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观点】农业农村部渔业专家咨询建议

[复制链接]
2019年1月15日,农业农村部渔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召开专题咨询会议,组织专家委员就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出席会议并讲话,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张显良主持会议。唐启升等14名专家委员出席会议。现将主要观点摘编如下。

# ]+ M) S' `4 g- J- B
唐启升

7 u& f2 L2 R" M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 ~# ]( i, A0 }; B. ~
改革开放以来,渔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 `+ z1 }" @) }; I
一是确立了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保障了水产品市场供给,为食物安全和营养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8 x' ~2 z" ?6 v8 l: F! v/ V
二是以养为主的中国特色现代渔业影响了全世界渔业增长方式和渔业生产结构的转变。
( Z; v- G' h% H  D( {
三是为渔业发展增加了新领域、新内涵,奠定了渔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 S- w& f, c9 R2 }# M# K
为加大宣传力度,推进渔业绿色发展,建议:
% v# ?6 i5 ~# P& e& h9 l# X
一是以建国70周年纪念为契机,全面系统总结渔业发展特色和伟大成就。
2 g( I  C# @6 E
二是召开渔业绿色发展系列专题座谈会,探讨渔业绿色发展途径、措施、近期和长期目标。

* n7 K  H0 B6 k! x
三是借助《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的契机,扩大渔业影响力,使渔业绿色发展融入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以及一二三产融合等国家发展战略框架中。
6 p- v# I4 l7 N  ?; {! k* f; c
何建国

0 H; A  \% L! @& v& D/ b( R
中山大学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所长、虾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 ~& T* k+ b: Y' x
养殖尾水排放是制约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重大问题,但目前我国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的排放标准存在差异,养殖尾水排放标准的部分指标设置不合理,例如PH值等指标在一天的不同时间是剧烈变化的,使用同一标准不符合生产实践。另外,当前水产养殖的土地、人工、环境和病害成本较高。建议:
, u  T; F% @$ c# |* Z4 z
一是对养殖尾水排放标准进行修订,对养殖尾水排放标准中的指标值明确具体的监测时间。

/ M2 s# ^/ ~) Q6 I- S, B) ?! R* i
二是推动水产养殖向着标准化和自动化发展,降低生产成本。

3 Y3 U$ S$ ^$ K0 c+ p0 t+ @# p
三是在免疫防控机制上下功夫,与国际接轨,实现疫苗“三部曲”,即自家疫苗、区域性销售疫苗和全国通用疫苗。
: |' h4 l2 G, M  `
吴有生
" e. {2 n! ?( e( W6 T6 B1 D(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6 X5 X0 E; _5 C% v, d7 l4 [; C& C
我国是世界第一造船大国,有34个高校从事海洋装备方面的研究,相关领域的教师、学生总数超过世界所有国家总和。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每年对船舶科技的投入很大,但科研力量中关心渔业装备的寥寥无几,人力、物力成果惠及渔业的比重很小,在渔业船舶以及海洋养殖装备设计方面投入的力量和经费很少。另外,目前全国大型深远海养殖设备的研发主要是在海洋装备主管部门,水产技术研发推广主要是在农业农村部,而涉及不同鱼种的养殖方法、鱼病防疫以及饲料投喂等养殖技术运用与养殖装备的设计建造密切相关,管理部门相互之间沟通不足使得深远海养殖设备与水产养殖技术结合不够紧密。

$ C" e' N7 y) H
建议:
2 Y" ^7 m- p0 K8 N: S
一是开展关于渔业装备的全面战略论证和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发展规划,着力提升渔业装备的绿色化、专业化和国产化。
. W* v6 ]- P& K4 c/ {# _
二是将渔业装备发展与水产养殖技术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新型产业技术链。

# B+ G1 @& h5 m" s* I% ?
三是请农业农村部与工信部加强沟通,按照农业农村部统一规划,推动绿色渔业装备的发展。
. `- e5 Z& z4 e3 G1 i0 m1 b- L# ]& [
张国范

. {. |. M, \0 I4 f4 ?) o#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贝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 h6 i. N0 ^3 M1 [. }: A
建议:

