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海洋强国”可以简要界定为:通过主动认识海洋、合理利用海洋、积极经略海洋而提高综合实力的大国。 9 Q. I+ C6 Q" d. j
——刘笑阳(2016):《中国海洋强国的战略评估与框架设计》
7 g$ |$ S* f h C国家大战略之谋划,应从基本国情和国家战略资源出发,结合其所面临的国际局势,明确本国的基本世界定位及其基本战略选择;在此基础上,确立大战略的基本趋向,并以此为核心确定大战略的基本内容及其实施原则,构建大战略的基本框架。
5 X) M4 I) S, P! @ ——门洪华教授
& j9 h# c7 \5 W0 a对于力图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的中国而言,可以理性地结合构建中国大战略框架的准则,密切结合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从海洋定位、海洋利益和海洋实力三个维度评估中国海洋强国的国内基础,以周边、地区和全球为视角判断中国海洋强国的国际环境,从而对中国海洋强国的战略背景进行评估,以此为海洋强国战略的目标确定和手段选择提供依据。 9 b! N- ~/ S1 N: e4 p7 \
——刘笑阳(2016) ' O4 ?2 |8 U9 ^% s3 J2 ~5 P$ R4 P
对于一种地域性的蚕食体制来说,陆地是足够的;对于一种世界性的侵略体制来说,水域就成为不可缺少的了。 9 m% V0 w! v: P+ e
——马克思
2 [1 O) Q" H; K b$ L* U9 `0 X( C从政治与社会的视角来看,海洋最为引人注目的地方就在于它四通八达的海上航线,如同一条宽阔的公路或者辽阔的公有地,人们可以朝着任意的方向前行。 , L8 s- h$ X4 z
——阿尔弗雷德·马汉( Alfred T. Mahan) : j, n6 G/ M8 q/ Q9 }
只有海洋才能造就真正的世界强国,跨越海洋这一步在任何民族的历史上都是一个重大事件。
6 w9 B# O# ^. c& y ——地缘政治学创始人弗里德里克·拉采尔(Friedrich Ratzel) 3 E, \, U9 k5 b' D
一国的海洋战略资源大致包含:海洋经济资源,主要考察对象侧重于海洋经济对GDP或GOP 的贡献度;沿海地区人口资源,包括当地的总人口数和受教育程度等;海洋自然资源,包括领海与海岛面积、海洋资源储量、海洋能源使用等;海洋资本资源,主要包括国内外资本对海洋相关产业和设施的投资;海洋知识技术资源,主要包括相关科学文章的发表数、涉海专利的申请数、海洋领域的R&D 投入等;海洋领域的政府资源,即国家对于海洋领域的财政投入;海洋军事资源,包括海军人数、海军军费开支、舰船规模与技术水平等;海洋国际资源,包括海关进出口贸易的总量以及海上运输的商船队数量等海洋是国家繁荣、与外界通商贸易、扩大势力和发挥影响的一条途径。 ——J. R. 希尔(J.R. Hill)
+ {$ ^( C+ }2 @& `: ]' y: A+ y" q+ x人类迈向海洋的原因与海洋的四个属性有关,即资源属性、交通属性、信息交流属性和疆土属性。 ——杰弗里·蒂尔(Geoffrey Till)
+ q- l0 s5 D6 \' c这四个属性密切交织在一起,每一个都体现了国际关系的合作与冲突特征。海洋由于某种新能量的释放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历史存在的各种空间也会相应地改变自身。这就形成了政治-历史行动中的新尺度、新维度、新经济、新秩序,以及一个崭新民族或者再生民族的新生命。 ——卡尔·施密特
6 H. Y+ s2 g9 K# H- i2 t文章来源:海洋生态大讲堂 ! d+ x1 L1 }- S& ^) ~ U6 t4 @
作者: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宁波大学兼职教授。
" C6 V. A k: ]/ \6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