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争辉:“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业开展国际合作的契机

[复制链接]
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业发展国际合作的必然要求

2 r: c# M6 t" q+ ?
随着中国新形势下产业结构的不断完善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 海洋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加大, 中国的海洋生物医药业也因为技术密集、附加值高而走在了当前海洋产业发展的前列, 体现出了重要的意义。在这种背景下, 海洋生物医药迅猛发展, 在药物的基础研发方面不断积累, 部分药物已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虽然中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技术不断更新进步、产业不断积累发展, 但较之其他行业来说, 海洋生物药业仍然是新兴产业, 其发展仍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撑, 且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海洋生物医药的研发相对较为落后:药源的采集存在一定的困难、药物研发技术创新动力较缺乏、研发成果向产业化转变的效率不高、相应的服务平台和技术人才较为匮乏。

" q) N9 {  j# P1 y. ]' ~+ y, i! _
一方面, 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下, 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积极响应, 与中国展开合作对接。在全球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格局中, 占据着新高地的英国伦敦、伯明翰, 法国巴塞尔、德国勒沃库森等城市拥有着较多的产业发展创新资源, 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有着较为先进的技术和突出的成就, 通过与这几个海洋生物药业发展领先城市的国际合作, 可以强强联合、共同利用海洋生物资源, 来实现合作创新、技术共享, 最后实现协同发展, 这将会大大缩短海洋生物医药的研发时间和周期, 减少研发实验成本, 加快研发成果转化的进程, 为中国海洋生物医药的发展注入活力, 有效地带动中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9 v' ]+ |7 U: {1 a1 o5 a
另一方面,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是发展中国家, 海洋生物医药发展不足或尚未发展, 他们或是面临着药源供给的困境, 或是因为技术和人才的不足使得产业发展受到阻碍, 继续通过与中国的合作来建立起新的海洋生物药物供给渠道和药物生产技术研发平台, 既能满足沿线国家对海洋生物药物的需求, 也有利于中国有效地识别和打开未来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市场需求。因此,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开展海洋生物医药的国际合作, 也是中国和沿线国家对海洋医药业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满足的共同要求和期待。
$ g% r5 n( u( M
因此, 无论是从需求与被需求的角度, 还是从中国海洋生物医药发展紧迫性的角度, “一带一路”倡议都会成为以中国为纽带、对接各国发展的强大黏合剂, 不仅能提高中国海洋生物医药的发展水平和质量, 还有助于推进海洋生物医药资源的多元开发, 促进解决全球性海洋医药问题, 搭建安全高效的海洋生物医药资源研发体系, 这将极大地扩大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为建立中国海洋话语权提供力量。
1 W- c1 i$ y' r/ R* T" g. g5 K. M
当前海洋生物医药国际合作的基础和缺陷

, y( S7 T* }3 d* f. W6 w: K5 h
当前, 世界各国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国际合作需求日益凸显, 在海洋生物医药领域开展的国际合作也日渐频繁, 尤其是在发达国家之间, 一些合作组织、合作机构日渐增多, 合作机制逐渐形成, 中国也积极开展与海洋生物医药发展强国的国际合作事务, 通过两国或多国产学研的合作互输人才, 汲取先进技术, 承办国际海洋生物医药学术会议、开展学术交流等活动, 来实现中国与相关国家海洋生物医药发展的互利共赢, 拓展海洋生物医药的发展空间。除此之外, “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发展资源和发展机遇, 带动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 也为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打开海洋生物医药的市场大门奠定了良好的舆论和经济基础, 国际合作事务较为容易达成落实, 这些都为中国海洋生物医药发展的国际合作事务奠定了基础。
' {/ _+ `- j! x" m; i4 B- h/ g3 U
但是, 一方面, 也要看到, 中国从事海洋生物医药研究的单位多集中在高校和科研机构, 产学研尚未形成高效的对接与合作, 研产脱节较为严重。研发成果多, 而成果转化率不高、产业孵化缓慢、进行产业化生产的规模更低等问题是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海洋生物医药研究中面临的问题, 这将极大地影响海洋生物药品的实际生产力。海洋生物医药的研发耗时多、风险大, 且成本又高, 因此通过国际合作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 将海洋生物医药实现产业化发展对提高中国海洋生物医药的效益来说, 无疑尤为重要。
# f" F6 w* s, O6 V
另一方面, 目前海洋生物医药国际合作的机制较为单一, 不利于协调和利用中国在海洋生物医药资源利用方面的各类要素。中国海洋生物医药的发展面临着资金投入不足、技术相对不成熟、产业发展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在国际法规、合作组织、国际对话平台、民间支持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机制下展开。例如在资金投入方面, 中国用于海洋生物医药研发的经费每年在4000万元人民币左右, 而欧共体国家的经费达2亿多美元, 差距明显, 而通过建立共同的合作组织或引进发达国家民间资本的支持,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中国在海洋生物医药发展中存在的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等问题;再以海洋生物医药合作的国际法规为例, 中国海洋药物的行业标准不完善, 大批的海洋生物药品因为与国际药物标准不一致而难以达到国际市场药物标准, 从而难以进入国际市场。因此, 国际规章机制上的国际合作也将会增加中国海洋生物医药“走出去”、迈向国际舞台道路的通畅性。
; c0 U0 [$ s" K$ l2 a% n2 c( T/ J6 j, F
一带一路开展国际合作的良好空间

6 |8 z, ]* U3 d* H# z  I1 {6 B
中国海洋生物医药开展国际合作, 具有良好的现实基础。中国有着绵长的海岸线和数量众多的岛屿, 黄海、渤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环绕, 热带、亚热带、温带三种气候自南向北分布, 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条件为海洋生物资源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截至2015年6月, 在中国沿海海域确切记录的海洋药物达725种。近几年, 随着中国海洋经济的转型升级发展, 海洋产业不断呈现发展新动能, 带动了海洋生物医药等一批新兴海洋产业的发展, 同时, 通过海洋功能区域的划分, 生态红线的划定, 使得中国沿海、近海的海洋生态系统不断优化, 为海洋生物创造了更优质的生存环境, 也优化了海洋生物医药资源的筛选和获取。
$ s* |9 u4 [9 T8 a
“一带一路”倡议下, 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国家在海洋领域已开展了大量的交流合作活动。如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英国石油集团的合作;与意大利、缅甸、韩国等国家联合举办的印度洋—南海海洋生态环境遥感与台风科学国际研讨会;等等。在海洋生物医药领域, 中国与美国、日本等国家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已展开较多合作, 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支持国家之间的合作相对较少, 因此, 在海洋生物医药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合作空间, 这无疑为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开展国际合作提供了机会。
2 A" Z8 A: w( @: o( G
文章来源:节选自《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合作策略探讨》,原刊于《中国海洋经济》201901
) s; T" S1 v' ~& S
作者:董争辉,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主治医师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kscg7a827t
活跃在2021-7-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