! ~% I+ z2 J/ j0 |! k6 r( L. ^
一是探索渔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自我约束、自我激励机制,总结养殖大户模式的经验,调动养殖户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渔民收入,将渔民留在渔村和海边。
, L& K; @5 [% v- X7 d5 g
二是研究推进自然环境下的种质资源保护,探索建立养护海洋中长期进化形成的海水种质资源机制。
$ A6 W) A) _; @9 \% ~, V  U- l
三是以乳山牡蛎的成功模式为范例,总结提炼养殖容量关键指标,制定规划并加以推广。

7 u0 D5 ^& Y) z1 G, f, C
金显仕

- N# Y2 T8 G4 ?% L1 U3 Q, p8 w- j  u& g
中国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 [) U; x0 u6 P2 i, Z
建议:

& q. V- q3 x4 e% S* g" x
一是加强对渔民的培训,内容包括各种法律法规、双边渔业协定和国际组织管理规定等,同时开展有组织的技术培训,促进转产转业,提高渔民整体素质。
! L, N( j1 R, n) ]0 I8 l) I9 G/ h
二是加强渔业“走出去”,继续推进捕捞业“走出去”,思考水产养殖业“走出去”模式,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

' }" ]* J6 ?+ t! @9 C
三是要因地制宜建设海洋牧场,根据不同海域特点确定不同的海洋牧场建设模式。
( V4 z7 D$ a, R+ v, n- |+ }3 ?4 p
桂建芳
: U6 F9 M9 k) G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3 u3 Q) n( o! `" C
近几年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殖模式发展很好,起到了保水和净水作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千岛湖渔业模式。稻渔综合种养推广以来,起到了减药、增收的效果,有效带动了生态农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建议:

# z' G% p/ x3 w8 v8 Z) I; T; G
一是做好以千岛湖渔业模式为代表的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殖的宣传推广。
" E# E0 h" S* P+ {* }
二是继续推广稻渔综合种养、循环水养殖等生态渔业养殖模式。
( S! i- T% r% ~3 H3 R2 [4 P
三是发挥水产养殖的优势,与大农业充分结合,引领农业的发展,形成生态农业小区,助力乡村振兴。
! d. B1 o5 Q7 V( S- `9 i3 _# ?
徐皓
; Y: ~  a- R$ M- D6 i9 I
中国水科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 K9 z& E6 A) s$ |
建议:

& N+ ^  `% r5 v9 l0 O  G
一是创建可复制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模式,推行模式化、规程化和标准化养殖,以实现水产养殖节能减排。
' n7 b2 h0 k0 K1 M
二是重视深远海养殖技术研究和渔业装备研发,明确深远海养殖的海域使用权的许可和监管主体,探索通过渔业油价补贴等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发展大型养殖平台。
8 `1 k2 \; B) P8 C" M# v1 g
三是在物联网发展的背景下,推进渔业船联网建设。

# v, N0 w) \4 P- p& h7 a0 c) ~
包振民
2 D0 e9 U. A! S  U$ i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生命学院院长

3 Q/ B, V7 \9 S4 l4 X: k8 m8 G
2018年,我国渔业发展在绿色发展、提质增效方面成绩显著,但也面临诸多问题:

% ^2 ], d5 g# z: |' O5 Q
一是2019年渔业生产压力将会更大,散户和生计渔民将会更加困难,需要重点考虑如何从渔业全局角度为渔民提供管理、法规、科技等支撑。

% N1 w1 m' {% b8 L
二是在渔业转型过程中,设施渔业和海洋牧场建设存在理论研究和技术支撑不足的问题,需要从管理的角度进行理性思考。

5 K: l3 `- y. h* k* F3 b1 Q
三是渔业生产成本提升、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较低,制约现代化高质量渔业的发展。

5 w) z( I! z' i) }
建议:

/ H+ X- x+ j- y+ F
一是组织探讨渔业在国民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结合健康中国、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战略,强调渔业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要加大宣传。

) f* D- P* d4 A' P) D8 g3 Q& [
二是加强产业模式整合,整体规划,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渔业发展。

