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一份“蓝色地球生命力”报告显示,过去40多年,全球海洋物种的种群数量减少过半。与捕捞活动关系密切的海洋物种受影响最为严重,金枪鱼、鲭鱼等数量下降了74%。 5 ~1 l/ ~8 \! a" X
随着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我国近海生态系统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种质退化、渔业资源结构和质量变异明显。
4 `/ i S( h; O2 c; o' Y生物锐减频现隐忧 6 j; w( P) [' R7 d/ T$ T
珊瑚礁维持着世界最高的海洋生物多样性。然而,目前全球珊瑚礁已减少40%。相关数据显示,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我国珊瑚礁面积减少约80%,处于非健康状态的占50%。“超过1/4的海洋物种生活在珊瑚礁中,约8.5亿人依赖珊瑚礁的相关资源维持生计。”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主任徐奎栋说,“珊瑚礁生境的缺失必然影响与其相关联的物种多样性及生物资源,并产生连锁效应。” " E+ W; I0 F& K: x
珊瑚礁的大量减少乃至出现灭绝威胁只是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的一个缩影。 * c4 Q8 Y( K# v, |# V0 M2 ?% v, U7 t
徐奎栋列举了一组数据:据不完全统计,青岛胶州湾潮间带底栖生物由上世纪60年代的120种减少至目前的20种左右。在中国近海生物区系中,黄海中央的冷水底栖生物群落最为独特,但近50年来其生物群落组成和分布已发生显著变化,处于衰退中。在黄海,捕捞鱼种的平均体长由上世纪70年代的20厘米以上减少至目前的10厘米左右。
, i$ D6 c5 O$ ]8 F# x. P1 G“河口区尤其严重。长江口海域大黄鱼和墨鱼已面临枯竭,带鱼和小黄鱼资源严重衰退,种质资源质量明显退化,渔获量下降,个体低龄化、小型化。”徐奎栋说。
$ s9 p( R8 p# E, c! p由于富营养化和升温导致的海水缺氧,海洋中的“死区”不断增大,严重威胁近海的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一般海水中的溶解氧低于2mg/L即为缺氧,海洋缺氧区又称“死区”,我国东海及长江口季节性缺氧区面积达1.2万平方公里。 * f8 o: ^1 N6 L! N7 W4 ^
立法定规修复生态 / Z$ z; e2 k0 L( t0 Q) w$ Z
海洋生物多样性不仅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维持者,也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 [ A4 R1 p4 z4 W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副教授姜勇说:“海洋给人类提供大量的食物和能量,是现代高科技研究的基地。海洋生物含有丰富的药用资源和极为宝贵的种质资源,一旦一个物种灭绝,就不可能再生,人类将无法利用其生物多样性,人类的生存也会受到威胁,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 / R% B1 f" u) n5 {8 Y: ?0 Q. B
我国历来重视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1992年6月,中国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成为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1994年正式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2010年再次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年~2030年)》。
# o0 J' J% U- H G% d2010年版的《行动计划》确定了黄渤海、东海及台湾海峡、南海海洋与海岸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行动计划》提出,开展为期10年的海岸及近海典型生态系统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包括开展本底调查,摸清现状,研究制定海洋生态区划与保护示范,选择在沿海地区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滨海湿地集中分布区及重要海岛生态区实施海洋保护区建设工程。同时,特别提出开展为期10年的红树林生态系统恢复工程。
& M$ _3 d0 H* ^( ? l25年来,我国制定了众多有关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法律法规,包括《海洋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渔业法》《自然保护区条例》《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编制了《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等。
, u2 z4 ^$ G( D同时,我国还通过建立海洋保护区,保护海洋原始面貌、状态和物种生存的野生生境。截至目前,我国共建立各级各类海洋保护区270余处,面积1200多万公顷,占管辖海域面积的比重从2012年的1.12%提升到4.1%,基础设施、巡查执法等方面能力得到有力提升。 ! w/ V7 \7 n, x/ ?' u
精准分析“对症下药” ( h- u+ M8 N, P/ M( `
“过度捕捞、栖息地改变、污染和气候变化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杀手’。过度捕捞是威胁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效应蔓延到大洋深海。升温与海水酸化将加重过度捕捞、生境破坏与污染带来的负面影响。”徐奎栋说。
. }) {4 G+ Y8 I: ~) J联合国呼吁在21世纪末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2℃内。据科学家估算,即便将升温幅度控制在2℃,物种灭绝风险也将从目前的2.8%增至5.2%。如升温达3℃,物种灭绝风险会增至8.5%。若不采取措施,按目前趋势2100年升温将达4.3℃,全球1/6的物种将面临灭绝风险。 $ @+ h/ T% g* L+ V4 i/ _# _2 @
海洋酸化会影响到以碳酸盐为骨骼的生物代谢过程与生活史,并通过食物网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6 V: E8 D' L, L0 \) c; d2 V过度捕捞导致资源崩溃,生态系统的结构出现变化,生物群落结构小型化、性成熟早,行为异常。“这种影响甚至大于海温升高和酸化的影响。”徐奎栋说。
3 _7 e- ^& } e* y3 ^; p0 a姜勇说,海洋污染影响使食物链组成趋于简单,淘汰敏感种,使原有群落中物种多样性发生大的演替变化。此外,还对物种胚胎发育、生长产生严重影响,造成基因突变,危害遗传多样性。海水的富营养化造成赤潮等现象,影响生物生存,导致食物链断裂或受阻。石油泄漏则对海洋生物造成严重的危害,破坏多样性。 / A5 s2 _& S- m/ E* }9 f! T3 d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目前通行的做法是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治理排放污水、禁止过度开发海洋资源、禁止过度捕捞、合理减排控制地球升温。谈及还有哪些重要措施,徐奎栋建议,要加强研究,查明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确定哪些变化,哪种程度的变化是因为全球变化所致,哪些是因为人类活动所致,并制定应对措施。姜勇说,可以通过功能微生物分解塑料、石油污染,种植高等藻类植物,以去除无机、有机污染物。
, o+ Z2 ?1 d1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