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海关键环境因子时空演变及其浮游生物变化响应

[复制链接]

人类活动是近海生态系统演变的重要驱动力,频繁的人类活动导致近海富营养化程度加重,改变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进而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平衡;另一方面,近海浮游生物群落与全球气候变暖、富营养化、水体酸化和低氧等有着显著响应。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渔业环境优化与循环水处理技术创新团队,以黄渤海为重点研究区域,基于长期系统的环境调查数据,分析了氮、磷等生源要素的空间变化特征,阐明莱州湾40年来氮、磷的长期演变规律,评估了水体富营养化水平,解析了陆源污染等影响近海环境变化的关键因素;采用生态风险评估指数阐明了重金属对近海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研究发现渤海沉积物中重金属镉(Cd)对渤海生态环境健康具有潜在威胁;基于GAMs模型对比分析了黄渤海与西太平洋中分粒级叶绿素的差异,研究发现黄渤海以Nano级叶绿素含量为主,西太平洋以Pico级叶绿素含量为主;揭示了渤海海域浮游生物群落对酸化和暖化等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表现为浮游植物增加、浮游动物减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Environmental Research,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和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等环境科学与生物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上。

该项研究针对我国近海环境污染问题,揭示了氮等关键环境因子的时空演变规律,解析了浮游生物对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成果将为深入阐明人类活动对近海生态环境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奠定理论基础,并为我国近海污染防治和海岸带适应性管理提供参考。

黄海水产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魏玉秋为论文《Different responses of phytoplankton and zooplankton communities to current changing coastal environments》《Eutrophication status assessment in the Laizhou Bay, Bohai Sea: Further evidence for the ecosystem degradation》《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 pollutants and 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s in sediments of the Bohai Sea, China》和《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otal and Size-Fractionated Chlorophyll a in the Yellow Sea and Western Pacific》第一作者,硕士生张猛为论文《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nutrient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in Laizhou Bay over the past 40 years》第一作者;崔正国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孙军教授和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石洪华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806214 & 4220610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1M703590),山东省博新计划(SDBX2021014)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2020TD49 & 20603022022010)等项目资助。

1 [0 n+ B% p- f* D0 _; i
3cd0946a9471bf2bb771fcf09f35f1ea.jpeg
(1)莱州湾营养盐时空演变特征与富营养化评估;(2)利用GAMs模型解析黄渤海与西太平洋分粒级叶绿素差异;(3)渤海沉积物单因素污染评估与浮游生物对环境变化响应全文链接: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 t. J+ |# D' v6 L7 V5 l+ G; l, k$ W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农民的小帮手
活跃在2022-10-2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