( V/ J, m) w. B5 Z
三是加强理论研究、发展规划、法规制定、标准建设,规范渔业管理,引导渔业产业发展。
+ L. f  x" F5 [  L
吴嘉敏
% C, z+ U6 c/ f. v
上海海洋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3 |1 m- K7 o& N9 r) q3 c
建议:
  n+ q$ P. x7 Y" ^
一是由农业农村部牵头组织全国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主要的远洋渔业企业构建产学研联盟,主动对接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提升回答科学问题、解决技术难题的水平。

8 U- \4 X6 D. l  ?7 l' e2 n* ^8 S
二是建立基于渔船的远洋渔业资源数据探测和远洋渔场环境现场实测、数据采集、储存、处理和应用的处理发送平台,逐步构筑我国对全球海洋渔业资源以及环境和渔场变迁的监控体系,并定期发布报告,以体现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对全球海洋渔业资源以及环境保护和科学利用的大国担当。
5 x5 ~! [6 v! g, P; ]
三是加强两岸在海洋渔业尤其是远洋渔业事务方面的协调与合作,搭建科技、教育、培训、生产的交流和研究平台,协同履行国际渔业资源养护义务,协作践行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和价值观,增强两岸同胞的感情认同,促进两岸合作互信,使渔业丰富两岸和平统一实践。
9 q4 k; {6 q( J3 J! ~2 J
逄少军
. v. k. }' u5 m. _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藻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 ?% L$ a& S5 _* u" V+ ]
2018年藻类生产形势较好,但市场价格低,主要原因是:宣传力度小,消费者对藻类产品了解不多,藻类新品种种类不足。建议:
; c2 V% N, T2 j7 r! {: K" \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促进藻类产品消费。

/ k( U1 P  F  v% p/ v& j. H
二是研究制定并实施养殖容量标准,让养殖户和企业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养殖容量进行养殖。

6 F5 ]; @4 E8 ]: w# Y; [
三是降低藻类新品种的准入门槛,让更多更好的藻类新品种产业化,进入老百姓的餐桌。

0 `$ `, d, A0 a% P, p
李忠

$ q& \( m' j; o1 t: w  K/ I
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 A& ?; w8 k8 R/ ?. V  y! R
建议:
0 ^" B7 y$ E$ `- R* G5 s. s
一是针对当前渔业企业科技驱动不强、标准化不够、可复制性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加强渔业企业科技创新。

" N0 g2 C+ _) H3 R2 X3 Q) X) @
二是加强渔港建设,探索建立渔港综合体。
8 z" M8 w+ T. {
三是强化渔船避风能力,在当前避风锚地和渔港的基础上,通过大小避风港建设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高避风港覆盖率。
: E, U: H& W0 J: d  L! {1 u" @
四是在养殖尾水排放方面,根据当前水产养殖业实际,由农业农村部与生态环境部沟通,不要对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水产养殖从业者实行“一刀切”,给予养殖业一个缓冲期。

8 K2 `4 p1 V; \) U5 w
五是设立大渔业发展基金,实行市场化运作,强化渔业产业和科技投入,促进渔业行业发展。
3 l! O% t% [! v* ^8 f
戈贤平
. O+ Z$ B, a9 e1 r' u/ s
中国水科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 B% x" \# _# S. x  R( J
建议:
) X$ P/ \7 B6 u. i8 O) }
一是加快发展我国淡水鱼加工行业,延长产业链,增加渔业经济效益,在当前加工企业投入力度不够、加工企业总量不高的情况下,支持加工企业发展,加强原料鱼加工基地建设。

* Y3 c" D+ o% M4 E9 j. q* @
二是针对当前稻渔综合种养中苗种体系建设不足、技术支撑不足和品牌建设不足的问题,加快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助力渔业绿色发展。

" v8 P2 k9 o1 {2 w
三是以核心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支持龙头企业建设,推进产业化,提高水产养殖的规模化和标准化。

; E: ?1 u0 g7 i2 }- P
文章来源:中国渔业报  原题:农业农村部渔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题咨询会专家发言摘要
+ O+ n8 _, h2 Z

) p7 S& e. Z2 D/ Y6 z' Y, u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荆悦来
活跃在2021-7-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