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工程装备靠自主研发闯拉美

[复制链接]
' h$ @# A. O# A, T0 Y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 }! j, t+ Q! j  运送途中的深水半潜式起重生活平台“OOS普罗米修斯”,运送工作由中集振华物流负责,历时40天到达里约热内卢。  ^0 g0 F9 [" s" ^- L. i
  不久前,由中集集团设计建造的深水半潜式起重生活平台“OOS格雷塔”、“OOS普罗米修斯”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了交付仪式。这两座平台已经开始为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提供生活支持类服务,其中前者是目前在巴西海域作业的最大深水半潜式起重生活平台。
* B8 E) g* K# ^  这两座深水平台由中国企业自主设计建造,具有完整知识产权。此次交付使用标志着中国深水半潜式起重生活平台获得国外主流用户认可,是我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的重大突破。4 Y; W( `4 Z" }6 ~7 W; g
  目前在巴西作业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占全球份额的25%% ?' W( y' u6 {5 z( z
  “OOS格雷塔”总长137.75米,型宽81米,型深39米,最大可变甲板载荷7070吨,额定居住618人,适用于西非、巴西、墨西哥湾等海域。' j/ h$ X4 p) q+ H& W& v' J
  巴西前国家石油、天然气及生物燃料管理局局长利马认为,平台的成功交付是巴中能源合作向前推进的一个标志。他希望中国企业不断加强与当地企业在海工装备设计、建造上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双赢。
1 n3 u) W1 ]. `1 `5 C: e+ y  巴西深水油气资源丰富,是全球主要的深水半潜式平台市场。目前,在巴西作业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占全球份额的25%。随着2007年底巴西最大深海盐下层油田的发现,巴西对海工装备有了更多需求,成为未来几年全球最大的海工装备投资市场,未来潜力巨大。& Z" I6 c- a; N7 t  p
  作为全球主流物流装备及物流服务供应商,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集集团”)2006年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通过与巴西当地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进入当地市场,最早主要向巴西国家石油等公司销售设备,目前拉美已经成为其重要的核心业务地区之一。
- \2 }% H/ f" _0 S7 a+ Q  中集集团巴西代表处首席代表高上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集将更多了解巴西深水平台市场需求,加强与巴西企业合作,努力为客户提供融资、设计、建造等“一揽子”服务。. A# S& ~4 m) E
  巴西造船海洋工程协会负责人约翰·阿泽雷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由中集集团供应的两座海上生活支持平台运行状况良好,他认为中国企业的海洋设备类产品质量不错,未来还希望有更多类似中国产品进入巴西市场。
) U: }9 z$ g5 s7 F& p  此前全球最大的海工设备供应商新加坡吉宝集团、新加坡裕廊集团、韩国三星集团、日本川崎造船以及欧美等一大批企业早已经在拉美市场精耕细作很多年,作为后来者,中国企业还需根据自身的优势在核心竞争力上做文章。  ?! }% D' @  G+ [
  实现大型装备的海外本土化生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 Y! D) [; s3 o' _) d  巴西石油公司发布的2013至2017年投资计划显示,未来5年将在海工装备与服务领域投资2367亿美元,这将是全球同类领域的最大投资额。巴西最大深海盐下层区块生产类平台计划于2016年底投产,目前正在招标中。8 }- i9 ^: L' F1 a5 f6 H
  除巴西外,墨西哥、委内瑞拉等国也有非常大的市场需求。以墨西哥为例,虽然在临近美国一侧的墨西哥湾,海工装备已经被许多大型国际石油公司垄断,市场相对成熟很难进入,但靠墨西哥的一侧则未被完全开发,需要大量的技术和设备支持,这将是巨大的市场机会。目前墨西哥国内财政不景气,墨西哥政府希望有更多的国际公司介入开采,加大本国石油开发,目前墨西哥有两座半潜式生活平台也正在竞标中。! \9 Y  w; r' A* m
  不过由于海洋工程产业的特性所限,要想进一步拓展拉美市场,就必须靠近市场才能做好设备及油田的后续服务工作。未来实现在巴西的本土化生产因此将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高上坦言,实现大型装备的本土化生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t) X2 N: J, c( C5 ^
  此前中集集团于2013年在俄罗斯生产完成一台大型装备,这也是中国造船和海洋工程领域唯一在海外完成总装的大型装备。未来中集也希望根据拉美各国石油开采周期提供各种不同的海工设备支持,并实现大型装备的本土化生产。
+ a, J2 x% ~6 z  M  提高国产化水平,建造性价比优良的海工装备
# J/ v$ C& l, _* B  目前,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具备较好发展基础,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人民币,占世界市场份额近7%。我国已基本实现浅水油气装备的自主设计建造,部分海洋工程船舶形成品牌,深海装备制造取得一定突破。: {% v' m9 G! k3 r% i
  尽管中国海工装备在自主设计及核心技术方面有所突破,但与此前早就进入拉美市场的欧美企业相比,依然存在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研发设计和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依赖国外;尚未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制造能力,基本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配套能力严重不足,核心设备和系统主要依靠进口等。8 c, B: U0 y$ u7 h: t$ r6 [
  而此前进入拉美市场的挪威、荷兰、美国等国的海工装备类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已经从进行平台总装等附加值较低的领域退出来,转而进入到涉及核心装备建造、运营服务等附加值较高的核心领域,即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领域。# ^: o* \5 D4 V+ X$ A  R
  举例来说,造价5亿到6亿美元的平台中,钻井设备的价值就高达2亿美元,即核心设备占据总造价的1/3,核心设备的建造将成为中国船舶制造以及海洋装备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olian
活跃在2022-3-1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