导致了全球冲突。“大西洋理事会欧亚中心的阿里尔·科恩(Ariel Cohen)表示,美国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正在下降。 与这个趋势形成对照的是,中国现在将“一带一路”的运营中心放在中亚。“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一个重点就是国际贸易中的货物运输。大西洋理事会亚欧中心主任、曾任美国驻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大使的约翰·赫布斯特认为,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需要积极参与中亚事务,这同时也意味着参与“一带一路”。 ; w3 z; e% g9 G* B5 q' R
(三)智库专家基本肯定美国政府派出代表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做法
! K( I+ U; o: J% @ {# f( I( O v布鲁金斯学会的李成在接受访谈是指出:“特朗普派出代表团来中国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一举动符合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安全、经济利益以及特朗普在国内大兴基建的意向。 ” 美国前副国务卿、基辛格咨询公司副总裁罗伯特·霍马茨(Robert Hormats)也表示对美国派代表团出席 5 月中旬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感到高兴。 ) C3 u0 _" n$ k' P; |
综上所述,纵观一年来美国智库专家的观点,虽然,他们对该倡议的战略意图的分析和评价存在一定的夸大的倾向, 但是其对该倡议总体上还是基本都给予了正面的肯定评价。 智库专家关于该倡议可能遇到的问题的分析, 也可以作为中国在进一步实施这一倡议时的参考。此外,专家关于美国对该倡议应采取的态度和对策的分析, 也将有利于美国参与和融入这一倡议之中。 因此,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美国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将采取较为积极的态度。 & W" {+ m% V5 j: B, ~* I
文章来源: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4 [5 A6 p2 ^% y/ w$ Y5 o$ d
作者:刘颖,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 4 [: m; B( K2 N# r8 T. c0 l* b4 ?6 @
$ } H8 k# j' M; D"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